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反響(加餐)

京城,天剛剛矇矇亮,只有東邊的天空有一絲光亮,寒風還在呼嘯,昨夜下的大雪在街道上鋪上厚厚的一層。

“賣報~賣報~”

然而京城的報童們卻是早已經起來,一個個身上揹着報袋,滿臉通紅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聲音洪亮。

伴隨着報童的叫喊聲,這京城的早晨纔算是真正的開始了,原本行人稀鬆的大街小巷彷彿一下子活了過來一般,從一個個角落裡面涌出大量的人前來買報。

“賣報~賣報!”

“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初步普查出來的人口總數超過一萬萬!”

“大明公民身份牌樣品一出,每一個大明人都有。”

“大明公民實行四等級制度,漢人爲一等公民。”

報童在不斷的吆喝,而每一個聽到報童吆喝的人則是立即急促的跑了過來,趕緊掏出銅板,買下一份報紙,立即急不可耐的看了起來。

這段時間以來圍繞着大明人口普查的事情,大明早報這邊也是出了很多期相關的報道,然而今天的報道很顯然纔是重磅級的。

聽雨閣,衆多的茶客那是早早的就已經來到了聽雨閣,點上一壺茶,再來上熱騰騰的羊肉湯,肉包子,豆漿和油條,最後再來點羊雜碎,這纔是京城人最地道的早餐。

當然了,吃這些東西去哪裡都可以,這聽雨閣的味道不一定最好,價格卻是不便宜,真正吸引大家來聽雨閣的,還是聽雨閣這裡的讀報先生。

聽雨閣的讀報先生楊先生因爲每次都能夠解讀出新聞之中所蘊含的深意,能夠進行一番詳細的解說,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雨閣聽他讀報紙。

甚至於有人將這個楊先生比作是當時之諸葛和子牙,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懂億點。

“報紙來了,報紙來了~”

因爲聽雨閣這裡的茶客衆多,能來這裡消費的人又都是不差錢的主,故而幾乎都是必須人手一份報紙。

所以這聽雨閣也是有專門的小二直接去大明早報哪裡買報紙,然後再賣給店裡面的茶客,也算是一種服務。

很快,隨着報紙一來,整個茶樓都陷入了一片安靜之中,只有衆人翻報紙的聲音,而讀報紙的楊先生同樣非常快速的看完當日的大明早報,然後喝一口茶,醒木一拍就開始讀報了。

“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已經差不多要進入到尾聲,各省也是陸陸續續的將統計上來的人口數量彙報上來。”

“我大明現如今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一萬萬,也就是超過一億人口,而這個數字僅僅只是目前上報上來的,還有很多省份沒有上報數據。”

“從現在的數據來推斷,我大明的人口總數可能在一萬五千萬人口左右,也就是一億五千萬人左右。”

“這比起原有黃冊登記的數量多出了兩倍還要多。”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陛下免除了人丁稅和稅賦,普通老百姓已經沒有必要再去隱瞞人口,同時上報人口也是關係到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比如朝廷徵兵就跟人口有關。”

“沒有上報上去的人口肯定是無法參與徵兵,同時沒有身份牌的情況下,寸步難行,這就是爲什麼這一次的人口普查,可以相對準確的查清楚我大明的人口數量。”

楊先生最先解讀的依然是頭條新聞。

今日的頭條新聞報道是大明人口總數的問題,在以往的時候隱瞞人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於隱瞞的人口比起黃冊登記的人口要多很多。

而這一次的人口普查,幾乎都是查了出來,大明早報上面也是非常大膽的預計,大明的人口總數應該在一億五千萬人左右。

“一億五千萬人!”

“天啊,我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口。”

聽完了楊先生的解說,茶樓裡面衆多的茶客也是忍不住紛紛的驚歎起來。

大明人多,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只是這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不清楚,大明朝廷官府黃冊裡面的記載是大概有五千萬人。

但每一個人都清楚,這五千萬的數目肯定是小了很多的,隱瞞人口也是常事了,不僅僅普通老百姓隱瞞人口,地主、士紳、王公貴族等等隱瞞的人口更多。

這一次的人口普查,幾乎都查了出來,沒有人丁稅和稅賦的壓力,再加上諸多好處的誘導,這隱瞞的人口事情就少了很多,一下子就爆出了一億五千萬的龐大數字。

“嘖嘖,大家看看這陝西、山西、河南三省隱瞞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黃冊上記載這三省的人口數量分別爲250萬、320萬、280萬,可是呢,這幾年這三省移民出去了幾百萬人口之後,三省剩下的人口依然還有530萬、680萬、840萬,實在是太能夠隱瞞人口,特別是河南的人口,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我就說嘛,這河南都是平原,這人口怎麼可能會比陝西、山西的人口還要少,果然隱瞞的最多。”

“哈哈,人口最多的省果然是南直隸,這人口總數都超過兩千萬了,北直隸的人口數量也是非常大,單單是京津地區,現在的人門口總數都超過千萬了,也就說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都生活在我們京津地區。”

衆多的茶客和身邊的人互相討論着,誰都沒想到大明的人口竟然上億,這一個個省份的人口紛紛爆了出來。

“啪~”

還沒有等衆人盡興的討論完,楊先生的醒木又是一拍,頓時茶樓裡面的茶客們又紛紛停止討論,齊刷刷的看向楊先生,等待他的下文。

“今天真正最重要的消息並不是我大明的人口總數過億,真正重磅的消息是第二條,也就是朝廷這邊出臺公民等級制度。”

“此制度將我大明的公民分成四等,從一等公民到四等公民,如果算上奴隸的話,其實應該是五等。”

“當然奴隸並不能算上公民,故而只有四等,這一等公民,自然是我們漢人,所有漢人都是一等公民。”

楊先生說到這裡,微微停頓。

“好~”

“我們漢人自然當是一等公民!”

立即有人就拍案交好,其他人也是跟着紛紛直點頭,覺得這個政策好,區分夷狄,分清主次,在法律上規定了尊卑貴賤。

“諸位,大家看報紙的時候不要僅僅只是看表面,朝廷之所以出臺這樣的制度,自然是有其深意。”

“表面上這是劃分了等級,規定了各個等級公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但本質上這應該朝廷爲了鞏固統治,促使這些夷狄、部族等等向我們漢人學習的政策。”

“因爲上面詳細的寫清楚了,改漢姓、取漢名就可以提升一級,會講大明官話,會寫漢字又可以提升一級。”

“時代賢良,忠於大明、忠於大明天子,縱然不是漢人,也可以由二等變成一等公民,變成和我們漢人一樣。”

楊先生喝口茶,輕輕的開口,今天的新聞也就這條新聞最有解讀價值了,所以他也是圍繞着這一條來解讀。

“公民等級制度對於我們漢人來說自然是最有利的,但是對於部族和夷狄來說,肯定是最不利的,而且極有可能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於生出諸多的事端出來。”

“但我以爲這應該是我大明真正長治久安的治國之策。”

“歷史上漢唐之時,我中原王朝也統治過西域,然而一旦中央王朝衰弱之時,這些地方又迅速的脫離了我們中央王朝的統治。”

“再結合西南土司叛亂的事情,我們不難知道,只有我們漢人多的地方,這些地方纔能夠始終和中原王朝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而漢人少的地方,縱然是一時能夠統治,也無法長久性的統治。”

“這也是爲什麼朝廷堅持移民的原因,同時也是這一次制定公民等級制度的原因。”

“夷狄入我大明則大明之,大明入夷狄則夷狄之,這一句話就能夠充分的解釋這一切。”

“歸根結底就是要讓他們學習我們漢家文化,最終融入我們漢家文化,不分彼此,如此一來我大明才能夠永久性的統治如此廣袤的疆域和版圖,統治那些新納入我大明的疆域。”

楊先生在不斷的解說,茶樓的茶客們仔細的看着報紙,一邊聽,一邊看,接着也是跟着紛紛點頭。

很多人看報紙、聽解說都非常的入迷以至於自己的茶都冷了,早餐都涼了都不知道。

“…大家以後可要注意了,這嫁女兒前一定要弄清楚對方的公民等級了,如果要是嫁了一個二等公民,那以後就是二等公民了。”

“要知道我們大明的藩屬國,像朝鮮、倭國人,他們來我們大明,基本上都是三等和二等公民來對待的。”

“還有很多人都是開工廠,這招募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還是有很多差別的,另外如果有人在南洋有種植園,南洋這邊的土著基本上都是三等和四等公民,在諸多方面都是有限制的,一定要仔細的弄清楚來。”

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956章,大明的人口數據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3章,母親王氏第1080章,蒸汽機車的製造進度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2223章,富的流油的茶陵殖民地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780章,聖人之心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203章,美味海鮮第19章,練字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267章,回京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412章,死了都值了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1733章,汽車的速度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1945章,寧王的執念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274章,海貨行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750章,驅逐出去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987章,炮轟里斯本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第16章,請客吃飯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478章,南洋航線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20章,爭相降價第2211章,電影的巨大作用第2276章 ,坐看風雲變化第583章,應對方法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300章,建乾清宮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502章,一把利刃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開車回家過年,請假一天!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1414章,硬槓第603章,黃金熱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392章,第二批船第2278章 ,落葉歸根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477章,慌了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1340章,放風箏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884章,回京第2104章,正德朝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
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19章,舉國歡慶第1455章,軍火買賣不能停第956章,大明的人口數據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3章,母親王氏第1080章,蒸汽機車的製造進度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2223章,富的流油的茶陵殖民地第1701章,以後也可以當狗大戶了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780章,聖人之心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203章,美味海鮮第19章,練字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267章,回京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412章,死了都值了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1733章,汽車的速度第819章,一戰定西域(上)第1945章,寧王的執念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274章,海貨行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750章,驅逐出去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987章,炮轟里斯本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1411章,吏治問題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026章,來自資本家的反擊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第16章,請客吃飯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478章,南洋航線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1152章,鬥牛士的劍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20章,爭相降價第2211章,電影的巨大作用第2276章 ,坐看風雲變化第583章,應對方法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300章,建乾清宮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510章,弘治庚申條約(昨天的)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502章,一把利刃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開車回家過年,請假一天!第2066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1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293章,東籲侯思家第291章,哪裡是航海啊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527章,奴隸不準出現在大明本土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1414章,硬槓第603章,黃金熱第498章,殺雞駭猴第1671章,家鄉的味道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392章,第二批船第2278章 ,落葉歸根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1873章,石見銀山第1173章,楚王的憤怒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88章,少女懷春第1477章,慌了第382章,近戰炸藥包第982章,先揍葡萄牙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1340章,放風箏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860章,殺戮驅逐土著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180章,紅海剿滅海盜第1087章,人嫌狗厭第1884章,回京第2104章,正德朝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