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

“真是煩人的雜碎,我麾下有兵三萬餘,也敢來掠陣。不知道個死字怎麼寫嗎?”劉宗敏惱怒着,領着麾下三千騎兵迎着劉振殺去。

劉宗敏心中惱怒,腦子沒有被憤怒衝昏理智,他帶着兵殺了過去,谷可成與吳汝義卻左右護住,領着步卒大步跑去衝殺。

這兩萬兵左右衝上去,當然不可能一窩蜂都能在戰場上擺開。故而,在劉宗敏的命令下,谷可成對上了第一團的虎大威,配合右營劉希堯的攻勢。

但還有的一員將領吳汝義卻在這萬衆混亂之際,兵鋒一轉,溜到了劉振所部騎兵營的右側,夾擊而去。

對於順軍的陰狠心思,劉振着手中偃月刀就朝着劉宗敏殺去。

兩波騎兵一個從東來,一個往西去,不同於慢騰騰的步卒,騎兵門的速度就要快得多了。伴隨着滾滾鐵蹄聲,順軍與官軍的鐵騎緩緩接近,殺氣騰騰。

比起官軍的騎兵營,順軍的騎兵顯得更加老練熟稔。劉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第一大將,執掌中營親軍後搜刮了陝西三邊等精銳官軍。這些本就是老兵底子,騎射精熟,只是大明的邊軍已經衰落,朝堂控制力與財力雙雙下降無法讓這些老兵維持住戰鬥力與決心。

眼下,到了順軍手中,這些老兵騎卒煥然一新。跟着新朝作戰,兵餉及時又有前途,讓他們投入了十足的力氣。如同一羣心中飢渴,又體力充沛的餓狼,鋪面而來都是滾滾煞氣。

相對的官軍騎兵則是氣勢昂然,迥異於順軍騎兵們一路見到過的所有官軍。事實上,除了關寧鐵騎,順軍也幾乎沒有對陣過官軍的真正騎兵大隊。

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相遇。

劉振心中想着,要把這第一次相遇變成最後一次:“過了今日,便不在讓順賊猖狂!”

鐵蹄滾滾,湊近的騎兵們已經可以此的面容。

望着劉振自信昂揚的表情,劉宗敏一頭霧水:“這些朝堂的蠢貨,難道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重重包圍了嗎?縱然那個人還未到,也應知道老子正在包圍你們啊!”

“給我衝啊!”劉宗敏大喊着,補充了一句:“斬一人者,賞銀五十兩,此戰若勝,人人賞銀十兩。得那官軍將領首級者,賞銀一千兩!”

豪爽的賞格刺激了順軍的騎兵們,他們踢踏着戰馬的腹部,壓榨着胯下坐騎的全部力氣,提高速度,兇猛而嫺熟地提着手中的長槍預備刺向眼前的敵人。

而此刻,來自吳汝義的笑聲傳了過來:“權將軍,我部已經繞過來了!兄弟們,給我衝上去,捉了那官軍將領。權將軍發了賞格,得那將官首級者,賞銀一千兩白銀!”

“吼!”側翼,中營另一部兵馬在人潮之中突出,衝殺向李振騎兵營的側翼。

對此,李振表情毫無波瀾:“該我們了!”

身後,一個個騎兵營的將士們拿起一杆杆三眼銃。經過京師兵械工坊改良製造的三眼銃炸膛率大大降低,已經到了足以讓將士們安心使用的地步,同時,射程和火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眼見距離已經到了約莫二十步的範圍,順軍的騎兵營們已經有弓馬精熟的騎手提着長弓,一輪輪地開始拋射。

箭雨稀稀落落地灑下,每一回都帶起官軍陣中接連的慘叫聲。

騎兵營的戰陣沒有亂,沒有一人後退。三千餘人縱馬疾馳殺去,李振拿起手中三眼銃,對着迎面十步外的敵軍擡手一槍,完畢後猛地投擲過去。

接戰的順軍騎士被這一槍集中,頓時就見一團火花炸開,三個鉛丸疾射而來。他反應快,見勢不妙側身閃避,兩個落空,還有一個擊中了他的肩膀。還未等他拿起手中長槍要反擊,卻見那三眼銃猛地丟擲過來,又打中了胸腔。

一陣眼前發昏,順軍騎士還未來得及反擊,就見一道銀光划來,刺破眼前的世界。一片光亮後就是一片漆黑,順軍騎士栽倒馬下,被開除了陽間。

其後的騎士們早已對這一討論熟稔,一番衝殺,竟然將氣勢洶洶的順軍騎軍殺了個人仰馬翻,一路刺透過去,,竟是要直取賊酋的模樣。

本還想炫耀一下武藝的劉宗敏一見此景,頓時扯了一下身邊的副將,然後大呼要上前衝殺。兩旁的親衛們頓時衝過去,死死拉住劉宗敏。

見親衛們態度堅決,劉宗敏大呼道:“谷可成在哪裡!先料理了這廝,對衝不過,我三萬大軍輪番上陣,累也累死你!”

劉宗敏的計策奏效了。

面對重重疊疊的步兵軍陣,只衝了一回的劉振就後繼乏力。前後左都是人,一個又一個衝殺的回合過後,騎兵門在狹隘的戰陣之中失去了衝殺的餘地,幾乎淪爲騎馬的步兵。

後方,李自成緩緩點頭:“劉宗敏畢竟還是穩妥的。”

宋獻策笑道:“聖上,權將軍已經纏住了官軍全部主力。還剩下的,就只有那些京營了。這些人,卻是連些民夫都不如啊。”

此刻,牛金星在李自成身邊的將領們。

李茂春金星的目光,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激動,道:“啓稟聖上,此戰,末將請戰!願爲聖上再立一道奇功!”

“哈哈哈,李愛卿有心了。”李自成大喜,不過他並沒有在意這個降將的處理:“你準備出戰吧。一會兒,李巖愛卿的伏兵,就應該到了……”

……

寧武關。

這裡的六月酷暑難耐,高溫在緯度已經頗高的寧武關上揮之不去。比起這個讓守軍更加煎熬的,卻是不斷增加的賊軍。

周遇吉每日巡視着城牆,鼓舞着手底下的將士。好話說了一籮筐,壞話,卻都自己裝在了心理。

他是一員老將,明白自己手頭還有多少兵,城下襬了那麼多人馬,又到底有多少兵。

比起歷史上主力來襲的寧武關之戰,有偏師殺來的寧武關輕鬆許多。

但是,歷史上卻沒有漠南蒙古南下。這等於重重削弱了守軍的力量,而此刻,從陝北渡河而來的李過也趕到了。

周遇吉明白那李過是順軍之中的大將,比起眼前的順將更有能耐。最不濟,得到援軍的順軍攻城能力會大大增加。

他目光落在城牆下,遠方,順軍又開始列陣了。

他們每一回列陣,都能清晰方的兵力有得到了增加。

但……

“我們的援軍,在哪裡啊!”周遇吉心中悽苦。

宣府鎮。

宣大總督王繼謨的駐地就位於此處,比起山西總兵周遇吉,王繼謨對全國戰情的瞭解就更多了。

這裡更靠近京師,也就更明白京師裡朱慈烺已經御駕親征與順賊的李自成要準備決戰。

這個關頭,偏偏又傳來了漠南蒙古南下的壞消息。

“張家口,必須派重兵守住!要不然,滿蒙建奴聯軍一旦尋到空隙,必定會在這裡突入大明。如此一來,大同的所有防禦努力都宣告破滅了。而宣府也絕無倖存之理。”錦衣衛鎮撫使魏雲山十分嚴肅。

宣大總督聽完,卻是更加無奈地道:“宣府的邊軍,是還有一營可靠之軍。但去了張家口,這宣府就更不穩守了。實在是……再無餘力了。”

“聖上會派遣兵馬的!”魏雲山解釋道。

宣大總督聽了,卻是驚恐難安道:“豈能如此!奴南下就是盯準了聖上御駕親征之機。如此緊要關頭再行分兵,豈不是要重蹈沙爾薩爾滬之戰?”

魏雲山剛想說南線局勢尚且良好,卻忽然見兩人齊齊奔來。

當先一人急切道:“不好了,不好了。井陘關丟了,順賊主力進發真定府,與聖上打起來了。”

又一人跑進來,喜氣洋洋道:“太好了,太好了。聖上派來援兵,宣府與大同山西,都有救了!”

宣大總督與魏雲山對視一眼,紛紛方眼裡的驚懼:“這下子,壞事了……”

……

從山海關往薊鎮,清軍一路幾乎暢通無阻。他們小城不過,州城分小路兵馬去打,主力一路直抵,又到了這京畿必爭之地:薊鎮。

“讓三順王輪番上陣!”多鐸下了令,又補充道:“三日之內,逼那陳永福部出城再戰。本王就不信了,這甚麼明國的近衛軍團,真是不敗之師?”

上一回清軍實際上已經將明軍打殘了。

陳永福部六千兵,最後短時間還能輕傷回營繼續作戰的只有區區兩千餘人,其餘三千餘不是戰死就是重傷。這對於多鐸而言,哪怕是清軍之中再堅韌頑強的八旗兵也不可想象。

對付這樣一個軟柿子,多鐸信心滿滿。

陳永福守城了兩日,就見那些去周邊各處州城肆虐的漢軍帶着他們的戰利品回來了。

無數百姓被聚集起來,揹着黃土,朝着城牆進發。

近衛軍團的將士們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明白了他們在做什麼。

在異族的刀槍下,這些百姓們被迫破壞薊鎮的防禦。一個個溝壑被填滿,城牆上的神射手殺了數十個建奴就不敢輕易再動了。

他們赫然發現,韃子們學乖了。各個都拿着百姓們當盾牌。

第二日後,陳永福在大校場裡點起兵馬。他們沒有說什麼激揚的話語,一日的觀賞已經讓將士們鮮血沸騰。

儘管,外間是十倍於他們的強敵。

陳永福率部出城作戰了。

吳三桂卻遺憾地沒法領着自己的軍隊出戰,他作壁上觀,充當起了多鐸口中的預備隊。他明白,多鐸只覺得這是炫耀清軍武功的時候。還沒有到吳三桂要充當炮灰的時機呢。

戰鬥開場了。

吳三桂只掃了一眼,便沒有多少興趣了。

孔有德趕着數千百姓在自己軍陣前方,陳永福部憤怒地放棄了火銃的優勢,拿起了刺刀。

一戰之下,孔有德部迅速大潰,其後耿仲明迅速帶着自己的兩千火銃手列隊射擊。

當三順王齊齊上陣後,多鐸領着建奴的騎軍出發了。

懸殊的差距讓結局已經註定。

前的情形,吳三桂輕輕唸了一句:“而今已經是六月十九了。陳永福撐不過三日,很快就會有一部漢軍鎖住薊鎮繼續進攻。那麼,頂多半個月,清軍又能兵臨……京畿城下了?”

六月十九,除去路上的時間,留給朱慈烺的時間,只有最後六天。

……

此刻東馬莊,飛鳥絕跡,百姓無蹤。

一支龐大的軍隊卻出現在了這裡。他們在野外的田地裡列隊,浩浩蕩蕩,朝着西面殺去。

那裡,炮聲轟鳴,殺聲震天,正在發生着一場決定這個古老帝國權力的戰爭。

李巖騎在自己的一匹棗紅大馬的身上,心中忽然響起了一個女子的身影。

“紅娘子呀紅娘子。你說,當年爲何要投靠官軍呢?一個註定會失敗的地方……一個註定被我們擊敗的腐朽王朝。若是你在這裡,多好啊。只可惜……你註定要失望了。”李巖輕聲想着,帶領着麾下萬餘大順御林軍迅速朝着西面的獲鹿鎮進發。

那裡,官軍只有孱弱的六千京營兵了。

獲鹿鎮的城牆上,徐彥琦掙扎着離開了輪椅。

“朗將,小心身體啊!”夏晨急忙過去輔助徐彥琦。

徐彥琦緩緩搖頭,指着外間的戰鬥,道:“外面,我們的袍澤戰友拋頭顱,灑熱血。我這一點小小的傷,又算得了什麼?該我們出戰了。”

汪洵等人紛紛驚喜。

夏晨卻苦笑着道:“汪洵錢志我問你們,你們眼下,各部將士手中還有多少彈藥?”

“我部還有一個子彈袋。”汪洵道。

“我們還有半個……”錢志疑惑道:“還未到戰時,不都是由輜重營的騾馬馱着嗎?”

“一個子彈袋是配備了十個鉛丸與紙包火藥的規格。所以,我軍眼下平均到每個將士手中,就只有五發左右的子彈了。這幾日的激戰,前線的將士們都用光了子彈。至於輜重……”夏晨苦笑道:“都在戰亂中丟了。”

衆人都明白了現實有多殘酷,齊刷刷彥琦。

“這一戰,已經到了竭盡全力去拼命的時候了。”徐彥琦深色淡淡。(未完待續。)

/book/html/29/29887/index.html

第33章:第1軍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一十章:紅娘子亮相第三十八章:闖軍受挫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八章:女醫師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一百零二章:不守反攻第八十五章:拆招第三十九章:喬三爺的故事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五章:火藥味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三十七章:全軍抵達第六十九章:愛國洋人湯若望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五章:暗流涌動的朝議第四十三章:新任督師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章:緊急軍情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五十三章:重圍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六十章:都來聽旨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54章:10倍之敵孤軍守第九十三章:正道誅邪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三章:埃及帕夏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四十五章:明清對局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六章:壓下來第七章:護軍名分第七章:鐵甲艦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四十八章:再入龍江船廠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五十八章:趙氏姻親
第33章:第1軍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一百一十章:紅娘子亮相第三十八章:闖軍受挫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八章:女醫師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一百零二章:不守反攻第八十五章:拆招第三十九章:喬三爺的故事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五章:火藥味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三十七章:全軍抵達第六十九章:愛國洋人湯若望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五章:暗流涌動的朝議第四十三章:新任督師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參戰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章:緊急軍情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五十三章:重圍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三十四章:朱慈烺的信心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六十章:都來聽旨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54章:10倍之敵孤軍守第九十三章:正道誅邪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三十九章:拍賣第三章:埃及帕夏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四十五章:明清對局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六章:壓下來第七章:護軍名分第七章:鐵甲艦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四十八章:再入龍江船廠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五十八章:趙氏姻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