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爲了北方!

有了楊都督的親自指導,陳奇瑜和武獻哲等人就有主心骨了……

雖然楊信是奸臣。

甚至到這時候他們說不定依然這樣認爲,畢竟北方士紳和南方士紳,在對待皇權的問題上是一致的,而楊信的出現讓皇權更加強勢,無論哪裡的士紳哪裡的文官,都不喜歡一個強勢的皇帝。

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但是……

有利可圖就行。

誰還有興趣管那麼多啊!

好處到手就行,和姦臣合作就和姦臣合作吧!

北方士紳連胡虜都合作過多少次了,纔不在乎需要時候和姦臣合作呢,北方士子的進士比例增加纔是實實在在的,進士數量代表着官場控制權,官場控制權代表着政策傾向性,政策傾向性就會瞬間變成真金白銀。

真金白銀纔是最重要的。

總之同盟就這樣確定,陳奇瑜迅速去遊說李精白,楊信很清楚他一定會成功的,武獻哲五人分頭聯絡那些陝西士子,甚至包括山西士子。至於楊都督當然還得繼續趕場子,不得不說楊都督也很辛苦,也就是他速度快,善於這種長途奔襲。不過也就還有一年了,方汀蘭的守孝期還有最後一年,實際上下半年就可以結束了,然後鄭太皇太妃會給他們賜婚的。

後者已經在籌劃了。

這時候的鄭家反而得抱楊信的大腿。

畢竟鄭太皇太妃是罩不住鄭家了,實際上天啓對這個長輩完全沒好感,萬曆遺命是封她爲皇后的,只不過連天啓帶大臣都裝不知道,包括這個太皇太妃還是楊信提了一下,才和李選侍一起封的。原本歷史上鄭貴妃連這都沒有,太皇太妃也不是說自動晉級,這個稱號也得封,所以她只是作爲神廟皇貴妃,淒涼地在自己的一處宮殿又活了十年。

死的時候也是以神廟皇貴妃身份單獨安葬,萬曆一起葬的是後來天啓又挖出來的他親奶奶。

當然,這是必然的。

能讓她變成太皇太妃已經是天啓給楊信面子了。

第二天一早,禮科都給事中楊道寅就正式封駁了關於衍聖公所奏,在本科會試前考覈舉子騎射和算術的聖旨。

理由很簡單。

科舉考什麼是太祖定下的。

他們封駁的奏摺連同原本的聖旨一同送到司禮監,這種小事當然不需要麻煩皇帝陛下,九千歲直接派小太監送到內閣就行。

但緊接着禮科給事中陳奇瑜,李精白,聯名彈劾禮科都給事中楊道寅罔上不忠的奏摺也送到了司禮監,然後同樣被九千歲扔給內閣,而就在同時六科廊房那些抄邸抄的,迅速把兩份奏摺全部抄錄並且放出。然後這個消息被那些早有準備的別有用心者,以最快速度散播開,到下午時候整個京城彷彿被扔下一塊大石頭的池塘……

“砰!”

楊信得意地張開雙臂高喊着。

此刻的他正站在長安右門的城樓上,前面的大街上一支超過五百人的青色隊伍正在走向他腳下。

爲首的正是武獻哲。

而他手中捧着一份上書。

他後面聶慎行抱着孔夫子牌位,韓謙抱着光宗牌位,後面一幫士子抱着之前大明皇帝們的牌位。

這支不大的隊伍在兩旁閒人圍觀中莊嚴地走着。

然後兩旁不斷有士子們出現,有迅速加入的,也有指着他們怒斥的,甚至還有人試圖阻攔……

“把這個傢伙拖到一邊去!”

楊信指着一個試圖攔住武獻哲質問的說道。

他身旁楊寰急忙揮動小旗。

楊都督專門給他們編了一套旗語,不但錦衣衛內部使用,而且蕩寇軍內部甚至陳於階也學去。

外面警戒的錦衣衛軍官立刻招呼部下向前,把攔路的士子直接拖走,武獻哲等人的隊伍繼續向前,而且加入的士子越來越多,甚至不乏幾個看上去年紀很大的。這時候華允誠等人也出現在外面的人羣中,後者一擡頭立刻就看見了城樓上的楊信,再看看那些爲武獻哲保駕護航的錦衣衛,他們瞬間明白了這場大戲的幕後導演。

楊信朝着他們揮手致意。

華允誠和他身邊的陳仁錫很乾脆地招呼幾個同伴,然後以最快速度離開。

“叔父,他們準備做什麼?”

楊寰好奇地說道。

“當然是打擂臺了,我最喜歡打擂臺了。”

楊信笑着說。

華允誠這些人當然不會示弱。

武獻哲這些北方舉子可以搞上書請願,那他們南方舉子當然也可以。

“找幾個機靈點的兄弟,最好是懂南方話的,然後混在他們裡面,找個機會把事情鬧起來。”

楊信說道。

“見點血?”

楊寰小心翼翼地說道。

“也行!”

楊信想了想說道。

楊寰立刻離開,他這趟南下還收了幾個南方手下,錦衣衛並不一定是錦衣衛籍的,實際上北鎮撫司手下很多就是僱員,就跟臨時工一樣,無論他還是楊信都有自己招人使用的權力。

現在這些南方手下正好派上用場。

“鬧吧,我就喜歡鬧!”

楊信像個大反派般陰險地說道。

這時候下面的武獻哲等人進入長安右門,然後直奔登聞鼓院,後面看熱鬧的老百姓緊接着跟進來,很快武獻哲等人進入登聞鼓院,象徵性敲響了登聞鼓並遞交上書。隨即他們退出登聞鼓院跪在了御道旁,隔金水橋面對着承天門,一個個舉着孔夫子牌位和大明曆代皇帝牌位,而且外面還不斷有士子跑來,一個個莊嚴肅穆地加入跪着的行列……

“楊都督,你又在鬧什麼?”

匆忙趕來的韓爌,一臉凝重地質問楊信。

“韓閣老,這與我有什麼關係?你覺得這些士子會聽我的?人家就是來給陛下上書,老老實實地敲登聞鼓,一不吵二不鬧,與我們錦衣衛有什麼關係?”

楊信說道。

“真不是你?”

韓爌很懷疑地說道。

“韓閣老,那下面一堆你的山西同鄉,你要問也該去問他們!”

楊信很無語地說道。

韓爌看了看他,最終還是匆忙下去,找他的老鄉們問情況去了。

緊接着其他幾個閣老也到了,這些傢伙也被搞懵逼了,但這種舉子大規模集結鬧事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在這種臨近會試的特殊時候,這些老傢伙不會在乎老百姓聚集鬧事,但對士子們是無比重視的。這是從大明一個個府縣布政使司一級級精心篩選出來的,是這時候整個大明的精英,每一個都無比寶貴,每一個都可以說大明未來的棟樑,泥腿子們鬧事排槍打過去就行,棟樑們可不能委屈了。

他們可不像楊信,無論什麼人一概大炮伺候。

閣老們以最快速度跑去做思想工作。

緊接着六部尚書們,都察院都御史們全都跑來了,禮部尚書盛以弘一看爲首的全是自己鄉黨,腦門上大冷天都冒出汗,趕緊堆着笑臉跑過去,話說一幫紅袍在一片青色裡看着還是很協調的。

楊信弄了張椅子,悠然地坐在那裡,看着下面越來越混亂的場面。

那些知道了消息的北方士子依然不斷趕來,這個機會對北方人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

明朝科舉的確是南北卷。

準確說目前是南北中三卷。

但不是考題不同,考題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各自的試卷上單獨標註南北中的標記,錄取的時候強制性分比例,以此來保證南北進士數量的均衡。

但只限於此啊!

一甲二甲沒有限制的。

而一甲纔是最重要的,因爲閣臣都出身翰林院,而且都是至少也得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編修除了從庶吉士往上爬,最簡單的途徑就是鼎甲,三鼎甲直接入翰林院,起步就是編修。但明朝上一個進一甲的北方人,還是十二年前,而且還是個南北分界線上的河南新野人,是榜眼,上一個狀元還二十四年前,一個北方人中狀元是何等艱難。

而一甲絕大多數都落在南直隸,江西,浙江三地。

如果騎射考覈實行,那麼這些地方的士子,絕大多數都會被按在三甲,北方人進一甲的可能性暴漲。

至於那些偏遠邊塞之地,原本出個進士簡直奇蹟,江西吉安一個府整個明朝出接近一千個進士,而整個遼東兩百多年出了二十三個。但徽州歙縣沙溪淩氏一門出了二十一個,這些偏遠邊塞之地士子,如何能與這些科舉機器一樣的南方儒學世家同場競爭?

爭不過人家。

絕大多數這些地方的士子,只能一趟趟來京城當陪襯,在落第的苦澀中看着人家高中。

不甘心也沒用。

因爲遠離文化核心區,他們這些邊塞舉子除非那種天縱之才,否則根本不可能比得上人家,人家有祖祖輩輩幾百年傳下的學問,再不濟還有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這種專門研究八股文的學院,無數進士甚至狀元親自教導,他們這些邊塞的見過狀元嗎?

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但現在六藝考覈給了他們機會,雖然名額只有十個,但卻是他們穩拿的十個。

十個也很多了。

兩百年考出二十三個,現在十個還少啊!

第三九四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二零二章 突襲上海第九十三章 公忠體國楊義士第一九一章 美人,我們出去看焰火好嗎?第九十五章 五君子事件第六七二章 鎮南王,咱們私奔吧!第八十二章 萬人敵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四二六章 太子殿下第十五章 這個高手真弱第二三一章 人頭落地第五八四章 人民戰爭第三五五章 野豬皮的捲土重來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二十二章 九千歲的失敗前半生第五六六章 忠臣,大忠臣第一四七章 正人君子與奸佞小人第二六零章 王參議,原來你纔是造反的主謀啊第二十四章 110嗎?這裡有裝逼犯!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二九六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四一章 反楊聯盟第四零五章 抗稅,抗稅!第五一九章 平定江南,回家分田第十七章 十步殺一人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一章 繳槍不殺,蕩寇軍優待俘虜第一二七章 走,殺建奴去!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衛戰第一八五章 年輕人,你還太單純第四七八章 翰林與反賊第一三七章 戰爭開始了第四四六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三二四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二六三章 我覺得你這個數字寫錯了第三九二章 我就喜歡你這奴顏婢膝的樣子第二七九章 殺了她,爲了大明!第三三六章 海上公敵第三十章 生死之交一碗酒第一三六章 這個皇帝不是善茬啊第二五六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一八八章 你想做下一個嗎?第三五八章 糜爛世界的幾朵奇葩第二六一章 佛祖慈悲,爲什麼要打打殺殺呢?第八十六章 城破第一三九章 抄家,抄傢什麼的最好了第五二六章 擲彈兵衝鋒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五四二章 十萬人公審大會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二七四章 千人斬第二一九章 間歇性精神病第六一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五零九章 又打土豪分田地啦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四九一章 謀反集團第三八四章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第一二六章 我佛慈悲第六一五章 帝國主義者要從娃娃抓起第六四六章 聖旨到第六三四章 閣老們的決斷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五八九章 瀛國公九千九百歲第五六一章 白馬銀槍李自成第五四三章 太祖的裁決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二章 我的青龍刀已飢渴難耐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四零六章 天怒啦第一一二章 最後的戚家軍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一五六章 小皇帝的心聲第三零七章 我不喜歡銀子,我喜歡殺人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二八九章 大明之南北戰爭第一六五章 狗男女第六七八章 崇禎與闖王第六三四章 閣老們的決斷第六七五章 鄉賢們的哭泣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一一零章 我有病!你們有藥嗎?(今天三更)第五三四章 楊都督謀反啦第一一零章 我有病!你們有藥嗎?(今天三更)第三零二章 羣英(奸)會第五零五章 歡迎楊都督駕臨江南第三五零章 大明之民主典範第四三八章 這纔是真正的大明第二六六章 清洗第四零二章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第三九二章 我就喜歡你這奴顏婢膝的樣子第二九一章 爲了北方!第三一二章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第三二一章 廣州民變第四八零章 攤牌第六六八章 今年流行清君側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二四五章 身既死兮身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第二四九章 恩威並施第五九零章 小車推出來的勝利第六十五章 吔,還是位貝勒爺呢!
第三九四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二零二章 突襲上海第九十三章 公忠體國楊義士第一九一章 美人,我們出去看焰火好嗎?第九十五章 五君子事件第六七二章 鎮南王,咱們私奔吧!第八十二章 萬人敵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四二六章 太子殿下第十五章 這個高手真弱第二三一章 人頭落地第五八四章 人民戰爭第三五五章 野豬皮的捲土重來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二十二章 九千歲的失敗前半生第五六六章 忠臣,大忠臣第一四七章 正人君子與奸佞小人第二六零章 王參議,原來你纔是造反的主謀啊第二十四章 110嗎?這裡有裝逼犯!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二九六章 大義覺迷錄第三四一章 反楊聯盟第四零五章 抗稅,抗稅!第五一九章 平定江南,回家分田第十七章 十步殺一人第六八三章 闖王歸位第五二一章 繳槍不殺,蕩寇軍優待俘虜第一二七章 走,殺建奴去!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衛戰第一八五章 年輕人,你還太單純第四七八章 翰林與反賊第一三七章 戰爭開始了第四四六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三二四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二六三章 我覺得你這個數字寫錯了第三九二章 我就喜歡你這奴顏婢膝的樣子第二七九章 殺了她,爲了大明!第三三六章 海上公敵第三十章 生死之交一碗酒第一三六章 這個皇帝不是善茬啊第二五六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一八八章 你想做下一個嗎?第三五八章 糜爛世界的幾朵奇葩第二六一章 佛祖慈悲,爲什麼要打打殺殺呢?第八十六章 城破第一三九章 抄家,抄傢什麼的最好了第五二六章 擲彈兵衝鋒第六四八章 諸公誤我第五四二章 十萬人公審大會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二七四章 千人斬第二一九章 間歇性精神病第六一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五零九章 又打土豪分田地啦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四九一章 謀反集團第三八四章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第一二六章 我佛慈悲第六一五章 帝國主義者要從娃娃抓起第六四六章 聖旨到第六三四章 閣老們的決斷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五八九章 瀛國公九千九百歲第五六一章 白馬銀槍李自成第五四三章 太祖的裁決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二章 我的青龍刀已飢渴難耐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四零六章 天怒啦第一一二章 最後的戚家軍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一五六章 小皇帝的心聲第三零七章 我不喜歡銀子,我喜歡殺人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二八九章 大明之南北戰爭第一六五章 狗男女第六七八章 崇禎與闖王第六三四章 閣老們的決斷第六七五章 鄉賢們的哭泣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一一零章 我有病!你們有藥嗎?(今天三更)第五三四章 楊都督謀反啦第一一零章 我有病!你們有藥嗎?(今天三更)第三零二章 羣英(奸)會第五零五章 歡迎楊都督駕臨江南第三五零章 大明之民主典範第四三八章 這纔是真正的大明第二六六章 清洗第四零二章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第三九二章 我就喜歡你這奴顏婢膝的樣子第二九一章 爲了北方!第三一二章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第三二一章 廣州民變第四八零章 攤牌第六六八章 今年流行清君側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二四五章 身既死兮身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第二四九章 恩威並施第五九零章 小車推出來的勝利第六十五章 吔,還是位貝勒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