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定功風波

火落赤兄弟這場失敗對他們而言幾乎可以用遭到“毀滅性打擊”來形容,高務實得到的軍報是李如鬆、脫脫、伊勒都齊三部是役“斬首七千,生俘近兩萬,得上馬一萬六千,挽馬約其半,而牛羊弓矢無算”。

“無算”只是個習慣性說法,意思就是多到一時清點不出來,爲了報告喜訊,先把大致結果上報再說,後續會有巡按御史或者監軍御史(通常由巡按兼任,偶爾另行任命)等人對這些數據做詳細清查。

清查之中最難的是首級,需要一個個仔細分辨是否殺良冒功或者僞造。當然,蒙古人的首級相對來說比較好認,因爲他們與大明人士的髮式不同,殺良冒功的人頭可以從頭髮的走向、頭皮顏色等各個方面來審視,總之都有一套比較行之有效的檢查手段。

正因爲如此,朝廷平定內亂的時候,殺良冒功的情況通常比較多,而對蒙古人作戰的時候,這種情況就少見多了。原歷史上李成樑開始殺良冒功的時候,之所以一下子就被發現,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本次莊浪衛之戰可謂戰果喜人,不過其中最爲閃耀的則是李如鬆陣斬著力兔。原歷史上的著力兔也曾率兵入援哱拜反明,攻入鎮北堡、李剛堡等處,後被李如鬆、麻貴等擊敗,經賀蘭山,退出塞外。

這一次,著力兔卻沒有那麼幸運,甚至把腦袋都送給了李如鬆。

如此喜事,意味着西北大局已定,損失慘重的火落赤即便能收服著力兔餘衆,也再無力控制松山、西寧等地,河西走廊的防衛壓力旋即一輕,朝廷只要繼續派兵“武裝遊行”一番,便大概率可以收復這些地方了。

回軍半道中的高務實也鬆了口氣,整個人都輕鬆下來。戰事既然基本結束,魏學曾就只需要好好整理內部,確保同樣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就好,那當然也簡單多了。

說起來,高務實也是對魏學曾的軍事指揮能力不那麼看好。原歷史上的平定哱拜之亂大半都是他指揮的,其實從指揮的角度來說,雖不出彩,但也沒有很大的漏洞,只是他有些優柔寡斷,對強打還是逼降猶猶豫豫,最後拖了好幾個月還沒出成效,結果就把一而再、再而三給他放權的朱翊鈞惹毛了,擼了官職逮捕回京問罪。

而魏學曾被抓一個月後,寧夏之戰即告平定——用的還是他之前的主意。按理說這可以證明不是他的戰略不行,是火候的確就差那麼點,但朱翊鈞餘怒未消,在詔書中給他定性:“功魁實罪首也”,可見恨意之重。

朱翊鈞的性格前文曾有分析,他用人的特點就是選定一個人,極力放權,確保你想要的一切都得到滿足,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權給權,所以魏學曾一開始表現不好的時候,朱翊鈞也是直接撤了幾個跟他不對付的官員,又賜了尚方劍確保權威。

但朱翊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如果到了這個程度你還不能有所表現,那他的態度就會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認爲你就是個廢物,是罪魁禍首,非要整得你身敗名裂不可——魏學曾是如此,早前的張居正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其實都跟朱翊鈞的性格有關。

然而事實上,魏學曾任事勤勞,後來獲得成功的灌城招降的計策,本也是他的建議。等到奏捷時,朱翊鈞召見時任大學士趙志皋、張位,二人都極力爲魏學曾辯解,兵部尚書石星等朝臣也多稱魏學曾無罪。

乃至於此前曾經上疏彈劾魏學曾的監軍御史梅國楨也上疏說:“魏學曾應變稍慢,臣請求責備諸將是要振奮士氣,而逮捕魏學曾的命令,發自臣的上疏,臣深感悔恨。魏學曾不獲昭雪,臣將受到萬世的譏刺。”

文官如此,武將呢?李如鬆這個耿直的遼東漢子直截了當地說:“魏學曾被捕時,三軍將士淚如雨下。”

甚至接替魏學曾三邊總督的葉夢熊也將功勞歸於魏學曾。朱翊鈞開始都不肯聽,直到後來才恢復魏學曾的官職。

總而言之,魏學曾水平還是有的,就是應變不那麼快,做決定有些猶豫,這可能有些像三國時期的陳宮,所謂“陳宮有智遲”是也。

高務實之所以有些擔憂,也在於這個“遲”字,他就是生怕魏學曾拖拖拉拉拿不定主意,雖然自己幫他把最難的寧夏主戰場搞定了,可就怕到時候明明只剩個莊浪衛,他還一下子想強攻、一下子想招降,那就壞菜了。因爲朝廷現在的關鍵不在於打不贏,而在於沒錢,拖不起。

現在好了,李如鬆這傢伙初生牛犢不怕虎,上去玩了個亂拳打死老師傅,也算是一力破十會。這麼一來,直接把莊浪衛的事情搞定不說,甚至連松山、西寧的問題也跟着解決了,簡直完美。

不過,高務實沒有料到的是,他覺得完美的一場仗,傳到朝廷之後居然惹出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來。

打勝仗居然還能鬧出風波?什麼風波?

這風波就是論功。

李如松本人的功勞是沒得跑的,這一點不論哪方都沒有異議。心學派肯定力推他是此戰武將第一功,但實學派對此也沒有什麼意見——怎麼提意見呢?總不好把首功算到脫脫和伊勒都齊身上去吧?

就算他倆是高務實派出去的人,也很可能只聽高務實的指揮,但這兩位畢竟是蒙古人,而且不是歸化(指投身大明)蒙古人。因此如果把首功算到他倆頭上,那大明天朝的面子往哪擺?

武將第一功輕易可斷,但文官第一功就出了大問題了。

京中的實學派高層內部都起了爭執,有人認爲:不管是李如鬆還是脫脫、伊勒都齊,都是高務實自卸“提督西北軍務”之前所指派的,他們當時所受的命令都是由高務實下達,因此打勝此仗的功勞當然應該算到高務實頭上,不能因爲戰事發生的時候他已經宣佈卸任幾日就把這麼大一筆功勞給抹殺了。

另一部分人則認爲:朝廷自有法度,你在任的時候打了勝戰,功勞當然歸你,但卸任就是卸任,不能因爲你卸任之前做過什麼指派而這個指派獲得成功,朝廷就把這功勞也算給你。爲什麼呢?因爲你的繼任者可能也同樣認可這個指派,否則的話,爲什麼他沒有撤銷這道命令呢?而此時魏學曾纔是真正的指揮者,你高務實這個前任如何能夠貪他的功呢?

兩方雖然都是在講道理,但實際上肯定各有各的立場。站在高務實這邊的官員,不用說肯定都是他的支持者,但站在魏學曾一邊的官員,卻就未必是魏學曾的支持者,這裡頭有不少人實際上是支持許國的。

支持許國和支持魏學曾有關係嗎?看起來沒有,但轉個彎就有了——許國和高務實實際上是實學派現在的兩面旗幟,許國是朝廷次輔,名義上實學派的第一人,也就是所謂的黨魁。

然而他這個黨魁位置很不牢靠,因爲高務實的特殊身份,實學派內部其實只有高務實可以算是獲得了三代首輔的政治遺產。再加上他和朱翊鈞的關係,以及自己曾經立下的功勞,所以更多的人私底下還是把他當做實學派的真正黨魁——哪怕他從年齡上來說實在過於年輕了一些。

因爲這些原因,實學派內部現在有些擰巴。一些人認爲高務實無論文武,都是“黨魁”的不二人選;另一些人雖然也不反對這一點,但卻認爲高務實不必“如此着急”,大可以等許國去職之後再補上,反正他還年輕得很,根本不缺這點時間。

你才二十多歲啊,就非得急於入閣主政了嗎?再夯實一下基礎,穩穩當當繼任不好嗎?至少外界的閒話也少一些吧?

畢竟,是高黨屬於實學派,而不是實學派屬於高黨,你不能本末倒置。

實學派內部爭執不下,而外部的爭執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中立派一邊也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爲這次的功勞應該算給高務實,但他們心底裡的理由是,大明太需要一位全方位頂尖的文官重臣,來將文官的地位推向最高峰了。如今看來,最有希望達成這一點的就是高務實,他不僅家世過硬,功勞過硬,關鍵是跟皇帝的關係也過硬。

這最後一點爲什麼反而特別重要?因爲只有滿足了這一點,才能確保肯定不會出現又一個王振、劉瑾——這倆人區區一個太監,居然能壓着滿朝文武,靠的還不都是皇帝的寵信麼?

而一旦頂級文官也有這樣的聖眷,那很顯然太監們就沒有指望了,只能被文官壓得如同草芥一般——這是符合文官政治的走向的,也就是符合文官集團利益的。

至於另一派,當然是認爲功勞應該給魏學曾。他們的理由則正好相反,認爲不應該出現一位過於強勢的頂級文官,哪怕這位文官可以強力壓制宦官勢力也不行。

這就很奇怪了,畢竟剛纔說過,強勢的頂級文官可以確保文官集團的利益達到巔峰,他們自己也是文官,爲什麼會不同意?

道理很簡單,這些官員的政治立場都是傾向於保守的,而高務實顯然是個一點都不保守的改革派,甚至在他們看來,高務實就是個徹底的激進派。

什麼軍工私營,什麼驛站改革,什麼重工重商,哪一條不是“背棄祖制”?

是,你搞這些的時候說得都很好聽,全被你扯成不是背棄祖制,甚至還是繼承了祖制的“精神”,但大家都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你這些歪理邪說的背後到底是什麼,難道咱們看不出來?

不是看不出來,只是反對不了罷了!畢竟當時的內閣被你們實學派控制着,而皇帝又只聽你高務實的話!

這些官員們的眼睛都是會過濾的,他們不會看見軍工私營之後大明朝軍備逐漸夯實、氣象日新;他們不會看到驛站改革之後朝廷的效率大幅提高、費用大省;他們不會看到重工重商之後大明百姓更加富裕、物資流通更加迅速……

在他們眼裡,軍工私營導致“國之重器握於私人”,而且原先各地衙門本可以“賣垃圾換錢”的機會也沒了,相當於各地小金庫縮水。

在他們眼裡,驛站改革導致他們出行不便,不僅不能像過去一樣大大咧咧享受驛站招待,甚至給他們送錢,反而稍有超標就會被上任當地衙門拒絕報銷,乃至於被巡按御史彈劾伺候(注:前文有述,因爲巡按要查賬,不查或者漏查就會被戶部下派給巡按的“會計團”上報戶部,導致巡按本人被問責)。

在他們眼裡,重工重商導致工場主、商人的社會地位再次得到提升,相應的就算是拉低了文人士子的社會地位,讓文人士子出身的他們心裡很是不爽。當然,同時他們也嫉妒這些人的財富——憑什麼我頭懸梁錐刺股辛辛苦苦讀了那麼多年書,又經過重重磨難一般的那麼多次考試,結果居然還沒有你個開工場的暴發戶有錢?

因爲這種種原因,他們當然反對把功勞算在高務實頭上。

除了實學派、中立派之外,當然還少不了心學派。心學派方面的反應就很一致了:他們堅持認爲這個功勞當然應該算在魏學曾頭上,絕對跟高務實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心學派給出的公開理由,和實學派內部“挺魏派”如出一轍,當然這只是官話,實際上他們的道理很簡單:你高務實的功勞不能再大了!

現在高務實還沒入閣呢,在實學派內部都能反過來壓制身爲次輔的許國了,再讓你繼續立功、養望,這將來一旦入閣,哪怕只是個吊車尾的羣輔,你說不定都要反過來壓得首輔開不了口,那還得了?

這種情況又不是沒有徵兆,當初高拱回朝,明明是個次輔,卻讓李春芳那個首輔做得黯然無光,以至於天下人但凡聽到“內閣”二字,第一個甚至唯一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高拱,何曾有他李石麓什麼事?

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209章 加銜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264章 出宮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08章 隱情(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84章 變色龍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97章 高孟男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54章 糾結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70章 西北望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
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209章 加銜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264章 出宮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08章 隱情(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84章 變色龍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97章 高孟男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54章 糾結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70章 西北望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