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

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

一提起科舉朱檀可是不困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科舉制度就是束縛人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的禍害。

但在歷史上。

科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發揮的作用無可比擬!

是中國獨有的人才遴選制度。

通過科舉制度,朝廷給普通人和社會不同階級之間,提供了一條上升通道。

無論考生的年齡、地位、家族都有什麼條件限制都可以。

通過這條上升通道進入到官僚體系,參與國家決策,從而維護了當時的社會穩定。

這也是唐太宗當年得意地說“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的原因。

同時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無論如何要做官都要讀書。

這就推動了文化的普及。

並且,經過嚴格的選拔,選出來的官員起碼比那些沒有文化的人做了官要強得多,也確確實實爲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官員。

反倒是後世的元朝破壞了科舉考試規則,允許蒙古人不讀書也可以當官,而且全都是當主官,地位、權力都在漢人之上。

這才導致地方上治理混亂、鬆弛,僅僅九十餘年就天下大亂,徹底覆滅。

可以說,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度,都是中國創設的領先世界幾百上千年的先進制度。

本不該被後世定義爲禁錮人民思想的落後制度。

造成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因爲,在朱元璋時期。

科舉考試發生了重大變化!

開始出現萬惡的八股文了!

單就八股文考試本身而言,其實也不是問題。

雖然形式死板,文體單一,並且只能規定範圍內作答。

但這一切,都是爲了篩選人才。

都說八股文是“螺螄殼裡做道場”。

如果能在科舉考試當中將八股文寫好。

不說這個人一定是天下英才,但至少也是十分優秀的人才!

若是考得了狀元,起碼也是個智商超羣的人物,水貨狀元還是不多的。

而歷史上考了狀元、榜眼、探花之後,一直升到朝廷首輔的佔比,也是頗高的。

但明朝科舉相比於其他朝代的科舉,最糟糕的問題就是,它不單是考八股文。

而且是隻考八股文!

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考試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義、論、策等方面,這些內容以儒學爲主導,強調的是道德和政治理論。

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時代發展,就有些不夠用了。

因爲主要考試內容侷限在人文領域忽視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導致在這個時代,大明與西方科技發展的差距開始逐漸擴大。

並且科舉考試還導致社會資源過分集中於考試和做官之上,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風氣。

進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逐漸落後。

這一點。

是朱檀頗爲不認同的。

畢竟,在之前的唐朝、宋朝時候,科舉的考試內容可不止是儒學。

譬如唐朝,科舉時候分爲五科。

分別是“經科”,考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論和書法水平。

明算科,考察數學和天文知識。

武科,考察兵法和武學。

那個時代,只要出身沒有問題,只要有一技之長,對朝廷有用,都可以出來做官!

這也讓當時的社會風氣遠比明清開明。

同時,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素質也更高,應用範圍也更廣,更專業,不會只懂四書五經,被時人諷刺爲“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至於朱元璋爲什麼會規定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就純屬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了。

他身邊能倚仗組織科舉考試的,只有讀書人。

而這些讀書人又都號稱是聖人門弟,自然極端推崇儒學經典。

再加上元朝的時候,科舉制度已經被那些粗俗的元朝統治者搞得亂七八糟,朱元璋也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經驗。

最終,讀書人說怎麼考,那便怎麼考好了。

結果,這些讀書人也最終得償所願。

科舉制度成爲了只考察儒學經典的考試。

儒學一時間大放異彩,成爲當時社會上最崇高的學問。

其他學問則被擠壓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無論是學習什麼東西,只要不是跟儒學有關的,甚至只要不是四書五經,都被人們認爲是異端和雜學。

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朝廷正式規定,只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問題,這也更加禁錮了人們的思維,從此,華夏相比較於西方開始漸漸被追趕甚至落後起來。

最爲明顯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製西方的火炮火槍,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在古代軍工科技領域,可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獨一檔的存在。

至於後世更爲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說了。

而現在。

對於朱檀來說。

就是一次改變科舉考試的機會!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爲五級。

分別是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而在此之前。

童試、院試、鄉試三級考試已經結束。

如今,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齊聚應天,主要是在準備會試和殿試。

這一次的考試已經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舉考試還是在洪武四年。

當時的朱元璋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發現經過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在實際能力上並不怎麼樣。

反而讓他十分嫌棄,所以暫停了科舉考試。

大多數時候,都是採用察舉制的方法來選拔人才。

若是朱元璋願意,甚至連當時負責收糧的糧長都能做到尚書的位置。

但是隨着這些年朝廷人才的逐漸缺乏,朱元璋決定,還是要重新啓用科舉考試。

否則,不夠他殺的。

並且規定,今後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

這樣的話,就能給朝廷湊出更多人頭和稻草人了。

起碼在洪武朝是這樣.

朱檀看向朱元璋。

忽然道:“父皇,兒臣對這科舉考試也有幾分興趣,能否在這裡旁聽一下?”

之前的考試也就算了,但是對於院試和殿試,朱檀還是想要改變一下的。

最主要的點就集中在考試內容上!

起碼也要加上法律、軍事、科技、數學等等領域的東西!

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讓整個社會興起對對自然科學和軍事、司法等等學問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科舉制度更好地服務國家,不至於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埋頭在儒學這一條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着。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掀起整個國家的變革的!

如果想讓大明沿着正確的道路向前進步,那就不能只是在生產力上做一些改變!

未來註定是要連生產關係、社會制度都要發生改變的。

如果還是一直只維持老朱設立的那些初始制度的話。

未來,無論自己在生產力上做出多少改變,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藥、甚至發明出了蒸汽機、應用上了電,那些封落後的制度依然會拖着大明在未來落後!

而那些自己帶給大明的東西,也很可能成爲異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須改革大明的制度!

而制度變革,最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想!

現在科舉制度還在創立階段,一切改變都還有機會。

在這個節骨眼上絕對不能讓科舉考試只考察四書五經,那樣的話,自己未來要改變人的思想將會更加困難重重。

朱元璋聽到朱檀對科舉感興趣,頓時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將朱檀培養成輔政親王的!

但是最近以來,朱元璋對朱檀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沒信心了。

畢竟,朱檀現在不管是發明火藥、青黴素,還是讓長蘆鹽場賺了史無前例多的銀子。

在朱元璋看來,都不是正途。

這些東西發揮的作用雖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麼?

自然是內政、外交,國家大事!

這樣纔是一個合格的輔政親王,或者說是丞相!

因爲朱檀動不動就作出驚人之舉,已經讓老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譜了。

而對於其他王爺,他又沒有發現這樣的特質和潛力,也不太想選擇。

心中關於輔政親王的構想已經漸漸在熄火了。

現在朱檀終於對這些事情感了興趣,朱元璋可謂老懷大慰!

這孩子怎麼突然就開竅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說不定過兩年,咱就可以先將朱檀歷練起來了!

給他封一個輔政親王的頭銜,讓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務!

咱也可以輕快輕快,沒事微服私訪一下,再多生幾十個兒子!

未來說不定還可以封出左輔政王和右輔政王!

到時候這天下,皇帝坐鎮中樞,宰相的權力歸於親王,總之都是咱老朱家說了算!

外面還有藩王給咱保着,朕這大明的江山能不穩固嗎?

怕是千年萬年都不會變!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穩了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這裡。

心中也滿是喜悅。

他對朱檀道:“原來你對這科舉也感興趣啊?那感情好!待在這裡吧!好好聽聽!

好好了解了解科舉! 這也是咱大明朝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

太子朱標站在一旁微微一愣。

十弟還對科舉感興趣?

這可是關乎朝廷社稷的大事!

父皇竟然還很願意他旁聽.

朱標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危機感。

但隨即又很快將這股危機感驅離了。

無論如何,父皇是不可能廢長立幼的。

更何況,自己跟父皇之間的感情,朱標還是有絕對信心的。

只是朱標好奇,父皇爲什麼這樣着力栽培朱檀?

應該是有別的想法吧.

朱標忍不住想着,隨後腦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難道父皇是想讓親王入朝理政?

這在前朝並非沒有先例,但是這期間的平衡可一直都是難以把握的。

若是親王權力太大,要登基造反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若是親王權力過小,入朝理政也沒有什麼意義,總之,不太好平衡。

不過對於朱元璋的任何決斷,朱標都是沒有權力反抗甚至反駁的。

想到這裡,朱標忽然又淡定了。

隨便吧!

總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麼想法還是要等自己掌握權力了再說。

很快。

負責本次科舉考試的三人一起走了進來。

三人分別是翰林院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翰林院檢討、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翰林院典籍、東閣大學士吳沈。

說起來,跟後世的科舉考試不同。

若是到了後世,會試主考必是尚書或者內閣宰輔一類的人物。

但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主持本次科舉考試的三個人都是頗有學問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員。

雖然三人中只有宋訥是四品,其他人還只是五品官,但這些整日鑽研文章,絕對算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了。

很快。

三人給朱元璋見過禮後。

朱元璋笑道:“宋訥,你是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咱聽你說,這科舉考試跟前面考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區別,依然是四書五經上的東西,對吧?”

宋訥點點頭,道:“回陛下!正是!

這四書五經非但是儒學之本,亦是治國之基!

《大學》教人明德,修身爲政之本;

《中庸》闡述中和之道,是爲治國平天下之要。

《論語》與《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啓迪人心,培養仁義之士。

至於五經,包含《易》《詩》《書》《禮》《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國家治理與文化傳承之根基。此等經典,不僅磨練人之志節,亦鑄就國之棟樑。

是以,科舉依此選拔賢才,實爲國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訥的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讓朱元璋聽後,也覺得頗有道理,頻頻點頭。

雖然他老朱自己從小大字不識一個,後來的那點學問也是跟謀士們聊天才有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願意聽讀書人說話,這些人除了骨子裡虛僞一些,做事情貪婪一些,說的話還是很好聽的。

朱元璋笑道:“吳伯宗、吳沈,二位大學士有什麼想法?”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道:“臣等並無異議!這四書五經是正道顯學,如此考察,順理成章,理所應當!”

朱元璋點點頭,笑道:“既然決定了考試內容,那咱們接下來就商量商量考試時間和制度吧!”

幾人笑笑,正要跟朱元璋介紹院試和殿試的安排。

朱標站在一旁,滿臉笑容,老老實實地旁聽着。

說起來,他這個太子也確實一直都是旁聽者的角色。

要麼就是替老朱出席各種活動,或者接送有功之臣,入城出城。

要麼就是聽老朱的教誨,聽文官的教誨,聽武將的教誨,總之做了三十幾年的好好學生。

大家也都習慣了朱標這個角色。

忽然。

朱檀冷笑一聲。

“這科舉考試真的是在選拔天下人才嗎?只考察四書五經就夠了?搞笑!”

話音落下。

所有人都驚住了!

朱標更是看向朱檀,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自己做了這麼多年太子,也沒敢在父皇處理政務的時候插過一句嘴,說過一句話!

即便是有意見,也都是事後才向父皇提!

這十弟還真是膽大!

竟然當場就說出來了!

朱元璋皺眉道:“魯王!不得胡說!這四書五經都是聖人學問,可不是你能妄言的!”

朱檀心中冷笑。

老朱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裝裝樣子,說什麼聖人學問,顯得好像自己多尊重聖人一樣。

但其實,朱元璋是一個極端的實用主義者!

就比如對於孟子的態度。

洪武五年。

朱元璋將孟子逐出了孔廟。

因爲孟子推崇“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句話讓朱元璋極爲反感。

畢竟,他一直強調的都是君權至上。

直到今年,朱元璋纔在朝中文官的百般懇求下,允許孟子重新入了孔廟。

但還是親自動手,刪除了《孟子》中許多大逆不道的觀點。

譬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老朱對聖人可沒什麼敬畏之心。

除非你對我有用!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兒臣只是不明白,難道這天下,除了四書五經便沒有其他學問了?

大明律是不是學問?孫子兵法是不是學了?九章算術是不是學問?黃帝內經是不是學問?

如果這些都是學問,那科舉的時候爲什麼不考?

若是不考,那些讀書人還會學嗎?如果他們都不學這些學問,那未來我大明朝還有人研究他們嗎?”

朱元璋聽到這話皺眉不已。

事實上,他只想通過科舉考試,招攬天下人才,一方面爲他所用,另外一方面是防止這些讀書人閒的沒事幹,以至於生出禍端!

他作爲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終奪取政權,自然深知這些讀書人的厲害,不管是朱升、劉伯溫還是李善長,在他眼中都比一個能打的將軍要厲害多了。

至於這些讀書人學什麼、考什麼,他是無所謂的!

所以對於朱檀發出的靈魂拷問,朱元璋本身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不過,這話落到宋訥等人的耳中,就顯得有些刺耳了。

宋訥忍不住皺眉道:“魯王殿下!四書五經乃聖人之教,其深奧廣博,涵蓋道德、政治、人倫之大綱,爲治國安民之根本。

而殿下剛纔提到的那些,雖各有所長,但相較於四書五經之於治國安民的根本作用,相差甚遠!

故科舉考試重在尋聖賢之道,非但書籍所能涵蓋,必須心存天下,志在高遠。”

朱檀聽罷忍不住冷笑道:“若是依宋大人所言,讀書人學好了四書五經,便可以治國安邦,無所不能了?”

宋訥拈鬚道:“那是自然!”

朱檀笑笑,道:“宋大人,那這六部你能去哪裡?是戶部,可以理清天下財政,確保朝廷收入支出不出現問題?

還是能去兵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亦或者工部,管理能工巧匠,興修天下工程?

還是刑部,能夠賞罰分明,斷案有方?

再或者是吏部,選拔人才、考察官員做到公平公正?”

說着。

朱檀忽然冷笑一聲。

“本王看來,你恐怕只能去禮部吧?

那裡或許你還能知道些禮法!

畢竟四書五經講了這些東西嘛!

不過也未必,譬如接待外國使臣你能行嗎?”

朱檀的話音落下。

宋訥臉上頓時有些憤怒起來。

他能聽得出眼前的魯王殿下根本就瞧不起他。

朱元璋聽朱檀說的過分,也忍不住皺眉道:“魯王!宋先生跟着咱多年,是朝廷中最有文化的讀書人!

你這樣跟他說話不妥當,向他道歉!”

朱檀搖搖頭,道:“兒臣是說錯了,自然可以向他道歉!

可是宋大人,你敢跟本王說一句實話嗎?剛纔本王說的那幾部,你真的能夠勝任嗎?

咱們不妨打一個賭,若是你敢說自己可以勝任,那便去那一部!

不說做一個高官,只是平調過去做個郎中,你敢試試嗎?”

宋訥嘆口氣道:“老夫學的是聖人之道,自然可以聖人之道做事,只是.”

朱元璋擺擺手。

對於宋訥的本事,他一清二楚。

這老先生怎麼可能去六部擔任那些具體的職位呢?他若是能做了纔有鬼了。

一個書呆子去哪兒不會把這事情搞得一團亂啊!

當年科舉選拔出來的那羣書呆子,不就是這個樣子才被老朱嫌棄,所以才停了這麼多年科舉嗎?

“魯王!你就不要再說這件事了!”

宋訥原本還想爭辯一下,現在聽到陛下想讓魯王閉嘴自然是再好,不過畢竟他自己心裡也清楚,他是真的做不了這些事。

朱檀冷笑一聲,道:“父皇!兒臣必須要說這件事!兒臣不能讓這羣書呆子毀了大明江山!”

話音落下。

場面再度緊張起來!

連朱元璋的眼神都銳利起來。

“魯王!你到底想說什麼?”

求追訂求支持呀!感謝啦!

(本章完)

204.第204章 罐頭風波241.第241章 打製鐵甲艦!167.第167章 魯王:沒有人比本王更懂老朱!第20章 收好你的大明寶鈔!第110章 史無前例大爆炸!老朱懵了!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6章 是兄弟就挨一刀!第25章 齊王要彈劾魯王!234.第234章 老朱的天才商業頭腦!第64章 檀兒太孝順了!第38章 趙老道,本王饒不了你!237.第237章 老朱:這錢怎麼越花越不夠花呢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232.第232章 歸義王和燕王!臉都不要了!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別拉上我啊第96章 上中下三策!作死的選擇!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123章 郭桓招供!震動全國!朱檀愁了!第118章 賭約成立!震驚!郭桓案!第77章 大蒜素和青黴素第146章 重建魯王衛!地表最強陸軍!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242.第242章 瘋了吧?高麗還要打大明?第140章 震撼!恆中書院,全是科考奇才!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238.第238章 老朱樂瘋了,三贏,贏麻了187.第187章 魯王犯忌,帝王無親情!235.第235章 拍賣盛況,老朱又敲詐了!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169.第169章 重現晉商!魯王出征!第13章 選小錘還是選擇死?第41章 王爺你聽貧道解釋第108章 點名爆殺!老朱給朱檀的交代! Ok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157.第157章 告御狀!魯王欺人太甚!第120章 藍玉:你不要對我兒子圖謀不軌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138.第138章 天下英才!黃子澄 解縉!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217.第217章 傳國玉璽!185.第185章 大勝!大勝!大勝!第60章 高湯的秘密!老丈人登門198.第198章 跟藍玉打賭,平通州第72章 你的眼裡怎麼只有錢?第20章 收好你的大明寶鈔!223.第223章 婉兒冷靜!起碼也要回臥房吧?第40章 知府盧老爺第88章 老朱當街教子,蔣瓛人麻了!222.第222章 震撼老朱的紡織機!第85章 左手愛妻,右手紅顏第55章 我要鹽場!第40章 知府盧老爺第108章 點名爆殺!老朱給朱檀的交代! Ok第44章 女兒的心也想給殿下!第91章 鹽行大場面!老朱震撼到極點!第54章 你這是求情?你這是認罪?第48章 怎麼處置十弟?第153章 呵!人情在國公面前不值一提!第143章 心服口服!朝堂之上,魯王崛起!217.第217章 傳國玉璽!第148章 魯王:我真該死啊!第16章 本王是魯荒王啊!第80章 這女人看自己,不對勁!第125章 魯王瘋了!頂撞老朱!第82章 震撼全場!絕世好鹽!第19章 借兵!第78章 長蘆鹽場招商大會192.第192章 太子朱標的手腕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臉皮了!第85章 左手愛妻,右手紅顏第100章 萬戶老先生,您渴不渴?第46章 老朱的因果律武器90.第90章 晉商亂了!老朱排隊搶鹽!211.第211章 離譜的納哈出,天生聖人的魯王第21章 大獲全勝!楊昌悔到姥姥家!第56章 震撼老朱的提議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第104章 老朱震驚!感情,鹽還能這麼玩!第54章 你這是求情?你這是認罪?第126章 魯王,你敢恃寵而驕,咱就敢大義滅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192.第192章 太子朱標的手腕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227.第227章 老朱廢秦王第156章 孔家坑死我了!第17章 陛下不可能殺我,最多株連你!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靜氣第165章 朱元璋:又是一年春節時第28章 咱們給魯王立生祠好不好?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靜氣第83章 本王很佩服你的眼光啊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76章 神秘老者
204.第204章 罐頭風波241.第241章 打製鐵甲艦!167.第167章 魯王:沒有人比本王更懂老朱!第20章 收好你的大明寶鈔!第110章 史無前例大爆炸!老朱懵了!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6章 是兄弟就挨一刀!第25章 齊王要彈劾魯王!234.第234章 老朱的天才商業頭腦!第64章 檀兒太孝順了!第38章 趙老道,本王饒不了你!237.第237章 老朱:這錢怎麼越花越不夠花呢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232.第232章 歸義王和燕王!臉都不要了!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別拉上我啊第96章 上中下三策!作死的選擇!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123章 郭桓招供!震動全國!朱檀愁了!第118章 賭約成立!震驚!郭桓案!第77章 大蒜素和青黴素第146章 重建魯王衛!地表最強陸軍!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242.第242章 瘋了吧?高麗還要打大明?第140章 震撼!恆中書院,全是科考奇才!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238.第238章 老朱樂瘋了,三贏,贏麻了187.第187章 魯王犯忌,帝王無親情!235.第235章 拍賣盛況,老朱又敲詐了!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169.第169章 重現晉商!魯王出征!第13章 選小錘還是選擇死?第41章 王爺你聽貧道解釋第108章 點名爆殺!老朱給朱檀的交代! Ok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157.第157章 告御狀!魯王欺人太甚!第120章 藍玉:你不要對我兒子圖謀不軌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138.第138章 天下英才!黃子澄 解縉!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217.第217章 傳國玉璽!185.第185章 大勝!大勝!大勝!第60章 高湯的秘密!老丈人登門198.第198章 跟藍玉打賭,平通州第72章 你的眼裡怎麼只有錢?第20章 收好你的大明寶鈔!223.第223章 婉兒冷靜!起碼也要回臥房吧?第40章 知府盧老爺第88章 老朱當街教子,蔣瓛人麻了!222.第222章 震撼老朱的紡織機!第85章 左手愛妻,右手紅顏第55章 我要鹽場!第40章 知府盧老爺第108章 點名爆殺!老朱給朱檀的交代! Ok第44章 女兒的心也想給殿下!第91章 鹽行大場面!老朱震撼到極點!第54章 你這是求情?你這是認罪?第48章 怎麼處置十弟?第153章 呵!人情在國公面前不值一提!第143章 心服口服!朝堂之上,魯王崛起!217.第217章 傳國玉璽!第148章 魯王:我真該死啊!第16章 本王是魯荒王啊!第80章 這女人看自己,不對勁!第125章 魯王瘋了!頂撞老朱!第82章 震撼全場!絕世好鹽!第19章 借兵!第78章 長蘆鹽場招商大會192.第192章 太子朱標的手腕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臉皮了!第85章 左手愛妻,右手紅顏第100章 萬戶老先生,您渴不渴?第46章 老朱的因果律武器90.第90章 晉商亂了!老朱排隊搶鹽!211.第211章 離譜的納哈出,天生聖人的魯王第21章 大獲全勝!楊昌悔到姥姥家!第56章 震撼老朱的提議168.第168章 北元,撲朔離迷第104章 老朱震驚!感情,鹽還能這麼玩!第54章 你這是求情?你這是認罪?第126章 魯王,你敢恃寵而驕,咱就敢大義滅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192.第192章 太子朱標的手腕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227.第227章 老朱廢秦王第156章 孔家坑死我了!第17章 陛下不可能殺我,最多株連你!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靜氣第165章 朱元璋:又是一年春節時第28章 咱們給魯王立生祠好不好?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靜氣第83章 本王很佩服你的眼光啊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76章 神秘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