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平原決戰(下)

“貞觀四年九月十一二日,行軍道總管李績將高麗援軍引至安市城東南八里處,倚山爲陣,長四十里,李道宗帥五千城管戍隊在後埋伏,衝擊高麗軍後陣,李績則親率一萬餘城管步騎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架好炮臺,赦令諸軍以炮聲爲號,一起出擊。這場大唐開國以來最爲盛大的一場殲滅戰由此拉開序幕。。。”——摘自《大唐戰爭史》

。。。。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屠殺,據我韓國《大韓民族的尊嚴》一書中顯示,在貞觀四年時,安市城爆發了一場唐國與我大韓國的戰鬥,而這場戰爭,唐朝人憑藉着超越時代的熱武器和裝備,肆意屠殺我國國民,據不完全統計,在那場戰役中,我大韓國犧牲的戰士高達三萬人,鮮血都染紅了安市城周圍的樹林,而且唐人慘無人道的行徑更是熱的人神公憤,他們無視國際衛生組織頒佈的《優待俘虜法》,在剩下的六萬多名軍士投降後,依舊不放過,繼續坑殺了一萬餘人,並且挑出其中的軍官進行慘無人道的斬首示衆。。。。”——《韓國地下組織紅皮書》

。。。。

“韓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這一點毫無疑問,從大唐的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親征之後,高麗政權就已經算是徹底消失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說過:’自此,半島再無高麗。’,可以說,那場戰爭之後,高麗的本土政權就已經土崩瓦解,而根據當時的南山郡侯徐陽的建議,唐太宗李世民積極的採取了民族融合政策。讓高麗人去適應唐人的生活方式,要求他們學習漢語、穿漢服、吃漢食,取漢人名字。讓他們徹徹底底的成爲唐人,所以說。今日在半島的韓國人,他們全都是中國人的後裔。。。”——南山大學校長,蔡元培《論韓國之史》

。。。。

“韓國此次出現嚴重的反華暴力事件,中方對此表示嚴重不滿,韓國地下組織的採取的任何反華行動都是非法和無效的,改變不了韓國是中國附屬國的事實,我國已經派出城管第二特種部隊,在首爾、麗水、仁川追查這些反華分子。並且即刻實行擊斃,截止到本消息發出位置,具中國國家安全局總局發來的消息,本次參與反華事件的九十三名韓國地下組織人員已經被擊斃八十九人,現在有四人在逃,對此中方呼籲韓國民衆停止一切生產活動,在家等待中方城管部隊將此次事件處理完畢。”——新華社消息,中國國防部總部。

。。。。。。。。

轟天的炮聲響起,高延壽此時已經什麼都聽不到了,胯下的馬匹已經發了瘋。現在整個山地旁平原上的馬匹全都受驚了,到處都是因爲馬匹踩踏的聲音,不少步兵還什麼都不知道就慘死在了馬蹄之下。

高延壽發誓。他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可怕的景象,那些會爆炸的火球,真的如同流星一般,從天上落下,就這麼徑直的砸在自己士兵的人羣中,他親眼所見,前一秒還是一個人站在自己不遠處,可是一個炮彈落下來。剩下的就只是些殘肢斷臂,場面恐怖不已。

到處都是人的呼喊聲、馬的哀鳴聲。再加上耳朵中都是陣陣耳鳴,高延壽有些昏昏沉沉。可是他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在這麼多呆下去,因爲本能的作戰經驗告訴他,有巨大的危機正在靠近。

還沒等他號召士兵們穩住,他的想法就被驗證了,之間從大軍的後面,已經是攪起了漫天煙塵,要是此時還看不出是敵人的埋伏的話,他就真的算是白瞎了。

響徹天際的鼓聲讓李道宗渾身的熱血沸騰不已,他從沒想過,在平原上居然可以做出這種殲滅式的戰爭,而且關鍵的是,自己的人數加在一起也只有一萬餘人,對方可是十萬大軍。

火炮的威力很大,可是唯一的缺點就是精度不太準確,幾百門火炮,全部發射之後,最終轟擊到十萬大軍中的不到一半,可就算是一小部分,也夠這些高麗人喝上一壺的了,十萬大軍從中間斷成了一截,一部分朝後面逃,一部分朝前面逃,正好符合了李績當初定下的包餃子戰術。

發起狠的高麗人還是有些戰鬥力的,畢竟生活環境比較艱苦,這些高麗人都有一身較爲強壯的體格,要是正面搏鬥,一名城管最多同時打三個,再多的話可能就會敗了。

不過李道宗怎麼會給這些高麗人近身肉搏的機會,帶着從後面包餃子的衆多城管戍隊的士兵,面對面的朝奔向自己的高麗隊伍攻擊過去。

那些高麗士兵本來還有些迷迷糊糊,只想着趕快逃出去,可是沒想到身後居然跳出了一隊人馬,這讓他們嚇了一條,不過很快,他們的心情就安定了下來,因爲從人數來看,包上來的這支隊伍人數不是很多,只有大約五千多人的樣子。

‘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場上往往最先輸的就是認慫的那個,那些高麗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個個也是握緊手中的大刀長矛,面色兇悍的朝那些唐軍衝了上去。。。

。。。。。。

看着朝自己衝過來的敵人,李道宗的嘴角露出了嗜血的笑容,今日就是大開殺戒的日子!

“手榴彈準備!”李道宗騎在高頭大馬上,拔出佩劍,朝遠處的敵人一揮,”一千米!”

“八百米!””五百米!”。。。”兩百米!扔!”看到衝上來的敵人,一排數百人齊齊的扔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手榴彈,書院製作的手榴彈爆炸範圍大約是二十五米,一半士兵都能扔出四十米左右,等到手榴彈落地,那些高麗人差不多正好能跑到爆炸範圍。

果然,衝在最前面的那些高麗士兵原本揮舞着手中的大刀,想要和這些唐人決一死戰的時候,就看到遠處的唐人齊齊的扔出一排排黑乎乎的東西,這可嚇了他們一跳,不過很快他們就恢復了正常,因爲這些唐人扔的東西實在是太近了,差不多隻有四十來米,最遠的也不過七十米,這看起來沒有絲毫威脅。

“殺!!”百米的距離轉瞬即逝,高麗人已經開始加速朝唐軍奔跑,此時的他們感覺異常自信,因爲那些唐人非但沒有拔出寶劍或者大刀,反而是從背後摸出一把黑不溜秋的棍子,看起來人畜無害、弱不經風。

“一排火槍手準備!二排火槍手裝彈!”李道宗騎在馬上,按照當初在秦嶺訓練一般的指揮道。

“一排火槍手準備!二排火槍手裝彈!”數十名傳令兵傳達着李道宗的命令。

越來越近了,高麗的士兵們甚至都能看到那些唐人身上穿着的精緻鎧甲,還有他們驕傲的綾羽,這一切都讓高麗人眼紅不已,只要殺掉這些手持棍棒的唐人,那些精緻的裝備就將成爲自己的。

可是還沒等他們接近,在他們的腳下就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響聲,”轟隆!””轟隆!””轟隆!”聲不絕於耳。眼前已經像是出現了什麼巨大的災難,到處都是飛起的煙塵、黑色的硝煙、還有鮮紅的血液。

土地被鮮血沁紅,這讓後面的高麗人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腳步,還在震驚眼前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不等他們有什麼動作,李道宗的劍就重重的揮下,”傳本將命令!射擊!”)

第24章 徐陽的幸福第44章 吐蕃來訪第46章 五皇子經商(上)第6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28章 長安有震第24章 泉州夜宴第56章 歐洲人與倭國人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41章 自行車專賣店第45章 ?千里捷報(上)第22章 將入泉州第44章 一輛自行車第28章 長安有震第25章 書院記者採訪第60章 安市城大捷第38章 微服私訪(下)第34章 那些年的軍訓日記第70章 商業聯合會第33章 火藥炸山第11章 盛世春耕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64章 天下之主第58章 平原決戰(上)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3章 戰前討論會第52章 《大唐新聞報》的創辦第26章 佔領琉球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75章 絕不和親第31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一)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64章 趙老漢蓋書院第51章 海外日常第25章 KTV的改造第1章 廟堂之高第8章 稱心和故人第6章 皇城驅儺會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49章 玉人多嬌第5章 午膳定江山第51章 漢唐雄風第9章 繁華長安(下)第66章 鬼谷要謀反?第26章 目標吐蕃第37章 突厥覆滅的前夕第49章 玉人多嬌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29章 重建敦化坊第33章 新聞主編馬周第36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中)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35章 一觸即發第14章 血腥的聯軍第17章 上街shopping第37章 長安休閒商務會館第29章 憤怒的奧馬爾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28章 尼瑪窮達的信仰第41章 黃金大掠奪第56章 歐洲人與倭國人第58章 玄奘的歸來第28章 無限可能的歷史第55章 長安拍賣行第53章 倭國奸細第4章 科舉張榜第35章 商賈戰友第25章 房玄齡訪問第44章 一輛自行車第68章 西突厥的全面倒戈第9章 韓彥軒的歸來第55章 倭國,螳螂捕蟬?第53章 內部發行紙幣第45章 征戰世界的哈里發第41章 名動長安(四)第25章 永世之敵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第60章 天下時局第22章 南山書院第21章 帝師的日常第12章 形式主義第26章 有親自遠方來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14章 凌煙閣二十五功臣(上)第42章 代替馬匹的工具第9章 芙蓉帳暖第61章 廣廈將傾第23章 東宮秘聞第54章 影衛的書信第18章 幽州有佳人第37章 泰山崩,四國滅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57章 商人們的時代第20章 新穎的拍賣會(下)第16章 水泥路竣工第1章 盛世將至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7章 徐興唐和李治第47章 五皇子經商(下)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
第24章 徐陽的幸福第44章 吐蕃來訪第46章 五皇子經商(上)第6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28章 長安有震第24章 泉州夜宴第56章 歐洲人與倭國人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41章 自行車專賣店第45章 ?千里捷報(上)第22章 將入泉州第44章 一輛自行車第28章 長安有震第25章 書院記者採訪第60章 安市城大捷第38章 微服私訪(下)第34章 那些年的軍訓日記第70章 商業聯合會第33章 火藥炸山第11章 盛世春耕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64章 天下之主第58章 平原決戰(上)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3章 戰前討論會第52章 《大唐新聞報》的創辦第26章 佔領琉球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75章 絕不和親第31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一)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64章 趙老漢蓋書院第51章 海外日常第25章 KTV的改造第1章 廟堂之高第8章 稱心和故人第6章 皇城驅儺會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49章 玉人多嬌第5章 午膳定江山第51章 漢唐雄風第9章 繁華長安(下)第66章 鬼谷要謀反?第26章 目標吐蕃第37章 突厥覆滅的前夕第49章 玉人多嬌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29章 重建敦化坊第33章 新聞主編馬周第36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中)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35章 一觸即發第14章 血腥的聯軍第17章 上街shopping第37章 長安休閒商務會館第29章 憤怒的奧馬爾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28章 尼瑪窮達的信仰第41章 黃金大掠奪第56章 歐洲人與倭國人第58章 玄奘的歸來第28章 無限可能的歷史第55章 長安拍賣行第53章 倭國奸細第4章 科舉張榜第35章 商賈戰友第25章 房玄齡訪問第44章 一輛自行車第68章 西突厥的全面倒戈第9章 韓彥軒的歸來第55章 倭國,螳螂捕蟬?第53章 內部發行紙幣第45章 征戰世界的哈里發第41章 名動長安(四)第25章 永世之敵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第60章 天下時局第22章 南山書院第21章 帝師的日常第12章 形式主義第26章 有親自遠方來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14章 凌煙閣二十五功臣(上)第42章 代替馬匹的工具第9章 芙蓉帳暖第61章 廣廈將傾第23章 東宮秘聞第54章 影衛的書信第18章 幽州有佳人第37章 泰山崩,四國滅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57章 商人們的時代第20章 新穎的拍賣會(下)第16章 水泥路竣工第1章 盛世將至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7章 徐興唐和李治第47章 五皇子經商(下)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