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

高麗的局面,是按照朱英的估計來實施的。

就目前來說,穩定是一個前提。

現在的大明跟草原征戰,不斷的吸收草原上的人口,並且實施禁運,就是想要徹底的解決草原上的麻煩。

因爲人才缺口的不足,吸收高麗變成了一個難題。

這一點上,姚廣孝心中也非常的清楚。

所以自從他到了高麗之後,朱英那邊除了最開始給予的支援外,就再也沒有給過其他方面的安排。

這是一種遏制。

可姚廣孝不甘心啊。

太孫殿下很年輕,但是自己已經老了,他哪裡有時間來等待。

像是這等國家大事,別說數年,便是等上個十多年,數十年,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是在高麗這邊,名義上姚廣孝統領着曾經率屬於羣英商會的勢力,但實際上這些人主要聽從的安排,還是屬於朱英。

既然這裡不行,那麼姚廣孝就只能是在別的地方想辦法了。

先前征伐過的倭國,就是姚廣孝最好的目標。

在大明和倭國都想渡過一個平穩發展期的時候,姚廣孝必然要想點辦法,讓矛盾給衝突起來。

“國師,是倭國那邊燕王世子的來信。”

當姚廣孝過來的時候,下屬立即彙報情況。

國師府邸中,姚廣孝接過信件,開始查看起來。

這裡頭是朱高熾對於現在倭國情況的一些講述。

不得不說姚廣孝在蠱惑人心這塊,還是非常之厲害,不知不覺中,朱高熾已經心甘情願成了他的幫手。

即便是知曉了其中的目的,也依舊選擇了站在姚廣孝這邊。

姜老師老的辣,不到二十的朱高熾,哪裡是姚廣孝這等陰謀家的對手,更別提朱高熾對於姚廣孝不僅有師生情誼在那裡,更是北平王府多年,已然早就非常之熟絡,完全沒有防備的心態。

現在目的一致的情況下,當然很是配合。

看完信件的姚廣孝隨手撕碎,而後丟入到面前的水池裡。

紙條上的墨水隨着水面暈開,加上被撕成多片,字跡再也看不清楚。

裡頭的內容只有姚廣孝一人得知。

便是姚廣孝在思索的時候,衛光來了。

衛光看了一眼水池裡的紙片,抱拳作揖道;“國師大人,我聽說倭國那邊好像是來了消息,不知道情況如何,可否跟我說說。”

顯然,對於倭國發生的一些事情,衛光也是知道的。

但是也同樣是選擇了幫助姚廣孝。

當然,這並不妨礙他對於朱英的忠誠。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姚廣孝很好的把握住了衛光的追求,而便是這塊,讓衛光願意跟着姚廣孝一起幹。

若是沒有衛光,在太多方面姚廣孝根本無法實施。

至少是偷偷跑到倭國去密探而不被人察覺這一點,就沒有辦法做到。

他只是人,可不是什麼神仙。

無法隱瞞過去的話,那麼一下子暴露還能怎麼暗中籌謀。

“倭國的事情,目前按照計劃還是進行得很是順利。”

“只不過燕世子那邊,少許出了一點意外,受了傷,現在已然是康復了。”

“接下來,就是看那黑澤,會不會按照我們的計劃行事了。”

姚廣孝緩緩的說道。

衛光聞言道:“那倭人,當真會按照國師的意思去辦嗎。”

“這裡頭我最擔心的就是此處,若是其不按照國師的意思去說,那麼後續可就沒有辦法去做了。”

姚廣孝點頭道:“確實,但是我們現在也只能是等,等黑澤對於大明的招供。”

“像是這等大事,黑澤必然要被押解到京師進行審訊,這裡來回的時間比較長,或許會出現什麼意外。”

“足利義滿也很擔心,他怕黑澤會胡言亂語,影響到現在倭國的情況,十有八九會在路上設下埋伏,對其進行刺殺。”

衛光皺眉道;“按照國師的估計,黑澤會在大明境內遭遇刺殺,可如果在倭國就被刺殺了,我們這邊可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姚廣孝有些無語。

這些都是變量,也是一個既定的推斷。

要是這裡也變,那裡也變的話,那還說什麼。

不過面對衛光,姚廣孝也不方便吐槽,只得是說道:“盡人事聽天命吧。”

“一般情況下,足利義滿不敢在倭國境內動手,畢竟只要在倭國境內,那麼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瞞過去。”

“大明潛伏的倭人跟倭國境內的情況有些不同,況且在大明境內動手,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混淆視聽,等消息傳到倭國的時候,哪怕是有些猜測,也很難說證實。”

“最主要的是這邊跟倭國沒有了聯繫,左右也是死無對證。”

衛光點頭道:“好,就聽國師的。”

“等過個幾天,我就帶着兄弟們出發,好生的保護,讓這黑澤能夠順利的抵達京師。”

姚廣孝雙手合十:“這一塊就拜託衛將軍了。”

衛光嘿嘿一笑,道;“都是爲了更好的前程。”

......

大明皇宮裡。

朱英慢悠悠的給坤寧宮裡的花草澆水。

和後世的北平皇宮不同,現在的南京皇宮裡花草樹木還是挺多的,在綠化這塊算是極爲不錯。

曾經的馬皇后也有喜歡種植花草的興趣,這些保留下來的珍貴花草,自然一直在坤寧宮裡。

即便是執政,朱英反倒是更加的輕鬆了。

現在的大明正是按照既定的發展進行着,想要更快的話,就只能是需要一個人才的積累了。

工業這玩意,不是說一個人知曉就能夠迅速前進的,在完全沒有工業基礎的現在,想要實現什麼鐵甲船,燧發槍。

事實證明,還是跟想象相差很大。

不過朱英倒也不是很急,畢竟來日方長,自己現在還算是有時間的。

而反觀現在大明的勢力變化,就跟歷史上有了太多的不同。

首先是淮西勳貴集團。

因爲朱英的出現,所以藍玉桉並沒有發生,而大量因爲藍玉桉而受到牽扯的武將,官員,自然現在還是活得好好的。

即便是在兵權上,朱英已經開始不斷的培養屬於自己的嫡系,但是於大明各地,淮西勳貴們的勢力,正隨着大明的發展而迅速的擴張着。

畢竟他們已經有了非常之好的人脈,即便是不違背律法,也能夠輕易的獲取大量財富。

他們掌控的田產,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流入到朱英的手裡,或者說內帑這邊。

便就是按照朱元章所說的,一個國家的穩定,錢財是一方面,但糧食纔是這個國家的基石。

在遇到災荒的時候,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一口飽飯。

只有足夠多的糧食,朝廷才能夠穩定下來。

至於錢財,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稅收來獲取的,當整個大明都變得富有的時候,那麼國家自然就不可能缺錢。

畢竟,這是一個權力至上的社會。

而皇帝只要把兵權掌控在了手裡,哪裡還用擔心沒有錢嘛。

不聽話的,弄死就是了。

無所謂一個暴君的名頭。

下午時分,陽光明媚。

朱元章邁着輕鬆的步伐來到了坤寧宮這裡。

這幾乎是朱元章每天的慣例了。

來看看自己的曾孫女,同時也來看看自己的大孫。

他總是擔心這樣對於朝廷的放縱會出現一些問題,即便是現在看來,目前朝廷的運轉還算是非常之不錯。

“大孫吶,其實你每天空餘時間還是很多的,沒事還是要去多多關心政務。”

“整日養花弄草的,咱怎麼感覺你比咱還要清閒許多。”

“你這跟那些乞骸骨致仕的老臣,貌似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朱元章有些無語的說道。

他辛苦勤勞了一輩子,當真是有些閒不下來。

所以這些日子裡,說是放手政務讓大孫來管轄,但大孫這般做法,心裡頭終歸有些不踏實,是以還是對於政務比較關心。

這些事情朱英當然知道,只是對於政務上的權力,他確實沒有太大的興趣,恰好是老爺子幫忙看管一番,查漏補缺挺不錯的。

“爺爺,我這不是每天都有在看嗎。”

“只是現在都是七天彙總一次內政結果了,也就那天的事情比較多,而且只要看的都是一些結果,又不參與其中,自然要簡單很多。”

“我若是去幹預他們,到時候出了什麼事情,這份責任又算是誰的,如今都是算個人擔責了,幹不好的,沒政績的,那就下去把機會讓給別人嘛。”

“我再是聰明,一個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內政都裝到心裡面去,只需要一個總體的彙總能夠滿意,自然就行了。”

朱英無奈的解釋道。

其實類似這樣的話,他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老爺子就是閒不下來,每天都想找點事情來做。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一輩子都忙了,一下子空起來,聽着好像蠻舒服,實際上總會有種不得勁的意思。

朱元章聽着這話也不知道怎麼來說。

自己這大孫,也算是一個奇葩了。

歷朝歷代,哪個太子,哪個皇帝,不卷戀這權位,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坐上龍椅上,把所有事情都歸屬於自己的掌控中才好。

反觀大孫,若不是目前大明發展還不錯,已然是有昏君的名頭了。

其實朱元章在這段時間裡,早就收到了許多御史,包括一些自詡清流大臣的上奏,都是在勸諫讓太孫多多上朝管轄朝政。

朱元章也覺得很是搞笑,當初自己天天親自處理政事時,這些個大臣一個個叫苦不迭,現在太孫執政反倒是又覺得閒暇起來,當真是有幾分荒唐。

“草原那邊的進展目前不是很順利,大孫你給草原的壓力太大了,促使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對咱們進行抵制。”

“原本有矛盾的部族,也放下了彼此的成見,開始針對於我大明。”

朱元章緩緩說道。

而這些情報,朱英當然也是知曉的,今日朱元章特意過來說此事,自然就是想看要不要換個方式。

朱英略微沉默一下,稍稍擺手。

後邊的郭忠當然明白,隨即帶着所有宦官宮女離開。

朱元章身後的劉和,當然也是離開,留下爺孫倆獨處。

“爺爺,前些日子羣英商會改革之後,完全的融入到官員的體系之中去,對於所有的官員來說,羣英商會自然是一塊很大的肥肉,咬一口必然是滿嘴流油。”

“孫兒仔細探查過,在這方面,吃的最多,下手最狠的便是淮西勳貴們。”

“草原上壓力很大,自然還是要多多派遣一些將士們過去。”

“必要的流血犧牲,是值得的,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朱英的話說到這份上,朱元章當然是明白了其打算。

這方面的問題,也是一直是朱元章心中擔憂的問題。

膨脹的淮西勳貴集團,其有大量的開國功臣,他們影響到了大明的各個方方面面,且和大明已經融爲一體,目前來說剔除的難度更加大了。

關鍵是大明四方開戰,他們就有了用處,而不是馬放南山。

“現在瓦剌已經有加入的意思了,若是跟整個草原開戰,大明必將會被拖入到泥沼之中,這一點大孫可是要想好。”朱元章提醒說道。

草原這地方,可不算小,況且幾乎所有的草原人,都是天生的騎兵。

即便是有火繩槍這等沙場利器,但是在機動性極高的騎兵面前,也被很大程度的削弱。

一旦深入,補給就是最大的問題。

現在已然是在不斷的發展騎兵了,可短時間內,怎麼可能去比拼整個草原。

朱英回道:“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

“北元可以讓瓦剌來幫忙,咱們自然也能去找點幫手。”

“金帳汗國那邊,已然不堪於帖木兒的征伐,落敗便就是這幾年的事情,月即別的昔班家族,面對強勢的帖木兒也是不斷北撤。”

“很顯然,下一步帖木兒就要舉大軍去打東察合臺汗國了。帖木兒本身就是西察合臺汗國,一直想要佔有那裡。”

“孫兒打算修書一封至帖木兒,商討結盟征伐之事宜,同時亦可入軍西域,增大草原壓力。”

“想來帖木兒對於這項提議,沒有拒絕的可能。”

“對於瓦剌來說,對比咱們大明,他們更爲懼怕帖木兒。”

“畢竟,帖木兒是真正的可以徹底的統治他們。”

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491章:一步登天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239章:軍心可用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2章;京師血案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302章 :朱棣下西洋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384章:正陽大道第261章:藍玉惹事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510章:冊封世子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418章:狠辣的姚廣孝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164章:寧妃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392章:大明春耕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522章:四處奔走的呂氏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350章:安南初始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374章:謀逆大案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188章:繼承蒙古帝國的遺產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759章 火車出新時代的開啓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510章:冊封世子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
第308章:大侄子準備下手了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491章:一步登天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239章:軍心可用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2章;京師血案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302章 :朱棣下西洋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384章:正陽大道第261章:藍玉惹事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510章:冊封世子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533章:等階森嚴的好處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418章:狠辣的姚廣孝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164章:寧妃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531章:呂氏的籌謀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83章 :長孫殿下瘋了吧!(求月票)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392章:大明春耕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522章:四處奔走的呂氏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820章 都想去東勝神州第350章:安南初始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599章:倭國變成了香餑餑第374章:謀逆大案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115章:這聲爺爺,咱盼了十年(求訂閱求月票)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188章:繼承蒙古帝國的遺產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757章 世界在變化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759章 火車出新時代的開啓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510章:冊封世子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