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

京師廣評的報道成了十月份的京師城裡最熱鬧的議論話題。

從街頭巷尾,到大宅內府,到處都是議論的聲音。一時間\洛陽紙貴,原本定價只有區區五文錢的京師廣評京師一度被搶購漲價到了一百文的地步。

其他報社聞言,頓時紛紛鬨鬧一堂,轉瞬都見識到了京師廣評的厲害。

尤其是對於剛剛從金陵來到京師的方以智而言,更是不啻於當頭棒喝。比起原定歷史上的方以智,這會兒的方以智可謂是過得辛苦許多。

因爲與冒襄、陳貞慧以及陳之龍等人一起辦復興報,方以智其實放棄了自己的仕途。作爲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原本翰林院的庶吉士,方以智卻因爲復社與朱慈烺在南京時的衝突而捲入了亂局之中。當朱慈烺在南京監國順利掌權後,方以智便被翰林院除名,調任到了南京國子監擔任博士。

博士雖然是個從五品的職位,但其實卻是遠離權力中心,亦是再也沒了前途。

爲此,方以智索性辭官回鄉。一番折騰後,方以智卻意外現了陳貞慧進了金陵報裡。金陵報作爲朱慈烺當年輿論戰的工具,儼然已經成了江南第一大報,不僅行南京,更藉助大明郵局強大的配送能力,在蘇州、杭州、松江、揚州等江南各處繁華之地都有行。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陳貞慧的結局。他竟然在金陵報裡擔任了常務編修。這可謂是在金陵報裡排名前三的人物了。

原來,朱慈烺贏了復社以後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念在陳貞慧等人後世並沒有投降清人的份上放了一馬。不僅如此,還招進了金陵報,繼續揮那筆桿子的本事。

陳貞慧也不愧是復社四公子,文采斐然,天下聞名,用心老實幹活以後,頓時便讓金陵報又興旺達了好幾分。行量直接衝破十萬份,更是引起南京各處商社爭相求購一份豆腐塊的小廣告也不得。

爲此,陳貞慧這才能在金陵報裡擔任常務編修之職。這可是編輯部裡第二號人物,整個報社的第三號。

得到了升職的陳貞慧沒有忘記老友,一番尋找之下,侯方域是指望不上了,冒闢疆消失不見,也顧不着。最終,陳貞慧找到了方以智,邀請方以智一同北上。

得知了陳貞慧加入了金陵報後的際遇方以智一顆按耐不住的心也萌動了,思慮了一會兒便答應了陳貞慧的邀請一同北上。

他們此番的任務便是在金陵報的高層指示下開辦京師時報。

顯然,這個有着尋常人所不知皇家背景的龐大傳媒大報沒有放過京師的份額。只不過,南京距離北京實在是太遙遠了,配送成了問題,消息的傳遞也延遲太大,只能選擇新開報社。

這一個任務落到了陳貞慧的身上。

對於財大氣粗的金陵報而言,物力財力紛紛管夠。具體落到陳貞慧身上時,卻意味着另一個問題:人力不夠。

於是,方以智來了。

只是方以智一來就看到了京師廣評的氣勢洶洶,頓時就覺得亞歷山大。緊接着,他有感覺到了忿忿不平:“這京師廣評,朕是一通胡言亂語!什麼三餉既罷又向忠良收新稅。說得好似是專門針對功臣一樣。可誰不曉得鄉里那些官紳的面目?稅都不願意交,朝廷哪裡有銀子能抵禦外侮?”

方以智雖然一樣是地方豪族,但自從有了得罪了當朝皇帝的傳言後,方家地位一落千丈,原本詭寄的糧田紛紛消散。這一回聽說朝堂要對官紳徵稅,頓時一臉幸災樂禍。

更重要的是,方以智也明白這事朝廷顯然是對的。

不對官紳徵稅,大明遲早要完。

另一邊,陳貞慧也忙完了,他看了看京師廣評,卻是大笑了起來:“哈哈哈……”

方以智愣了:“定生,你這是爲何笑?”

說着,他摸了摸自己的臉上,可沒有出什麼怪狀。

見此,陳貞慧笑道:“密之,你且放心好了,我當然不是在笑你啊。”

方以智反而急了:“那你還有心情開玩笑?這關頭可是對我們不利啊。你難道不知道,這一回這京師廣評一出,整個京師裡都亂了。不僅是街頭巷尾人人議論抨擊朝廷。就是各處報社,也被這京師廣評力壓一頭。都讚歎這京師廣評以標題取勝的本事啊。我們金陵報在南京,那可一向都是紮紮實實做的正經文章,可沒有這麼曲解原意過。眼下京師廣評這麼一來,咱們要將京師時報辦起來,那可就不利了!”

“密之,密之!”一連喊了兩聲,方以智這才稍稍冷靜下來。陳貞慧沉吟了一下,道:“京師廣評這標題取勝的本事,我自然是明白,有多厲害。但這一回啊,那京師廣評敢有這膽氣非議朝政,那纔是此事的關鍵。要不然,你去打聽打聽,禮部、順天府,今日難道沒有狀告京師廣評胡言亂語的?”

“有忠良啊!天下之中,果然有那見不得此等人妖言惑衆的正直之士!”方以智感嘆道。

但轉而,陳貞慧便嘿笑一聲,嘲弄地道:“只是,順天府也好,禮部也罷。竟是異口同聲,紛紛都說:此事不管本部本府管轄。可如此一來,不告不管,就沒人處置了。”

方以智恨得牙癢癢:“我明白了,真是可恨。這些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衝着聖上去的。這一回的徵稅之事,那些鄉紳,果然是不安穩!只是,宮中就沒有消息給咱們?”

陳貞慧丟給了方以智一個神秘的微笑:“密之,對聖上要有信心。這個嘛……當然是有的。”

“我就說!怎麼能坐視京師廣評那些奸賊妖言惑衆!”方以智頓時鼓舞:“聖上可有說要我們怎麼辦?”

“不急不急。”陳貞慧笑着。

方以智頓時一臉急色:“這個時候還賣關子!”

陳貞慧見此,這才道:“哈哈哈,那我便不賣關子好了。就告訴你一件機密,臥子進京了!”

“陳兄進京了?怪不得……怪不得……”方以智聞言,頓時瞭然:“我要去尋他!”

見此,陳貞慧忽然笑着道:“不忙不忙,你且收着此處物件,可不能到時候咱們掉了鏈子啊!”

說着,陳貞慧丟給了方以智一疊厚重的書籍。

……

“難道,這大明就沒有一處衙門管管這京師廣評胡言亂語嗎?”剛剛放了假的席斌一臉氣憤:“這京師廣評胡言亂語,說得好似聖上都是惦記着咱們這點錢一樣!真是氣死我了!”

一旁,鄧英兒忙不迭寬慰道:“相公,咱們不急。順天府不收,咱們再去都察院!我可都聽醫院裡說了,聖上就是不想委屈咱們將士的軍費這才改的稅制。本來就是那些大老爺坐享其成,每年萬畝良田卻一分不交,盡交咱們老百姓委屈。這一回相公挺身而出,奴家支持你!”

“好!再去都察院!”席斌說完,忽然見前面來了一個小報童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只不過,這位報童卻是手頭上拿着京師罕見的金陵報:“敢問這位可是席斌,席少尉?”

“你竟然曉得我的軍銜?”席斌愣住了。

“少尉你那肩章袖章不就是?”小報童笑着:“俺是金陵報的報童,讀書識字後最想去的便是軍校與師範學校。都是聖上新辦的學校哩。不過,俺今日是受了人家託,送席少尉一份報紙。”

報紙是半個月前的金陵報。

只是,上面卻赫然刊登着一條消息:“陳子龍調任大明帝國新聞出版總署次長。”

“走,新聞出版總署去!”席斌昂然挺胸。

……

新聞出版總署位於澄清坊。可以說是澄清坊第一個中央行政部門。

作爲新的中央部門,新聞出版總署的地位品階不高,比起其他其餘大理寺、太僕寺等正三品的衙門而言,新聞出版總署只有正四品。這在外處也只是一個上府知府的品階。自然,在京師也就不怎麼起眼,無人知曉。

作爲次長,陳子龍的品階就更低了,只有正五品。

但對於陳子龍而言,這顯然就是升職。而且是清貴一流升的好職位。畢竟,新聞出版總署的正印官是禮部侍郎王鐸兼任。這便意味着,新聞出版總署實際上是陳子龍在掌管庶務。

很快,席斌就見到了陳子龍。

這個松江人不同於席斌所想象的白麪文官,竟是個身材粗壯,不怒自威的硬漢。一身寬鬆的官袍穿在陳子龍的身上,竟是比起傳了一身軍裝的席斌還要威武昂揚,看得他忍不住擡頭挺胸,彷彿是上官要來軍營檢閱。

“你要狀告京師廣評?”陳子龍開門見山,反倒是讓一直以來碰壁的席斌愣住了。

直到鄧英兒扯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正是!我要檢舉這京師廣評胡說八道!”

“好!本署收下你的舉報了。三日後,會給你一個結果。你留下聯繫方式與地址便可。”說罷,陳子龍拿出一封制式公函給了席斌。

一刻鐘後。

拿着回函的席斌走出了新聞出版總署的公門,摸着腦袋,一陣感嘆道:“這就完事了?”

“不然呢?有好結果,這是好事啊!相公,你驚喜壞了吧。”鄧英兒嬉笑着。

“他孃的,聖上手底下新開張的這些衙門,就是不一樣!”席斌嘿笑着:“就是不知道,這位新官兒打算怎麼個處置法子……”

新聞出版總署裡。

席斌拿着席斌的檢舉函走進了禮部衙門裡。

他一路進入,身邊的人見了陳子龍紛紛好像躲避瘟疫一樣散開。果不其然,當陳子龍出現在王鐸身前的時候,惹得王鐸一陣臉黑。

還未等陳子龍開口,王鐸就道:“臥子,我和你說過幾回了。不要亂惹事,不要惹閒事。既無苦主,何必窮究生事?”

陳子龍道:“然則,京師廣評這一事,的確有苦主告上門來了。今日,就有一人親自上門告。如此,還請尚書依言簽署法令吧!”

原來,王鐸根本就不想管這閒事。與陳子龍說,京師廣評這麼取標題也沒挨着誰。潛臺詞就是說,禮部不想參合這一回的改稅法,新聞出版總署也別亂惹事。用的理由也很冠冕談話,沒人告就不管。

只是,陳子龍卻抓住了這一點,一下子就噎住了王鐸。

王鐸見此,無奈地將陳子龍遞上來的一封公函嘩啦啦簽下了名字。

只是,當王鐸無可奈何地簽字完了,這才現了公函上的妙處。

那是新聞出版總署第一號令的內容。

“建立新聞出版職業准入制度,嚴禁不合格人員從事新聞出版行業……”

……

十月九的早上,朝陽門大姐上響起了熟悉的賣報聲。只不過,比起往日亂糟糟髒兮兮的報童。今日出現在大街上的報童完全變了個樣子。

只見這些無家可歸亦或者家貧無處養的孩子們忽然間穿戴一新,面目清爽沒有一點污垢,急扎得整整齊齊,盡是穿着統一的青色短袍上了街。

而他們的身前身後,具是繡着碩大的“京師時報社”五個大字。

“京師時報刊文,新聞出版總署宣佈建立新聞出版職業准入制度,嚴禁不合格人員從事新聞出版行業……”

“京師時報刊文,宣佈即日起招聘編修五十人。要求通過新聞出版總署編修考試即可報名,待遇從優,衣食住行皆有報社負責!”

“京師時報刊文,更有京師良品印刷工坊、京師霓裳紡織工坊等招聘啓事!”

呼啦啦,無數人紛涌而至。這年頭戰亂頻繁,經濟情況也就十分糟糕。別說小老百姓日子不好過,就是那些讀書人也是囊中羞澀。

京師不比南方,經濟情況也是夠嗆。一聽竟然竟然有京師時報社招聘,頓時紛紛感興趣。就算是原本沒什麼心思要買個報紙,畢竟,有活兒做,那可比什麼都強。

如此一來,京師時報一炮而紅。

只是,路邊的劉一和卻將目光落在了新聞出版總署的政令上,一看就道:“京師廣評要糟糕了!”

【讀者羣號碼:15146926。想要催更討論劇情聊天就來這裡吧!我的讀者都歡迎來加喲~】(未完待續。)

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章:親征閱兵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八章:兵圍漢城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三十七章:全軍抵達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33章:第1軍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九十章:賣少了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九十三章:征服世界的啓航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八章:奸商與晉商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三十五章:碾壓過去第十四章:心機使詐第十三章:關稅主權入手 限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三十九章:大獲全勝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五十三章:一定要贏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一百四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四十一章:清軍的炮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五十七章:清濁分流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一百一十章:還有一支援軍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
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章:親征閱兵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八章:兵圍漢城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三十七章:全軍抵達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一百七十三章:霸氣見面禮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三十章:連下兩城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一百六十四章:清國已滅第101章:這大清就這麼被賣啦!第33章:第1軍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三十五章:希望公司第六十一章:大軍出關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九十章:賣少了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九十三章:征服世界的啓航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八章:奸商與晉商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五十三章:小弟的怨念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三十五章:碾壓過去第十四章:心機使詐第十三章:關稅主權入手 限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三十九章:大獲全勝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八十七章:清丈田畝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五十三章:一定要贏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一百四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四十一章:清軍的炮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五十七章:清濁分流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一百一十章:還有一支援軍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