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長安之戰(上)

後世學者從《大隋帝國史》查出,武帝(楊暕)華夏元年,僞唐都城長安發生了一場奪嫡的慘劇,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死自己親兄長太子建成,盡攬大權與大隋對抗!

“這就結束了?孤的瓜子都還沒嗑完,這場本應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鬧劇就這樣演完了?”楊暕接到情報之後異常失望,本以爲李家兩兄弟會有一番明爭暗鬥然後各自招數使盡之後纔會動武,哪知道哪知道他們居然不按常理來演,直接就本主題而去,直接帶人便開戰,虧他還給他們時間慢慢較量呢。

“去,將幾位將軍找來!”楊暕吩咐周寒去請秦叔寶等人,既然玄武門之變落下了帷幕,戲算是看完了,也該幹活了。

“陛下,是不是要進攻了,臣都等閒出鳥來了,這次說什麼也要讓臣做先鋒!”程咬金從大帳外面就開了嚷嚷開了,深怕先鋒的位置被人佔了去。

“咬金,你……”秦瓊橫了一眼程咬金,都當將軍的人了還這麼毛毛躁躁的,而且還不懂點禮數,而且楊暕現在已經不是親王,而是帝王了。

“無妨,孤召你們前來,確實是要安排繼續進攻的事宜……”

“陛下,給俺老程兩萬兵馬保證殺到長安城下!”楊暕還未說完,程咬金便又急着請戰。

“好,朕知道知節勇武,不過兩萬人嘛,就……”楊暕突然把話一拖,意思是再說你程咬金帶兩萬是沒法打到長安去的。

“陛下,臣願意立軍令狀!”被看輕了,程咬金心裡老不爽,想要用;立軍令狀來證明自己。

“不用,朕相信你,這樣吧,朕給你五萬人馬,到了新豐就給朕停下,能做到嗎?”楊暕指着地圖上離長安很近的一個地方——新豐縣說道。

“沒問題,臣一定拿下新豐迎接陛下大軍!”看到楊暕答應讓他做先鋒,程咬金喜不自勝,至於爲什麼楊暕不讓他打到長安城下等候他沒仔細考慮。接過楊暕的命令之後,程咬金高興地去帶人出戰了。

“陛下,爲何讓咬金孤軍深入?”秦叔寶疑惑的問到,同樣的,羅士信也是不解,孤軍深入乃兵家大忌,尤其還是給程咬金率領。

“你們看一下這份消息就知道了。”楊暕將手中的消息遞給兩人看。

看到楊暕給的消息,秦叔寶和羅士信滿臉驚訝,想不到僞唐在他們的強大攻勢之下居然還不忘內鬥,難怪陛下要停止進軍,這分明是要給他們毫無顧忌的去爭權奪利嘛。

“現在僞唐是李世民掌權,如果你們是李世民的話,你們會怎樣應對朕的進攻?”楊暕問道。

“陛下的意思是說僞唐會收縮兵力,重點防禦長安,所以咬金一路上不會遇到什麼抵抗?”秦叔寶迅速反應過來。

“不錯,如果在朕出征之前就由李世民掌權的話,說不定我們現在不會有那麼輕鬆就突破敵軍的防線,正是因爲如今我大隋的各路大軍勢如破竹的挺進關隴,僞唐已經無法再阻擋我軍前進的腳步了,所以他們只能收縮防禦,將兵力集中到長安附近,依託大興之高大與我軍做長期的對峙,當然,僅憑長安一座孤城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所以他們就必須要有另一座城與之相互呼應,而潼關便是不二選擇,所以我們想要早點拿下長安的話,潼關就必須要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楊暕幾句話便點出了李世民所面臨的情況,也基本敲定了他們下一步的戰略。

“陛下,讓臣帶兵去拿下潼關吧!”秦叔寶請戰,長安自然是要留給楊暕這位皇帝去破,而潼關就應該讓他來打。

“不用,潼關不比大興遜色多少,而且據情報稱,潼關此時有十數萬兵馬,而且是由李孝恭坐鎮,按常規的打法沒有個三五十萬人馬是不可能攻破的,所以潼關就由藥師去打,相信他會有辦法的,你們就隨朕去大興會會那個弒兄逼父奪權之人,重新奪回大興!”大興畢竟是大隋的第一任國都,被人佔據還改了名,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雖然改名長安比較好,但是這也應該讓他這個帝國的主人來改。

“是!”秦叔寶心中也鬆了一口氣,潼關的堅固他多少也瞭解,要是真的讓他去攻打,他還真的沒把握能夠攻下,最多圍住潼關罷了。

“原來陛下是在等這齣戲,難怪呢,不過看來是讓陛下失望了!”李靖接到楊暕的信之後說道,楊暕在信中提到了讓他們停止進攻的原因,雖然沒有提到長安的那場戲的結局如何,但是李靖卻大致能夠猜得出來,只兩天的功夫那場大戲就演完了,肯定是充充上演然後又充充結束。

“潼關?憑我們這十餘萬人馬能夠拿下潼關嗎?”楊義臣也看了信,不過他只關注上面的軍事命令,讓他們去攻打潼關,對於潼關,他很瞭解,背靠華山地勢十分險要,而且裡面有十萬人駐紮,那麼沒有數倍的兵力根本吃不下,更別說他們連俘虜的士卒加起來也不過十五萬人而已。

“當然能夠,弘農宮不也是被我們拿下了嗎?雖然我們是利用了敵人救援上洛的心理將其擊敗,雖然潼關不同於弘農宮,但是它畢竟是一座孤城,天下沒有不破的孤城!”李靖雄心萬丈的說道!更何況潼關還算不上城,因爲裡面沒居民,那就意味着裡面的兵力消耗一個就少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的補充!

如今長安的局勢已經完全變了個樣,玄武門之變的當天,李世民徹底清除了前太子李建成的勢力,雖然李淵還是皇帝,但是權利全被李世民架空了,被幽禁在靜安宮,李世民以皇太子的身份監國。在率軍擊潰了楊文幹攻打長安的部隊之後,再也無人膽敢反抗。

“張公,麻煩你召集各路大軍集結長安,不能讓隋軍有各個擊破的機會,我們要在長安和隋軍展開殊死較量!”

“軍集,你負責率領十萬人馬到高陵新豐一帶佈置第一道防線,同時接應北部大軍的回撤!”

“段公,你率領宮中禁軍防守太平宮一帶,不知第二道防線,以免敵人從南面來襲!”

“靜公,後勤需要你全權負責,同時再徵召十萬預備役部隊,以防不時之需!”李世民一道道命令發出,現在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現在他手中的兵力又捉襟見肘了,而且能放心使用的人不多!

“臣等一定不辱使命!”段玄志、張亮等人神色肅穆的答道,他們也知道如果長安守不住,那麼他們除了以死保住名節之外就別無他法了,不可能再做叄臣了,因爲他們從隋仕唐已算是貳臣了,不可能再死皮懶臉的重新仕隋!

“成與敗在此一舉,希望諸公能夠與孤一道努力,只要長安還在那就還有希望!”李世民不用再多說,因爲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失敗的後果。

自馮翊郡的澄城到京兆郡的萬年縣的兵力全部被抽調一空,程咬金一路暢通無阻,不過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戰場廝殺,這一路過來都沒有任何的戰事,這讓他心中老大不爽。

“唉~又被陛下忽悠了!”眼看就要到新豐地界了,程咬金知道自己被耍了,難怪陛下那麼簡單就答應了,根本都沒有囑咐一番,估計這回又要被羅士信那小子笑話了吧,不過這也不能怪誰,誰讓他太心急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話古人誠不欺也!

第211章 突厥來襲第206章 長孫無垢之病第98章 要不 我們私奔吧第11章 訓練親衛第173章 封鎖江面第9章 收得秦瓊第66章 李世民北上第5章 歷城會戰(一)第197章 戲王世充第138章 大軍彙集第204章 羅藝歸順第11章 訓練親衛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27章 王薄授首第81章 李靖會戰楊玄感第22章 上元節第120章 冤家碰面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147章 影響(下)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82章 楊玄感敗走第96章 再遇長孫無垢第107章 婚事第193章 洛陽之戰(中)第152章 接見三人第142章 得任城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189章 殲滅第176章 堆土進行時第6章 歷城會戰(二)第167章 等第94章 宇文述之死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1章 訓練親衛第71章 高句麗使者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22章 上元節第18章 道第26章 叛軍敗 收竇建德第75章 洛陽危機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95章 蒞臨弘農宮第158章 烽煙四起第166章 傳國玉璽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21章 楊暕稱帝第87章 李世民密會楊玄感第230章 李世民敗退潼關第27章 王薄授首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1章 智囊團終成第11章 訓練親衛第17章 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到來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204章 羅藝歸順第180章 宇文化及之死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69章 高句麗的恐慌第70章 攻佔遼東第148章 紅袖添香著三國第205章 突厥變 李家謀第4章 千古名相組合第125章 你是我的全部第7章 大朝會風雲第176章 堆土進行時第194章 洛陽之戰(下)第16章 援軍?第126章 齊聚洛口倉第36章 慘烈(中)第63章 其中必有貓膩第177章 奪下一門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27章 裡應外合(上)第2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85章 弘農宮之圍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0章 歷城會戰(七)第14章 歸心第121章 兵分兩路 逃!第56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智囊團終成第189章 殲滅第132章 戰後溫存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20章 再會房杜第94章 宇文述之死第155章 北國風光第127章 裡應外合(上)第220章 圍點打援第130章 卑鄙無恥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226章 沙場點兵 李世民的準備第6章 歷城會戰(二)第65章 着手佈局第212章 狼煙起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156章 論《三國》
第211章 突厥來襲第206章 長孫無垢之病第98章 要不 我們私奔吧第11章 訓練親衛第173章 封鎖江面第9章 收得秦瓊第66章 李世民北上第5章 歷城會戰(一)第197章 戲王世充第138章 大軍彙集第204章 羅藝歸順第11章 訓練親衛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27章 王薄授首第81章 李靖會戰楊玄感第22章 上元節第120章 冤家碰面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147章 影響(下)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82章 楊玄感敗走第96章 再遇長孫無垢第107章 婚事第193章 洛陽之戰(中)第152章 接見三人第142章 得任城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189章 殲滅第176章 堆土進行時第6章 歷城會戰(二)第167章 等第94章 宇文述之死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1章 訓練親衛第71章 高句麗使者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22章 上元節第18章 道第26章 叛軍敗 收竇建德第75章 洛陽危機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95章 蒞臨弘農宮第158章 烽煙四起第166章 傳國玉璽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21章 楊暕稱帝第87章 李世民密會楊玄感第230章 李世民敗退潼關第27章 王薄授首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1章 智囊團終成第11章 訓練親衛第17章 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到來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204章 羅藝歸順第180章 宇文化及之死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69章 高句麗的恐慌第70章 攻佔遼東第148章 紅袖添香著三國第205章 突厥變 李家謀第4章 千古名相組合第125章 你是我的全部第7章 大朝會風雲第176章 堆土進行時第194章 洛陽之戰(下)第16章 援軍?第126章 齊聚洛口倉第36章 慘烈(中)第63章 其中必有貓膩第177章 奪下一門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27章 裡應外合(上)第2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85章 弘農宮之圍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0章 歷城會戰(七)第14章 歸心第121章 兵分兩路 逃!第56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智囊團終成第189章 殲滅第132章 戰後溫存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20章 再會房杜第94章 宇文述之死第155章 北國風光第127章 裡應外合(上)第220章 圍點打援第130章 卑鄙無恥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225章 兵部的作戰計劃第226章 沙場點兵 李世民的準備第6章 歷城會戰(二)第65章 着手佈局第212章 狼煙起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156章 論《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