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

湖光荊州,漁民熊有地小心翼翼的駕駛着自己的小漁船行駛在危險的荊降河段。

自古以來,長江天險險在荊江,九曲迴腸的長江河道在這裡變的異常兇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

這一段長江中游的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磯, 整個河道蜿蜒曲折,就九曲迴腸之稱,因爲河道出來三峽之後,水流湍急、走向又搖擺不定、河流曲折、大大小小彎曲、兇險的地方多達幾十處。

這樣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出現險情的,一旦遭遇暴雨天氣,非常容易出現洪災,根據地方誌的記載, 這裡幾乎每隔一兩年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次大的洪澇災害。

這裡的堤壩修了又毀,毀了又修,幾乎是年年災害,當地的百姓時常都要準備着轉移。

可是這裡又是長江中游最爲重要的平原地區,關係到富饒的漢江平原。

後世湖北和武漢能夠迅速的發展起來,跟建國之後在荊江這裡修建荊江大堤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荊江大堤的保護,將近2萬平方公里的肥沃漢中平原得以保護起來。

原先因爲洪澇災害無法耕種、不敢耕種的大面積肥沃土地得以開墾出來,成爲了重要的糧食產區,由原先的洪澇災害地區變成了廣袤而肥沃的原野。

當然,在這個時期,這裡依然是一片洪澤之地, 周圍地區的人們別說是擁有肥沃的良田了,連去長江裡面捕魚、運貨都要小心翼翼, 因爲這裡的河道實在是太危險了。

熊有地是一個老漁民了, 在長江上捕魚了一輩子, 深知荊江河段的兇險,那些地方的水流非常的湍急, 哪裡的河道內有大量暗藏的暗礁、岩石、哪裡有旋渦等等,他都是知道的很清楚。

但即便是如此,他依然非常的小心,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也是他能夠在這段危險的河道之中捕魚的關鍵。

危險的河段地區,敢來捕魚的人很少,往往漁獲比其它地方要多一些。

“嗚嗚~”

這時,江面上傳來一陣汽笛聲,熊有地回頭一看,赫然是一艘小型的蒸汽輪船正冒着滾滾的黑煙逆流而上,速度是相當的快。

“唉,時代變了,有了這個蒸汽輪船,這逆水行舟的速度都可以如此之快了。”

看着冒着黑煙的蒸汽輪船,熊有地也是忍不住感嘆一聲。

在以前想要在江面上逆水而行可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往往手都要搖酸來,遇到湍急的地方,可能大半年的時間你都很難前進多少,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被水流帶着衝到更危險的地方去了。

然而, 隨着蒸汽輪船的出現,情況就出現了很大的改變, 蒸汽輪船依靠蒸汽動力來推動,強大的螺旋槳動力十足,很輕易的就能夠克服逆水所帶來的不便,也可以避免很多危險的地區。

再看看這艘蒸汽輪船,上面的甲板上正站着一羣身穿官服的官員以及大量的官吏,他們一個個拿着望遠鏡,似乎好像正在仔細的觀察荊江河段的情況一般。

“老先生~”

很快,蒸汽小輪船就追上了熊有地的小漁船。

船上工部侍郎鍾藩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笑着向熊有地問道。

鍾藩以前是廣東布政使,後來調到中亞省當中亞省的布政使,因爲在廣東和中亞省都乾的極爲漂亮,也是從地方調到了朝廷中樞,成爲了工部左侍郎,就等着有六部尚書的位置空出來,或者是內閣有位置空出來就可以直接成爲六部尚書、內閣閣老了。

可以說絕對是妥妥的朝廷重臣,這一次也是奉命前來南方長江這邊,負責長江河道的綜合治理工作,要疏通長江河道,同時在長江險峻之地修建堤壩、水庫,在重要的地方修建港口碼頭,充分發揮出長江河運的作用和價值出來。

“大人,不知道您有何吩咐?”

熊有地看看眼前的蒸汽輪船,儘管是小輪船,但是比起自己的小漁船來依然大了很多倍,在它的旁邊,猶如一座龐然大物一般威壓過來。

“老先生,您在這荊江河段打魚有多少年了?”

鍾藩看看熊有地,這一路上是很少看到有人在這荊江河段打魚的,問人才知道,這荊江河段兇險萬分,鮮有人敢在荊江河段打魚,即便是過往的船隻,也是往往都不太敢走這段河段。

“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從我十六歲開始就跟着我爹在這荊江上面打魚。”

熊有地想了想說道。

“那想必您對荊江河段應該是很瞭解的了?”

“我不敢說很瞭解吧,但至少還是清楚那些地方比較險峻,那些地方比較湍急的。”

“那太好了,我們是朝廷工部的官員,現在朝廷要大力的疏通長江河道,修築堤壩、水庫防洪蓄水等等。”

“首當其衝的要治理的就是這荊江河段了,我們正缺少嚮導,不知道您是否願意給我們做嚮導?”

鍾藩一聽,頓時就高興起來。

治理長江可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朝廷下的決心很大,要做的事情也是很多,這工部尚書楊一清是湖廣巴陵長大的,儘管祖籍是雲南人,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湖廣人,和李東陽、劉大夏並稱爲這個時期的楚地三傑。

他對湖廣有着極深的感情,故而也是重點交代了治理荊江河段的重要性。

因爲荊江河段市場決堤、氾濫的緣故,故而周圍大面積的平原地區不僅僅沒有成爲富饒的魚米之鄉,反倒是因爲洪澇,成爲一片河澤之地。

如果能夠治理號荊江河段,完全是可以惠澤整個漢江平原地區,讓周圍大面積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和沃野。

當然了,站在鍾藩的角度來說,只要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都是願意去做的。

來這裡也是已經有段時間了,他是仔細的在荊江各段進行過考察,也認可了楊一清的觀點,荊江河段如果能夠治理好的話,則周圍大面積的區域和土地都將變成肥沃的田野,足以同時也能夠惠及下游地區的漢陽、九江地區。

“當嚮導啊?”

“可是我什麼也不懂啊。”

熊有地一聽,也是本能的想要拒絕。

“不,您知道這河段哪裡險急、哪裡湍急、哪裡兇險,這就足夠了。”

“將這荊江河段治好了,周圍的大片土地就可以變成良田沃野了,惠及的也還是我們湖廣的老百姓不是?”

“這以後啊,長江的河道從這裡開始一直到出口海的淞滬地區,都會進行疏通,將危險的區域進行整治。”

“等到這個工程完成之後,這海船、大輪船什麼都是可以直接開到荊江這裡來,可以極大的便捷商貿往來,也是可以帶動我湖廣地區的發展。”

鍾藩笑着說道。

“真的?”

熊有地一聽,頓時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難以置信。

這海船要是可以直接到荊江這裡來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荊江也是可以和淞滬、南京這些地方一樣擁有便捷的水運了。

淞滬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可是已經成爲了大明新興的大城市,僅次於帝都和天津了,都超過了淞滬了。

這荊江雖然說不能淞滬比,但是河運便捷之後,這商貿往來就更加方便了,以後湖廣的老百姓要去淞滬、或者是南洋等地就容易多了。

還有這裡如果能夠治理好的話,那整個荊江地區和漢中平原地區完全是可以不會比江南地區差的,也是可以成爲魚米之鄉的。

“當然是真的,過段時間,朝廷的袛報和報紙就會報道了。”

“以後啊,還要修鐵路過來呢,從淞滬到浙江、江西,最後到湖廣,還會從河南開封修鐵路到漢陽來,這以後交通就方便多了。”

鍾藩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

“我們湖廣啊,早就該修鐵路、疏通河道了。”

熊有地一聽,頓時就高興的激動起來,都能夠想象到以後湖廣地區的交通將會變的非常便捷。

長江河道、鐵路運輸,再加上公路,本身地理位置又處在中心地區,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不錯的。

“既然大人有命,又是爲我們湖廣做好事的,小老兒自當竭盡全力,大人有什麼紛紛儘管說,只要是我能夠做到,必定絕對不推遲,我們湖廣人也是一定會全力支持的!”

“哈哈,那太好了,有老先生幫忙的話,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第775章,獻寶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376章,商定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40章,一鏡難求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333章,金湖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1713章,大平原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34章,黃金洲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537章,羊毛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607章,戶部侍郎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569章,買下淞滬第845章,退股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367章,繼續降價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331章,小公舉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053章,醫療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死健康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57章,人與自然第918章,普天同慶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312章,撤兵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751章,喚醒狼性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695章,瓊州第2152章,電話第1308章,你知道大明一年要死多少孩童嗎?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630章,一團糟第952章,反響(加餐)第2263章 ,工業帝國南非第57章,人與自然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817章,文人騷客雲集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99章,喜滋滋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856章,一路往西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421章,發銀子咯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738章,科提王國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
第775章,獻寶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376章,商定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814章,一夜暴富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140章,一鏡難求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333章,金湖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1713章,大平原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34章,黃金洲第1567章,劉晉入閣第537章,羊毛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968章,打擊路霸、路匪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607章,戶部侍郎第370章,再次來天津第2162章,人如豬仔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729章,大明遊記天津篇(下)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569章,買下淞滬第845章,退股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367章,繼續降價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331章,小公舉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053章,醫療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死健康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57章,人與自然第918章,普天同慶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477章,弘治皇帝安心第1139章,不要也罷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899章,撕開奧斯曼帝國的遮羞布第312章,撤兵第35章,劉晉瞎扯淡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971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了(1)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751章,喚醒狼性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695章,瓊州第2152章,電話第1308章,你知道大明一年要死多少孩童嗎?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157章,捋清楚一切第1630章,一團糟第952章,反響(加餐)第2263章 ,工業帝國南非第57章,人與自然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1785章,沒本事就換人第1817章,文人騷客雲集第633章,這個冬天不冷第1240章,我姓馬,不再是賤民第99章,喜滋滋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856章,一路往西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421章,發銀子咯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738章,科提王國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