第550章 玉璽

bookmark

第550章 玉璽

隨着朱棣的一聲令下,大明軍隊按照皇帝制定的計劃迅速行動起來。

朱高煦獲得了忠義衛的臨時指揮權,這支皇帝的禁衛親軍,人銜枚,馬裹蹄,開始拔營向西面行軍,悄無聲息地逼近斡難河。

而朱能則是負責帶領移動緩慢的五軍營步兵與半數神機營火銃手、重炮留在原地,等到騎軍徹底離開後,才能順着飲馬河向東北方向行軍去構建阻攔工事。

與此同時,朱棣坐鎮中軍,他密切地關注着戰局的進展,並且在進行調兵遣將和糧草分配的工作,用以策應朱高煦的行動。

事實證明,朱棣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在籠罩在一片戰爭迷霧的漠北大地圖上,朱棣如同開了天眼一樣,不僅準確地判斷了本雅失裡是向西逃的,而且朱高煦率領的明軍前鋒騎兵,正好在斡難河畔,攔住了本雅失裡派出來探路的部落。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部落,足足有兩千多男丁,他們帶着婦孺,驅趕着上萬頭牛羊,一起在時不時颳起的風雪中艱難地前行着,他們的頭人深受本雅失裡的信任,被最早派出來就是證明老人們都能想起來捕魚兒海之戰被明軍輕騎集羣支配的恐懼,所以一聽到明軍來了,都希望自己先撤離,至於撤到哪裡反而不重要,反正對於普通部落來說,茫茫草原,在哪都是放牧。

朱高煦率領的忠義衛騎兵憑藉着先到一步的優勢和靈活的戰術,派遣童信帶領少數精銳成功地繞過了韃靼人的警戒線,悄無聲息地摸到了敵人的背後。

而朱高煦則帶領大部分騎兵隱藏在斡難河的東岸,準備擊敵於半渡,趁敵人渡河尚未抵達西岸的時候出擊。

朱高煦的計劃很好,這時候天氣雖然寒冷,河面結冰了,但冰層並不厚,韃靼人想要渡河,必須要架設浮橋,否則冰層根本支撐不了。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發起致命一擊之前,韃靼人的哨騎就警覺地發現了他們,悠長的牛角號聲音響起。

這些哨騎爲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咻!咻!”

明軍的箭矢將他們從戰馬上射落。

但可惜的是,後面的韃靼人哨騎聽到了號聲,消息很快傳回了部落之中,整個遷徙的部落陷入了短暫的慌亂,婦孺不知所措,牛羊也焦躁不安了起來。

動物的靈性是值得信賴的,很快,消息就變成了現實。

眼見着奇襲變成了強攻,朱高煦也不猶豫,帶領大股大股的明軍騎兵衝了出來,整個大地彷彿都在顫抖一般,他們身披鐵甲,手持利刃,氣勢如虹。

韃靼人的頭人見狀,知道大事不妙,他急忙組織起部落中的勇士進行抵抗,同時命令婦孺和牛羊儘快向後退去,遠離戰場。

韃靼勇士們揮舞着手中的兵器,發出震天的喊殺聲,兩軍迅速交鋒,戰場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明軍忠義衛騎兵憑藉着精良的裝備和訓練有素的戰術,不斷地衝破韃靼人臨時組織起來的防線,將他們逼得節節敗退。

而韃靼人則依靠着保護自家婦孺的信念,不斷地發動反擊,試圖挽回敗局。

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朱高煦親自率領一隊精銳騎兵衝入敵陣,他們的目標直指韃靼人的頭人,這支精銳騎兵如同一把尖刀深深地插入了韃靼人的心臟一般。

朱高煦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眼神中閃爍着凌厲的戰意,在他的帶領下,明軍騎兵如同洪流一般,以不可阻擋之勢衝破了韃靼人兵力最密集的地方。

他們在敵陣中左衝右突,所向披靡,很快就快要抵達了這支韃靼部落的狼頭纛前。

頭人身邊的勇士們見狀,紛紛挺身而出,試圖保護他們的首領,顯然,韃靼人的戰鬥力並不弱,尤其是被派來打頭陣的這個部落,更是韃靼各部中的佼佼者。

他們憑藉着嫺熟的騎術和精準的箭矢,給明軍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然而就在戰局膠着之際,童信率領繞後的小部隊果斷從韃靼人的背後發起攻擊,以策應朱高煦的行動,童信這支生力軍的加入立刻改變了戰場的局勢。

“讓他們四散逃走!拖延一些時間!等待大汗的援軍,還有兩個部落在我們後面。”

然而,明軍騎兵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沒等韃靼人的命令下達完畢,他們就追上了那些行動緩慢的婦孺和牛羊,一時間,戰場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哭喊聲和尖叫聲,與明軍騎兵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慘烈的畫面。

童信並沒有下令屠殺這些無辜的婦孺,而是命令明軍騎兵將她們驅趕到一旁,隨後對韃靼人發動了背擊。

韃靼人在兩面夾擊之下,開始有了徹底潰敗的跡象。

而此時朱高煦雖然無法俯瞰戰場,但多年的戰爭經驗和敏銳的戰場直覺,讓他意識到取勝的時機到了,朱高煦決定抓住時機,率領忠義衛發起一次決定性的衝鋒,來將韃靼人徹底擊潰。

朱高煦親自帶領一隊精銳騎兵,繼續直撲狼頭纛下的韃靼頭人,他知道,只要斬首成功,這場戰鬥就基本上勝利了。

韃靼人的頭人也不是等閒之輩,他見明軍騎兵來勢洶洶,知道自己無法抵擋,便率領着身邊的勇士向後退去,同時命令其他人死守,爲他們的撤退爭取時間。

可侵略如火的朱高煦卻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率領着忠義衛騎兵一路追殺過去,很快就擊破了阻攔,將韃靼人的頭人團團圍住。

明軍騎兵個個都是精銳之士,戰鬥力極強,而韃靼人頭人的親信雖然也算是勇猛善戰,但在明軍騎兵的進攻下,也漸漸露出了疲態。

最終,朱高煦親自出馬,一槍將韃靼人的頭人刺於馬下,隨着頭人的落馬,本就因爲沒有保護好婦孺而士氣低落的韃靼人也徹底崩潰了,他們紛紛四散而逃。

在草原上作戰就是如此,很少會有大規模投降的情況,一旦戰敗,四散奔逃後重新集結是常事。

朱高煦身先士卒,追擊殘敵數十里,直至確認這個部落的男丁已經被他殺的差不多了,才下令收兵。

這次爆發在斡難河的揭幕戰,明軍大獲全勝,俘虜和斬首的韃靼人數以千計,還有上萬頭牛羊。

戰場上到處都是丟棄的刀槍、弓矢和死傷的戰馬,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血腥味。

朱高煦看着戰場上的慘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屬於他的勝利來之不易,是忠義衛用高強度的長途奔襲換來的。

至於撤軍的命令,朱高煦並沒有立即下達,他讓明軍騎兵在戰場上休整了一段時間,恢復體力和士氣。

然後,朱高煦才命令部隊開始撤退,而撤退時,明軍騎兵依舊保持着嚴密的隊形和警戒,以防韃靼人趁機突襲。

同時,朱高煦還命令部隊將戰場上丟棄的兵器、鎧甲、戰馬、牛羊全部收集起來,作爲戰利品帶回營地,尤其是牛羊,這些牛羊能夠爲後續的大軍提供補給。

而朱高煦則在與後續部隊匯合的路上,不斷地思考着接下來的戰略,他知道,這場勝利只是開始而已,算是個開胃菜,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着他們,那就是如何全殲或重創本雅失裡的西逃部隊。

與此同時,朱棣也收到了朱高煦首戰勝利並安全撤軍的消息,他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對於朱高煦的出色表現,朱棣感到非常滿意和驕傲,有這樣一位能打仗的兒子在身邊輔佐自己,大明的未來一定更加光明和輝煌。

朱棣,更欣賞戰士。

而通過交叉審訊多名俘虜,明軍也獲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消息。

——本雅失裡的主力,現在在克魯倫河以北的兀古兒扎河,並且在向斡難河方向緩慢移動。

“本雅失裡知道我們的部隊出現在這裡,那他就絕對不敢來斡難河了,我們追上去,不能讓他掉頭與阿魯臺匯合!”

朱棣深知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他作出了非常迅速的反應,果斷輕裝簡行,率領騎兵攜帶着二十天糧草立刻動身追擊本雅失裡,甚至把隨軍的炮兵都落下了。

不是朱棣不知道火炮有多猛,而是這時候明軍戰鬥力和人數優勢太大,只需要A上去就贏了,關鍵就在於能不能追到本雅失裡。

“跟隨本雅失裡的只有不到十個中小部落,快!”

朱棣率領的明軍騎兵集羣,經過十三個晝夜的快馬加鞭,最終在兀古兒扎河附近追上了這股敵人。

風捲着沙塵,在遼闊的草原上形成一道道黃龍,天空被厚厚的雲層遮蔽,彷彿預示着即將到來的血腥與殺戮。

這裡是明軍與本雅失裡所率領的西逃韃靼諸部交戰的戰場,一片肅殺之氣瀰漫在空氣中。

明軍陣列整齊,將士們身穿厚重保暖的棉甲,手持長矛和盾牌,他們的眼神堅定而冷酷,緊盯着遠方的韃靼部軍隊,眸子裡透露出對戰鬥的渴望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韃靼部的戰士們則顯得狂野而彪悍,他們多數身穿皮甲或者髒兮兮的袍子,戴着氈帽,手持彎刀和弓箭,騎在矯健的戰馬上,準備殊死一搏。

明軍的騎兵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他們,他們退無可退。

隨着一聲令下,明軍的輕騎兵陣列開始緩緩前進,鐵蹄翻飛,塵土飛揚。

韃靼部軍隊也毫不示弱,他們吶喊着,揮舞着武器,像一羣最原始的野獸般衝向明軍。

兩軍迅速接近,戰鼓聲、吶喊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首壯麗的戰爭交響曲。

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明軍將士們或揮刀斬敵,或挺矛刺敵,他們的動作嫺熟而有力,每一次攻擊都讓敵人膽寒。

韃靼部的精銳戰士們則憑藉精湛的騎射技術,在戰場上穿梭自如,他們的弓箭如同死神的鐮刀,同樣也在明軍的陣列中收割着生命,這些韃靼部戰士們憑藉靈活的騎術和兇猛的攻勢,試圖突破明軍的防線找尋到一條生路。

但佔據了人數優勢且裝備精良的明軍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從三面包圍了上來,戰鬥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兩軍都殺紅了眼,戰場上,不斷有人倒下,但這些絞肉機一般的傷亡卻並未讓任何一方退縮。

朱高煦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他揮舞着手中的馬槊,率領着忠義衛衝鋒陷陣,他的身影在戰場上快速穿梭,每一次揮舞都帶走一條或數條韃靼勇士的生命。

在這場殊死搏鬥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明軍憑藉着人數優勢和精良的裝備,逐漸佔據了上風。

韃靼部軍隊在明軍的猛攻下開始節節敗退,他們的士氣也隨之低落。

兩軍的差距很快顯露了出來,韃靼人的馬刀和箭矢雖然能對明軍造成傷亡,但明軍依靠着冶鐵技術的進步裝備了大量的棉甲,在防禦屬性上遠遠超過只有皮甲甚至是穿着袍子上戰場的韃靼人,隨着韃靼人中富有戰鬥經驗的戰士開始出現巨大傷亡,後面的遊牧民表現的更加不堪,雙方的交換比很快就開始越拉越大。

很快,本雅失裡的部衆徹底潰散了。

當最後一名大汗怯薛倒下的時候,戰場上只剩下風在呼嘯、沙在飛揚。

本雅失裡的怯薛,當然跟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怯薛不是一回事,不過是徒有其名罷了,黃金家族祖制,戰時怯薛直接受大汗號令,大汗前往戰場,必有怯薛護駕。

而如今的韃靼怯薛軍,連象徵着蒙古帝國往日輝煌的九斿白纛都守護不了。

眼看着九斿白纛被朱高煦奮力用大斧砍斷,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明軍將士們歡呼着勝利,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自豪和榮耀,他們知道,這場發生在距離兀古兒扎河二百里處的戰役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他們爲大明立下的赫赫戰功。

朱棣親眼看着九斿白纛重重砸在了地上,激起一陣灰土,心頭感慨莫名。

“《元史·太祖本紀》記載,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羣臣,建九斿白纛,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如今我們打到了斡難河,砍倒了蒙古人的九斿白纛,北元留下的脊樑骨,終於被朕親手打斷了。”

看着被五花大綁的本雅失裡,這個可憐的傀儡大汗,朱棣並沒有什麼同情,在他的人生邏輯裡,成王敗寇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戰爭就是這麼粗暴。

但朱棣也沒有殺他,因爲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據說在本雅失裡這裡。

“傳國玉璽被你藏到了哪裡?”

傳國玉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作爲大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是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爲皇權神授的正統信物。

自大秦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爲得天命,將其奉若國之神器。

如果哪個皇帝登基卻沒有這玩意,甚至會被嘲諷爲“白板皇帝”。

老朱登基的時候就沒有,他表面上顯得很不在乎,自己弄了一堆玉璽,但其實心裡很在乎,當年捕魚兒海之戰,藍玉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找到傳國玉璽,如果他能找到,那麼得到的封賞恐怕就不僅僅是涼國公了。 而這東西,在元末由元順帝在至正二十八年從大都出逃後帶入漠北,北元經歷了上都、應昌、和林、捕魚兒海等一系列戰役後,基本上已經瓦解,可別管逃跑的姿勢多狼狽,北元皇帝都沒把傳國玉璽落下,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而朱棣作爲篡位者,自然無比渴望傳國玉璽,找回了這東西,再配合上掃清漠北的巨大功績,那麼他作爲皇帝的合法性將會極大地增加。

可惜,本雅失裡卻沒能讓朱棣如願。

“在阿魯臺手裡.阿魯臺始終沒給我,所有詔書都是他用印的。”

“阿魯臺”

朱棣的目光投向了東方。

朱棣在兀古兒扎河東側取得了大勝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與朱能率領的步兵主力匯合。

而在此過程中,也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一些既沒有追隨本雅失裡也沒有追隨阿魯臺的韃靼部落知道了這邊的消息後,開始慌不擇路地向南逃跑。

是的,向南。

他們以爲明軍的大規模騎兵集羣還在西面,所以不敢向西走,又不想去東面跟着阿魯臺,北面是冰原根本無法生存,所以他們開始向南潤了。

這給朱棣造成了一些麻煩,因爲南面就是明軍的補給線,這些本來不打算跑的韃靼部落都是窮苦人家,見到明軍補給線不搶纔有鬼了。

朱棣便令廣恩伯劉才帶着一部分騎兵運送傷員南返,配合負責維持補給線的魏國公徐輝祖,以防補給線有失。

而朱棣在匯合了朱能帶領的大部隊以後,獲知了阿魯臺的情況。

阿魯臺一如既往的狡猾,他得知明軍主力在飲馬河附近築城紮營後,帶領部下更換了行軍路線。

不過這並不能改變什麼,阿魯臺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便讓他多跑幾日,明軍一樣能追上。

阿魯臺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沒法不帶着這些人,因爲這都是他的家底,沒了這些人,如果只有他的少部分親信,那麼他們根本無法在草原上立足,阿魯臺的仇人是如此之多,瓦剌部、兀良哈部.還有那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部族。

成吉思汗只有一個,失勢以後還想要東山再起,在草原上真的是極小概率事件。

所以阿魯臺在不斷收到明軍的情報後,他反而不跑了。

利用時間差,阿魯檯安置了婦孺以後,開始準備口袋陣,要給急於追上他的明軍來一記重拳。

實際上,阿魯臺的策略很老道,如果是淇國公丘福來指揮,沒準就真中圈套了。

在姜星火前世,丘福的死因就是輕敵冒進。

丘福帶領明軍北征,就是在飲馬河以南擊敗韃靼遊騎後趁勝渡河得到了俘虜的假情報,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採納,結果中了阿魯臺的圈套,韃靼大軍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一位公爵四位侯爵再加上數千明軍精銳全軍覆沒。

不過在這個時空裡,指揮北征大軍的是朱棣。

作爲當世第一名將,朱棣並沒有被擊敗本雅失裡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相反,跟之前帶領數萬騎兵不顧疲憊長途奔襲不同,這次朱棣的節奏慢了下來。

朱棣可以侵略如火,自然也可以其徐如林。

雖然不知道阿魯臺的伏擊計劃,但朱棣還是帶領三大營十幾萬人繼續沿着飲馬河、闊灤河不斷勻速東進,準備全殲阿魯臺,奪回傳國玉璽。

爲了找到阿魯臺的蹤跡,明軍每天只在黎明及日暮之前才生火做飯,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遮蔽己方。

最終,明軍停在了兀兒古納河。

阿魯臺在一個名爲“飛雲壑”的天然山谷中集結了他的全部主力,趁着明軍渡河的時候猛然從山谷中衝了出來。

誠然,阿魯臺費盡心機的隱蔽與突襲,在戰術層面,其實並沒有達成什麼突然性,因爲前往飛雲壑探查的明軍斥候都再無音訊,明軍很快就意識到了情況不對,所以早有準備,但在戰役層面,阿魯臺卻無疑佔了先手。

朱棣不慌不忙,帶着忠義衛的數百騎登上了一座小山包,然後指揮明軍沿河佈陣。

在戰役的最初階段,明軍的渡河速度,就讓阿魯臺感到吃驚不已,明軍的舟橋準備極其充分,這些東西全都帶着沒落下,因此數十道浮橋讓兀兒古納河兩岸根本沒有太大阻礙,大量的明軍以極高的組織度,有序度過浮橋來到東岸。

朱棣指揮各級明軍將領根據地形開始佈置軍陣,形成了左右相距十二里的戰線。

他身披赤紅棉甲,坐在高大的戰馬上,眼神如炬,直視着前方。

下面三大營的將士們,如鐵壁銅牆,列陣於東岸,甲冑在陽光下閃着冷冽的光芒。

隨着號角和鼓聲起,戰士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天動地。

而阿魯臺則由於信息差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他不知道是錯誤的錯誤。

——阿魯臺認知裡的明軍,依舊是捕魚兒海之戰時候的明軍。

自從捕魚兒海之戰後,蒙古人已經跟大明有十七年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了。

而這十七年,足夠讓明軍脫胎換骨。

可惜他們對於明軍的理解,卻依舊停留在過去。

所以,阿魯臺祭出了“曼古歹”戰術。

也就是讓韃靼輕騎兵發揮自身機動能力強的特點時進時退,刻意與進犯的明軍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這段距離將在明軍的攻擊範圍之外,但是一定要在弓箭的射程之內,這樣一來,韃靼人作爲主力的弓騎兵就可以在避免受到打擊的情況下,不斷用手中的弓箭來殺傷明軍。

蒙古人當年就是靠着這一手,連續幹碎了金、宋、西夏、花拉子模乃至東歐聯軍。

然而時代變了。

韃靼人的“曼古歹”戰術迎面就撞上了火炮。

明軍一路被拖着走沒開過火的大炮,更是第一次在韃靼人面前展露了他們的威力。

原始的開花彈讓以密集陣型衝鋒的韃靼輕騎兵知道了什麼叫神雷天降,同時,韃靼人那可憐的防禦裝備,更是讓火炮的威力得以發揮到最大。

也有勇敢的韃靼將領不願意放棄,繼續嗷嗷叫着帶領部隊向着明軍繼續衝鋒,打算到騎弓射程內的時候還以顏色,然後再利用他們精湛的騎術側切出去。

而神機營的火銃卻開始了排隊銃斃。

整個過程沒什麼好說的,在武器的代差面前,韃靼輕騎兵的弓箭幾乎毫無作用,當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完成預定的戰役目標“給明軍一個半渡而擊”以後,韃靼人發揮了他們從北元繼承的又一優良傳統,開始作鳥獸散。

阿魯臺潤的很快,各部落的婦孺他已經安排往各個方向分頭跑了,能跑多少是多少,既然這仗打不了,那麼他也潤。

明軍開始了追擊,騎兵一口氣追出了數百里,直到補給耗盡。

而在追擊的時候,明軍也有了重要收穫。

在長秀川,明軍咬住了阿魯臺部隊的尾巴,阿魯臺被迫斷尾求生,他拋下了大量的輜重,用前來負責清點輜重的金幼孜的話說就是“牛羊雜畜滿山谷,及河之兩旁,連綿百餘里”。

並且,明軍騎兵抓住了被阿魯臺嫌跑得慢而拋棄的妻兒。

嗯,劉邦點了個贊。

而在阿魯臺的現任妻子,這位流淌着黃金家族血液的前任大汗的妻子這裡,明軍意外獲得了傳國玉璽。

誰也沒有想到,被踹下馬的時候,她從阿魯臺身上順走了這個至關重要的道具。

爲此,這個獻上了傳國玉璽的女人得到了朱棣的豐厚賞賜。

在朱棣的沉着指揮下,明軍重創了韃靼部,奪回了傳國玉璽,贏得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也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北征的目標,朱棣倒是想追到天邊去,但鑑於補給線遭到了破壞,又完全達成了戰略目標,在這裡空耗着也不會有更多的實質性收穫,所以選擇了撤軍。

雖然阿魯臺潤了,但影響並不大,他的實力已經遠不如前,韃靼部的衰落已經成爲了必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大明對付遠征而來的帖木兒的時候,從大明的背後捅一刀了。

然而,對於明軍來說,這次北征無疑是一次輝煌至極的勝利,他們不僅殲滅了大量的敵軍,還帶回了二十餘萬頭牛羊,奪回了許多被蒙古人侵佔的土地,在漠南建立了新的衛所,把大明的北部邊界向北推進了上千裡。

朱棣深知這場勝利來之不易,也明白這背後凝聚了無數將士的鮮血和犧牲,戰役結束後,他立即下令犒賞三軍準備班師,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報信。

而朱高煦,這位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二皇子,也在勝利之後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不那麼成熟的政治手腕。

朱高煦有姜星火的指導,他很明白,雖然對韃靼部的戰爭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接下來的治理和安撫工作同樣重要。

大明不可能永遠駐紮在漠北,拉一派打一派很重要。

因此,他主動請纓,與被俘的韃靼部貴族們交談。

朱高煦的威名和他的勇猛表現,獲得了這些韃靼部貴族的尊敬,有相當數量的中小部落首領願意效忠大明,跟隨明軍一起南遷,作爲緩衝區在漠南放牧。

朱高煦做的很不錯,朱棣表面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對朱高煦辦的事表示了高度認可。

這次北征讓他明白,這個二兒子不僅在戰場上英勇無畏,在治理方面也有着不錯的才能,朱棣倒是真的認真考慮起是否要賦予朱高煦更大的權力(畫更大的餅),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爲朱棣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無論父子之間發生了什麼,總的來說,這場戰爭的結局是輝煌的。

第一次北征結束後,明朝的內外局勢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www¤ тt kдn¤ C○

首先,在軍事上,明朝通過擊敗韃靼部蒙古人,鞏固了其在北方的統治,提高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這場勝利也提升了新組建的明軍京營三大營的士氣和戰鬥力,爲後續的大規模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次,在政治上,朱棣通過這場戰爭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皇位,他成功地打出了完全不遜色於捕魚兒海之戰的大勝,把韃靼人打回了蠻荒時代,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並且奪回了代表皇位正統性的傳國玉璽,從而加強了皇權和自己的合法性。

此外,朱棣還通過犒賞三軍、提拔有功將士等手段,進一步籠絡了軍心,增強了軍隊的忠誠度和戰鬥力,讓一部分整編進入京營的非燕軍嫡系,也變得對他忠誠了起來。

然而,第一次北征的勝利並不能完全解決明朝內部的問題,在朝廷內部,仍然存在着複雜的權力鬥爭和派系之爭。

同時,由於這次戰爭那足以讓徐輝祖精神崩潰的補給消耗,大明的經濟也面臨了新的困難和挑戰。

但無論如何,永樂二年算是翻篇了。

(本章完)

第386章 三楊第316章 四書第308章 一躍第329章 刺殺第217章 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565章 證券第489章 捆綁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569章 決戰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375章 義利第512章 思潮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96章 暴昭第531章 夏稅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421章 開戰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5章 黑衣宰相第393章 空戰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371章 陛見第540章 鎮海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394章 決勝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479章 鋼材第285章 歸京第497章 除夕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426章 神速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八月更新及求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542章 震動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74章 求見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313章 雲涌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58章 假賬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323章 審判第216章 《國家管理學》【求月票!】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90章 絕境第507章 革新第479章 鋼材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01章 《大明星空志》【求月票!】第508章 驗收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87章 攝政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329章 刺殺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391章 光明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434章 作態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83章 王制第467章 主炮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327章 馭龍第309章 升官第477章 煤鐵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2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459章 財色
第386章 三楊第316章 四書第308章 一躍第329章 刺殺第217章 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565章 證券第489章 捆綁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569章 決戰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375章 義利第512章 思潮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96章 暴昭第531章 夏稅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421章 開戰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5章 黑衣宰相第393章 空戰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371章 陛見第540章 鎮海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394章 決勝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479章 鋼材第285章 歸京第497章 除夕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426章 神速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八月更新及求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542章 震動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74章 求見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313章 雲涌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58章 假賬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323章 審判第216章 《國家管理學》【求月票!】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90章 絕境第507章 革新第479章 鋼材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01章 《大明星空志》【求月票!】第508章 驗收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87章 攝政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329章 刺殺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391章 光明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434章 作態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83章 王制第467章 主炮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327章 馭龍第309章 升官第477章 煤鐵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2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459章 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