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

ps:昨天有事,不好意思

…………

文德嗣也是個患有“選擇性失憶症”的人,他的具體症狀表現爲:凡是佔了便宜的事情,他是記不住的,而吃了虧的事情,他卻是一直記得牢牢的。當然,沒人敢給他治療就是了。

所以,這次從英國手上撈到了整個索馬里和小半個肯尼亞的便宜,他就選擇性遺忘了。而被英國擺了一道的事情,他卻記得無比清楚。而且,文德嗣從來就是一個有仇報仇的人,既然被人擺了一道,那麼就自然要搞回來。

至於怎麼對付英國這個前日不落帝國,文德嗣的手裡也是有大堆預案的。總參謀部的那參謀們沒事就搞各種預案,這麼多年下來,針對英國的預案已經好大一堆了。

直接翻臉肯定是不可能的,要是中國因爲這個事情和英國全面開戰,那麼德國、美國、蘇聯這些國家恐怕做夢都要笑醒。文德嗣當然不會去當這種冤大頭。

一戰之後,老歐洲的殖民體系就開始崩潰,當然這個崩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卻是不可逆的。不過即使到了現在,作爲前世界霸主的英國,和二號強國的法國,至今仍然有大量的殖民地。

按照文德嗣的計劃,就是準備在老歐洲的殖民體系崩潰過程中,搶到最大的好處。即使不能全部搶到手,也要咬下最多、最肥美、最可口的那部分。現在文德嗣的目光就投向了馬來半島和大洋洲,或者準確的說,是英國在太平洋所有殖民地,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剩下的那些個島嶼。

當然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英國勢力的收縮已經到了目前的底線,想靠外交取得這些地盤是不可能了。非得做過一場不可。索馬里也是這麼來的,要不是在埃拉西亞皇位繼承戰爭中,把英國的非洲軍團暴打了一頓,他們也不可能老老實實吐出來的。

到了現在,前些年到手的新領土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文德嗣自然就在準備執行下一步的擴張計劃。不過,索馬里的入手其實只是一個意外,相當於是摟草打兔子,白撿的。在文德嗣的計劃中,索馬里的優先度是很低的。

按照文德嗣的計劃,中國在二戰階段的擴張目標是大洋洲和馬來亞。

馬來亞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一旦獲得了馬來半島,也就意味着整個南洋和南海地區真正的成爲了中國的內海,對於中國的戰略安全有着巨大的價值。而且這裡的經濟潛力也很大,錫、鈣、金、鐵,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十分可觀,也是橡膠和香料的主要產地。在文德嗣看來,現在這塊英國人的飛地已經很礙眼了。

至於大洋洲,就更不用說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可都是好地方啊,文德嗣對於這塊地盤已經垂涎很久了。除了英國佬的殖民地,法國的新喀里多尼亞羣島也是塊大肥肉,這裡的鎳礦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量的25%,同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鐵鎳生產區。

澳洲一向就是英國的自留地,親兒子的那種,如果是在平時,誰要是動了這裡,那就是和鴉片牛全面戰爭了。但文德嗣也不想因此就和英國全面開戰,這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擔心當了“雷鋒”,白白便宜了同盟國,所有就一直沒動。

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和前段時間不同了,協約國現在正和同盟國上演全武行,打得是不亦樂乎,英國佬根本就顧不了亞太地區了。所以用不着全面開戰,只需要一場規模有限的局部戰爭,就能實現文德嗣的目標。對於英國來說,澳洲雖然很重要,但再怎麼也只是殖民地,不可能比本土更重要。

這次的“仰光間諜案”無疑就成了一個導火索,讓文德嗣決心殺牛吃肉了。當然,文德嗣一向還是講究吃相的,要動手自然得有說得過去的藉口。然而開戰這種事情,區區一個間諜案肯定是缺乏足夠說服力的。

不過嘛,藉口這種東西只要是需要總是能找到的,就算找不出,咱可以自己製造啊。

文德嗣這次爲這頭鴉片牛準備了三把宰牛刀,分別用在“馬來亞”、“大洋洲”和“印度次大陸”。文德嗣不想把鴉片牛搞死,只是準備割下這幾大塊肥美可口的牛肉而已。至於鴉片牛會不會願意的問題,這個完全不用擔心,現在這個時候也由不得他們不願意了。

…………………

英屬馬來亞,吉隆坡,大通礦業有限公司。

大通礦業是馬來亞最大的礦業公司,當然這是一家中資企業,掌握了當地三分之二以上的錫礦,以及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還有一部分鐵礦和鈦礦。現在馬來亞的華人數量已經達到了140萬左右,其中本地華人大約有100萬出頭,另外將近40萬都是各個礦業公司和農業公司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只是長期在此地工作,並不沒有移居此地。

不但馬來亞如此,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南非這些英屬殖民地,都有很多中資公司和大量的工作人員。這都是當時英國佬沒辦法了,纔開了這個口子。在當年的地中海大戰當中,中國海軍俘獲了奧匈和意大利的三艘無畏艦,因爲這些艦艇的性能不足,改進潛力也很少,中國海軍看不上,最後就賣給了急需戰列艦的英國人。

不過那個時候的英國手裡也很緊張,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中國就讓英國拿出殖民地的礦產開發權作爲補償。作爲購買戰艦的代價,英國除了支付價值100萬英鎊的物資之外,英國還向中國開放了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亞、印度和南非等殖民地的礦場,允許中國企業在當地購買地皮建廠,以及勘查和採礦,稅率與本地企業一致,並允許中國向這些地方派遣長期工作人員。

不過因爲後來風起雲涌的殖民地獨立運動,印度和南非這兩個重災區一直就沒消停過,天天都能聽到槍炮聲。在這種情況下,該地的中資礦產公司自然發展得很緩慢。而發展得最好的,就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幾個社會安定和平的地方。

馬來亞的情況介於兩者之間,當年的殖民地獨立運動這裡也同樣搞得很嗨,但是這裡的土著戰鬥力不行,很快就遭到了英帝國主義分子的殘酷鎮壓。影響雖然有,但是並不大。

而且這裡比起其他地方有幾個好處,就是這裡原本就有不少華人,民間基礎比澳新加拿大都好多了,然後就是距離中國很近,移民非常便捷。所以中資礦業公司在這裡的發展速度,是所有英屬殖民地中最快的,華人數量也是最多的,遠遠超過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這裡的華人數量從20年代開始,就增加非常之快。在一戰結束前,英屬馬來亞的華人大約是30萬,這個數字包含了早期移民和鴉片戰爭後的新移民。到了20年代中期,馬來亞獨立運動被鎮壓之後,土著人口銳減,急需勞動力的英國殖民當局非常頭大。如果是在原時空,他們會引進印度人,但是本位面不一樣啊,印度那邊鬧騰得更厲害。

在一戰後期爆發的獨立運動之前,馬來半島上的土著大約有250萬人,到了1926年獨立運動被英國基本鎮壓後,這裡的土著居民就只剩下不到百萬了,還大多數是婦孺,青壯男丁在十年的拉鋸戰中損失殆盡。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默許了中國的大量移民。雖然他們是很不情願的,但是一方面和中國達成礦產開發的相關協議,中國有權向自己的企業派遣勞工。另一方面就是他們也找不到其他渠道補充當地人口。沒有足夠的人口,這裡的資源就沒辦法轉化爲國力,這是急需進補的英國無法容忍的。所以,他們就是再不情願,也只能默許中國人過來了。

此時,在大通礦業公司的小會議室裡,正在召開一次會議。不過與會人員,卻並不限於大通礦業的人,還有不少是當地的農業公司、漁業公司等機構的負責人。

“各位同志,各位同胞,國內發來了最新指示……”林登萬拿出了一份文件,在手裡揮舞。他此刻滿面紅光,整個人看起來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

林登萬的實際年齡應該快有四十多歲了,但外部看起來卻只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長得儀表堂堂。他是大通礦業的總經理,同時他也是當地華人勢力的首領。

在二十多年前,馬來亞這塊地盤是沒有人知道林登萬這號人物的。這位老兄是1912年才從中國大陸過來的新移民,他是爲了繼承一位遠房叔父的遺產才移民過來。但是沒過幾年,林登萬就靠着和國內的關係,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根本沒有什麼遠房叔父,他是個高級生化人。他是受文德嗣派遣,到這裡組織華人勢力的。當然,和他擁有同樣使命的人還有很多,文德嗣從1907年開始,就先後派遣了上千名承擔特殊使命的生化人和自然人到達這裡。

之後,林登萬這批人大致用了十年時間,他靠着財力和武力,基本上統一了大部分華人勢力。不聽話的,不肯合作的,以及頑固的親英派都遭到了他們的各種打壓。這些年來,死了全家的買辦勢力爲數不少。比如那個淡馬錫的李家,前幾年就遭了火災,全家大小一個都沒跑出來,全都成焦炭了。

現在林登萬主持的“馬來亞華人互助公會”就是當地最強的華人勢力,加入該公會的華人數量已經佔了當地華人總數的95%以上。

“林總,國家是準備對馬來亞動手了嗎?”一個幹部連忙問道。

“沒錯,我們要組織起來,先搞點兒事。國家也要講吃相,我們幫國家制造點兒藉口出來……”林登萬笑道。

“哈哈哈哈……”衆人都笑起來。

“要我說,國家早就該動手了,這地方本來就是咱們的地盤啊……”

“沒錯!明朝時這裡就是咱們的藩屬國,早就該收回了。”

“等這天已經等了好久。”

衆人都在摩拳擦掌,立即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林登萬敲了敲桌子,示意衆人安靜,接着說道:“大家要注意,我們製造的藉口最好要有影音證據。散會之後,大家去找向秘書長登記,領取資料。然後根據資料策劃方案,方案擬好之後再交到向秘書長那裡,然後我們會統一安排拍攝組過去。”

林登萬身邊坐着一位嬌豔的美女,就是“馬來亞華人互助公會”的秘書長向迎新,此時一臉愛慕的看着他。哎,順便說一句,林會長的私生活是非常豐富的,他現在雖然還沒有結婚,但起碼有不下十個紅顏知己,據說就連馬來亞總督克里夫爵士的孫女也和他有一腿。

“林會長,這就是拍電影吧……”一個會員笑吟吟的說道。

“不,不需要那麼長,也就是個小品而已……”林登萬說道:“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民兵要做好準備,在接下來的衝突中,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人。”

一個幹部說道:“這個沒有問題,現在我們的聚居區大都已經塢堡化,即使沒有塢堡化的,也有堅固的圍牆。而且我們的民兵可大都是前線退下來的老兵。英國佬在本地的駐軍不多,就那些土人的戰鬥力,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衆人都連連點頭,紛紛贊同。

這些年以來,馬來亞的華人已經逐漸實現了聚居化。

城市外的聚居區基本實現了塢堡化,就連城市內的聚居區,在經過有意無意的改建之後,也能很快形成街壘。同時,那些新造的房屋也基本上是按照能夠承受輕武器的標準修的,一旦到了需要的時候,每一棟房屋都能成爲一個堡壘。

雖然沒有當年荷屬東印度的華人們搞的“要塞都市”那般誇張,但是也不是當地土人軍隊能輕易搞定的。

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597章 五馬克黨的修養第96章 投名狀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178章 金錢開疆第88章 空軍的新玩具第83章 西門村長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一)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329章 高爾察克的求助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632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下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186章 焦慮的日本(上)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68章 善後處置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42章 炮灰(下)第683章 次大陸戰爭(2)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660章 歸化人(3)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68章 善後處置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660章 歸化人(3)第197章 舟山海戰(四)第700章 打擊(8)第597章 五馬克黨的修養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369章 狂飆猛進的北方集 羣第577章 二代們第617章 天罰(中)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48章 一?二八刺殺事件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379章 航行途中第241章 炮灰(中)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611章 崩潰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575章 登基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215章 撈船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58章 爲國捐軀有巴公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168章 外交扯皮
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597章 五馬克黨的修養第96章 投名狀第392章 德國狼羣的末日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178章 金錢開疆第88章 空軍的新玩具第83章 西門村長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一)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329章 高爾察克的求助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149章 豬隊友計劃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632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下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186章 焦慮的日本(上)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68章 善後處置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42章 炮灰(下)第683章 次大陸戰爭(2)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660章 歸化人(3)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68章 善後處置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660章 歸化人(3)第197章 舟山海戰(四)第700章 打擊(8)第597章 五馬克黨的修養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369章 狂飆猛進的北方集 羣第577章 二代們第617章 天罰(中)第77章 城管無敵(下)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48章 一?二八刺殺事件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74章 空軍發軔(下)第379章 航行途中第241章 炮灰(中)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611章 崩潰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575章 登基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215章 撈船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勢(下)第58章 爲國捐軀有巴公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168章 外交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