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說服

盧曉航和宋獻策帶着十幾名黑衣衛奔着潼關而去,一路無話,三天之後來到了潼關。

孫傳庭日夜提防闖賊殺進潼關,周圍眼線佈置了很多,盧曉航一行人很快進入了這些人的視線之中。

潼關關口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出入關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商賈如果後臺不夠硬的話,那是萬萬別想過關。

盧曉航一行人正在排隊進行過關檢查,一隊士卒大概有一百人將他們圍了起來。

領頭的將軍開口說道:“我家大人想見見你們的頭領,其餘諸人還請移步,等候指示。”

盧曉航彷彿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開口說道:“我能否帶上一人,就是他。”說着一指宋獻策。

領頭的將軍眼見一個小矮子,沒有什麼威脅力,自己不想耽誤大人的事,於是點頭說道:“先跟着我來,若是我家大人不高興,再把他轟出來便是。”

盧曉航示意黑衣衛不要輕舉妄動,帶着宋獻策隨着領頭的將軍向着潼關內走去。

來到了一處府門之中,這處府門明顯不知道是哪一任潼關守將修建的,已經有些破敗了,只是上面嶄新的孫府告訴大家,孫大人到來的時間並不長。

歷史上,李自成自襄陽出軍,先打破了潼關,殺了孫傳庭。孫傳庭的夫人在西安投井而死,李自成隨後攻破了西安,擒了大明秦王。

如今,李自成自河南竄入陝西,實力和歷史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進陝西之前他並沒有選擇潼關,而是選擇了商南商州的進軍路線。

孫傳庭接到了聖旨按兵不動,固守潼關。大明秦王朱存極按照歷史的軌跡投降了李自成,西安城破。

孫傳庭的家人卻因爲身在潼關而免了一難,這也算是盧曉航重生之後爲這位名將帶來的一點福利。

進了正堂之中,正座的一名大明官員,五十歲左右的年紀,面色剛毅,身軀高大魁偉,正是大明兵部侍郎孫傳庭。

盧曉航仔細打量着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心中懷着一份崇敬之色。這位將軍死了之後因爲被崇禎懷疑假死,未曾追封。

《明史》裡他的傳記中最後一句:傳庭死而明亡矣。讓盧曉航每每想起唏噓不已。

孫傳庭面色冷淡:“不知貴客前來有何貴幹?”

盧曉航笑了笑:“孫大人可知道我們是何人?”

“你們自南而來,隨從孔武有力,胯下坐騎神駿,除了闖賊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別人。”

“孫大人猜錯了。”

“如何錯了?”

“大人可曾聽聞闖賊副帥田見秀帶領三萬人出軍?”

“這個自然聽過,本以爲他們的目標是潼關,誰知道奔着商州方向去了。”

“田見秀的目標正是我。”

“你?”孫傳庭滿臉的不信之色:“你又是何人,還值得闖賊副帥親自帶兵征討?”

“在下大明福王朱由菘。”

孫傳庭猛然站起身來:“胡說八道,大明的藩王都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好好待着,你這冒充的小賊,想必是活得不耐煩。。”

他的話戛然而止,因爲盧曉航伸手拿出了一塊腰牌,正是福王的身份證明。

“孤王本來上書請戰爲父報仇,只是聖上不允,萬般無奈之下這纔出此下策,私自領兵進入陝西。”

孫傳庭看到腰牌已經信了六七分,再根據聽到的傳說福王父子身體奇胖無比,又信了一分。

“不知王爺到來,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

“孫大人不必在意這些虛禮,再說孤王也是隱瞞身份而來,大人儘可以把孤王當做子侄。”

“不敢不敢,下官不敢。只是不知王爺大駕光臨,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正如孤王剛纔所說的,孤王領着河洛軍正在山陽與闖賊激戰。”

“原來闖賊副帥是奔着王爺去的,怪不得。。只是王爺正值大戰,爲何跑到了潼關來?”

“實話實說,孤王手下的河洛軍只有三千人,闖賊卻有三萬人,所以想請大人幫忙。”

孫傳庭暗暗心驚,想不到福王竟然私自訓練了三千軍隊,這要是讓崇禎知道了可是謀反的死罪。

“不知王爺有何事需要下官,下官能辦到的一定給王爺辦好。”

“孤王希望孫大人出兵牽制闖賊兵力,緩解河洛軍的壓力,爲孤王復仇創造機會。”

孫傳庭苦笑着搖搖頭:“王爺只怕是太高看下官了。”

“王爺爲父報仇,可歌可泣。下官不把此事上報朝廷已經擔了很大的風險了,如今王爺還要下官出兵助你,豈不是有些強人所難了麼?”

“孫大人難道連這點膽氣都沒了麼?”

“實不相瞞,自從被皇上關進了大牢裡,一關就是三年。這三年來下官想了很多,闖賊隨時都能剿滅,只要下官還在陝西總督這個位置上,總能剿滅闖賊的。”

“可是一旦下官被下獄,那麼即使闖賊被滅了,還會有渾天賊,老回回一干人冒出來。下官可不相信其他人能剿滅反賊,所以下官拼了命也不能讓皇上把我免職查辦。”

“下官說了這麼多,王爺懂了麼?”

宋獻策突然笑道:“錯了錯了,孫大人錯了。”

孫承宗看了他一眼,沒有答話,轉頭看着盧曉航,像是詢問這位是誰。

“這是福王府右軍師,宋獻策。”

“不知宋先生說我錯了,我哪裡錯了?”

“孫大人所做的一切是爲了什麼?”

“保家衛國!”

“那麼我想問一問孫大人,家何在?國何在?”

孫傳庭疑惑地看了宋獻策一眼:“家在後堂之中,至於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宋先生總聽過吧。”

宋獻策哈哈一笑:“那麼我倒想問一問孫大人,你這個朝廷封的兵部侍郎兼陝西總督,怎麼把大明朝的陝西省的版圖畫的只剩下潼關了?”

孫傳庭面色一紅:“不是我畏戰怕死,實在是舉朝上下正在與關外韃子作戰,爲大局計,先讓闖賊得意幾天罷了。”

宋獻策怒聲說道:“好一個爲大局計,陝西的百姓日夜在闖賊的刀光劍影下生存,生活早已是水深火熱苦不堪言,孫大人爲了自己的官職竟然不顧百姓死活,當真是好官!”

孫傳庭一拍桌子:“胡說!我豈是貪圖權勢之人?”

“天啓三年,我因爲魏忠賢禍國殃民,上書無用之後棄官回家!”

“崇禎十年,因兵略與楊嗣昌發生爭執。他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懂什麼軍國大事?我堅決不退讓,結果被楊嗣昌進讒言,不僅丟了官職還關進了大牢!一關就是三年。”

“你還敢說我是貪戀權勢之人麼?”

宋獻策拱手說道:“孫大人爲國爲民,高風亮節,在下深感佩服。只是大人爲何如今變得畏手畏腳的,如何不肯爲了大明再放手博一次?”

“不是我不肯,實在是不能。私自出軍在哪一朝都是謀反的重罪,況且沒有聖旨就沒有糧草。沒有糧草供應,大軍就只能守在潼關,並非下官不願意幫王爺,實在是無能爲力。”

盧曉航笑了笑:“孫大人這句話有些言不盡實了吧。”

“王爺是何意思?”

“孤王早有耳聞,聽聞孫大人上任陝西總督之後就推行了新的政策,以秦地養秦兵。孫大人出京之時皇上可是一文軍餉都沒給大人吧。”

孫傳庭被拆穿了謊言,面色有些發紅:“還是實話跟王爺說了吧,下官手中有兵有糧,但是下官不會出兵,也不能出兵。”

“至於原因,下官剛纔已經說過了一部分了。沒有聖旨出兵視同謀反,下官不怕死,怕的是身背罵名而死,遺臭萬年。”

“而且下官信不過王爺的人馬,首先他們都是王爺的私軍,忠君愛國的心想必有限,萬一戰事不利,隨時會爲了救王爺而把大明推入深淵之中。”

“王爺的私軍必定是王府花重金培養而來,無論從武器裝備還是從年齡體力上,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們畢竟沒有打過仗,和這樣的友軍協同作戰,下官實在是放心不下。”

“所以,王爺還是另想妙計吧,下官就當今天沒有見過王爺,王爺也忘了來過潼關吧。”

眼見談判就要破裂,盧曉航自然不能甘心:“孫大人,孤王和你說一說事情的真相。”

“自從李自成兵臨洛陽城下,一直是孤王掛帥,領着河洛軍與闖賊作戰。河洛軍本不是王府的私軍,乃是大明的軍戶,被孤王用了一些手段才變成了大明河洛軍。”

“河洛軍成軍以來和闖賊交戰數場,所以孫大人大可放心河洛軍的戰鬥力。至於河洛軍的忠心,我可以告訴你河洛軍的軍號是:大明河洛,衛我河山。絕不是衛我王府。”

“所以孫大人儘可放心他們不會做出對不起大明的事情來。”

“最重要的是,皇上現在不知道這裡的情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不用我教給大人了吧。大人可以賭此次能畢其功於一役,或者等待機會待時而動。”

“我不敢保證這次能贏,但是這次卻是最好的一次機會,因爲闖賊立足未穩,我們多面出擊勝算很大。”

孫傳庭聽了這麼多心中已經震驚不已,沒想到這位福王竟然會帶兵而且是爲了保衛大明的河山而不是私慾。他心裡轉了幾轉,笑着開了口。

“倘若我同意了王爺的要求又被皇上罷官免職,可否去王府上混一口飯吃?”

“王府的鍋夠大,應該能讓你吃飽。”

孫傳庭決定幹了,不爲了建功立業,也不爲了青史留名。只是爲了腳下的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

這片土地上的人實在受了太多的磨難,天下人實在受了太多的磨難,是時候有人站出來爲他們主持公道了。而孫傳庭相信,這個人將是福王。

第208章 談生意第28章 祭旗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78章 揮斥方遒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53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291章 亂起(二)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38章 撤退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186章 強敵第33章 我爺爺是誰第17章 退兵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49章 清算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106章 紅顏第13章 有口難辯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26章 仁壽坊第167章 進退維谷第315章 大婚(四)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177章 狄三品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153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341章 逃脫第42章 抵足而談第86章 放縱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190章 蔡府第58章 鬆錦前序第4章 顧君恩楊林和戴小蟲二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80章 天子怒第85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三)第21章 齊至南京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68章 割袍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215章 宴請第46章 京師亂第83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129章 黃雀在後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202章 毒計第312章 大婚(一)第8章 大婚(八)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36章 百密一疏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9章 開倉放糧第38章 蘇州盜門第73章 心戰第185章 烽火待燃第36章 百密一疏第45章 拔刀相向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445章 潼關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65章 威脅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4章 戰場反水第290章 亂起第31章 息事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190章 蔡府第107章 搶人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97章 河南義師
第208章 談生意第28章 祭旗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78章 揮斥方遒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53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291章 亂起(二)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38章 撤退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186章 強敵第33章 我爺爺是誰第17章 退兵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49章 清算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106章 紅顏第13章 有口難辯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26章 仁壽坊第167章 進退維谷第315章 大婚(四)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177章 狄三品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153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341章 逃脫第42章 抵足而談第86章 放縱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190章 蔡府第58章 鬆錦前序第4章 顧君恩楊林和戴小蟲二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80章 天子怒第85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三)第21章 齊至南京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68章 割袍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215章 宴請第46章 京師亂第83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129章 黃雀在後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202章 毒計第312章 大婚(一)第8章 大婚(八)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36章 百密一疏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9章 開倉放糧第38章 蘇州盜門第73章 心戰第185章 烽火待燃第36章 百密一疏第45章 拔刀相向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445章 潼關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65章 威脅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4章 戰場反水第290章 亂起第31章 息事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190章 蔡府第107章 搶人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97章 河南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