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體量碾壓

旅順口上,百舸爭流,千帆進發,遮天蔽日,如千軍萬馬,撲向遼東半島。

丁正賢看着這一幕,熱淚盈眶。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當時的將主張盤也是望着大明強大的水師有了依仗,滿懷雄心,率部登錄旅順,率部北上,一路進攻,連復州都爲之收復。

那時,背靠着大明的水師,源源不斷的補給從國內運來。哪怕當時的水師在全球看來只能說是孱弱的沿海運輸隊,可滿清每回面對大明的水師,都只能望而興嘆,絕無爭雄之心。

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大明的水師卻越來越衰弱,曾經的盛況再也沒有重現。

隔海相望,看着距離不到百里的登州,每一回丁正賢都要無限感慨,看似近在咫尺,卻彷彿遠在天邊,再也無法回去。

故國期盼了二十年了,南望王事又一年,這一年年下來,丁正賢的心已經越來越疲弱了。

他回想着,大概是十年前,他就早已歇了大明還能打回來的心思。他也就認命了,發發牢騷,說一說過去的故事,有時候抽個空,便將將主的墓穴打掃一下,琢磨着什麼時候看哪個子孫能有心,也一代代的將張盤的墓守下去。

於是,他都不覺得還有希望。

可今天,他竟然還能重新看到大明強大軍隊重新回來的一天。

丁正賢踉蹌地站在了懸崖邊上,怔怔地看着旅順口裡,無數船隻越來越近,越來越多。

而同樣的,旅順口的清軍也似乎是知道了動靜,海岸上出現了上百餘人的騎士,他們不斷地徘徊着,沿着海岸奔跑。

只見他們一連跑了上千丈的距離,卻彷彿依舊無法看到這一波龐大船隊的盡頭。

海岸上,無數人喊馬嘶的聲音嘈雜一片。

只是,忽然間,整個大地迴歸了平靜。

地面上,輕輕的顫動之聲傳來了。

丁正賢扭頭看向北邊,他站得高,一樣也是看得遠。

北面,那西北方的官道上,一隊如長龍一般的隊伍出現了。

海岸上的清軍聞言,紛紛歡呼了起來,以爲得到了後續的援軍。看着着一支軍隊,丁正賢也笑了。

他當然不是爲那些在海岸上的清軍歡呼。

因爲……

他同樣看到了這一支從北面而來,人如神,馬如龍的軍隊上,迎風招展的旗幟。

那是一面又一面的日月龍旗。

不巧,正是與從海面上來的那支強大軍隊一模一樣。

都是我大明的兵。

“是我大明的兵!”丁正賢長長吐出了一口氣,終於知曉了眼前的貢品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了。

大明的軍隊,已經上岸了啊!

上岸的是從海州一路南下的紅娘子所部。

他們在海州一戰即走,便旋即南下,一路破蓋州,卷復州,浩蕩南下,此刻剛克金州,一路南下,抵達了旅順口。

因爲這一支明軍用的是一人三馬,一戰既走,哪怕攻破,亦是不急於搜索戰利品,以至於當他們抵達旅順的時候,這裡的清軍依舊懵懵懂懂,還不知道已經有這樣一支明軍已經抵達。

紅娘子騎在馬上,一身紅衣如血,甲冑鮮亮,在陽光之下耀耀生輝。她微微一招收,往前輕輕一推。身後,千軍萬馬猛地加速,席捲衝向了位於旅順口的數百清軍。

丁正賢死死地盯着這一幕,他記住了這一個永生難忘的場景。

“那是大明二七七年的四月十七,這一天,那個遼東半島上的孤兒終於回到了帝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天,等了二十年了,我老了,還好終於活着見到了這一天……”

……

瑭報飛南北,復土歸。

遼東總兵紅娘子發動奇襲收復旅順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京師。有了陸地上的支援,原本沒有港口可以停靠的龐大艦隊也終於不要擔心會被半渡擊之。

得以平穩靠岸的龐大艦隊將來自帝國的無數軍需用品傾斜到了岸上,伴隨的,還有數量衆多的工兵。他們修築港口,建立營房,修繕城牆,佈置防線,更是將空閒的運力將散步在天南地北遼東各處小島上的遼民紛紛運輸回了案上。

依靠着上千艘大小船隻,原本流落在各地的遼民終於可以久別故土,拿着朝廷發的耕牛種子,以及他們盼望了一輩子的東西:土地。

有了數量衆多的迴歸遼民,遼東半島的這個狹長半島變得越來越固若金湯了。

京師。

燕園裡,朱慈烺怡然自得地散了個步。

當然,不可缺少的是身邊的皇后趙詩瑤。最近難得恆信商行裡沒什麼要緊事,趙詩瑤愛上了一門新的興趣:園藝。

結果就是燕園便成了新的一處花園,這裡靠近中南海的崇智殿,是朱慈烺閒暇是最愛來的地方。

每日照顧着院子裡的花花朵朵,一有空便可以與朱慈烺說說話,卻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天底下的大師要聞太多了,都繞着朱慈烺轉悠。

這種權柄在我,天下爲我所控的權力慾固然醉人,但時間久了,總琢磨着這些人心的事情,也是有些讓人疲乏的。

今天的朱慈烺伴着皇后在花園裡繞了一圈,也照顧起了自己的那一株花花草草。

不同於趙詩瑤如正常女兒家一樣喜愛的是牡丹、水仙這些,朱慈烺養的東西就有些別具一格了,叫龍骨。

當然,說起來知道的人不多,可要提起這東西的種類,大家就熟悉了。

龍骨,便是大名鼎鼎的多肉植物。而且,這東西在歷史上也並非少見。早在宋時就有人養了,那是一個叫範大成的人在自己的《桂海草木志》裡提及過的東西。

龍骨三角霸王鞭、彩雲閣,很多人以爲其爲仙人掌科植物,但其實際爲大戟科、大戟屬多肉植物。

這東西形態上看起來像是柱狀的仙人掌,卻比起一般的仙人掌大多了,高大兩三米,3棱至4棱。當然,也與仙人掌一樣,有刺。

朱慈烺每日伺候着這東西,倒是看起來樂呵呵的,心情着實放鬆了不少。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趙詩瑤與朱慈烺說笑了沒多久,便見侍從過來低聲說着:楊文嶽求見。

樞密院的長官要來見,朱慈烺自然不會拒絕。

一番招呼,見面的地方倒是依舊選在了燕園的一個小亭裡。

亭子上已經備好了宮人準備的差點果盤,朱慈烺隨手吃了幾個,見楊文嶽也來了,便招收示意楊文嶽一同坐下用一些果點。

楊文嶽先是見禮,又板正地朝着皇后趙詩瑤行禮,隨後這才一板一眼地謝恩,用果品。

趙詩瑤淺笑着,免了禮,與朱慈烺又說了幾句閒話便退走了。

這時也沒有旁人,楊文嶽反而輕鬆了許多,道:“聖上,遼東的消息穿回來了。朱笛總兵從鳳凰城出發,千里奔襲海州,一戰初創清軍主力鰲拜所部,又星夜南下,破蓋州,收復州,克金州,進抵旅順。其後,接應了登州水師。現在,預計一共五萬名遼民都已經下岸,開始在遼南一地定居。內閣方面亦是配合,準備了晚春開墾所需的物資。現在,紅娘子部已經在南關島一線佈置防務。同時,一個月前,原本在寧遠駐紮的金吾軍第四師也已經抵達了九連城,與駐紮在平壤的外籍軍團一同出發鳳凰城,接應紅娘子部離開後的防務空缺。”

“樞密院的行動挺順利呀。”朱慈烺腦海之中的地圖過了一遍,明白過唯道來了:“清人什麼反應?”

“根據情報,鰲拜氣急敗壞,卻又沒有辦法。他們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竟然會有趕不上我們的一天。”楊文嶽說着,暢快大笑了起來。

中原帝國與草原民族作戰,每每都讓人不得不扼腕嘆息的一點就是騎軍的問題。

這一點,除了漢唐的時候,幾乎都是成了中原帝國的最大短板。兩條腿的步卒要去打四條腿的騎兵,實在是太吃力了一些。扛着守一般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要不容易打出了優勢要去追,那就難度太大了。

但同樣,清人也同樣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明軍的騎兵優勢竟然會這麼大。

說起來,其實也是朱慈烺當年攻克盛京後的戰果。

一開始朱慈烺遠征朝鮮的時候,爲了讓騎兵營形成戰鬥力,頗爲不計成本地運送了大量的馬匹。

後來攻克盛京以後,沿途數戰,也繳獲了數量衆多的戰馬。

後來大明贏了,兵員可以順利坐船回國,可馬匹就難辦了。總不能再來一個不計成本不計損耗的將數萬的戰馬都運回國內。要真是這麼做,光是在海上死掉的戰馬就不知道可以裝備多少個騎兵團了。

自然,這些留下來的戰馬也不會空着。除了一部分實在不堪用都拿去做了民用比如開墾田地以外,大部分的戰馬都配備給了遼東鎮,也就是紅娘子所部。

這一回,紅娘子集結精兵強將,帶上了可以在戰馬上拆卸運送的新式大炮,用了足足一人三馬甚至四馬的奢侈機動力奔襲,效果自然是出乎意料的好。

聽着楊文嶽的笑聲,朱慈烺也微微感慨了一下:“能打下旅順,那實在是太好了。每每都要繞到九連城,不僅不方便,也太可惜了登州與旅順的距離。”

登州與旅順實在是太近了,不僅只是隔着一個老鐵山水道,中間衆多的島嶼也可以說是將距離更加分攤。

可以說,從登州去一趟旅順,如果都是陸地,就是從天津去一趟京師的距離。如果要走水路,也不過是從天津去一趟德州的距離。

這樣近的距離,自然是具有十分重要軍事意義的。在這裡立下一個要塞,背靠着旅順口的良港,任憑到時候清軍如何兇猛來攻,都可以拖住十倍之敵不被攻破。

當年張盤若是沒有漢奸在後頭造反,此刻說不定旅順還是能夠守在大明的手中。

“聖上說的是,不過……也是有不少人疑惑呀。”三言兩語之間,楊文嶽說出了這一行的目的,其實,就是他自己而言,也頗爲有些疑惑。

“這一回,委實不知道哪一路是主攻。”作爲樞密院的樞密使,楊文嶽還是沒能如兩宋時期的西相一般的:“這一回,莫不是對西路的督促?”

更多的,他還是朱慈烺的參謀長,而不是如兩宋時期樞密院樞密使那樣,擁有着宰相的光環,權柄巨大。

故而,朱慈烺批准了遼東鎮紅娘子的背刺計劃,樞密院也只能先執行再疑惑。

“西路的進展,急不得。”朱慈烺擺擺手:“倪卿家的本事,朕也信得過。下面人的多想,朕當然明白。主攻不主攻的,朕卻不是這麼想的。”

“在朕看來,清人這個敵人,不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是絕不可以掉以輕心的。咱們放着遼東這麼一個巨大的優勢在,不去用它,實在是太可惜了。只不過,此前朕只是想着怎麼計劃着在遼東上做文章,卻不料紅娘子卻有了這麼一個妥帖的計劃,自然要盡力推動。至於東路與西路孰輕孰重的問題……”朱慈烺說着,卻是忽然間輕笑了起來。

“畢竟,不一樣了啊。”朱慈烺大笑。

楊文嶽微微有些明悟,想到了什麼。

朱慈烺又道:“只需要與朕說,再加遼東一場戰事,我大明的國庫如何,怎麼樣,還撐不撐得住?我大明的軍械如何,可還能供應得上?軍餉、軍糧、軍械一應後勤補給,疲乏了嗎?”

楊文嶽明白了:“並無!”

“大明與建奴,從來就不是一個對等的敵人。建奴是強大,是猛虎。而大明,從前是一個虛浮的巨人,現在,是一個體量更大,而利爪未必全都鋒銳的巨人。巨人的打發,不僅是在利爪之上,更是在那體量上。用拳頭不一定打贏的事情,便跳起來,給他一個肘擊好了。”朱慈烺緩緩道:“用大國的體量碾壓過去獲勝,豈不是更加妙處?”

“所以,那什麼主攻不主攻的,朕委實未曾多想那些。因爲,我大明已經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同時在兩個戰場發起一場大戰。這不是朕的狂妄,實在是……今非昔比,我大明,再非那個孱弱的大明瞭!”朱慈烺說罷,眼中神采飛揚。(未完待續。)】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了!百萬免費小說的閱讀神器!有離線緩存,精品推薦,更新提醒等功能,讓您隨時隨地不浪費流量看小說!客戶端下載請關注微信公衆號wanbenheji(按住三秒複製)

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五十章:京南工坊區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七十章:周王親迎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一章:明使入漢城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150章:紅衣娘子軍第四十一章:清軍的炮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六章:大新聞第六章:壓下來第七十九章:米價騰貴第六十九章:緣分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叛第一百五十章:官軍出陣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第四十八章:漢城漢話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三十八章:如見神蹟第18章:兵變 上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四十六章:坩堝鍊鋼法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十四章:密謀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三十三章:報復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五十八章:趙氏姻親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二章:漢城之內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一百三十八章:要戰便戰第143章:會師第一章:明使入漢城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
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五十章:京南工坊區第一百七十章:心尖盪漾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七十章:周王親迎第六十二章:平定瘟疫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一章:明使入漢城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150章:紅衣娘子軍第四十一章:清軍的炮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六章:大新聞第六章:壓下來第七十九章:米價騰貴第六十九章:緣分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十四章:工匠來了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叛第一百五十章:官軍出陣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第四十八章:漢城漢話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三十八章:如見神蹟第18章:兵變 上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四十六章:坩堝鍊鋼法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四十章:日本小弟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十四章:密謀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三十三章:報復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五十八章:趙氏姻親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二章:漢城之內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105章:姐姐送你1個驚喜喲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四十四章: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了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十二章:戶部一天第一百三十八章:要戰便戰第143章:會師第一章:明使入漢城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