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樣好是好,可是時間太長,這沒有個幾年恐怕是不能出現效果這樣的話我們……”
“怎麼高懷德將軍你是不是覺得我們應該儘快直接攻打契丹,不僅是你,我看大家都是這個心思是吧?”
趙旭掃過了在座的諸位將軍,他們有有心立刻要建功,畢竟現在大宋的大敵也差不多隻有一個遼國了,這個時候大家都是想能夠建立不是之功。
“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遼國剛剛打敗,他們的所謂的契丹勇士被我們一下子瓦解了,這一仗我們打的很輕鬆,傷亡很小就讓這不可一世的遼國人逃竄了,覺得我們大宋的軍隊是天下第一了是吧?”
趙旭的聲音越說越高,但是聽不出來一絲火氣,可是誰都能聽出來趙旭不贊成立即攻打契丹,或者說他沒有自信。
“或許你們說我們應該乘勝追擊,可是我們的士兵適應騎兵作戰嗎,在草原上你們怎能麼有後勤保障,這些你們都想過嗎,當時前朝太宗在世的時候,我們就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大宋一統四方,現在騎兵也建立起來了,可是和契丹想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趙旭這一句話終於讓大家知道了趙旭的顧忌是什麼了,騎兵是大宋永遠的痛,契丹人在草原上縱橫的就是靠着騎兵,主要是戰馬,現在的宋朝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培育優良的軍馬了,現在也已經有很多了,可是遠遠不夠。
在戰場上最後一人兩馬或者是一人三馬,這樣人馬都可以休息了,當年漢武帝攻打匈奴最後一次出動幾十萬匹軍馬回來的不足兩成,這消耗也大。
朝廷現在還不能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到要將契丹滅掉的上面,畢竟舉國的兵力不可能全部都要放在這裡了,屯田也是爲了緩解朝廷的壓力,這樣地方負責一大半的經濟,朝廷提供軍馬就可以了,這樣朝廷也可以做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這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不像南方几個政權,人家已將存在了好幾百年了,公元九百一十六年只是他正式建立的時間,在此之前,草原上就有他們的政權了,只是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各部建立了正式的政權,但是並不是契丹就存在這麼長時間,在草原上游蕩久了纔有一個正式的國號。
這樣的民族纔是最可怕的,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了那麼久,本身體格就比較強壯,比較擅長騎兵作戰,他們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這是宋朝所無法比擬的。
“當年秦始皇爲什麼要修築長城,還是不是爲了防止北方的遊牧民族,雖然在漢朝的是還是沒有能夠阻擋住匈奴的騎兵,可是也起到了一定的延緩作用,我說這個的意思不是說築城的重要,是在強調騎兵的重要性,我們和契丹遲早要有一場大的決戰,這絕對不亞於當年漢武帝北擊匈奴的規模,所以屯田只是和契丹交戰的一部分。”
戰爭不僅僅是軍事的事情的,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那是不行的,可是在表面上還是軍事的較量,像是現在大宋的騎兵短板,但是大宋已經開始在縮小這種差距了。
“你們不知道當初爲什麼要在要在古北口加固城牆,爲什麼要士兵輪迴就是爲了讓這些士兵熟悉契丹,以後跟契丹作戰的時候不至於對契丹一無所知,更有甚着,我們還偷偷的派人如契掠奪,這都是爲了訓練他們的作戰意識,總有一天我們要進入到草原和契丹作戰,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這只是表面上的,像要馬兒跑,總要給馬兒草,這就需要糧草,需要錢財,可是汴京距離這裡遙遠,給北方很大的限制,所以現在屯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屯田趙旭到現在也只是給她們說屯田只是爲了保證以後的軍需,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這些將軍也應該知道,只是他們都不說,他們是軍人,不參合政治,要不然又要皇帝懷疑了,當今的皇帝就怕你掌握兵權,又參合的到政治中去了,那就危險了。
“這件事擬定一個章程,上報朝廷,讓朝廷專門派來人實施,要儘快,因爲我看用不了多久就會和契丹交戰,那個時候也許我們已經有成效了。”
古北口這幾天已經慢慢的開始加固了,比以前的更加高大,而且加了兩道門,兩道門是由兩個不同的守衛看管,他們兩隊的分別持有信物,只有兩個信物完全對上之後才能打開城門。
等到城中的一切穩定下來之後纔開始大慶一番,畢竟也打了勝仗,慶祝也是應該的。
他們很高興可是有一個人卻不高興了,這個人叫做耶律賢,他聽聞契丹軍對打敗,一口老血飈了多遠讓人看了都心疼,本來他的身體就不好這一下子就更加的嚴重了,更爲嚴重的孩子啊後面那就是耶律好武身亡,契丹損失一員大將,還是心腹愛將,契丹的損失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削去蕭天佐宋王的爵位,待罪立功,韓匡嗣任樞密使來京輔政,太子監國皇后蕭氏代朕理政。”耶律賢躺在牀上下了一道聖旨,這等於是將蕭綽的地位給定了下來,蕭氏理政,成就了一代蕭後。
蕭天佐狼狽的回到上京,也不可能不處理,耶律賢直接一道聖旨將他的宋王爵位給剝奪了,此次大敗剝奪他的爵位已經算是輕的了吧,要不然他早就被殺了。
在韓府中,太監宣旨完畢之後一箇中年人說道:“爹爹陛下這也你要重用你了,樞密使,還讓您輔政,您可以大展宏圖了。”
說話的人叫做韓德讓,他的父親是韓匡嗣現在已經成爲了最大的漢人臣子了,做到了樞密使。
“這是皇帝陛下的厚愛,老夫燈這個機會已經好多年了,我們可以利用契丹人來實現我們的目的了,我們韓氏一族在契丹紮根了,我們不再是漢人,漢人當初加諸給我們家的恥辱,我們一輩子也不能忘記,你爺爺臨死之前留下遺言,我們韓家人絕對不能忘記這個恥辱。”
聽他們這話的意思是漢人是他們的仇人,他們還要對漢人動手。
韓匡嗣新任的樞密使,是遼朝漢人中之最了,看看他的官職就知道他是多麼牛氣了曾先後擔任過始平軍節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晉昌軍節度使。
韓匡嗣愛好醫學,精心研究醫術,曾在長樂宮中值侍,皇后待他像對自己兒子一樣(皇后視之猶子)。韓匡嗣能夠得到皇后如此的厚愛,是和他精於醫術是分不開的。在歷代宮廷醫家中,被“皇后視之猶子”,還是很罕見的。
韓匡嗣曾歷任官職,遼穆宗應歷十年擔任過太祖廟詳穩。他與當時尚未登上皇位的景宗耶律賢是好朋友。耶律賢登位後,韓匡嗣被任命爲上京留守,後來改任官居南京留守,封燕王。
後來燕雲十六州被宋朝給收回去之後,他在後來和宋軍的作戰之中被打敗,降爵了,而且改封爲晉昌節度使,不過都是閒職,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是賦閒在家,這一次遼國打敗,他直接被升官爲樞密使,這是真的實權。
他的兒子韓德讓是青年才俊,皇城使,此時聽到他父親說自己韓家的恥辱大仇也想起了,他的爺爺死不瞑目。
“身爲韓家子孫一定要協助大遼的皇帝陛下打敗漢人,以泄他心中之恨,殺光漢人。”
韓德讓說這些話的時候面無表情,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爲這相當於他家族的遺訓了,雖然到了他這一代,他們遼國才三代,可是隻要漢人的江山不被消滅,他們這個遺訓依然會傳下去,這個韓德讓就是後世小說演義中所說的那個輔助遼國蕭太后的能臣,還傳說和蕭太后有點小曖昧的人。
“我兒記得就好,記得就好,你爺爺受到的恥辱一定要在這些人身上討回來。”
韓匡嗣的父親,韓德讓的爺爺叫做韓知古,韓知古這個人在遼朝早期的時候也是一個名人,可是以前他是一個漢人,後來被契丹人給擄走了,等到成年的時候他又逃回了漢境,但是那裡的漢人不待見他,還侮辱他,甚至將他的妻子給活活的打死了,因爲他的妻子是一個契丹人,還罵他是契丹人的走狗,那個時候中原也打亂,大亂,那個時候北方處在後樑戰亂的時候,韓知古上告無門,還被打了一個半死。
到了這個時候他終於發出了不再做漢人的,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滅掉漢人,一定要將洗刷自己的恥辱,所以他直接的倒向了契丹,成爲契丹人,他自己不再承認自己的還漢人,他極力慫恿契丹人出兵侵佔中原。
他和太宗耶律德光的關係不錯,耶律德光爲政的很多舉措都是他在辦理的,雖然明面上沒有,但是背地裡都有他的影子,被人稱爲是隱相。
公元九百三十年他去世了,六年之後耶律德光成功的奪取燕雲十六州,這些都是他們制定好的,即使後晉不拿出來,他們用武力也要將這些地方給拿下來,要將這些地方建成攻打中原的前方。
他被人也被稱爲遼國崛起的重要功臣,他死的時候皇帝都在他的身邊,問他還有什麼遺言沒有,誰知道他說一定要滅掉漢人,同時要他的子孫世代忠於大遼,協助大遼攻破中原,其實他還有一句話沒有跟當時的皇帝說,那就是這些都是他爲了報復才做的。
韓知古這個人心眼不大,這也可以原諒的,但是也不能因爲當時有些人侮辱他就直接報復整個漢人和中原吧,還傳下家訓,讓他的死孫世代仇恨漢人,這人的心眼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小。
他的兒子和孫子都聽他的話,一直都是契丹中的主戰派,一直在尋找機會讓朝廷和漢人來一場決戰,可是他們都不在重要的位置上。
“爹爹,您現在已經是樞密使了,可以左右朝廷的戰略了,不知爹爹今後有什麼計劃沒有?”
“計劃?現在我們新敗,暫時不會有什麼軍事行動了,對了你跟我一起去看看蕭天佐,他不是剛回來嗎,我要去拜訪他一下。”韓匡嗣居然要在這個時候去見蕭天佐。
“爹爹您怎麼要去見他,他已經不是宋王了,而且還沒有兵權了,我們和他交往幹什麼,現在大家躲避他還來不及呢。”韓德讓不解。
“你懂什麼,他現在雖然沒有什麼實權,可是你別忘了,現在皇帝的身體不好由王后理政,而且太子年幼,蕭家很快就能崛起,而且這一次大敗也不能怪他,要是其他的人早就被殺了,現在只是被剝奪爵位,可以看出來皇帝對他的看重。”
韓匡嗣當然比他的兒子看的要透徹,要是不被懲罰的話,那麼皇帝就沒有給臣民一個交代,皇帝這樣做那就是以後還是要重用這個人,即使不中用的話,也應該較好,因爲人家的妹妹是皇后,這個皇后還掌握着實權。
蕭府!
“恭喜韓大人,韓大人榮升樞密使,在下還沒有來及的去祝賀,你就來了這裡,剛好就我的府邸給你慶賀一下。”
“多謝蕭大人,什麼高升,那就是陛下的厚愛。”韓匡嗣也很客氣。
“唉,什麼蕭大人,我現在就是一介布衣,當不起大人這個稱呼。”蕭天佐連忙擺手。
“那裡,蕭大人的威名我們大遼無人不知,鳳凰永遠是鳳凰,只是暫時飛的比雞低一些罷了。”
蕭天佐驚奇的看了一眼韓德讓:“這位就是令公子吧,早就聽說過令公子儀表人才,果然是儀表堂堂,將來必爲我大遼重臣。”
“過獎了,這正是小兒得讓,以後還要多靠蕭大人提點一下,老夫在這裡多謝過了。”韓匡嗣在給自己的兒子鋪路,很快他們就聊到一起了,就像是無話不說的朋友,而他們也在席中談論了很多的計劃,這些都是今後攻打宋軍的計劃,韓家和蕭家也算聯合了,強強聯合。
本書來自//.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