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非反不可?(求訂閱!)

劉韐跟劉子羽到雲城之後,才得知蔡仍正在親率大軍收復儒州和嬀州,他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見到蔡仍。

沒辦法,劉韐只能暫時在雲城住下來。

劉韐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因此,在雲城住下來了之後,劉韐總出去轉轉,順便打探一下蔡仍這個小勢力的虛實。

很快,劉韐就發現,蔡仍這裡處處衝滿生機,而且極爲先進——不僅用具先進,政策也先進。

對蔡仍這個小勢力瞭解得越深,劉韐越是心驚,也越是對哪哪都比不上這裡的趙宋憂心忡忡。

劉韐開始將他的所見所聞記載下來,他想要找機會將這些送回趙宋,讓趙宋的人警醒和取長補短。

另外,劉韐也期待早點見到蔡仍,然後爲趙宋解決蔡仍這個巨大的威脅。

不僅劉韐沒能見到蔡仍,蔡絛也沒能見到蔡仍。

蔡絛到雲城的時候,蔡仍正好率兵東去。

本來,蔡絛想去前線找蔡仍的。

可李綱派人去前線問了一下蔡仍的意思。

蔡仍說,前線危險,等自己回來再與蔡絛相見。

(那時,蔡仍也沒想到,這一戰能打這麼久。)

無奈,蔡絛也只能在雲城住下……

一直到八月中旬,蔡仍收復了儒、嬀二州,任命仇悆和郭永分別爲二州知州,並以優惠政策從其餘各州遷民十萬來到此二州,然後班師還朝,蔡絛才得以見到蔡仍。

因爲間隔的時間太久,也因爲對蔡仍這個小勢力有了一定的瞭解,蔡絛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跟蔡仍說了。

兩兄弟對視了良久,蔡絛才直言不諱的問道:“非反不可?”

蔡仍請蔡絛坐下,道:“我不是要反,而是不想眼睜睜的看着陛下將漢人帶進無盡的深淵。”

蔡絛一皺眉,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蔡仍沉默了一會,說道:“大宋已經是千瘡百孔,可陛下還窮奢極欲、窮兵黷武,我敢斷言,大宋馬上就要迎來一場巨大的危機,這場巨大的危機會給陛下治下的漢人帶來一場浩劫,我不想眼睜睜的看着這些漢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想替漢人守着北邊的門戶,不想讓他們在抵禦這場浩劫的同時,還要飽受胡人的侵擾。”

蔡絛對蔡仍的答覆很不滿意。

對於大宋目前一些地區,像東南、像京東、京西,所發生的混亂,蔡絛不是不知道。

可在蔡絛看來,這只是陣痛,只要大宋收復燕雲一事告一段落,派兵慢慢平息這些叛亂,就可以了,哪裡需要用“浩劫”來形容?

蔡絛又一想:“他說得該不會是白溝之敗吧?”

不過蔡絛馬上又否定:“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敗仗就能定一國之命運?”

“而且,蔡仍是先有自立之心,白溝之敗是後發生的,應該不是這個。”

“那是什麼?”

想了好一會,除了蔡仍野心勃勃,蔡絛根本就想不出第二個理由。

蔡絛問蔡仍:“你準備怎麼辦?”

蔡仍沉默了一會,道:“我想效仿折家、楊家、王家爲大宋鎮守燕雲。”

蔡絛,也可以說他所代表的趙佶君臣,不是沒想到,將雲地置一路軍馬司,屬於河東路的管轄之下,對其實行具有濃厚藩鎮割據、羈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執政體制機制,把軍政權交付給蔡仍掌管。

可趙佶君臣沒想到,蔡仍的胃口會這麼大,不僅要雲地,還要燕地。

這可就是趙佶君臣萬萬不能接受的了——先不說,趙佶君臣謀劃收復燕京已久,不會甘心就這麼放棄燕京,尤其是將燕京給蔡仍,只說如果讓蔡仍取了燕雲,那蔡仍可就擁有了跟趙宋一較高下的實力了,那樣一來,對趙宋來說,威脅實在是太大了,套用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而蔡仍,對燕地勢在必得——沒有燕地,蔡仍就不能擋着胡人南下,沒有燕地,蔡仍就不能發展壯大,沒有燕地,蔡仍就不能跟自己的根據地臺灣取得聯繫,沒有燕地,蔡仍就得被困在雲地慢慢被困死,沒有燕地,蔡仍就不能阻止靖康之恥,所以,無論如何,蔡仍都必須要收復燕地。

雙方在燕地的歸屬上,根本就達不成一致。

因此,雙方也根本就談不攏。

沒辦法,蔡絛只能帶着蔡仍的意思先返回東京汴梁城。

再來說劉韐。

雖然劉韐隱藏得很好,可心細如髮的劉子羽,還是隱隱猜到了劉韐此來的目的。

劉子羽掙扎了許久,最後還是選擇將他的猜測告訴給了蔡仍,並請求蔡仍務必要饒他父親一命。

蔡仍答應下來之後,突然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數日之後,蔡仍故意在視察軍隊的時候,接見了劉韐。

劉韐以給蔡仍獻禮爲由,將他帶來的死士全都帶來了。

因爲身處軍營之中,所以,蔡仍身邊只有劉子羽和兩個親衛,其他人離蔡仍他們最近也有數千米。

這個機會實在是太好了。

而且,通過這一個多月對蔡仍這個小勢力的瞭解,劉韐越發的覺得蔡仍是大宋的巨大威脅,不除之,亡宋者必蔡仍也!

因此,劉韐很果斷的向蔡仍發起了進攻……

……

數日之後,“劉韐沒能擊殺蔡仍,只是讓蔡仍身受重傷和中毒”的消息就翻過燕山傳到了燕京和河北。

先不提蕭普賢女君臣的幸災樂禍,只說童貫和蔡攸聽說劉韐得手蔡仍已經奄奄一息了,既喜,又有點遺憾!

他們喜的是,劉韐竟然真的建功了,有可能因此而解決蔡仍這個巨大的後患。

他們遺憾的是,劉韐並沒有立即就殺死蔡仍,爲此事留下了一絲變數。

蔡攸一點都沒爲蔡仍憂傷,他主動找到童貫,說道:“蔡仍枉費官家對他的恩義,腦長反骨,死不足惜,但他手下將領沒有過錯,咱們可以派人去向蔡仍手下的將領招降,只要他們帶軍隊來投,咱們就給他們封賞,如此,既瓦解了蔡仍的軍隊,又壯大了咱們大宋,一石二鳥。”

雖然童貫有些鄙夷蔡攸如此果斷的就將他自己的弟弟給賣了,但這說到底也只是他們蔡家自己的事,跟他童貫並沒有關係。

而拋開蔡攸的人品不談,只說蔡攸所提之計,還是不錯的。

童貫覺得,蔡仍如今已經奄奄一息了,應該有不少人願意捨棄蔡仍,回到他們大宋的懷抱。

這麼一想,童貫立即展開行動,想方設法派人去雲地招降蔡仍手下的一衆將領……

……

就在童貫和蔡攸大挖蔡仍牆角之際,劉延慶率領他的問題軍團好不容易纔來到了雄州。

在這裡,劉延慶拜見了童貫和蔡攸。

童貫是劉延慶的老上級,所以,他也沒跟劉延慶客氣,直接就開門見山跟劉延慶介紹了一下敵情,他說:“目前來看,契丹的主力尚存,而且戰鬥力還很強,不可輕易與之交戰,要保存實力,要穩紮穩打才行。”

劉延慶對於與遼軍作戰心裡也很沒底,尤其是他帶着這支問題軍團一路走來了之後,他說:“契丹不是方臘,契丹是金戈鐵馬,不容易對付,依我看,不如等女真人到來,然後咱們南北夾擊,一戰而下燕京。”

事實上,跟劉延慶一樣,童貫也想與金軍一同夾擊燕京,這樣才能保證一戰而下燕京——童貫畢竟帶了二十來年兵,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別看他們這邊有四五十萬大軍,可實際上能打的只有那幾萬西軍,其他軍隊完全是擺設,不,應該說是負擔。

不過——

這話童貫不能明說,因爲他不想擔這個責任。

蔡攸向劉延慶簡要說明了一下軍隊駐紮的情況:“現在大軍基本已經集結,兵分兩路,一路駐紮在古城,另一路駐紮在廣信軍,平叔(劉光世)已經去廣信軍了,劉將軍就到古城去吧。”

接替劉鞈擔任童貫的行軍參議官的人是宇文虛中,也就是歷史上那個忍辱負重以死明志的第一情報人員。

接到了任命之後,宇文虛中立即出發,順路考察了沿途州縣的軍備情況。

到達雄州宣撫司後,宇文虛中又分別去了廣信軍和古城兩地,實際察看了一下軍隊狀況。

回到宣撫司後,宇文虛中對童貫說:“軍備情況不容樂觀,物資儲備、攻城器械、軍中士氣等等,都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其實——

這些情況童貫都已經知道了,也都報告給了趙佶——河北近百年來沒有戰事,長期的和平歲月,以及從上到下的腐敗,已經讓河北軍隊的戰鬥力低到了沒有下線。

這也是童貫希望和金軍南北夾攻燕京的主要原因。

童貫對宇文虛中說:“盡人事,聽天命吧。”

宇文虛中則覺得自己既然擔任行軍參謀官,就要在其位謀其政,就要盡職盡責。

於是,宇文虛中連夜寫出一篇《論收復燕山之利害》的奏章:

今遵奉睿算,欲盡復燕山或使納土,臨以大兵,假以歲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盡滅,知彼知己,當圖完全之策……

簡而言之,宇文虛中的意思其實就是,爲國家計,須謀永久安逸,而與契丹通好,則是一勞永逸的上上之策。

王黼看了宇文虛中的奏章之後大怒!

王黼認爲,宇文虛中是一介書生,不懂政治,也不懂軍事,只知道紙上談兵,剛去河北就開始動搖軍心,這樣的人怎能當行軍參謀官?

王黼打算向趙佶彈劾宇文虛中,重重處罰宇文虛中。

不過,王黼隨後就接到了童貫的來信——童貫在信中替宇文虛中講情。

看在童貫的面子上,王黼將宇文虛中的奏章扣下,沒有呈報給趙佶,只是將宇文虛中降職爲集英殿修撰,讓他繼續留在宣撫司擔任行軍參謀官。

宇文虛中並沒有因爲降官而退縮,他繼續撰寫一些分析北伐的奏章,先後又“建十一策,上十二議”。

不過,這些奏章皆被童貫壓下,並沒有上報。

童貫這麼做,其實是在保護宇文虛中。

童貫很喜歡宇文虛中(此後幾年間,宇文虛中一直跟在童貫身邊,擔任參謀官,直到童貫從太原狼狽逃回京師那一年),所以才一直護着宇文虛中,否則宇文虛中早就步宋昭的後塵被一心想要收復燕京的趙佶和王黼給流放了。

這天,北伐軍都統制劉延慶離開古城北上,來到白溝河觀察敵情。

只見河對岸遼國很安靜,只是偶爾能見到遼軍哨兵來回走動。

劉延慶初步判斷,遼軍主力已經後撤,他打算派兵過河試探一下。

第二天黎明時分,劉延慶派遣鄭建雄、李紹等將領趁着河上有濃霧瀰漫作掩護領兵渡河。

鄭建雄、李紹等將領過河之後,將駐守在橋頭堡裡的數十名遼兵一舉俘獲。

經審問,劉延慶才知道,由於連續幾個月白溝河界都沒有警情,遼軍的主力的確已經後撤,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駐紮在新城。

劉延慶對此很高興,這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其實——

蕭乾和耶律大石,早在耶律淳病重之時,就都已經回到燕京去了。

後來,耶律淳去世,蕭乾和耶律大石又忙着結謀策立蕭後,沒有時間來白溝。

目前,在宋遼邊境線上承擔防守任務的是西南路副都統牛欄監軍蕭遏魯。

由於兵力有限(只有不到三千人馬),蕭遏魯還沒有發現白溝河南岸古城一帶的宋軍,他只知道廣信軍已經有宋軍進駐,因此,他目前駐紮在新城——由於兵力不足,他便將當地奚族和契丹族村民鄉勇組織起來,在廣信軍一帶不斷騷擾宋軍。

劉光世今年才三十四歲,年輕氣盛,遠不是今後被歲月磨平了棱角的劉跑跑。

見敵人空虛,劉光世果斷命令戰將冀景、趙明、任明等率兵出城迎戰,結果大獲全勝,據說殺敵上萬。

童貫獲悉十分欣喜,立即上奏朝廷,給劉光世請功。

趙佶聞訊大喜,下詔提拔劉光世爲威武軍承宣使——承宣使是武官加銜,僅比節度使低一級,已經屬於高級武官序列了。

由此可見,趙佶顯然是將劉光世當成第二個蔡仍了。

也許是童貫有些不太放心將大軍全都交給劉延慶和劉光世父子指揮。

不久,童貫便將華州觀察使楊可世又調來宣撫司聽候差使。

幾天後,童貫安排楊可世去駐守安肅軍。

此時,燕地的漢族百姓普遍認爲,遼國即將滅亡,蔡仍或者女真人很快就會打過來,因此他們都有南歸宋朝之意。

白溝河之戰,宋軍雖然敗了,但楊可世的英勇還是被燕地的漢族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因此,聽說楊可世又回來了,苦於無路可走的燕地百姓紛紛向安肅軍投奔。

這引起了劉光世的嫉妒和不滿。

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楊可世是來分他們父子的軍權的。

可劉光世也知道,楊可世是童貫的嫡系,所以,心裡雖然不滿,但他也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

不滿的種子已經埋下,而怨恨遲早是要發芽的……

……

第八章 先斬後奏第十七章 逛青樓第一百零六章 綱領第四十八章 太子妃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太輕第十二章 高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寶貝女婿(求訂閱!)第八十章 孺子可教第三百三十五章 自己送上門的美女(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雪上加霜(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四章 殊死反撲(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求訂閱!)第四十章 皇帝不差餓兵第八十四章 吃相太難看第二十八章 金吾軍第三百零七章 打下了高麗的國都(求訂閱!)第十五章 從零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遠走高飛(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 嚎啕大哭(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各打各的(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招兵標準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雲,我蔡仍來了(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五章 雲地的變化(求訂閱!)第三百零五章 高麗京軍團滅(上)(求訂閱!)第六十五章 神醫第二百九十二章 登基稱帝?(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死籤(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天下無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可憐的遼王朝的女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章 跟金人決戰(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要要要(求訂閱!)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金傷不起(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武人能做更多的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杭州(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班師還朝(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你不能(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美人第三百一十章 進獻美女(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 賜婚第一百三十八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立牌坊(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三章 高麗亡(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一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求訂閱!)第三百零八章 高麗王后(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軍可盡忠報國(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二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 寶貝女婿(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各打各的(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啓工業革命(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二章 除叛(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貼身護衛(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完了(求訂閱!)第三章 宮裝少婦第六章 一家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雲地的變化(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能娶你爲妻(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杭州(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李逵、劉唐、解珍卒第二十五章 惴惴不安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宜行事(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四章 必然的(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都納入後宮(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四章 誰的責任?(求訂閱!)第二百三十章 完了,侯爺動殺心了(求訂閱!)第七十章 大姑娘第二百四十六章 霸佔六位公主(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冠軍侯(求訂閱!)第一百五十章 我不是英雄(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新人第二百零三章 投懷送抱(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有孕在身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八十章 孺子可教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 宋軍大潰(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劉錡(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自有天地(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死籤(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知人敢用(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收宋江爲己用?第七十七章 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並非空穴來風第一百七十六章 牢記古老的誓言(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金傷筋動骨了(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私奔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金傷筋動骨了(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離(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 三上樊樓(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吃相太難看第六十八章 論功行賞(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啞口無言(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第一百零四章 班師還朝(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開倒車(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漠不關心(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都督(求訂閱!)
第八章 先斬後奏第十七章 逛青樓第一百零六章 綱領第四十八章 太子妃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太輕第十二章 高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寶貝女婿(求訂閱!)第八十章 孺子可教第三百三十五章 自己送上門的美女(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雪上加霜(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四章 殊死反撲(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求訂閱!)第四十章 皇帝不差餓兵第八十四章 吃相太難看第二十八章 金吾軍第三百零七章 打下了高麗的國都(求訂閱!)第十五章 從零開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遠走高飛(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 嚎啕大哭(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各打各的(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招兵標準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雲,我蔡仍來了(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五章 雲地的變化(求訂閱!)第三百零五章 高麗京軍團滅(上)(求訂閱!)第六十五章 神醫第二百九十二章 登基稱帝?(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死籤(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天下無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可憐的遼王朝的女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章 跟金人決戰(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要要要(求訂閱!)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金傷不起(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武人能做更多的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杭州(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班師還朝(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你不能(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美人第三百一十章 進獻美女(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 賜婚第一百三十八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立牌坊(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三章 高麗亡(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一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求訂閱!)第三百零八章 高麗王后(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軍可盡忠報國(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二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 寶貝女婿(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各打各的(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啓工業革命(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二章 除叛(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貼身護衛(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完了(求訂閱!)第三章 宮裝少婦第六章 一家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雲地的變化(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能娶你爲妻(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杭州(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李逵、劉唐、解珍卒第二十五章 惴惴不安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宜行事(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四章 必然的(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都納入後宮(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四章 誰的責任?(求訂閱!)第二百三十章 完了,侯爺動殺心了(求訂閱!)第七十章 大姑娘第二百四十六章 霸佔六位公主(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冠軍侯(求訂閱!)第一百五十章 我不是英雄(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新人第二百零三章 投懷送抱(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有孕在身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八十章 孺子可教第二百一十章 要想快學會,就跟師傅睡(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 宋軍大潰(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劉錡(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自有天地(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死籤(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知人敢用(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收宋江爲己用?第七十七章 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並非空穴來風第一百七十六章 牢記古老的誓言(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金傷筋動骨了(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私奔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金傷筋動骨了(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五章 和離(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 三上樊樓(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吃相太難看第六十八章 論功行賞(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啞口無言(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爺奮進之時(求訂閱!)第一百零四章 班師還朝(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開倒車(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漠不關心(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都督(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