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名聲、實惠都要

於是高桓權的日常就多了點兒小插曲,那就是薛仁貴閒着沒事兒就喜歡在安市城中走動一番,順帶着擠兌擠兌高桓權。

高桓權這一輩子,除卻年少時在高句麗長大,在高建武的羽翼之下成人,之後就一直在長安做爲質子生活,在大唐的日子,別的沒學會,長安城那些勳貴子弟的毛病一樣不落,全都沾染了,那會兒他身份比較特殊,雖說是質子,但怎麼說也是一國太子,除了玄世璟之外,長安的各位公子少爺們也給這位榮留王太子幾分面子,高桓權在長安也吃的開。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亡國太子,哪兒來的身份,在安市城憋屈着,城池還是借了大唐的,在薛仁貴面前還哪兒敢有什麼脾氣,只能笑呵呵的接待着薛仁貴,等到薛仁貴走了,纔回到府邸之中大發脾氣。

這種日子,他高桓權也過夠了,他在安市城駐冰,沒有糧草,只能在靠着遼東周圍的高句麗土地上打打秋風,但是這纔多少東西,這麼一干,失了民心不說,也養活不了他在安市城的駐兵啊,沒辦法,每年只能厚着臉皮去找薛仁貴要糧草。

這要糧草也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到了那時候,不但薛仁貴擠兌他,連唐軍的軍需後勤都敢給他臉色。

高桓權心裡也明白,自己只有大敗泉蓋蘇文,拿下平壤城,恢復高家在高句麗的統治,這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於是,當平壤城的消息一傳出來,說泉蓋蘇文身體不行了的時候,高桓權就坐不住了。

“遼東戰事再起,諸位卿家,可有什麼想要說的?”

早朝,李二陛下高座在太極殿上首,目光掃視着殿中站着的諸多大臣。

“啓奏陛下,臣以爲,如今遼東安定,且泉蓋蘇文退居平壤城,大唐已經收付遼東土地三載有餘,東北方穩定,不宜大動刀兵。”吏部的人站出來說道:“且過些時日,北方薛延陀部落使臣到達長安,西北方定,軍隊更應休養生息。”

“臣不敢苟同。”一聽吏部的人反對遼東再打,李道宗站了出來,當初可是他帶着玄世璟和五千精兵開道,作爲先鋒趕往遼東的,對於遼東那邊兒的事兒自然也是上心,他也不想先鋒軍歷盡萬難打開的局面,如今終於經營的不錯了,可以收回更多,卻因爲朝中文臣的幾句話就放棄如今打好的局面,如今的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過了這個時機想要再對高句麗動武,耗費的,可就不是現在這個數目了。

“陛下,遼東是平定了不假,但是高句麗仍舊被泉蓋蘇文掌控,原本高家人便是依附大唐,是爲大唐附屬臣民,如今高家人被泉蓋蘇文幾乎屠戮殆盡,高桓權蝸居安市城,現在與泉蓋蘇文衝突了起來,若是大唐不幫,日後四邊小國,如何再敢依附大唐?”

李二陛下聞言,微微的點了點頭。

李二陛下的心裡也是希望能出兵打的,他需要的,只是朝堂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高句麗不滅,終究是大唐心中的一根刺,至於滅了之後那塊地該怎麼處置,是設立都護府還是賞賜給高桓權作爲封地那也是大唐說的算。

“陛下,臣覺得,可讓高桓權與泉蓋蘇文打着,薛將軍在遼東,駐足觀望一陣再做決定也不遲。”長孫無忌拱手說道。

長孫無忌所說的,對於大唐來說也是有好處的,讓高桓權與泉蓋蘇文相互消耗,若是高桓權實在是打不過了,就讓薛仁貴將高桓權帶回安市城,再修養一陣子,再去打。

無論如何,消耗的全都是高句麗的實力,與大唐無關,大唐也僅僅是坐山觀虎鬥罷了,等到泉蓋蘇文被高桓權消耗的差不多了,大唐再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陛下,臣覺得,此機會千載難逢,錯過了,日後再要動高句麗,可就不容易了。”玄世璟站出來說道:“無論是江夏郡王所說的道義上,還是長孫大人所說的觀望,無疑對與大唐來說,都是好的,長孫大人所說,可以極大的減少大唐的損耗,但是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日後如何發展,誰都料想不到,用兵一道,臣覺得,還是抓住眼前的機會爲好,大唐利器在手,何愁堅城不破?”

“玄侯所言不虛。”長孫無忌說道:“只是玄侯不覺得,等到高桓權和泉蓋蘇文打的差不多了,大唐再出兵,不更好嗎?”

“無論治國還是用兵,逃不過兩個字,道義,這是一面旗幟,一面正義的旗幟,一面大唐的王旗,絕對不能倒下的旗幟。”玄世璟的話擲地有聲。

如長孫無忌那般,的確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遼東的消耗,但是做法不道義,撿現成的便宜可還行?撿了便宜的後果是什麼?平了高句麗,撿了高桓權的便宜,到最後高句麗平壤城一帶原本高家的領土,估計還是得封給高家,封給在這場戰爭中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高桓權,畢竟人家是名正言順。

但若是大唐在這戰爭之中拿大頭那就不一樣了,平了高句麗,將高句麗的土地歸入大唐的版圖,那就是遼東都護府,到時候給高桓權一個高品級的虛職,讓他繼續留在平壤城就是了,反正掀不起什麼浪花兒來,遼東仍舊有薛仁貴駐守,等過幾年,高句麗的土地,就能夠從根本上,完全歸大唐,而以後高桓權一死,他的官位也不是世襲的,至於子嗣,隨便給個位子糊弄過去也就完事兒了。

這從根本上性質就不一樣,若是高句麗的舊地封給高桓權,那就是高家的私有土地了,高句麗仍舊存在不是嗎?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那這樣,費力氣去打泉蓋蘇文,有什麼意義?

大唐想要的,是實打實的實惠,是土地、財富!

若是大唐在高桓權與泉蓋蘇文剛開始打的時候就起兵一同對付泉蓋蘇文,那到最後,雖說略有損失,但是道義、實惠,卻都能賺到手。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書院戒嚴第四百九十九章:解圍第一百六十三章:心思第一千三百七十章:最後一面第五百一是一章:時間緊張第三百三十八章:所夫孫,死第三百六十五章:躲着李治第二百一十二章:李元景的處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見鄭鈞第五十九章:忽悠第一百八十六章:藏在心裡的淒涼第九十六章:兕子問政第五百一十八章:練兵(上)第一百零一章:身份泄露第九百四十五章:一天第一百七十三章:購置物資(上)第六十章:“年貨”第二百八十三章:納妾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三百零五章:陵園第五百二十二章:故事第五百三十一章:打賭第四百八十五章:對峙與震懾第二百七十六章:招收學生(中)第二百八十八章:單蠢的和尚第七百八十二章:每當看到推薦投給老書我的心楞個痛第四百四十章:攆出去第五百三十二章:對手的重要性第六十七章:皇家那些事兒第七百九十一章:一個坑第五百八十八章:陽謀,攻心爲上第一百四十七章:反應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弊端初現第四百三十章:突然如其來的疑惑第二百零六章:玄奘歸來第二百八十章:全都留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酷吏!第八百五十二章:夜色下的玄武湖第二百零二章:莊子的繁榮第五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六百零九章:故人消息第五百一是一章:時間緊張第四百七十六章:對李淳風的信任第三十五章:馬球第三百二十六章:與王崇基的會晤第八百零一章:考前第二百九十八章:大舅哥第二百八十九章:愛惜羽毛是個好習慣第二百二十八章:人生在世,且行且珍惜第四章:遊湖第七十四章:新紙的盈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同去第四百一十八章:定論第八百零八章:前兆第七百零五章:小狐狸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百二十八章:對泉男生的節制第四百六十八章:未來的路第三百三十一章:神侯府的神秘來客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戲第四百零六章:過不去的梗第九十六章:陛下駕到第九百五十八章:似曾相識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提防第一百一十七章:帶個公主逛青樓(上)第四十一章:相識第三百七十一章:野心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中秋宴(上)第八百八十九章:李二陛下的糾結第三百二十三章:讀作附屬國,寫作白眼狼第三百八十五章:捷報第九十七章:鹿山三霸第一千二百零七章:朝局引起的讀書熱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病危第五十七章:柴令武的啓發第六百一十一章:調虎離山第二百四十章:地道入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一團亂麻第二百三十四章:規劃第五百三十章:殺人第九百四十六章:放一馬第八十九章:風雨欲來第六百一十四章:楊福、成勇第七百一十七章:重點來了第三百四十章:泉蓋蘇文的處境第五十四章:入學弘文館第四百二十五章: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二章:綠林道第四百七十一章:片刻寧靜第三百五十一章:絕後患第六百零五章:撤退,無解的局面第五百四十七章:告別第一千零九十六章:時過境遷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封信,兩件事第六十四章:銷售概念第六百九十章:又來事兒第三百一十五章:一團煙花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父與子第八百八十四章:人非草木第四百六十二章:百騎司的消息第六十二章:雅間逸事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書院戒嚴第四百九十九章:解圍第一百六十三章:心思第一千三百七十章:最後一面第五百一是一章:時間緊張第三百三十八章:所夫孫,死第三百六十五章:躲着李治第二百一十二章:李元景的處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見鄭鈞第五十九章:忽悠第一百八十六章:藏在心裡的淒涼第九十六章:兕子問政第五百一十八章:練兵(上)第一百零一章:身份泄露第九百四十五章:一天第一百七十三章:購置物資(上)第六十章:“年貨”第二百八十三章:納妾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三百零五章:陵園第五百二十二章:故事第五百三十一章:打賭第四百八十五章:對峙與震懾第二百七十六章:招收學生(中)第二百八十八章:單蠢的和尚第七百八十二章:每當看到推薦投給老書我的心楞個痛第四百四十章:攆出去第五百三十二章:對手的重要性第六十七章:皇家那些事兒第七百九十一章:一個坑第五百八十八章:陽謀,攻心爲上第一百四十七章:反應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弊端初現第四百三十章:突然如其來的疑惑第二百零六章:玄奘歸來第二百八十章:全都留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酷吏!第八百五十二章:夜色下的玄武湖第二百零二章:莊子的繁榮第五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六百零九章:故人消息第五百一是一章:時間緊張第四百七十六章:對李淳風的信任第三十五章:馬球第三百二十六章:與王崇基的會晤第八百零一章:考前第二百九十八章:大舅哥第二百八十九章:愛惜羽毛是個好習慣第二百二十八章:人生在世,且行且珍惜第四章:遊湖第七十四章:新紙的盈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同去第四百一十八章:定論第八百零八章:前兆第七百零五章:小狐狸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百二十八章:對泉男生的節制第四百六十八章:未來的路第三百三十一章:神侯府的神秘來客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戲第四百零六章:過不去的梗第九十六章:陛下駕到第九百五十八章:似曾相識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提防第一百一十七章:帶個公主逛青樓(上)第四十一章:相識第三百七十一章:野心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中秋宴(上)第八百八十九章:李二陛下的糾結第三百二十三章:讀作附屬國,寫作白眼狼第三百八十五章:捷報第九十七章:鹿山三霸第一千二百零七章:朝局引起的讀書熱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病危第五十七章:柴令武的啓發第六百一十一章:調虎離山第二百四十章:地道入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一團亂麻第二百三十四章:規劃第五百三十章:殺人第九百四十六章:放一馬第八十九章:風雨欲來第六百一十四章:楊福、成勇第七百一十七章:重點來了第三百四十章:泉蓋蘇文的處境第五十四章:入學弘文館第四百二十五章:人各有志第一百八十二章:綠林道第四百七十一章:片刻寧靜第三百五十一章:絕後患第六百零五章:撤退,無解的局面第五百四十七章:告別第一千零九十六章:時過境遷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封信,兩件事第六十四章:銷售概念第六百九十章:又來事兒第三百一十五章:一團煙花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父與子第八百八十四章:人非草木第四百六十二章:百騎司的消息第六十二章:雅間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