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離京

欣,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弟。(18511年),咸豐帝遵宣宗遺詔,封爲恭親王。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奉命以親王身份留守北京,負責與英、法議和,並分別與英、法、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同年十二月,請求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具體辦理涉外事務,成爲近代中國第一個外交機構。並以親王身份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1年,咸豐駕崩於熱河,立遺詔讓怡親王載、鄭親王端華、肅順等人爲贊襄政務八大臣,把親王身份的奕欣排斥於政局之外。九月三十日,同兩宮太后聯合發動政變,即辛酉政變,逮捕了八大臣。隨後,被封爲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集各種大權於身。同治四年(1865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罷去議政王等一切職務,旋覆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時,被慈禧太后藉口“委靡因循”,罷去一切職務,令居家養疾。開始了在家達十年之久的閒居生活。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際,起用爲總衙門大臣,並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七日(1898年),在張雲飛大婚前一天,奕欣病逝。

這傢伙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趕上老子大婚時掛了!

丫丫的,難道老子提前了歷史進程,這人也跟着提前掛掉?張雲飛十分鬱悶,因爲歷史上奕欣是在四月二十一死的,如今卻早了半個月!

按照規矩,張飛到恭親王奕欣一年期滿才能迎娶他的女兒凝香公主,由於是皇帝賜婚,連帶着林若這個側福晉也得等到明年了,張雲飛當真是鬱悶的很。

不過京師內暗地裡偷笑或許也只有頤和園的那位老佛爺了從她的懿旨裡便能現。

懿旨:“賜恭王奕欣,諡“忠”,王爵由其次子載之子偉承襲。”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對這個奕欣還記恨的很,斷了他兒子的世襲王爵。本來還要按照規矩收回恭親王府的,因爲張雲飛的原因,最後先改爲公主府,等到凝香公主出嫁後,再收回,可謂悲涼的很。

此同時面對俄國在黑吉兩省的龐大軍事壓力,慈禧太后最後思量良久,覺得除張雲飛外,還真就無將可派,無兵可調。

榮祿倒是個人選。陰謀計樣樣精通。又在山陝練兵多年代替長順戍守吉林。倒是還湊合。不過。眼下慈禧最大地敵人卻是想要奪權地光緒帝。因此京畿附近地幹萬不可動。

這時地慈禧太后才發現。大無人啦!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穩住張雲飛。給了張雲飛一個欽命全權處理東北三省軍務將軍地頭銜。東北算是給了張雲飛去折騰了。

恭親王奕欣地辭世。讓原本還有些革命氣息地北京城內全成爲了清流地天下。稍微有些遠見地人。都看出了大清朝地日薄西山。

如今地大清王朝地元老級人物就只剩下兩廣地李鴻章、湖廣地張之洞和兩江地劉坤一等人了。大臣們都指望着李鴻章能繼續撐着大清這座大廈。但是面對這千瘡百孔地破房子。垂垂老矣地李鴻章又能修補得過來嗎?已被磨平了棱角地張之洞和劉坤一還能支撐多久?

~~~~~~~~

廣州城兩廣總督府押房內。兩廣總督李鴻章看着軍機處發來地恭親王奕欣辭世張雲飛昇提督東北三省軍務將軍。並放回東北地電報。眉頭緊蹙。

想到同朝爲官幾十年,雖然在政見上和鬼子六奕欣有所不同,但是在洋務上人還是有些共同語言的。

“鬼子六走了!”李鴻章嘆道,都說年過半百而知天命許是看到了自己的大限也要降至,語氣中充滿了淒涼。

“大人奕欣走了,那麼京師中親王裡可就再無能人管理總理衙門和軍機處了?大人回京重入軍機便指日可待了!”羅豐祿高興的說道點兒都沒有看出來李鴻章的毫不在意的態度。

“稷臣此言差矣!”一旁的于式枚倒是看出了李鴻章的憂鬱,接着說道:“如今雖然朝廷中央無人撐大梁,但是那裡卻是太后和皇上爭奪最激烈的地方!若是此時朝廷招大人回京的話,卻是龍潭虎穴裡走一遭了。”

“沒錯!”李鴻章說道:“若梅說的對!太后和皇上都盯着那個領班軍機和領班總理大臣的位置,不論誰過去,幫太后,得罪皇帝。幫皇帝,得罪太后。兩不相幫,同時得罪皇帝和太后,不出兩天就會被趕下來!”

羅豐祿倒是沒有想到那麼多,驚訝的說道:“難道這麼重要的位置就沒有人能頂替了?那豈不是中央就處於癱瘓狀態了?”

李鴻章笑笑說道:“你當奕欣在的時候,中央就不癱瘓了?”

“這……”羅豐祿頓時無語。

的確,就算奕欣活着的時候,這幾年裡,聽說從未踏進過軍機處和總理衙門這兩個門檻,除了不願意再跟慈禧太后較真以外,怕是十年的閒居在家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了。

于式枚補充道:“聽說,總理衙門和軍機處現如今的老官員都紛紛稱病在家,裡面只有幾個皇上提拔的維新黨人在支撐着日常的工作!”

李鴻章不屑的說道:“他們支撐個屁!幾個毛都沒有長齊的小子,除了耍幾下嘴皮子,他們懂個屁軍機?這是太后在故意拿捏皇帝呢?”

羅豐祿嘆道:“皇上當真困難的很,沒有這些個軍機大臣們的配合,他的所謂維新變法只不過是白紙一張,根本無法傳達到地方,也沒有人會聽他的!嗨!”

羅豐祿說完後便找了個椅子,自個兒坐下喝茶了,上等的普洱茶,芳香寧遠。

李鴻章說道:“讓他們都去吧!早點兒把大清折騰倒了,老夫也就不用到處充當裱糊將了!”

這李鴻章能說出這種話來,于式枚和羅豐祿心中都感到了無限的淒涼。想到李鴻章這麼多年來苦的維持着大清王朝的

不外乎就是遵守當年曾國藩留下的遺言。李鴻章即|由,也敢違抗那位曾國藩大人的遺命。

其實不光于式枚和羅豐祿兩人惑,就連淮軍上下的文臣幹吏們都有這個問,爲啥曾國藩作爲一個漢人,愣是鐵了心的要保大清朝?而起還要強令他的繼位者繼續走他的路線?李鴻章也是個守城的人,愣是拿着曾國藩的遺命不放,死命的維護着大清的統治。害的,劉坤一、張之洞等漢族封疆大吏們,都不敢過分激怒朝廷。

若是不知道李鴻章有着曾國藩遺命在身的話是所有的淮軍官員們都認爲李鴻章跟當朝的慈禧太后之間有一腿呢?不然的話,李鴻章幹嗎死命的要保着慈禧的江山呢?

于式枚然問道:“大人,如今袁世凱已經練成了一鎮新軍,您看我們是不是趁着皇上維新變法的這檔子功夫,也練他一支出來!省的連袁世凱那狗東西都瞧不起咱們淮軍?”

“對呀!大人!”羅豐祿放下茶杯附和道:“若梅說的有道理!大人既然放不下朝廷,不若我們也練支新軍。樣一來,張雲飛就不用那麼囂張跋扈的以爲就他有新軍!”

“新軍?”李鴻章道:“新軍豈能是那麼好練的!得有教官關鍵的是要銀子?朝廷肯定不會撥款的!”

羅豐祿說道:“銀子好辦!大可以上奏,用兩廣的海關稅收作保,從洋人銀行貸款。或者可以抽截關稅,作爲新軍費用。再不行的話,就像那些富戶們湊,以團練的形式組建!”

李鴻章嘆:“截留關稅?海關擔保?大清的銀子就是這樣都被各省的督撫們給白白送給了洋人!”

“這……大人,我們不是有苦衷的嗎?”羅豐有些尷尬的說道。

“呀!”李鴻章說道:“都是有‘苦衷’的!”

“還有!”于式枚思考了一子,突然說道:“世凱不是將新軍練的差不多了嗎?我們請旨辦新軍的話,正好將袁世凱苦心搭建的班底子悉數給弄了過來他空歡喜一場!豈不快哉?”

這話倒是說道李鴻章的心裡去了,若是能拆了袁世凱的新軍,當然是李鴻章十分樂意見到的事情。

於是李鴻章點頭道:“算了,你們自個看着辦吧!袁世凱不是個好鳥,能扳倒他當然最好了。不過要記得前最大的威脅是剛剛提督東北軍務的張雲飛!”

羅豐祿苦笑道:“大人說的是。可是張雲飛不造反,咱們真就拿他沒有辦法?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張雲飛不斷的升官,溫水煮蛤蟆雲飛這招當真要命的很!”

式枚說道:“張雲飛是圖謀不軌。這大清朝的大大小小的官兒,哪個不明白?不過都是在自掃門前雪而已,對於他們來說,誰來當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給他們飯碗?如今愛新覺羅一脈自奕欣離去,再無話事兒的人!這改朝換代是早晚的事人不若考慮一下孫文的意思?”

“好了,若梅又扯了!”李鴻章很平和的說道,不過話語中的嚴肅于式枚自然的閉上了嘴巴。

只剩下搖頭與無奈。

這老中堂怕是一條路走到黑了!

孫文,字德明,號逸仙,國際上稱呼爲sunYat-色nn。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稱其爲“中山先生”,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爲孫中山。

孫文使用過不少名字,多數是爲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孫文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1912年民國成立之後,孫氏本人於所有公私檔案均以“孫文”署名。在西方,孫氏以“sunYat-色n”(即孫逸仙的粵語的英文音譯)之名聞於世。

1894年,甲午戰爭慘敗,孫文在《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文於11月24日赴檀香山秘密募款組織興中會,由於張雲飛控制了檀香山怕引起張雲飛的注意,只是秘密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衆政府”的口號,計劃以排滿思想爲其革命事業鋪路。

但是在檀香山顯然不敢明目張膽的進行,於是1895年孫文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振興中華”爲目標。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

其時雲、謝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爲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賃總會所一處,託名“幹亨行”。2月20日,孫中山在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提出了他的革命思想。

不得不佩服孫文的膽量,剛剛成立了興中會便開始了組織起義,武力推翻清政府。

3月22日,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爲機關,並廣徵同志,定重陽節(0月26日)爲起義之日。可是因爲事先泄密,這次起義失敗作收,以陸皓東爲首的多數成員被捕處刑,孫中山則被清廷通緝香港當局驅逐出境,流亡海外。孫於11月避往日本,並於此時起剪掉辮子,改穿西服。

在得知張雲飛在檀香山建立的華人政府時,孫文一度想要尋求張雲飛合作的,但是後來考慮到張雲飛的滿族身份以及和當朝太后的關係,這個念頭便打消了。

1896年初與其妻兒秘密抵達夏威夷,經檀香山登記的姓名是孫逸仙。孫文先生與歐陽庚是同齡人,又是近鄰,從小就認識了。於是孫文先生寫信給在舊金山當總領事的歐陽庚,要求爲其做保。歐陽庚不僅爲其做了保將自己的表弟廖仲愷介紹給孫文先生當助手。接着孫文再轉往美國,希望在旅美華僑中發展興中會及籌款。

1897年初

英國倫敦,在當地被清廷特務緝捕入使館被孫德黎通過地球報的宣傳,加上一千多的英國民衆圍攻清國使館後清政府被迫釋放孫文,旋即成爲了轟動世界的國際事件。事件後來被稱爲“倫敦蒙難記”,孫並被邀出書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聲大噪,從一個被通緝的人,變成了革命家。

隨後孫文經加拿大,轉往日本。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後來成爲孫中山的長期支持者;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包括內田良平、三山滿、犬養毅、大|重信、山田良政等人。所謂的幫會,便是黑龍會。而內田良平也加入到了孫文的革命組織中,孫文給他的承諾便是將東北、蒙古、新疆、西藏送給日本,取日本的經濟和軍事支持。

張雲飛得知後,原本的那些想要跟孫文聯合的心情,頓時灰飛煙滅。

張雲飛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就是不能賣國,雖然孫文從漢人的角度,排斥少數民族,但是後世的張雲飛卻不能這麼做,他知道這些少數民族的作用。若是將佔多半個國領土的少數民族分割出去,那麼中國還剩下什麼?

孫文得知李鴻章被貶到兩廣之後,暗中聯絡上了于式枚,希望能勸說李鴻章在南方獨立。但是李鴻章顯然對孫文沒有好感,差點兒就趁機抓到孫文。若不是于式枚的通風報信,孫文估計就被砍了腦袋了。

不過孫文的革思想卻被帶進了李鴻章一干幕僚的心中,若不是有李鴻章在,怕是這些個幕僚中一大部分都會加入革命中去。

此時,羅豐祿見有些冷場,忙轉移話題說道:“我以前打聽過,袁世凱的一鎮新軍練成時,共用銀一百二十五萬兩,數目不是很大?”

李鴻章說:“不過,問洋人的話,加上利息就很多了!我們每年都在補前年的窟窿,可是這窟窿是越來越大,如今那關稅銀子是剩不多了!”

于式枚突然說道:“既然洋人的利息,我們就借張雲飛的!”

“麼?”

李鴻章和羅豐祿同時道。

于式枚毫不在意的繼續說:“張雲飛不是新近請辦了個大清通商銀行嗎?張雲飛可是有的是銀子,有這麼個財主,不宰他,宰誰去?”

羅豐祿道:“張雲飛的那個通商銀行不是說賠錢了嗎?聽說是存錢的還給利息,對外放款還有優惠,不但利息少,而且時間長。據說是因爲這個賠了不少,快要倒閉了不是?”

于式枚笑笑說道:“稷臣啊!你的消息都是個月前的事情了!我得到的消息是,第一個月張雲飛在北京的銀行確實是賠了不少!不過第二個月開始張雲飛便開始大肆宣傳他們的信譽,結果成績越來越好。據說,如今的總存款比各國在大清的銀行存款總額還要高!當然,其中水分肯定不少,不過張雲飛的銀行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設。我們廣州城內便有一家,雖然僅僅開張了一個多禮拜,但是這卻是我們的大好機會啊!”

李鴻章點點頭道:“沒錯,張雲飛的錢不花白不花,現在我們不斷的向他借錢,若是他造反的話,這些銀子可是都被咱們幹賺了?”

“大人說的極是!”

“哈哈!”

三個老狐狸相視大笑。

~~~~~~~~~~~

咣噹!

咣噹!

……

隨着一聲聲的宮門緊閉的聲音,張雲飛步離開紫禁城。

沒有坐轎子,只是步行。

踩着青白大理石甬路,張雲飛從坤寧宮養心殿辭別慈禧太后和裕隆皇后出來,接着出了乾清門後離開了內廷到達了前朝區域。

在太和殿,張雲飛辭別了光緒帝。儘管光緒帝百般的希望張雲飛能在帝后兩黨之爭的時候,提供武力幫助,但是張雲飛還是婉言拒絕了,因爲他知道光緒帝是決計鬥不過慈禧的。不過臨走的時候,張雲飛看在光緒帝可憐的份上,告訴光緒帝不要去找袁世凱幫忙行新政不要着急,物極必反。

張雲飛是好心提醒光緒帝,不要打慈禧的主意否則會有殺身之禍。至於光緒帝能不能聽得進去,張雲飛就無法左右了。

告別了光緒帝,張雲飛出了太和殿徑直來到西側的內務府,因爲還有一個皇宮的大人物在這裡等着他呢!

誰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張雲飛重視?

自然是國朝第一大太監李蓮英了!

“咱家也沒有什麼張大人看得上眼的東西相送送張大人一句話,凡事心照不宣即可!”

李蓮英的話含義很深了張雲飛和他之間的不見光的交易彼此心照不宣之外,還包含着張雲飛跟慈禧太后之間的利益糾紛家井水不犯河水,‘心照不宣’自然相安無事。

離開內務府後,張雲飛心中不停的詛咒着這個滿清的大總管李蓮英,心想:丫的,李蓮英你給老子等着!這些年吞掉老子的錢可是不少了,到時候定讓你連本帶利的都吐出來!

張雲飛知道李蓮英的私人財產絕對不比慈禧的少,看慈禧陪葬的金銀財寶加起來都超過一億兩銀子了,他李蓮英比慈禧還能收刮民脂民膏,這些年加起來的話,也不會低於這個數的。

正當張雲飛歪歪着慈禧和李蓮英的財寶的時候,一個聲音喊住了張雲飛。

“你爲何不幫皇上?他很可憐的!”

張雲飛擡頭一看,卻是德齡在跟他說話。

張雲飛知道德齡的父親是個支持新政的官員,因此將德齡留在慈禧太后身邊,當個女官,希望能勸說慈禧太后支持維新改革。

而光緒帝明顯見德齡在慈禧面前十分得寵,於是暗中要求德齡勸說慈禧太后支持維新改革之事。但是,這個事情哪有那麼簡單?而德齡這個十六歲的小屁孩在政治上更是小白菜一顆,哪裡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

第176章 實力第558章 黃金戰略第363章 列強觀摩團第552章 迷失百慕大三角第277章 黑龍會之覆滅(一)第477章 機械化裝甲步兵團第470章 英國人的無奈第256章 籌辦海防第529章 岸防變態版超級戰列艦第446章 驚悉內幕第136章 黃海海戰(五)第307章 電磁風暴第291章 東北軍第303章 第六帝國第353章 浦南登陸第55章 咱也有地盤了第543章 德國閃電戰第277章 斂財計劃第357章 使然之途第370章 中途島海戰(二)第327章 紫禁之巔第611章 終極戰艦第356章 險象環生第292章 第二炮兵第220章 工業基地(下)第281章 日本六六海軍計劃第三十七章第261章 北洋新軍(二)第十九章第七章第252章 潛艇第260章 北洋新軍第556章 鱈魚行動第503章 中國大西洋艦隊第402章 海軍戰術革新(上)第271章 軍機四卿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386章 太囂張了第119章 戰爭與聊天(一)第590章 盧瓦爾大決戰第437章 洞悉陰謀第422章 中國的無畏艦第374章 刁難第二十四章第41章 到達夏威夷第100章 大迂迴戰略第455章 所羅門海戰(四)第306章 僞鈔集團第216217章 等的花都謝了第507章 中美貿易大戰第345章 蔚山海戰(三)第三十三章第589章 航母PK戰列艦第51章 扼殺搖籃裡的共和國第600章 國際聯盟第513章 歐洲的火藥桶第434章 禍不單行(下)第296章 蘭芳復國軍第150章 再做一次人販子第二十六章第542章 普米熱爾絞肉機第605章 第三帝國第118章 世界海軍賽跑第477章 機械化裝甲步兵團第459章 所羅門海戰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440章 空中絞肉機第57章 板磚招呼英國特使第257章 ‘C計劃’第十五章第295章 美國的殺手鐗第463章 所羅門海戰(十二)第429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34章 風雨滿京畿(下)第123章 回國(中)第482章 精減海軍第311章 空軍第79章 西班牙的海底寶藏第224章 北風之神第5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92章 第二炮兵第378章 簽署條約第535章 張雲飛的算盤第236章 《明定國是》詔(中)第460章 所羅門海戰第十三章第212章 四極世界第313章 世紀交替第172章 堅壁清野第301章 敵人的敵人第260章 北洋新軍第七章第505章 奧運三問第410章 兵圍庫倫第三十章第340章 平定江北第190章 燃燒的海參崴(四)卷首語第79章 西班牙的海底寶藏第340章 平定江北(2)
第176章 實力第558章 黃金戰略第363章 列強觀摩團第552章 迷失百慕大三角第277章 黑龍會之覆滅(一)第477章 機械化裝甲步兵團第470章 英國人的無奈第256章 籌辦海防第529章 岸防變態版超級戰列艦第446章 驚悉內幕第136章 黃海海戰(五)第307章 電磁風暴第291章 東北軍第303章 第六帝國第353章 浦南登陸第55章 咱也有地盤了第543章 德國閃電戰第277章 斂財計劃第357章 使然之途第370章 中途島海戰(二)第327章 紫禁之巔第611章 終極戰艦第356章 險象環生第292章 第二炮兵第220章 工業基地(下)第281章 日本六六海軍計劃第三十七章第261章 北洋新軍(二)第十九章第七章第252章 潛艇第260章 北洋新軍第556章 鱈魚行動第503章 中國大西洋艦隊第402章 海軍戰術革新(上)第271章 軍機四卿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386章 太囂張了第119章 戰爭與聊天(一)第590章 盧瓦爾大決戰第437章 洞悉陰謀第422章 中國的無畏艦第374章 刁難第二十四章第41章 到達夏威夷第100章 大迂迴戰略第455章 所羅門海戰(四)第306章 僞鈔集團第216217章 等的花都謝了第507章 中美貿易大戰第345章 蔚山海戰(三)第三十三章第589章 航母PK戰列艦第51章 扼殺搖籃裡的共和國第600章 國際聯盟第513章 歐洲的火藥桶第434章 禍不單行(下)第296章 蘭芳復國軍第150章 再做一次人販子第二十六章第542章 普米熱爾絞肉機第605章 第三帝國第118章 世界海軍賽跑第477章 機械化裝甲步兵團第459章 所羅門海戰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440章 空中絞肉機第57章 板磚招呼英國特使第257章 ‘C計劃’第十五章第295章 美國的殺手鐗第463章 所羅門海戰(十二)第429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34章 風雨滿京畿(下)第123章 回國(中)第482章 精減海軍第311章 空軍第79章 西班牙的海底寶藏第224章 北風之神第5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92章 第二炮兵第378章 簽署條約第535章 張雲飛的算盤第236章 《明定國是》詔(中)第460章 所羅門海戰第十三章第212章 四極世界第313章 世紀交替第172章 堅壁清野第301章 敵人的敵人第260章 北洋新軍第七章第505章 奧運三問第410章 兵圍庫倫第三十章第340章 平定江北第190章 燃燒的海參崴(四)卷首語第79章 西班牙的海底寶藏第340章 平定江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