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羣雄割據

倭國的情況,比之大明,尤其在階級層面上,更加的複雜。

在如今對抗大明之下,看似團結,實則都是心懷鬼胎。

尤其是如今天皇的地位,正處於一個下跌的狀態,在經歷南北朝的戰爭之後,天皇的地位了,可謂是倭國有史以來,最爲底下的時候。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反應在天皇這邊,便是連幕府將軍也不能無視。

正如幕府將軍無視天皇的權威一樣,這時倭國社會也經常出現守護大名藐視將軍,地方下層領主和武士挑戰守護大名,甚至武士也不把天皇放在眼裡的現象--人們稱這種現象爲“下克上“。

例如北朝的光嚴上皇出巡時碰到一個美濃的守護土歧賴遠。

上皇的近臣喝道:“上皇聖駕到此,快快下馬!”

土歧賴遠聞聽非但沒有下馬,反而大怒道:“你說清楚是院駕還是犬駕,若是犬駕,就射他一箭。“

說着,真的拔箭而射。

他的隨從們一哄而上,把上皇車上的簾子扯掉,把車子掀翻,並把上皇身邊的公卿打了一頓。

事後,土歧賴遠被幕府處死,但引起下層武士更大的不滿。

有人說:“如果沒有天皇不行的話,就用木凋一個,或以金鑄一個,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別的地方去,省得惹麻煩。“

有人哀嘆道:“鳳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雉雞遭野火,被逐無巢歸。

這時,天皇朝廷勢力式微,形同小諸侯一般。

歷史上,明朝建文帝在給倭國的聖旨中,稱足利義滿爲“倭國國王源道義“。

足利義滿在致明朝皇帝的國書中也自稱“倭國國王臣源“,幕府將軍已成爲國家最高權力的代表,足利義滿自稱“源道義“是因爲足利氏是清河源氏的後裔,即清和天皇的嫡派子孫。

就是後來的德川幕府家也是來自清河源氏,所以幕府將軍的掌權不過是天皇的彼一支代替此一支而已。

南北朝統一之後,足利義滿並沒有履行自己當初的諾言,即仍舊恢復大覺寺派與持明院派天皇迭立的傳統。

南朝的皇族、公卿、將士異常憤慨,後龜山天皇也後悔不迭。

原歷史中,後龜山逃出京都,再次在吉野山區建立南朝,史稱後南朝。

南朝的皇室後裔和臣子們爲了恢復舊業,又不斷地進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鬥爭。

後來曾有一夥強徒潛入皇宮,將神劍、神璽搶走,並以此擁戴南朝的皇胤反對幕府,事敗後南朝皇族後代多人被殺。

後面又是一起類似事件,牽連得南朝皇族幾乎滅絕。

而南朝所代表的勢力,就是對大明主要侵犯的倭寇。

像是朱棣抓捕倭國細作,就是歸屬於南朝這邊。

南北朝割據的分裂時期,就在這一時期,倭國的各諸侯之間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相互攻伐,在這場南北斗爭的過程中,南朝的封建勢力開始節節戰敗,不得不撤離倭國本土。

其中有一部分南朝的封建主,當然還有封建主統治下的武士和浪人等也會選擇離開,以此來躲避倭國本土對他們的追殺,他們就乘船來到了大明的沿海地區,他們在沿海進行走私,更有甚者燒殺搶掠。

伴隨着南朝在倭國的延續,大明沿海的倭寇,不斷的爲南朝勢力輸入財富,以此作爲對北朝的抵抗。

倭國的南北朝之爭,並沒有隨着南北朝一統而結束。

而是在歷史上,纏繞了幾百年。

南朝的勢力,從來就沒有被徹底的消滅過。

有人說,北朝控制了全國大部分地方,所以是實際上的統治者,應該是正統。

但也有人說,後醍醐讓渡的神器是假的,因此正統還是在南朝一邊。

哪怕是後世幾百年後,也有人振振有辭地說:“當今天皇難道不是從後南朝天皇后中搶奪了三件神器的篡奪者的子孫嗎?“

一時,在倭國國內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最後,作爲北朝天皇后代的明治天皇作出裁決,認定南朝爲正統,北朝各天皇不列入天皇傳承系列,但天皇地位及其待遇不變。

因此,足利尊氏被視爲亂臣賊子,而楠木正成成爲忠於天皇的典範。

而目前的倭國,看似一統,實則在分裂的邊緣。

幕府無力鎮壓各地的大名。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裡,守護代、國人以及與之相關的人們皆以實力而成了大名,並且競相把分國領地紛紛擴大,相繼各霸一方,成了戰國大名,

從而形成了羣雄割據的分裂局面,此後的倭國更是戰火不停。

在關東,鎌倉公方足利成氏不滿關東管領上杉憲忠,進而將其暗殺。

此舉引發關東管領和公方的長期對抗,導致幕府派遣駿河守護今川氏前去討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總古河,成爲初代古河公方。

戰後關東出現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氏支持的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關東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

山內上杉氏重臣長尾景春叛亂,使扇谷上杉氏趁機擴張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內上杉氏選擇和古河公方和解來對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爲了對抗山內上杉氏,和尹勢長氏結盟。

因堀越公方發生內亂而被尹勢長氏消滅,尹勢長氏的後北條氏因而實力大增。

不久後上杉定正猝死導致扇谷上杉氏轉衰,後北條氏轉而攻擊扇谷上杉氏,並消滅相模三浦氏且佔領小田原城,促成兩上杉聯合對抗後北條氏的新局面。

後北條氏二代家督氏綱更入侵武藏國,取代舊有的足利、兩上杉氏,成爲關東地方最強的大名。

除了尹勢長氏崛起於關東地代方,成爲新時大名的代表外,倭國各地也開始出現以下克上,甚至成爲一方之雄的新強權。

出雲守護代尼子氏篡奪守護京極氏實權,日後其大名尼子經久更取代京極氏,成爲出雲守護。

在尼子經久生前,尼子氏擴張成與大內氏家督,因海外貿易而興盛的大內義興並駕齊驅。

在雙雄爭霸過程中,安藝國人毛利元就逐漸吸收尼子、大內的力量,日後乘大內氏內亂,在嚴島會戰中擊倒大內氏權臣陶晴賢,成爲新霸主。

此外,美濃守護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長井規秀的驅逐而衰敗,長井規秀日後繼承齋藤氏,改名爲齋藤秀龍,法號“道三“。

可以說目前的倭國,是一片的混亂。

在面對大明官軍的不斷威逼,卻沒有開啓大戰的狀況下,倭國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內亂現象。

這也是爲什麼說九州島都已經快要被大明所佔據,目前倭國的大軍,卻還遲遲沒有動靜的原因。

朱棣這邊,在進行短暫的修整之後,次日就親自率領大軍出征。

在颶風的肆虐下,倭國這邊的百姓,雖然早就有習慣,但依舊是無法避免傷亡。

人員的情況暫且不談,但是在城防這塊,基本上可以說成了一片空白。

短短三天的時間裡,朱棣的大軍,就立下了偌大的功勞。

所到之處,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完全可以用推枯拉朽來形容。

但隨着大軍的不斷前進,一個很艱難的問題,擺在了朱棣的面前。

“王爺,我們大軍已經剩下的糧食不多了。”

“在目前所有佔領的村寨裡,這些倭人幾乎沒有什麼口糧。”

“經過審訊,這才得知早在之前,就有倭人的官員,在這邊大肆徵收,而後全部把糧食都運走了。”

“不僅僅是糧食,包括一些青壯,精銳,基本上都被運走至本州島那邊。”

張玉在馬上,向燕王彙報說道。

手持繮繩的朱棣,坐在馬上看着前方不斷被將士輕易攻克的城池,眉頭皺了起來。

“這些倭人,當真是心狠,連自己的父母妻兒,都是不管不顧,只是自個逃走。”

“他們這是想要,把整個九州島當成是一個牢籠,來困住咱們呀。”

朱棣有些感嘆的說道。

張玉再次回道:“王爺,這九州島是每年受到颶風侵襲最爲嚴重的地方,根據那些倭人百姓所言,每當颶風來襲之後,就要尋求本州島的幫助。”

“現在倭人還把糧食全部運走,可咱們留下這麼多的俘虜,其心可誅啊。”

朱棣沒有說話。

即便是說在戰場上,一將功成萬骨枯。

但是大量屠殺倭人百姓這種事情,朱棣當然不會說動手去做。

現在的難題就是,如果拿走糧食,自然能夠維持軍隊的消耗,但是倭人這邊,就是大量的餓死。

除非說,殺俘。

朱棣在沉思過後,還是放棄了殺俘這個想法。

因爲殺得太多了,往後就沒人了,那打下來的地盤,都成了廢地,又有什麼作用可言。

“晉王那邊,現在是怎樣安排的,羣英商會可是有給晉王送糧。”朱棣沒有去回答上一個問題,反而是問了朱棡這邊。

張玉搖頭道:“目前還沒有任何船隊過來,即便是有些海商的船隊,在知曉我大明軍征討倭國,也是改道航行。”

“倒是宋國公那邊,在颶風之前,就有船隊回去運糧,想來應該不會有多久的時間。”

“不過要是顧及倭人百姓,咱們自己的將士,就不夠吃了。”

張玉說的顧及,是指倭人百姓在餓不死的情況下。

但是百姓和軍隊相比起來,人口數目就是一個很大的基數了。

朱棣大軍所過之處,除了零星的反抗,幾乎全部都直接整存村的投降,目前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有了七八萬的倭人百姓。

再打下去,隨着地盤的擴大,人口也會越來越多,糧食也會越發緊缺。

“將所有的倭人百姓,除了最先投靠咱們的,其餘全部都管轄起來。”

“給予少量的糧食,每天一碗粥,全部實行管制,不得搞任何的特殊。”

“若是有倭人百姓提供糧食藏匿之處者,可得每日兩頓飽飯。”

“還有傳令前線的將士們,放緩徵伐的速度。”

想了想,朱棣直接下令道。

人口是肯定不能丟棄的,沒了人,還談什麼統治,難道說統治山水野獸嗎。

而此刻,本州島那邊的權利更替,也因爲明軍的外部壓力,在發生飛快的變化。

倭國皇居。

和皇宮的稱呼不同,一個居字,就體現出倭國和大明間的差距。

“你說,如果朕嚮明軍聯絡,暗中幫助其擊敗足利義滿,大明的皇帝,是否會繼續讓朕擔任天皇。”

後小松天皇,向自己的近臣問道。

倭國天皇的稱呼,其實是在盛唐時期纔有的,嚴格追朔起來,是唐高宗之後的事情。

在此之前,倭國並未有天皇的稱呼,只有“大王”或“倭奴王”。

這“倭奴王”一詞還是漢光武帝賜予的,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記載,當時倭國使者向漢朝進貢,請求光武帝賜名。

光武帝看這使臣特別矮,便賜予“倭奴國”,其國王自然就被封爲“倭奴王”了。

雖然這名字在目前看來不咋地,但當時倭國人非常高興,還用了六百多年,後世還出土過“倭奴王”的印章。

連帶着包括自稱爲‘朕’,也一併帶到了倭國這邊。

當然,對於大明,亦或是中原王朝,即便是倭國天皇,也是自稱爲臣子。

而後小松天皇之所以這麼去問近臣,是因爲他實在受不了足利義滿。

目前掌控大權的足利義滿,在大明未曾征討前,就已經準備退位給自己九歲的兒子足利義持。

只等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華宅邸鹿苑和輝煌的金閣寺落成之後,便就開始。

當然,這可不是說要退位讓權,而是要自己成爲太政大臣,這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

在後小松天皇看來,大明此刻對倭國的征討,並非是對自己的征討,應該是對這些不臣之徵討。

所以他要聯合大明,一起推翻足利義滿的幕府統治,恢復到天皇統治之中。

近臣聞言,猶豫再三後說道:“或許陛下已經先派人去聯絡一方試試,如今足利將軍,已然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裡了。”

後小松天皇聞言,重重點頭。

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658章:鳳梨引發的開荒東番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589章:攪動西域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七十四章:祭祀第493章:軍中震懾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七十章:改日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527章:推行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234章:真相大白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775章 讓大明和親?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418章:狠辣的姚廣孝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137章:朱棣暴怒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178章:只能處死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
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712章:道衍,你老了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658章:鳳梨引發的開荒東番第340章:要錢還是要腦袋(求月票)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589章:攪動西域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237章:最喜歡摸魚的朱英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七十四章:祭祀第493章:軍中震懾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七十章:改日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527章:推行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九十六章:見面(求訂閱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234章:真相大白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775章 讓大明和親?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418章:狠辣的姚廣孝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137章:朱棣暴怒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178章:只能處死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523章:給朱允炆要藩地第266章:視察火藥司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