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

眼看還有三十步就能衝到河洛軍面前了,吳三桂很是興奮,這個時候就算是拿出來陳奇瑜那種七連發的火槍自己也不怕了。這需要三息的時間自己就能衝到他們跟前,讓他們血債血償。

但是讓吳三桂沒想到的是,河洛軍的將士齊齊將手中的黑疙瘩扔了出來,吳三桂心中狂喜,你們以爲扔些石頭就能擋住我關寧軍了?簡直是癡心妄想,就算你們搬來投石機也擋不住我們的衝鋒!

吳三桂甚至能看到河洛軍將士臉上的表情了,只是他們的表情十分奇怪,爲何不是驚恐,爲何嘴角還掛着一股嘲笑,果然是鄉下沒見識的軍伍,等他們見識了關寧軍的威力,就讓他們明白什麼叫做屠殺。

忽然之間吳三桂只覺得腳底下地動山搖,然後耳邊一聲巨響,便聽不到東西了,再回頭看去,數以百計的關寧軍倒在了煙霧之中,甚至後面的馬匹受了驚直接向回跑去,只是隊伍太長了,後面的騎兵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前面的騎兵便已經死的死跑的跑了。

吳三桂在隊伍的前面,所幸他的周圍沒有手雷爆炸,他的戰馬隨着他征戰多年,還算沉着,只是將頭伏在身下,並沒有轉身奔逃。饒是這樣,吳三桂也覺得根本聽不到什麼聲音了,他懷疑自己的耳朵已經被震聾了。

在後方觀戰的祖大壽只聽到一聲巨響,然後關寧軍便亂作一團,前方一團煙霧,不少馬匹從煙霧之中衝了出來衝向了自己人。祖大壽勃然變色:“難不成他們還會請鬼兵?”

再看煙霧深處,祖大壽“啊”的一聲,若是他沒有記錯,吳三桂就在那煙霧籠罩之中,看起來性命不保。祖大壽回頭喊道:“敬亭,帶人穩住陣腳,我帶人前去營救大帥。”

敬亭是祖大壽弟弟祖大樂的字,祖大樂立刻站了出來:“兄長放心,陣腳不會亂的。”

祖大壽點齊三千精銳衝了出去,他心中忐忑異常,若是吳三桂真的出了事,手下這支關寧軍該如何是好呢。

他帶着三千精銳衝到了一半,忽然看到煙霧之中衝出了一隻照夜玉獅子,祖大壽心中大喜,這是吳三桂的坐騎,還是自己花重金買來送給他的。

吳三桂也很鬱悶,自己雖然沒被傷到,但是再想衝鋒,籠絡周邊只找到五個親衛騎兵,自己總不能六個騎兵去衝鋒,所以只能調轉馬頭回過身來。

這個時候河洛軍那邊突然大聲喊道:“吳三桂被殺了,大家衝啊!”

吳三桂這一萬人馬立刻就亂了,自家的主帥都被殺了,這仗還打什麼?不如早點投降吧。

祖大壽連忙喊道:“別亂別亂!大帥沒死,你們看那邊。”

可是他一個人的聲音怎麼敵得過一萬多河洛軍的聲音,吳三桂被炸得頭暈目眩,耳朵已經暫時聽不到什麼東西了,只覺得背後殺氣逼人,看到祖大壽帶人前來,立刻喊道:“舅父救我!”

只是他自己喊出的聲音自己都聽不到了,耳朵一直嗡嗡的響,再說何可綱在那邊和王屏藩交戰。只聽到身後喊道吳三桂被殺了,心中大喜過望,想不到皇上還真是英明神武,只一戰便斬殺了吳三桂。

何可綱當機立斷將自己手下的二千人全都壓了上去,王屏藩和吳之茂可亂了,他們聽到主帥被殺了,後面又是殺聲震天不似作僞,王屏藩當機立斷決定棄車保帥,先穩下軍心回到營裡再做打算,於是他開始安排小部分人留在前面抵抗,大部分人撤出戰鬥準備回營。

若他帶的是關寧老兵,這麼打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他帶的可是新兵,你讓新兵前去送死,新兵心理素質可比不過老兵,是絕對不會前去慨然赴死的,所以現在新兵的五千人已經亂作一團。

相對於王屏藩來說,吳之茂那邊就好多了,畢竟吳之茂帶的是五千老兵,而且剛纔戰鬥之時還佔有優勢,若不是何可綱那八百關寧老兵,只怕吳之茂早已經帶人打穿了這三千人的軍陣,所以聽到自家主帥死了之後吳之茂也算是做出了最妥當的安排,用八百人牽制,剩下的人全部撤回本部軍陣。

祖大壽知道現在戰場已經亂了,全部都是河洛軍在喊着吳三桂授首的聲音,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於是派人飛奔回去找祖大樂,讓他鳴金,自己前去接吳三桂。

很快吳三桂的本部便想起了鳴金的聲音,所有人都開始向着大營方向奔去,祖大壽也已經成功接到了吳三桂,然後將他擁在中間,吳三桂聽不到說什麼,只能開口道:“暫且退兵。”

祖大壽向他比劃着,表明已經開始退兵。河洛軍的步兵最終也沒有追上來,只是一直在適當地距離跟着,繼續增加他們的恐慌。

等到吳三桂回到營中之後立刻找來了營中的軍醫,軍醫看過之後擺擺手:“此事無妨,將軍不過是短暫性失聰,養上兩三天自可痊癒,我回去拿一副療養的藥來給將軍服下,將軍便可痊癒。”

祖大壽點點頭示意他退下,吳三桂沒辦法跟祖大壽交流,只得讓人拿來筆墨,在紙上寫道:“咱們的傷亡情況怎麼樣?”

祖大壽連忙讓人前去查點,不一會來人便低聲將結果報給了祖大壽,祖大壽嘆了一口氣,緩緩寫到:王屏藩部五千新兵損失四千,吳之茂部五千老兵損失一千,大帥帶出去的一萬老兵損失三千。各部聽到大帥陣亡的消息紛紛撤兵,所以損失不小。

吳三桂看到這個結果怒火攻心,目呲欲裂,在他看來自己竟然成了這場戰鬥敗北的主要原因,實在是奇恥大辱!若不將河洛軍挫骨揚灰實難消自己心頭之恨!

這個時候何可綱也在清點自己部的傷亡,與王屏藩交戰的三千新兵損失不到五百人,算是一場大勝,與吳之茂交戰的三千新兵和八百老兵損失一千新兵,二百老兵,這還多虧了河洛軍那邊亂了吳之茂的軍心,不然自己這些騎兵可就要被吳之茂殺光了,想到這裡他皺了皺眉頭,決定去一趟河洛軍的營地。

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65章 威脅第46章 金牌打手第65章 威脅第76章 沒有退路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54章 傳教第67章 東窗事發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7章 潰敗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136章 黃龍第396章 站着死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82章 娘宮嶼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75章 張獻忠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163章 蘇州白蓮教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534章 遇刺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203章 唸咒語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22章 我要見她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9章 秘辛(一)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03章 唸咒語第26章 朝廷來使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4章 懷疑第60章 宴無好宴(上)第12章 爭書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57章 捉鬼(上)第202章 毒計第13章 有口難辯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23章 底細第38章 雙島之戰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210章 鄧元化第18章 練兵之道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2章 變化的天下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72章 出兵(二)第3章 孔胤植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15章 大婚(四)第215章 宴請第87章 朝會第207章 城中事第55章 夜宴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296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87章 朝會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139章 羣匪第13章 誤會加深第35章 蓄勢待發第52章 夜中襲擾第202章 毒計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383章 戰事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88章 逼宮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41章 宋獻策第42章 亂戰第175章 張獻忠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10章 秘辛(二)第16章 奪軍整營第58章 鬆錦前序第26章 朝廷來使第41章 宋獻策
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65章 威脅第46章 金牌打手第65章 威脅第76章 沒有退路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54章 傳教第67章 東窗事發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7章 潰敗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136章 黃龍第396章 站着死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82章 娘宮嶼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75章 張獻忠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163章 蘇州白蓮教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534章 遇刺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203章 唸咒語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22章 我要見她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9章 秘辛(一)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03章 唸咒語第26章 朝廷來使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4章 懷疑第60章 宴無好宴(上)第12章 爭書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57章 捉鬼(上)第202章 毒計第13章 有口難辯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23章 底細第38章 雙島之戰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210章 鄧元化第18章 練兵之道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2章 變化的天下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72章 出兵(二)第3章 孔胤植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15章 大婚(四)第215章 宴請第87章 朝會第207章 城中事第55章 夜宴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296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87章 朝會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139章 羣匪第13章 誤會加深第35章 蓄勢待發第52章 夜中襲擾第202章 毒計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383章 戰事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88章 逼宮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41章 宋獻策第42章 亂戰第175章 張獻忠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10章 秘辛(二)第16章 奪軍整營第58章 鬆錦前序第26章 朝廷來使第41章 宋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