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大本營的一紙急電飄過了大洋飛到了緬甸司令部的桌上,**的詢問聲和咒罵聲在司令部內響徹了半個夜晚。但是,作爲一名軍人,服從命令爲天職,就算有無數的牢‘騷’也要咽回肚子裡。
事實是不容改變的,在大本營的催促下,緬甸英軍在後半夜硬是調集了十五萬部隊向緬甸海岸線撤離,巨大的動靜讓整個英軍陣地震的‘咚咚’直響,十五萬人空缺纔剛剛顯‘露’出來,英軍的火力點直接下降了好幾個檔次。
英軍在緬甸的總兵力下降了一半以上,巨大的兵力空缺導致了英軍的火力密度急劇下滑,堅固的攻擊體系轉變成了防禦,整體力量已經無法與對面的清軍持平了。
其實英軍在前面的戰鬥中已經損失了不下五萬人,也就是說,英軍總兵力在沒有下達回援命令之前已經不足二十五萬人,再撤掉十五萬,緬甸的英軍只剩下了十萬之衆,十萬人,聽起來倒是‘挺’多,但是灑在一個戰鬥範圍巨大的戰場上根本就沒幾個人。而清軍在前面的戰鬥中和英軍旗鼓相當,兩軍互有勝負但誰也不能奈何於誰,清軍在緬甸投入的三十三萬兵力截止目前保守估計最少也會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再加上英軍所沒有的迫擊炮、手榴彈,如果不出意外,緬甸戰事十五日內便可了結。
而大清國內的戰事白熱化狀態已經飄逝,餘下的只需合圍成都即可,不得不說朝廷對大清陸軍的進攻路線還是出了很大的力,合‘肥’的三萬多人被大清陸軍三個師將近十萬人不停的進攻,才區區撐住了一天半便失守了,準確一點說,合‘肥’的防守戰純屬八旗部隊靠人數堆上去的,三萬多人,當場戰死兩萬七千餘人,合‘肥’城牆直接被轟塌了,一眼望去,只有滿地數不清的屍體和碎石。
李鴻章在德國談判的期間,廣元路段的圍殲戰已經打得轟轟烈烈,一天半的時間便用最快的速度吃掉了叛軍的八千騎兵和一萬步兵,現在正在小黃莊和陳莊一帶到處抓俘虜,叛軍將軍見到大勢已去也無可奈何,只有倉皇而逃,失去了主心骨的指揮,剩餘的兩萬多八旗叛軍兵士更是沒有了顧慮,成了一堆堆毫無組織的散兵。
而巴中方面比較直接,因爲沒有很好的伏擊位置只能匆匆搭建了一個陣地打野戰,這一路回援成都的叛軍差不多有六萬人,五千騎兵,五萬五千步兵,在巴中路段的大青坡狠狠的打了一場阻擊戰,雖然只有一萬多大清陸軍,但硬是把叛軍的六萬人死死的堵在了這裡,大清陸軍士兵憑藉着優秀的作戰經驗和裝備優勢打退了一"bo bo"前來進攻的叛軍,當然,並不是說叛軍部隊沒有好槍,只能說整體裝備距離大清陸軍還是相差太遠。
一天的時間輕鬆打退了叛軍的十七次小型進攻,三次大型進攻,一次集團衝鋒,大青坡的坡下只有密密麻麻的叛軍的屍體,空氣中充斥了濃厚的血腥味。
成都方面在英軍撤軍後僅僅兩個小時便發動了對成都的總攻,此時的成都就像是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但也無可奈何。
二十一師師長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命令包圍成都的各線部隊發動總攻,正‘門’爲佯攻,真正的主攻在成都東面,東面城牆下早已搬來了三十多‘門’大口徑火炮以及九十多‘門’迫擊炮,戰鬥一觸即發。
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拖住俄國人和英國人,只要俄國人的進攻部隊不多,英國人的部隊遲遲不來,而國內的戰事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了,雖說叛軍還是有十多萬人,聽起來‘挺’多的,但是這些單兵素質極差的叛軍在大清陸軍眼裡只能算是一個移動的靶子,暫且不說全殲叛軍,短時間內平定戰事是毫無問題。
大清的戰爭還在持續,國內、國外都在戰火連天,不過,勝利的天枰,已經倒向了大清,已經倒向了中國。
這是勝利的前奏,這是勝利的曙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