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宗教顛覆

“長安唐朝對吐蕃的進攻是有準備的。太宗貞觀十年特設河西節度使以防吐蕃和它與回紇可能發生的聯繫,隴右、劍南兩節使專防吐蕃進攻。僅在河西、隴右兩節鎮即駐精兵十萬三千餘人戎守,同時,在貞觀初年土豆橫行的年代,太宗整整囤積了兩千噸土豆運往前線,最重要的是在李恪皇子的宗教侵略下,吐蕃早已經是外合內離。

可是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唐滅吐蕃的戰爭中,功勞最大的部隊不是李績所率主力,也不是程咬金和尉遲恭所率領的側翼軍隊,而是一位名叫彪大廣的武士所率領的七千名城管戍隊,這一支部隊,如同一柄尖刀,直接刺穿了吐蕃的心臟,也讓這一個傳承了數十年的國家,轟然倒塌。。。。————摘自《吐蕃的覆滅史》。”

。。。。。。。。。

徐陽從來都不擔心大唐的對外戰爭會失利,果然這一次彪大廣也沒有讓他失望,在秦嶺訓練了這麼多年的城管特種部隊這一次在對抗吐蕃的過程中,將實力的碾壓展現的淋漓盡致,冷兵器的時代終將過去,熱武器的時代已經到來。

當唐人的火槍擊落吐蕃軍人自信的羽靈,當城管戍隊的腳步踏進了布達拉宮,吐蕃,再一次成爲了大唐腳下亡魂中的其中之一。

相比突厥的竭力可汗,高麗的淵蓋蘇文,吐蕃的松贊干布還算是一個有骨氣的漢子,當城管戍隊的隊員抵達布達拉宮最高層的宮殿中時,就已經發現了死在了王位上的松贊干布。

一柄短劍刺穿了他的胸膛。可以看得出他死前十分痛苦。他的面目扭曲。神色淒涼,不過能坦然面對死亡的這份勇氣,徐陽也是認爲十分值得欽佩了。

值得一提的是,祿東贊沒有追隨着松贊干布的腳步,與他一同赴死,他逃走了,什麼線索都沒有留下,在大唐軍隊的大肆搜捕下。只收集到了一小塊線索,那就是祿東贊似乎是逃往西方去了。

對於祿東讚的逃跑,李二並不關心,徐陽也不關心,他只是微微有些吃驚,原本以爲這個最忠於松贊干布的大臣,最終也會選擇逃走。

。。。。。。。。。。

松贊干布死了,吐蕃王朝也就分崩離析了,唐人的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吐蕃的首都拉薩城。

這一次進攻吐蕃,徐陽的態度十分強硬的向李二提出。軍隊不得對吐蕃人民作出任何傷害,放下武器的吐蕃士兵也無需活埋。吐蕃地遠,必須要讓那裡的人民對大唐的軍人抱有好感,至少也不能有敵意,天高皇帝遠,在統治者通知薄弱的地區,如果激怒了民憤,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現在的李二不像歷史上的那個李二,會說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經典的話,保持吐蕃貧民階級對大唐的好感,走羣衆路線,徐陽堅信,只要經過十年的同化,那裡的吐蕃人一定會自然而然的變成唐人。

可是徐陽還是錯了,李恪皇子當初被安排入藏發展宗教,一開始徐陽還會把一些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可後來,隨着全面開戰,徐陽已經漸漸忽略掉了整個皇子的作用,直到後來,徐陽才發現宗教的可怖之處。

。。。。。。

宗教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那就是信仰,它是精神寄託的潘多拉。你一旦打開,就無法閉合,而精神和意志是共融的,人的身軀可以粉碎,但意志很難。所以它的威力之大,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超乎人們的想象。

徐陽曾經不能明白,爲什麼伊朗的那些狂熱的宗教分子,會扭曲人性,變得極其的嗜血殺戮,而在宗教崇拜時,可以使夫妻反目,親友爲敵,拋棄一切,轉而投入宗教的麾下。

徐陽曾經一直相信,宗教和信仰本身並沒有是人心理扭曲的那種能力,能使人心裡扭曲的是在某種利益上的欺騙和矇蔽究其根源,都是人的私心和貪心在作怪,爲了一己之私纔會心理扭曲,甚至鋌而走險。而信仰是人人都擁有的東西,有人信宗教,有人只信自己的良心,這都是信仰,所謂心理扭曲的信徒,不過是被人利用似是而非宗教或信仰欺騙,所以才引起人的錯覺,好像是信仰使人心理扭曲。

可是經過在大唐的所見所聞,徐陽十分確信,一些的宗教還都是源自人們的無知,與人們對於無知的那種尋求心理。

徐陽爲道家編寫了一套玄幻小說,其中將道家的階級換分的十分清楚,築基、開光、融合、心動、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洞虛、大乘、渡劫,這些後世耳熟能詳的詞彙,當它們第一次出現在唐人眼中時,可謂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徐陽的那本名曰《修道成仙》的小冊子一時間被道家奉爲經典之一,長安無數百姓爭相傳閱,各大道觀的長老級人物都開始普及道家的等級知識,並且紛紛爲坐下子弟測算等級。

道家從此有一不成文的規定,年滿三十未築基者,爲無慧根之人,不得爲道家子弟。

什麼是築基,沒有人知道,徐陽的小冊子上也只是寫下了一段非常玄妙的話:“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方可散而爲氣,聚而成形”

就僅僅是這一段話,被各大大道觀總結出一大通自己的解釋,而且還各有各的道理,道家的袁天罡在玄奘舉行過大慈恩寺佛法大會的五日之後,也在長安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道家法事,他這一次舉辦的法事和以往不同,從前他都是和跳大神一般,弄幾遍白磷自燃,說上一些測算天命的話,就算是結束了,可是這一次,在面對長安的諸多百姓時,袁天罡既沒有表演“跳大神”,也沒有講高深難道的道家經典,而是向長安的百姓講起了故事。

“鴻蒙證道,大道三千,證明兩千九百九十九,只留一線天機。”

“共工怒撞不周山,天地崩塌,萬物凋亡”

“鴻蒙講道,女媧得聞,一窺天機,最終證道而心,得有造人之功績”

“太昊伏羲,華胥氏踩了雷澤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兒子,他能夠沿着生長在都廣之野的作爲天梯的建木“上下於天”,後創造出太極兩儀道法。。。。”

種種這些,長安百姓像是聽到什麼新奇的故事,在袁天罡的講道大會上,所有人都收穫頗豐,《大唐新聞報》甚至還啓動了一個專欄報道了此事,一時間天下震動,無數人立志證道,上山求道,道家,也是憑藉着徐陽的一個小手段,一下子達到了歷史之頂峰。。。。

。。。。。。。。

在經過長安的道家熱之後,徐陽就再也不相信什麼教派了,原來僅僅通過自己的雙手,也可以讓無數的人信奉,只有當成爲一切始作俑者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用編造的故事去欺騙無知的人,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

相比徐陽的看破,身在西藏的李恪此時卻對於宗教卻樂此不疲,在大唐的科技面前,吐蕃人的無知成了他征服一切的手段,這一次吐蕃幾乎所有的軍隊動向他都瞭如指掌,而且都把訊息呈遞給了大唐的軍隊,覆滅吐蕃,他也是功不可沒。

在松贊干布死後,他名正言順的成爲而來吐蕃的新王,而他的擁護者,一下子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對於自己的兒子李恪在吐蕃當王,李二也沒有表示什麼異議。。。。。

第52章 出兵樑師都第17章 上街shopping第42章 年終守望第6章 玻璃帶給你光明第58章 太液湖畔第24章 攻城戰第24章 修建行宮第55章 龍巡天下(上)第15章 揚帆起航第41章 名夫婿狄仁傑第36章 謝唐昌的朝拜(下)第31章 潤物細無聲第49章 歸國之賀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32章 工地風波第51章 修建書院第47章 超市開業第28章 長安有震第49章 貞觀蝗災第29章 夜襲高麗第14章 跳樑小醜第1章 朔方歸唐第29章 煤老闆的前奏第13章 鬼谷的能量第9章 李二家的朝堂(中)第52章 丟失的一本教科書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26章 城管出動(上)第24章 大唐製衣公司第1章 登上歷史舞臺第7章 水晶玻璃,轟動幽州第65章 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報告第29章 五子帝王導師第42章 何樂而不爲第20章 皇子們的物理課第44章 侯爺的幸福生活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2章 長安書院建築羣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47章 男爵的封地(二)第48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44章 鬼谷秘聞第36章 被李二惦記上了第22章 城管公務員面試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16章 開幕式前夕第35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唐朝大婚(上)第13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0章 新穎的拍賣會(下)第62章 小武的婚禮第14章 幽州產業搬遷第36章 被李二惦記上了第14章 吐蕃的和親第44章 吐蕃來訪第1章 天文奇觀,九星連珠第59章 唐朝大婚(上)第1章 布達拉宮第40章 膝下子女第19章 ?幽州大酒店第11章 羊吃人第55章 史詩級的戰鬥第47章 誕子之喜第51章 制劍與婚約第34章 資本對立皇權第43章 天作之合第18章 絕望的祿東贊第16章 ?故地重遊第12章 形式主義第36章 澳洲動植物第31章 吐蕃根據地第18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上)第65章 ?女皇與國老的婚禮(上)第55章 太子李承乾第32章 沒有悟空的日子第22章 球戰落幕第53章 皇室龍胄第58章 買買買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第40章 長安多事第23章 三歲看小,五歲看老第78章 年終歲末第44章 侯爺的幸福生活第43章 墨門第30章 封地初改建第59章 終將入長安第29章 憤怒的奧馬爾第34章 陛下親臨第13章 出征!星辰大海(上)第53章 高麗百濟謀反第64章 天下之主第18章 去長安留學第72章 深謀遠慮第60章 唐朝婚禮(中)第28章 無限可能的歷史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
第52章 出兵樑師都第17章 上街shopping第42章 年終守望第6章 玻璃帶給你光明第58章 太液湖畔第24章 攻城戰第24章 修建行宮第55章 龍巡天下(上)第15章 揚帆起航第41章 名夫婿狄仁傑第36章 謝唐昌的朝拜(下)第31章 潤物細無聲第49章 歸國之賀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32章 工地風波第51章 修建書院第47章 超市開業第28章 長安有震第49章 貞觀蝗災第29章 夜襲高麗第14章 跳樑小醜第1章 朔方歸唐第29章 煤老闆的前奏第13章 鬼谷的能量第9章 李二家的朝堂(中)第52章 丟失的一本教科書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26章 城管出動(上)第24章 大唐製衣公司第1章 登上歷史舞臺第7章 水晶玻璃,轟動幽州第65章 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報告第29章 五子帝王導師第42章 何樂而不爲第20章 皇子們的物理課第44章 侯爺的幸福生活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2章 長安書院建築羣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47章 千里捷報(下)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47章 男爵的封地(二)第48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44章 鬼谷秘聞第36章 被李二惦記上了第22章 城管公務員面試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16章 開幕式前夕第35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唐朝大婚(上)第13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0章 新穎的拍賣會(下)第62章 小武的婚禮第14章 幽州產業搬遷第36章 被李二惦記上了第14章 吐蕃的和親第44章 吐蕃來訪第1章 天文奇觀,九星連珠第59章 唐朝大婚(上)第1章 布達拉宮第40章 膝下子女第19章 ?幽州大酒店第11章 羊吃人第55章 史詩級的戰鬥第47章 誕子之喜第51章 制劍與婚約第34章 資本對立皇權第43章 天作之合第18章 絕望的祿東贊第16章 ?故地重遊第12章 形式主義第36章 澳洲動植物第31章 吐蕃根據地第18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上)第65章 ?女皇與國老的婚禮(上)第55章 太子李承乾第32章 沒有悟空的日子第22章 球戰落幕第53章 皇室龍胄第58章 買買買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第40章 長安多事第23章 三歲看小,五歲看老第78章 年終歲末第44章 侯爺的幸福生活第43章 墨門第30章 封地初改建第59章 終將入長安第29章 憤怒的奧馬爾第34章 陛下親臨第13章 出征!星辰大海(上)第53章 高麗百濟謀反第64章 天下之主第18章 去長安留學第72章 深謀遠慮第60章 唐朝婚禮(中)第28章 無限可能的歷史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