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

此次南下的緬軍,都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百戰之兵,這是不必多說的。東籲王朝的霸業現在幾乎全部維繫於這支軍隊之上,這一點黃芷汀也心知肚明。

緬軍號稱十五萬,其中有多少水分黃芷汀不得而知,但肯定沒到這個數。可惜之前安排在彪關的那五千人兵力太過於有限,再加上安南的騎兵本就不多,也不敢派出有限的那點騎兵抵近偵查,只能遠遠地看個大概,回報的消息是“綿延十餘里,旌旗如林海”。

本着料敵從寬的態度,黃芷汀只能假定對方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黃芷汀目前手中的陸師是約莫兩萬,之前攻略緬南的時候,由於孟族人一見“天朝討逆”,歡呼之下爆發出了各種針對東籲王朝的起義,使得她的損失相當有限。比如說最西南部的勃生城,乾脆就是孟族人自己把東籲王朝的守軍趕跑了,然後宣佈投誠的。

但即便如此,兩萬對十萬,在雙方都是以步兵爲主的作戰狀態下,這個戰爭難度也未免太大了一些,除非把那三萬“勃固警備軍”算上,則還勉強有一些勝機。

黃芷汀指揮作戰的風格與高務實不同。高務實的習慣是獨自決定戰略目標,然後根據目標來分配任務給部下,同時提前判斷對手的心態,告訴部下如何應對。然而,他對於具體的作戰指揮則一貫都是不聞不問的。該怎麼打,你們前線將領自行決定,我只等着看你們任務的完成情況。

黃芷汀則沒有這麼做,或者說,她也沒法這麼做。她雖然是安南副都統,但麾下只有八千狼兵是她本人的嫡系。

高務實從金港警備軍中抽調的七千人算是她的強力後盾,但畢竟她眼下還沒有真正嫁入高家,金港警備軍雖然會服從她的調遣,可她也不能直接無視他們,像高務實那樣直接下令,連商量都不帶的。

至於高務實從阮倦部抽調的五千人——也就是纔剛剛從彪關撤回來的那支人馬——這就更是外圍兵力了,黃芷汀更不能無視他們的知情權,以免造成軍心動盪。

而這支兵馬的戰鬥力也有些存疑,雖然阮倦半身是安南名將不假,但那並不代表他手底下的兵也有多強。至少在黃芷汀這位狼兵統帥看來,阮倦提供的這支兵馬大概率也就和緬軍實力差不多。

所以黃芷汀召開了一個軍務會議,除了她本人之外,與會的還有如下幾人:

京華遠征艦隊司令高璟,金港警備軍第二師師長高思進(警備軍在安南採用獨有編制),海東右衛指揮使兼下龍灣守備黃豹,乂安前衛指揮使兼演州守備阮鬆,廣南三鎮總領府一等軍事參謀兼華英拓殖使高思廉。

前面幾人的官職比較直白,身份不必特別解釋,惟獨最後這一位高思廉的職務需要解釋一下。

廣南三鎮總領府所轄的三鎮爲乂安、順化、廣南,其中最北邊的乂安駐防任務不歸金港警備軍負責,而是由從都統司“借調駐防”的阮倦部負責,當然政務上由總領府管轄。

剩下的順化、廣南兩鎮纔是金港警備軍的駐防地,但金港警備軍不僅僅駐防這兩鎮,它還承擔着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向南開拓。

所謂“開拓”云云,當然是往好聽了說,實際上總領府遵照高務實的命令設置了一個特別職務叫做“拓殖使”,由警備軍中“軍政皆宜”的人來充當。

這個拓殖使的任務就是率領少量警備軍以及當地編練的“拓殖團”往南部的華英、南蟠開拓新的領地。華英、南蟠都是有當地獨立政權的,不過體制極其古老,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類似於“部落聯盟長老議政制度”。

這樣一說就很明白了,所謂拓殖,其實就是武力征服,加經濟收買,再加政治馴服。而“拓殖團”其實就是由移民而來的漢人、僮人、客家人等各種明人組成的半民間軍事化團體,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歐洲的私人殖民隊,但擁有官方背景。

高思廉這個華英拓殖使幹得極其出色,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僅僅依靠一支三百人的警備軍爲核心,收攏和編練了高達將近四千人的拓殖團,通過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手段,順利擊敗了華英當地的部落聯盟(這個說法不確切,湊合理解),實際上已經取得了華英一地,就等着安定局面之後獲得高務實批准,成立一個新鎮,把廣南三鎮變成四鎮了。

不過高務實暫時還沒答應,因爲高務實打算等南蟠也拿下之後,再加上繼續南拓占城,最後一次新編三個新鎮。

但不管怎麼說,高思廉對於如何在新環境下開展工作很在行,所以這次被總領府推薦來了緬甸,當時的職務比較簡單,就是單單掛着他的“一等軍事參謀”來的,不過前不久他得到了新的重用。

黃芷汀鑑於他編練“半軍事化團體”經驗豐富,而且善於與各種各樣的當地土人交流,所以讓他臨時出任了勃固警備軍代軍長,指揮那三萬孟族新軍。

高思廉的確有些手段,他仗着自己和金港警備軍第二師師長高思進都是當年高務實在衛輝賑濟收攏的流民這一身份,硬是從高思進那裡“借調”了將近一百號低級且年輕的漢人軍官,用以充實到勃固警備軍的指揮體系中去,很快把這支部隊較好的掌握了起來。

黃芷汀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首先第一條就是決定此戰的戰略目的。

更直接一點說,就是要在“堅守勃固”、“擊敗緬軍”、“消耗緬軍”等幾個思路中選擇一個最靠譜的。

這其中“擊敗緬軍”最好理解,那就是直接打一場會戰,在戰鬥中打敗緬軍,硬生生的挫敗其快速收復勃固的意圖。

而“堅守勃固”和“消耗緬軍”則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但也並不完全對等。

選擇堅守勃固的話,那麼只要緬軍會發動攻城戰,就肯定能消耗緬軍,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最早前的時候,黃芷汀與高務實所商議的戰法並不是堅守某地,因爲高務實當時並沒有認爲勃固城乃至於整個勃固王朝舊地非守不可。

恰恰相反,在高務實看來,整個緬甸的地盤暫時都可以棄守,他只需要儘可能的削弱東籲王朝的統治力量就行——包括兵力、財力乃至於民心威望,通通都算。

東籲王朝本身就是一個靠着武力強行統一的王朝,其國內的民族矛盾極其激烈,而此時的緬族也還沒有成爲佔據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所以只要把緬軍儘量削弱,打破緬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即便自己暫時撤走,他國內的矛盾也必然更加激化。

這樣一來,等他自己先亂上幾年,統治力量由於內耗而損失殆盡之後,高務實就隨時可以再殺回來,以猛龍過江之態輕輕鬆鬆壓服這些精疲力盡的地頭蛇,一舉接收整個緬甸。

可以說高務實的計劃雖然耗時有些久,至少也得拖個三年五載,但卻是最爲穩妥、損失也最小的計劃,很符合他的一貫風格。

這個計劃是肯定可以成功的,因爲高務實作爲一個穿越者非常清楚,歷史上的莽應裡沒有被他來上這一手,都硬生生把自己玩到四面楚歌、衆叛親離的地步,最終兵敗被俘於自家都城之中。現在有了他高務實的參與,這種衰敗的速度完全可以加倍。

不過,黃芷汀現在似乎有了新的想法,因爲她發現現在自己的所面臨的情況和之前商議之中的情況並不相同。

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連高務實也沒有料到孟族人對東籲王朝的痛恨如此之強烈,沒有料到安南大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就輕鬆佔領了整個勃固王朝舊地,更沒有料到孟族人的參軍熱情如此高漲,一個多月的時間下來,居然就整合出來一支三萬人的可用之兵,這比當初在安南搞警備軍還要順利——至少安南是在大局已定之後才搞警備軍的,之前只有投誠的降軍可用,民間參軍的意識並不強烈。

所以現在黃芷汀覺得民心可用、軍心也可用,在這種情況下,輕易放棄勃固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然而此時她和高務實相距萬里,一時半會實在沒法取得新的指示,一切都只能靠她自己來判斷、來決定,而出於之前說過的原因,她的決定還需要獲得金港警備軍和阮倦部的支持才行,於是便有了這場會議。

與會衆人聽完黃副都統的介紹,也都瞭解了當前的局面,紛紛陷入思考當中,並沒有人立刻做出什麼表態。

大夥兒都聽得出來,黃副都統本人是傾向於擊敗緬軍,奠定整個緬南勝局的。

但他們也知道這個決定的重要性——萬一打輸了呢?

對方可是高達十萬的百戰精銳,己方只有兩萬主力的戰鬥力算是有保證,剩下的三萬孟族新軍雖然士氣可嘉,但畢竟組建得太晚,遠遠稱不上什麼訓練有素。大家覺得現在把他們拉出去,只要能把隊伍站出個模樣來,那就算是多虧高家軍的傳統加成了。

想着想着,衆人就不自覺地把目光往高思廉那兒投了過去。

高思廉也感覺到了大家的懷疑,他其實並不生氣,因爲之前在安南的時候他就對這種目光很熟悉,但他也沒有立刻跳出來拍着胸脯吹牛,而是不卑不亢地朝黃芷汀道:“敢問都統,如果要擊敗緬軍,是不是一定要正面作戰?卑職的意思是,是不是非要把五萬人拉出城,和緬軍對戰於勃固城北的平原之上?”

黃芷汀聽出他話裡有話,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沒有這樣的必要?”

高思廉果斷地道:“不錯,卑職以爲完全不必這樣打。”

黃芷汀難得地在下屬面前露出一絲微笑,道:“願聞高論。”

高思廉忽然說了一句震撼全場的話:“卑職建議,都統可以帶着我軍主力出城,一路向東去錫當,也就是錫當河的河口,而把勃固城的城防交給我部勃固警備軍。”

黃芷汀還沒說話,高思進已經瞪大眼睛道:“阿廉你瘋了?你這是在勸咱們趕緊去找艦隊逃命嗎?”

北方人一般會不用“阿廉”這種說法,這習慣是高思進來南方之後學會的,粵桂兩省有這種習慣。

另一位掌兵的將領阮鬆也在一邊搖頭,用越來越熟練的漢話道:“這哪成啊,咱們來緬甸還沒打過一場像樣的仗呢,就這麼灰溜溜逃回去,臉都沒地方擱了。”

高璟本來想說“只要大夥兒撤到錫當河口,緬軍就算真來了十萬,也不夠我一頓打的”——這話可不是吹牛,遠征艦隊的火炮總計超過3500門,就算只能側弦開火,理論上也能形成至少上千門艦載大炮的齊射。

這種情況下如果緬軍拿血肉之軀擋實心炮,那真是去多少送多少。最後能殺多少人只看兩點:緬軍願意死多少,以及高璟艦隊的火炮能打多少輪。

不過此時說這話明顯太不合適了,況且緬軍之中既然有葡萄牙人,想必也沒蠢到拿陸軍去試艦炮威力,所以高璟想了想,最後還是閉口不言。

黃芷汀終於開了口,道:“你的意思是讓本都統帶精兵做出撤離的假象,引誘緬軍來圍城,然後本都統再找機會偷襲緬軍?”

高思廉欣然道:“這是其中一種考慮。”他微微一頓,解釋道:“這裡實際上有至少兩種可能。緬軍在發現都統率主力東撤之後,雖然直接前來圍城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能排除莽應裡這廝胃口太大,乾脆先尾隨都統主力去錫當河口,爭取把都統所部徹底消滅。

這種可能性之所以存在,卑職以爲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莽應裡此人好大喜功,他爲了挽回在北線大敗的顏面,可能會更希望將南線的我軍盡數消滅;第二,如果能夠先消滅都統主力,則勃固城就會像昔日隋末王世充看見竇建德援軍大敗時一樣,完全喪失繼續抵抗的勇氣,很有可能舉城投降。

都統,勃固是緬甸數一數二的富裕大城,在莽應裡心中,肯定不希望把勃固打爛,能夠爭取勃固投降纔是最佳選擇。”

“此言有理。”黃芷汀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如果莽應裡不追,仍舊來圍勃固呢?”

高思廉道:“那就說明緬軍損失極大,甚至緬甸朝廷內部可能已經有些難以爲繼,必須儘快拿回富裕的勃固舊地。因爲拿下勃固城,勃固其餘諸城若是得不到都統的有力支援,說不定就是傳檄而定了。”

“這個本都統知道,本都統是想問你,在緬軍主力圍城之下,你能堅守多久?還有,你又希望在外主力如何配合你。”

“如果都統能留給卑職一兩千杆火槍和足夠的彈藥,卑職可以守到糧盡之時。”高思廉不顧衆人懷疑的表情,沉聲道:“另外,不是我部需要主力作何配合,而是我部希望知曉主力將會如何發動進攻,以及在主力發動之後,我部該如何配合。”

----------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塵沙一粒”、“曹面子”、“哇23333”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235章 臨別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0章 降服第098章 曙光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289章 封賞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29章 複雜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85章 成交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47章 不與聞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87章 “生意”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27章 倒潘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55章 公主召見
第235章 臨別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0章 降服第098章 曙光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289章 封賞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29章 複雜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85章 成交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47章 不與聞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87章 “生意”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27章 倒潘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55章 公主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