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朝會風雲

“那好吧,我就叫你楊大哥,你叫我明月吧,叫小姐感覺怪生分的。”這位王爺人長得帥不說,而且才華橫溢,文武雙全,難得的是還這麼有正義感,而且還沒有一點王爺的架子,讓人感覺是那麼的平易近人。

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把小弟剛纔說的話放在心上,這些年在京城似乎沒聽過王爺大婚的消息,就是不知道……啊,我在想什麼呢,羞死人了。想着,陰明月感覺臉上燙燙的,還好有面紗遮擋住了,不然多尷尬。

“姐,姐,你在想什麼呢,回神了。”陰弘智這小屁孩發現陰明月走神了,趕緊出聲叫喚,主要是旁邊有某一色狼正色迷迷的盯着自己的姐姐,討厭死了。

“啊,哦。小智,快點給楊大哥道謝。”爲掩飾尷尬,陰明月趕緊讓陰弘智給楊暕道謝。

“纔不要,他剛纔色迷迷的盯着姐姐看,肯定也不是好人,哼。”陰弘智左手叉腰,右手指着楊暕裝着憤怒地說道

陰弘智這話一說,楊暕馬上一臉黑線。靠,哥的一世英名就這樣被你這小屁孩給毀了,而且還是在美女面前。

陰明月也好不到哪去,感覺臉變得更燙了,像被火燒一般。小智怎麼能這樣,不過他說的是真的嗎,楊大哥真的有迷戀的看着我嗎?陰明月心裡害羞外加一點期待。

“咳咳,哦對了,明月。這大過年的,你是上街來玩的嗎?”楊暕看場面尷尬死了,只好出聲打破這個局面。哼,小屁孩,先不跟你計較,有機會再教訓你。

“不是,家父陰世師,今天特地從張掖趕回京城參加明天的朝會,小弟得知家父要回來就鬧着要到城門口接家父,哪知道會闖出這些事。”陰明月回答道

連一方鎮守都趕回來參加朝會了,看來明天的朝會有看頭了。

“原來這樣,那我剛好沒事,就陪明月在這裡等驃騎將軍,免得一些宵小前來鬧事。”楊暕很無恥,厚着臉皮說道。除了你,哪還有誰敢來鬧事,不就是想借機多和美女交流感情嘛。

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弱冠,以功臣子拜儀同,累遷驃騎將軍。煬帝嗣位,領東都瓦工監。後三歲,拜張掖太守。——隋書

心思玲瓏的陰明月怎麼會不知道楊暕心中所想,不過能多和楊大哥呆一會也好,至於陰弘智的抗議,爲了姐姐以後可能的幸福就委屈一下你了。

年初三 寅時 齊王府

楊暕剛起來,正梳洗一番,準備去參加朝會,穿上親王袍,嗯,貌似和潘安、宋玉有得一比,某男在心裡自戀着。這麼久沒在朝堂上現身了,是該亮亮相了,別讓人忘記了我的存在,畢竟以後就不可能再低調下去了。再低調,到時連小命都保不住了,歷史上楊暕就是因爲失寵,一直沒有擡頭的機會,所以被宇文化及連着楊廣一塊收拾了。

朝會一般是在卯時,大概相當於後世的七點,京城那麼大,住得遠一點的官員必須要起得早一點,有些可能半夜就要爬起來準備了,不過古人晚上沒啥娛樂活動,睡得早,起早點也沒啥影響。

當楊暕的馬車到達朱雀門的時候,看見很多大臣家的馬車停在宮門口,大臣們都紛紛下車走向太極宮。不過楊暕的馬車卻沒有停下,直接朝着奉天門駛去,走路的大臣們看到楊暕的車沒有停下,紛紛都在猜測這個人是誰,不知道又是哪位新貴。

一般情況下,三品大員以下包括三品在內的官員到達朱雀門就得下馬車,只有一、二品大員以及親王可以享受直接把馬車駕到奉天門,這就是一種恩寵。朱雀門到奉天門的距離足有五、六百米遠,而從奉天門到達太極宮也還有三百米左右的距離。這樣的設計是爲了皇宮安全考慮,因爲一旦有叛軍攻打皇宮,這幾百米將是難以跨越的距離,不過卻給大臣們上朝帶來不便。

楊暕不知道別人怎樣猜測,也不露面,失寵幾年早已是物是人非了,親近的大臣可以說是沒有了,幾年的時間夠朝廷換一次血了,再說當年自己是失寵,自己這一系的人早已被打壓殆盡了,所以就別指望有哪位大臣會想自己示好。

當楊暕走進太極宮的時候,看到有不少大臣在交頭接耳,說着什麼。看到楊暕穿着親王袍服來上朝,每個人眼裡都閃爍着疑惑,有些這幾年才爲京官的大臣甚至都沒聽過還有親王,更別說見到親王上朝了。只有少數老臣知道這位王爺,不過也都沒有上前打招呼,畢竟還不知道楊暕能不能重新得到重用,不然被劃爲王爺黨,那就有得受了。

楊暕直接站到了文官的前列,因爲王爺按品級來算應該算是文官之列,雖然楊暕以前擔任的都是一些武職。就像陰世師雖然被封爲驃騎將軍,但是實職卻是一郡之太守,仍屬於文官之列。

看到陰世師一個人孤零零的矗在那,楊暕就上前打聲招呼,好歹昨天見過一面,聊過幾句。陰世師一直外放爲官,在朝中沒有什麼熟人,所以就沒有跟着一羣人湊熱鬧。

聊了一會,所有的官員都陸陸續續的進來了,也不大注意這兩位生面孔。

“百官肅靜,皇上駕到,恭迎皇上。”一個鴨公般的聲音傳來

所有官員迅速再好位置,這時楊廣才從帷帳後面走出來。

“恭迎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所有官員同時躬身喊道,當然了楊暕除外,楊暕只是略微欠身而已。畢竟王爺是宗親,不需要過分講究禮數,而且如果是一位老親王參加朝會,皇帝還會以座椅賜之。

“衆愛卿平身。”楊廣說話了

雖然楊廣平時奢淫不理朝政,但是每年一度的大朝會是不敢取消的,這相當於一種定製一般,而且,楊廣要想再次征伐高麗,必須要在朝會的時候說出來,不然沒法調配人員。

今天的朝會是新年的第一次朝會,按照慣例,先由各部尚書對去年各部以及全國的情況做一次總結,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政府工作報告,當然就會比較漫長了。好不容易等各部尚書陳述完,不少大臣腳都有些酸了,更有些年紀大的老臣在眯着眼,昏昏欲睡,反正不關自己的事。

“好了,既然各位愛卿都已經說完,那麼朕跟各位說件事。朕決定開春後立即徵召各地兵將,舉全國之力一舉拿下高麗。”楊廣一語驚人,各位大臣被驚得腳不酸了,眼不花了。

楊廣這話沒辦法不驚人,前年大軍徵高麗,號稱百萬,卻只有聊聊數千殘兵逃回,真是中原朝廷亙古未有之敗績。丟人啊,雖然個大臣都認爲是楊廣好大喜功才導致這一場大敗,可是這不僅是楊廣的恥辱,同時也是朝廷的恥辱,也打在他們這些大佬的臉上。雖然他們一個個不說,但也想着雪恥啊,就像李世民和李治一樣,雖說隋朝三敗於高麗,但是確實整個中原的恥辱,所以他們還是要去討回面子的。但現在是神馬情況,全國民不聊生,大小起義不斷,門閥離心離德,皇帝仍不知反省,依舊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朝廷的處境是每況愈下。

“皇上,不可啊,時下全國各地天災不斷,冀州、豫州、青州之地大小起義不斷,王薄已在長白山之地稱王;荊州、江淮之地洪水頻發。正是名不聊生之時,萬不可妄動刀兵,還請皇上三思啊。”

聽到楊廣要再次征討高麗,裴矩這位元老級人物忍不住出列勸誡了。看到裴矩這位大佬都站出來了,各位大臣也紛紛出列效仿,既然有人做了出頭鳥,那就會有人跟着。當然還有一些大臣沒有出列,因爲他們深知楊廣的性格,他決定的事是沒有改變的可能的,當然剛登基的那兩年除外。

“夠了,你們剛纔還在下面歌功頌德,說什麼舉國安定,朕一說要征討高麗,你們就說這大旱,那洪水,哪哪哪又百姓暴動。朕不就是想去教訓一下那個小小的高麗嗎,你們就編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來阻撓,好像朕打一個高麗就會惹得天怒人怨一樣,到底高麗暗地裡給了你們什麼好處,讓你們這麼積極阻止朕?”

楊廣很生氣、很憤怒,不就是想教訓一下小小的高麗,給上次的失敗找回點面子嘛,你說這些人怎麼就不上道啊,還一個勁地阻撓,哼,氣死朕了!

“皇上息怒,臣等不是那個意思。”一大班子大臣趕緊低頭解釋,不低頭不行啊,楊廣殺起人來可不不會跟你講道理的。

“哼,行了,朕意已決不容再議。擬旨,徵召全國各郡之兵馬與開春之後集結,江南、嶺南之兵於洛陽集結,北方之兵於涿郡集結。三月後朕親臨洛陽,御駕親征。”

“宇文述以兵糧不繼,遂陷王師;乃軍吏失於支料,非述之罪,宜復其官爵加封宇文述爲開府儀同三司,隨朕親征。”

“加封來護兒爲右翊衛大將軍,出兵滄海道,有海路進攻高麗。”

“加封禮部尚書楊玄感爲上國柱,隨軍於黎陽督促糧草。”

“臣來護兒、楊玄感領旨,謝恩。”來護兒、楊玄感立馬出列謝恩,宇文述現在還罷官在家呢,要說隋朝恩寵最盛的家族,非宇文述一家莫屬。

“封代王楊侑爲皇太孫,孔穎達爲太子少保,輔佐皇太孫監國。封陰世師爲左翊衛大將軍留守大興城,全權負責都城的安危。”

“臣孔穎達、陰世師領旨、謝恩。臣等絕不辜負皇上的信任。”孔穎達、陰世師也趕緊出列謝恩。

說實在的,楊廣在軍事用人和見解上都有其獨特的地方,除了有時犯傻以外。從二徵高麗上幾乎滅掉高麗上就可以看出,要不是楊玄感反隋,說不定二徵高麗就已經勝利了,可以說隋煬帝的第三次征討高麗,弄得全國百姓更加怨聲載道,楊玄感要負全責。

而隋末楊玄感開啓門閥反隋的旗幟,造成隋末大動盪,民生凋敝、人口銳減,楊玄感也要負不少的責任,而不是歷史上的把所有的罪過全都推給隋煬帝,而他楊玄感卻得到一個反隋義士的榮譽稱號。

滿朝文武都一臉的嚴肅,只有楊暕內心一陣苦笑,不知道是不是他這隻小蝴蝶的影響,歷史上孔穎達也個死板的儒家衛道士並沒有這般出頭的機會,而陰世師也沒有這麼快留守大興城啊,記得楊廣第二次出征高麗的時候陰世師是跟去了的。

看來歷史已有不小的改變,雖然大方向沒變,但局部已經起了變化,不知道留給我的時間還夠不夠,看來得抓緊時間發展自身實力了。

“對了,還有件事。”就在各大臣一位楊廣說完的時候,楊廣再次開口了。

“朕這次能這麼有信心征討高麗,除了我大隋兵強馬壯,高麗弱小以外,齊王也給朕帶來了信心,相信他的那首《滿江紅》各位愛卿不陌生吧。”楊廣又開始拋出重彈了

“齊王?原來那位穿親王袍的人是齊王。早就聽說齊王文武雙全,不過他不是早就失寵了嗎,看來這次將會被重新重用了,不過既然要重用齊王,那皇帝爲何還要立皇太孫呢?管他呢,能結交則結交吧,現在齊王缺人,能雪中送炭就儘量別錦上添花。”各位心思玲瓏的大佬都在心裡猜測盤算着。

“齊王文武雙全,尤工善射,雖有些不良行爲,但已改過,特此恢復其雍州牧、開府儀同三司之職,另授其尚書左僕射之職,爲朕分憂。”楊廣此話一出,把所有人都炸的暈頭轉向,皇上究竟想幹什麼。雍州牧、開府儀同三司還好,可尚書左僕射是什麼職位?那可是管理着吏、禮、兵三部,兼掌糾彈,相當於掌握着大半個朝廷。不說這些大佬震驚,就連楊暕也嚇了一跳,着個職位太特麼的誘人了,如果不是知曉歷史,說不定楊暕就還真的想爭上一爭。

“皇上不可呀,尚書左僕射之職非同小可,歷史上沒有親王擔任的事例,再者說了,皇上先任命皇太孫監國,而後又任命齊王爲左僕射,到時再朝堂上不知以誰爲主,到時二王相爭或恐……還請皇上收回成命。”孔穎達馬上跳出來給太孫爭利了,他這個太子少保果然稱職。

“臣等還請皇上收回成命。”一羣大臣們也紛紛出列附和。相投靠是一回事,可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又得另當別論了誰知道你這位王爺上臺會不會觸犯到自己的利益,還會不會有油水可撈。當然,戶部、刑部、工部的官員出列的不多,畢竟不怎麼涉及到他們的利益,也就懶得去做這個惡人了。

“怎麼?朕的旨意已經沒有效用了是不?”

“請皇上息怒。”看到楊廣準備發怒,宇文化及趕緊出列,雖然他無時不刻不在想打壓這些自詡正直清廉看不起他這種靠恩寵上位的官員們。如果實在平時宇文化及還會拍手稱快,但誰叫他們針對的人是楊暕,又誰讓你楊暕昨天欺負我們宇文家。所以,在這一刻,宇文化及與那些官員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皇上,尚書左僕射之職位非老持穩之大臣不能勝任,齊王雖才華橫溢,詩賦滿譽,但畢竟少有在朝廷任職之時,經驗尚缺,這是各大臣所慮的,非拂皇上旨意。”宇文化及的意思就是說,齊王也就是作作詩,寫寫賦,至於治理朝政呢,還是免了吧。

能參加朝會的官員地位都不會低,能爬到這個地位的也不是豬腦袋,宇文化及的言外之意又有幾個是聽不出來的。

“臣等皆是此意。”能有宇文化及這個弄成在一邊說話,作用肯定會大些,這個道理這幫子大臣還是知道的,也就默認了宇文化及的意思。

“那麼依宇文愛卿之意又該如何?”也就是楊廣寵信宇文化及,雖聽出他的言外之意,但也不以爲忤。

“稟皇上,剛纔裴老大人說王薄在長白山之地稱王,這是對皇上天威的挑釁。皇上也說齊王尤工善射,那麼何不讓齊王領一些兵馬前去鎮壓那些刁民,也好爲皇上解除後顧之憂。”宇文化及出主意了,想在朝廷紮根?門都沒有。宇文化及還在洋洋自得,殊不知以後他不止一次後悔得要死。

“宇文大人所言甚是,臣等附議。”嗯,排擠出朝廷應該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嗯~,那好吧,恢復齊王雍州牧、開府儀同三司之職,授河南道行軍總管,總領各郡兵馬鎮壓青、豫各地的叛亂。全權處理河南道各地事宜。”

隋煬帝這話相當於拍定楊暕的官職,把楊暕排除朝廷權利中樞。楊暕聽到這話不禁鬆了口氣,還好沒被打發到什麼苦寒之地。山東地區自古以來便是民風彪悍,有利於練兵。隋朝時的河南道即黃河南岸各地,大致相當於後世的河南、山東。

可是,楊暕算是如意了,但楊廣這話卻是把這些個大佬的小心肝再次震了一下。河南道行軍總管之職還好,可是全權處理河南道各項事宜,那這就大條了,這相當於土皇帝啊,而且這土皇帝的地盤還大的要命。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想把人家排擠出權利中心呢,哪想到會是這麼一種結局。現在出列的大臣們都有想給自己一巴掌的衝動。

“准許齊王在京中各營抽調五千兵馬爲近衛,上元節後即可前往長白山鎮壓叛亂。”看着楊暕沉默,煬帝以爲是他有什麼不滿,所以又給楊暕開優費條件。要是讓楊暕知道了還不鬱悶死,人家明明在想事情走神了而已嘛,怎麼就變成了人家不滿呢?不過這也好,又弄了一些好處,悶聲發大財,這話果然不吾欺也。京營精銳啊,至少不需要白手起家了,稍加訓練,即可成爲自己手中的第一批精銳。

“兒臣領旨,謝恩。絕不辜負父皇的期望,定會爲父皇的遠征掃除後顧之憂。”趕緊表態了,在不表態就是不識擡舉了,到時候哭都沒地哭。

“嗯,很好,各位愛卿還有什麼事嗎?沒有的話就退朝吧。”煬帝懶懶的說道,昨晚和幾個宮女躲貓貓玩得太晚了,睡眠不足,趕緊回去補覺然後再繼續。

“皇上,臣李淵有事啓奏。”嗯,該到李淵出場了。

“哦~,不知李愛卿有何事。”煬帝對李淵的態度還是挺和藹的,雖然有點沾親帶故的,李淵的髮妻獨孤氏乃文帝獨孤皇后的侄女,所以帶着點親戚。但最主要的是李淵建造晉陽宮供其享樂讓他滿意。不然人家皇帝都想走了你還不上道,不給你穿小鞋纔怪。

“臣家中兩位犬子業已弱冠,皆有報效陛下之意,忘陛下給他們兩一個機會。”哦~,原來是給自己家兒子走關係來了。雖說不少大臣都鄙視,但奈何人家跟皇帝有點關係呢,而且察舉制也剛廢除沒幾年,這樣的推薦還算正常,

“哦~,是建成和世民嗎?離開晉陽才幾年,想不到他們都以長大,既然想爲朕分憂,那這樣吧。李愛卿回太原負責徵召後備兵馬及訓練和負責押接送糧草。封李建成爲昭武校尉,李世民爲振威副尉,負責協助李愛卿,你看這樣可好?”對這麼上道,而且還有那麼一點親戚關係的臣子,撒兩個六品武職也沒啥大不了的。

“臣代家中犬子些皇上恩典。”李淵伏地而拜,靠的,還真能裝,怪不得能獲得天下,能忍程度差不多能和劉皇叔有的一拼了。

李世民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第227章 戰前定計第185章 李世民的動作第111章 瘋狂的孔穎達第194章 洛陽之戰(下)第216章 草原之殤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5章 決戰(下)第171章 交鋒第6章 英雄救美第125章 你是我的全部第29章 程咬金第162章 江都之亂(上)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19章 對峙第228章 渡河之戰第136章 程咬金收將第112章 婚禮進行曲(上)第一百一十七敵蹤初現章第128章 裡應外合(下)第107章 婚事第228章 渡河之戰第112章 婚禮進行曲(上)第201章 意外的戰役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84章 勢力暴增第206章 長孫無垢之病第109章 明月 本王來了第229章 定計破弘農第141章 火藥之威 奪城第215章 埋伏第103章 長孫無垢的雅望第209章 杜如晦的謀劃第78章 取道瓦崗第178章 楊浩被稱帝第116章 瓦崗的圖謀第220章 圍點打援第142章 得任城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8章 來護兒第174章 十宗罪 攻城開始第19章 清蕙第22章 上元節第144章 招賢令 再議婚事第229章 定計破弘農第20章 再會房杜第74章 楊玄感反隋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70章 圍城第72章 掌控全局 楊暕的海洋夢第208章 杜如晦會李淵第18章 楊暕收徒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85章 弘農宮之圍第16章 明月的心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16章 瓦崗的圖謀第156章 論《三國》第16章 援軍?第64章 洞察第224章 酒樓相聚第30章 各安其職 楊暕祭英靈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111章 瘋狂的孔穎達第81章 李靖會戰楊玄感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151章 來自招賢館的驚喜第163章 江都之亂(中)第19章 清蕙第1章 將士效命 帝出大興第147章 影響(下)第169章 清洗 大軍抵達第202章 幽雲鐵騎 戰涿郡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95章 蒞臨弘農宮第23章 四方雷動第89章 攻城之戰(上)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90章 洛陽城下第205章 突厥變 李家謀第198章 天下形勢第28章 戰後安排第154章 李家欲王關中第91章 攻城之戰(下)第13章 李靖第146章 影響(上)第196章 各逞心機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29章 程咬金第35章 慘烈(上)第78章 取道瓦崗第107章 婚事第90章 攻城之戰(中)第202章 幽雲鐵騎 戰涿郡第211章 突厥來襲
第227章 戰前定計第185章 李世民的動作第111章 瘋狂的孔穎達第194章 洛陽之戰(下)第216章 草原之殤第122章 安全離開第25章 決戰(下)第171章 交鋒第6章 英雄救美第125章 你是我的全部第29章 程咬金第162章 江都之亂(上)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19章 對峙第228章 渡河之戰第136章 程咬金收將第112章 婚禮進行曲(上)第一百一十七敵蹤初現章第128章 裡應外合(下)第107章 婚事第228章 渡河之戰第112章 婚禮進行曲(上)第201章 意外的戰役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84章 勢力暴增第206章 長孫無垢之病第109章 明月 本王來了第229章 定計破弘農第141章 火藥之威 奪城第215章 埋伏第103章 長孫無垢的雅望第209章 杜如晦的謀劃第78章 取道瓦崗第178章 楊浩被稱帝第116章 瓦崗的圖謀第220章 圍點打援第142章 得任城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8章 來護兒第174章 十宗罪 攻城開始第19章 清蕙第22章 上元節第144章 招賢令 再議婚事第229章 定計破弘農第20章 再會房杜第74章 楊玄感反隋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70章 圍城第72章 掌控全局 楊暕的海洋夢第208章 杜如晦會李淵第18章 楊暕收徒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85章 弘農宮之圍第16章 明月的心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16章 瓦崗的圖謀第156章 論《三國》第16章 援軍?第64章 洞察第224章 酒樓相聚第30章 各安其職 楊暕祭英靈第233章 長安之戰(中)第111章 瘋狂的孔穎達第81章 李靖會戰楊玄感第168章 宇文化及遇刺第140章 夜戰 秘密武器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181章 楊義臣歸順 清剿江南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218章 龍鳳呈祥第151章 來自招賢館的驚喜第163章 江都之亂(中)第19章 清蕙第1章 將士效命 帝出大興第147章 影響(下)第169章 清洗 大軍抵達第202章 幽雲鐵騎 戰涿郡第219章 略施小計 離間第95章 蒞臨弘農宮第23章 四方雷動第89章 攻城之戰(上)第77章 目標洛口倉第190章 洛陽城下第205章 突厥變 李家謀第198章 天下形勢第28章 戰後安排第154章 李家欲王關中第91章 攻城之戰(下)第13章 李靖第146章 影響(上)第196章 各逞心機第214章 馬邑之戰(下)第29章 程咬金第35章 慘烈(上)第78章 取道瓦崗第107章 婚事第90章 攻城之戰(中)第202章 幽雲鐵騎 戰涿郡第211章 突厥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