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

伴隨着呼嘯而來的西北風,長安城正式的進入了冬天模式。

不過,今年的冬天卻是一天也不冷清。

隔三差五的,就有從美洲、澳洲回來的船隊停靠在渭水碼頭,給大家帶來各種各樣的驚喜。

雖然暫時還沒有玉米跟地瓜的消息,但是辣椒和土豆這種已經被證實的東西,卻是被帶回來了不少。

更讓李寬和李諺開心不已的是大量的橡膠被帶回了長安城。

其中據說還有一批橡膠樹幼苗被留在了蒲羅中和崖州那邊,已經開始種植。

這爲蒸汽機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

“王爺,有了這幾萬斤的橡膠,我們未來一年的密封件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還可以敞開來展開各種試驗,到時候第二代的蒸汽機,肯定會更快的研究出來。”

觀獅山書院蒸汽機研究所,李諺很是激動的跟李寬在講述着研究所裡的安排。

自從明作鐵路正式開通之後,李諺就重新一門心思的紮在了研究所裡頭,想要製作出更好蒸汽機出來。

“嗯,這個橡膠的用途非常廣大,不僅是密封件製作最好的材料,也是一些減震的零件中可以檢討替代的東西。回頭可以在化學院下面專門成立一個橡膠研究所,開發更多的橡膠產品。”

李寬可是知道橡膠工業在後世是地位頗爲重要的一個工業分類。

不管是密封件還是輪胎,亦或是其他一些日常用品,都有許多地方是大量使用橡膠的。

甚至渣男居家旅行必備的套套,也是使用橡膠製作而成的。

“王爺,長安城中,現在找我們購買了蒸汽機使用授權的機構,已經有超過十家了,不用幾年時間,大唐的蒸汽機年產量肯定可以達到百臺,甚至是千臺。

到時候需要的橡膠密封件,肯定會多很多,對它的性能要求也會高很多,專門成立一個研究所,確實很有必要。

其實在我看來,不僅有必要成立一個橡膠研究所,還可以專門成立一個鑄造研究所、鍛造研究所,甚至是衝壓研究所,爲各種零件的生產提供幫助。”

蒸汽機研究所雖然是一個研發機構,但是現在也修建了屬於自己的蒸汽機作坊,用來大規模的開始生產蒸汽機。

這生產一兩臺蒸汽機跟生產幾十上百臺蒸汽機,肯定不是一個概念。

之前,很多東西都是依靠着匠人一個一個的製作出來的。

雖然作坊城不少的作坊都開始推出標註化的零件,但是在蒸汽機上面,卻是迴歸到了比較原始的狀態。

所有的零件都幾乎是純手動打造,成本高不說,生產效率還低。

現在李諺自然要考慮改變這一個局面。

“沒問題,到時候劉界你安排一下,組織教諭和學員成立相應的研究所。”

觀獅山書院現在想要擁有自己獨立研究所的教諭,可是有大把。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培養,也算是發掘了不少的人才,爲大唐的工業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現在蒸汽機的技術已經開始擴散開來,再過個幾年,大唐的工業革命可就真的要開始顯示出屬於自己的威力了。

到時候,純手工的作坊,肯定會經歷一波倒閉潮。

能夠適應變化的,肯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故步自封的,可能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沒問題,屬下立馬就去安排!”

一直跟在李寬身後沒有說話的劉界,這個時候自然是要站出來旗幟鮮明的表達自己的態度。

“聽說農學院現在把暖棚建設規模搞得很大,這蒸汽機研究所看完了,我們去農學院的研究所轉一轉吧。”

到觀獅山書院各個研究所裡視察,是李寬非常喜歡的一個活動。

隨手指點一下那些教諭,大唐在某方面的技術可能就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農學院的地盤是整個書院最大的,他們不僅在書院內部佔據了上百畝的地方,還在書院旁邊的渭水岸邊有上千畝的試驗田。

其中有一百多畝的試驗田,都是採用了玻璃製作的大棚,用來給農作物的育種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

劉界沒有什麼創新能力,但是執行力很強,對於書院的情況也很瞭解,妥妥的一個大管家。

很快的,他就帶着李寬出現在了農學院的暖棚之中。

“楚王殿下,您怎麼過來啦?”

李寬剛剛進入到暖棚,迎面而來就看到了唐同人。

這位唐儉的三兒子,不好好的過自己官二代的生活,反倒是迷上了農業。

雖然現在已經被李世民提拔爲司農少卿,但是整天卻還是往觀獅山書院跑。

作爲觀獅山書院最早的一批學員,唐同人如今也算是農學院裡頭的資深教諭了,有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

不過,這兩年他的興趣慢慢的轉移到了新作物的培養方面,整個他負責的暖棚,種的都是稀奇古怪的植物,跟猛獸園那邊的合作比較多。

“聽說整個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新作物,都在這一塊大棚裡頭,本王自然要過來湊湊熱鬧,看看你都培養出了什麼新作物。”

李寬跟唐同人算是比較熟悉了,說起話來也很是隨意。

“那您可是來對了,我們這幾年培養的新式菘菜,一顆就有七八斤,絕對跟外面售賣的菘菜不同。”

作爲冬天百姓們餐桌上最經典的菜餚,菘菜是長安城百姓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蔬菜。

特別是從楚王府中流傳出了菘菜的窖藏方法,哪怕是不使用暖棚種植,大家也能在冬天吃到一些新鮮蔬菜了。

“七八斤一顆?那倒是真的不錯,已經基本達到我的理想狀態了。”

李寬當年可是親自主導了菘菜的培育,自然對它的變化很是熟悉。

不管是曬制菜乾,還是製作醃菜,亦或是窖藏起來冬天吃。

長安城百姓已經把菘菜給玩出花來了。

今年辣椒大規模的種植之後,楚王府的廚娘甚至開始製作辣菘菜,如今已經是海底撈裡面最受歡迎的一個小菜了。

“您看!這個,這個,還有那一片,都是我們正在培育的幾種菘菜。明年開始就可以提供一批種子給到農戶種植,到時候大家都種上新式的菘菜之後,產量至少可以增加三四成,讓菘菜成爲真正的家家戶戶都能夠吃得起的蔬菜。”

唐同人是真的喜歡農業,要不然也不會一頭鑽到這個領域之中。

要知道,研究農業的,哪怕是你有自己獨立的研究所,哪怕是你已經是這個行業的翹楚,它的工作環境,也註定是比較惡劣的。

親自下地,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一天到晚在田地裡面記錄數據,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變化,這也算是日常工作了。

好在觀獅山書院對於農學院頗爲重視,在各種經費和補貼方面,會向農學院的教諭和學員傾斜,要不然這幾年農學院的學員數量肯定要大幅下滑。

“很不錯,這些菘菜比我想象的長的還要好!”

恍惚之間,李寬感到自己好像回到了後世。

這一排排的菘菜,跟十幾年前長安城中的菘菜相比,完全就是兩個東西了。

反倒是跟後世的長得幾乎一樣了。

“前面我們還試種了各種各樣從胡人那裡買回來種子,如今正在確認哪些東西是可以食用,哪些東西是可以用作觀賞使用,哪些東西是可以入藥,您要不要去那邊參觀一下?”

觀獅山書院農學院不僅研究糧食作物和蔬菜,也在跟醫學院合作研究各種藥材的大規模種植,還面向市場推出了一些花卉盆栽,也算是慢慢的有了一些商業氣息。

“走,去看看!”

聽唐同人這麼一說,李寬立馬就提起了興趣。

當年,從各個胡人那裡高價收購種子,可是他李寬的最愛。

如今這個任務落到了農學院的頭上,他也想過去看看有沒有驚喜。

“這是從一名羌人那裡買回來的種子,種出來的花非常鮮豔;這是一名西域胡商那邊買回來的種子,似乎牛羊很喜歡吃這種草。

旁邊這一小片是從南詔國的商人那裡買回來的種子,據說這東西在南詔國的一些巫醫那裡是重要的藥材,我們還在跟醫學院一起研究它的用處。

還有這些是倭國人主動送給我們的種子,說是一種獨特的百合,不僅顏色跟我們大唐的有所不同,還能散發出比較濃郁的香氣。”

唐同人一種一種的給李寬介紹着暖棚裡面的作物情況。

很顯然,他是真的沉下心來好好的搞研究了,要不然這些東西他不可能那麼的熟悉。

“咦,這花是從哪裡來的?”

很快的,李寬跟着唐同人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暖棚之中,放眼望去,卻是一片黃色的海洋。

“楚王殿下,這些長得跟黃色菊花有點相似,但是花朵要大很多倍的東西,是從一名海員那裡買回來的種子。

據說這個海員是今年最早一批從南美洲回來的呢,當時人家還訛了我好幾十貫錢,才願意把種子賣給我呢。”

唐同人顯然對這個東西印象深刻。

雖然觀獅山書院發出了懸賞,所有從海外帶回來新奇作物的人員,都有希望獲得豐厚的賞賜。

但是,並不是你隨便找點花花草草,然後就說這是海外找回來的,就立馬可以拿到賞賜。

像是眼前這個東西,在唐同人看來其實就是比較特殊的菊花,當初自然是不願意出天價去購買。

而那名海員也是隨手在南美洲的路邊採摘了一些種子,只是順手而爲,所以也沒有寄予太多的期待。

“什麼菊花,這是向日葵!”

“向日葵?這個名字起得還真是貼切。這東西從發芽到花盤盛開之前的這一段時間,還真的是是向日的。

它的葉子和花盤在白天追隨太陽從東轉向西,等到太陽下山之後,花朵又慢慢往回擺。等到下半夜的時候,又開始轉向了東邊,等待着太陽的升起呢。”

唐同人這話,讓李寬非常堅信眼前的就是向日葵。

前世的時候,雖然經常嗑瓜子,但是親自見到向日葵的次數,其實不算多。

但是得益於梵高的名作,向日葵的模樣實在是太容易記住了。

如果唐同人種的這些向日葵還沒有開花,那麼李寬還真是認不出來,指不定就真的錯過了。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這個向日葵,不管是當成是花卉種植,還是當成一種全新的經濟作物來種植,都是很有意義的。你可以把它作爲今後的重點推廣作物,擴大它的種植規模。”

向日葵可是個好東西。

它的種子其實就是大家平常經常吃的葵花籽。

不管是看歌劇的時候,還是打麻將的時候,嗑瓜子可是很適合的一個互動。

一幫人喝酒聊天的時候,它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東西。

“這向日葵雖然長得漂亮,但是大規模種植的話,願意買的人應該不是很多吧?”

唐同人顯然還沒有充分的意識到向日葵的用處。

“觀賞作用只是向日葵最微不足道的一個作用。這東西的種子,放在鍋裡抄一下,味道很不錯。最關鍵是它是非常適合的油料植物。”

“油料植物?”

唐同人眼前一亮。

自從炒菜得到一定範圍的普及之後,大唐勳貴百姓對油料的需求是急劇上升。

雖然鯨油、棉籽油、豬油都是大家畢竟常見的油料,但是普通百姓家中還是很少能夠用得起油料。

如果向日葵真的是非常適合的油料植物,那個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我聽說這個向日葵適宜種植在丘陵和含沙量較高的貧脊土地、乾旱土地等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不僅不佔用良田,出油率還非常的高。

到時候完全可以在西北地區大規模的推廣,給那裡的百姓增加一種更掙錢的作物,也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向西北移民。”

不管是什麼時候,李寬都喜歡鼓勵中原地區的唐人向四方移民。

去遼東道也好,去鎮北道也好,去青海道和隴右道也好。

反正只要能夠往四周去,李寬都是大力支持的。

“等這個種子熟了,我再確認一下。然後在暖棚之中再培養一兩季,爲明年大規模的種植提供更多的種子。”

唐同人臉上儘可能裝出一副淡定的模樣,但是心中的喜悅卻是怎麼都掩飾不住。

雖然這個發現比不上土豆,但是絕對可以讓他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這可是比什麼讚賞和獎勵都來的更有吸引力啊。

他唐同人放棄養尊處優的生活,一門心思研究農作物。

除了本身對農作物的熱愛之外,最重要的不就是想要青史留名嗎?

第1411章 楚王黨的應對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413章 寡人第283章 武照的新領悟(求推薦票)第243章 誰能熬過誰第182章 兩難(第三更,求推薦票)第1089章 我應該站在誰那邊呢?第729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1218章 羨慕嫉妒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1165章 不搞三胎搞火鍋第60章 被人陰了第441章 高陽的三觀不斷被刷新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075章 衝着你來的(求月票哦)第965章 不聽人勸徐國丈(求月票)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259章 陳斌的目標第1298章 不同人的不同反應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1344章 緊俏的銅管第1204章 鬱悶的松贊干布第504章 樹立一個典型(求月票)第693章 一窩子的狠人第897章 好奇寶寶李世民第1278章 亂戰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99章 天方夜譚第166章 再回長安第708章 讓人擔心第567章 讓人意外的獲獎者第690章 高句麗的變局第752章 稀裡糊塗的勝利第1168章 出軌了第657章 李承乾的警惕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1019章 史無前例的銷售方法第1599章 西域風雲(當萬字成爲常態,訂閱是否也成爲常態了呀?)第787章 大唐的中產階級第418章 王爺,莫非你也會仙術?第1317章 快速的市場化第1169章 是誰做的?第1179章 勝利來得有點簡單第1576章 洪益和賴遠弘碰撞出來的火花第294章 茶葉價格第962章 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第313章 匠人們的福利(繼續求票)第703章 楊本滿的困惑第1347章 充滿了信心第1337章 好久沒有被人彈劾,有點不習慣第1030章 輕輕的我走了,帶走一船金幣(求月票)第730章 水陸並進第781章 嗅覺靈敏的商家第1600章 戰爭帶來的機會(萬字,求月票)第343章 沒錢,那就借嘛第1587章 熄火了?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959章 能夠做大商人的,臉皮都夠厚啊(求月票)第742章 難以下手的遼東城第940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519章 是時候分化瓦解薛延陀了第957章 坑我來挖,你來跳!第3章 慢着,本王可以作證第764章 有心算無心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第1405章 陸戰隊第1623章 新的時代第1363章 響起了海螺號聲第4章 猛將薛仁貴第579章 這個使者不一般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1488章 大難當頭各自飛第913章 機智無雙武媚娘第131章 跟本王除了它第1342章 材料的革新第698章 這李寬,又抽瘋了?第791章 房遺愛的幸福和煩惱第48章 憤怒的女人們第1292章 意外的實驗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1226章 不怕死的第763章 週二福的意外之喜第712章 媚娘,效果一般啊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831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第918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21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961章 混亂的天竺第391章 這麼裝魚,一會全得死光吧?第109章 山雨欲來第230章 兵貴神速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415章 一切皆有可能第979章 被王位耽誤了的釀酒師(求月票)第562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323章 繁忙的函館港第1467章 李世民有請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
第1411章 楚王黨的應對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413章 寡人第283章 武照的新領悟(求推薦票)第243章 誰能熬過誰第182章 兩難(第三更,求推薦票)第1089章 我應該站在誰那邊呢?第729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1218章 羨慕嫉妒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1165章 不搞三胎搞火鍋第60章 被人陰了第441章 高陽的三觀不斷被刷新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075章 衝着你來的(求月票哦)第965章 不聽人勸徐國丈(求月票)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259章 陳斌的目標第1298章 不同人的不同反應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1344章 緊俏的銅管第1204章 鬱悶的松贊干布第504章 樹立一個典型(求月票)第693章 一窩子的狠人第897章 好奇寶寶李世民第1278章 亂戰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99章 天方夜譚第166章 再回長安第708章 讓人擔心第567章 讓人意外的獲獎者第690章 高句麗的變局第752章 稀裡糊塗的勝利第1168章 出軌了第657章 李承乾的警惕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1019章 史無前例的銷售方法第1599章 西域風雲(當萬字成爲常態,訂閱是否也成爲常態了呀?)第787章 大唐的中產階級第418章 王爺,莫非你也會仙術?第1317章 快速的市場化第1169章 是誰做的?第1179章 勝利來得有點簡單第1576章 洪益和賴遠弘碰撞出來的火花第294章 茶葉價格第962章 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第313章 匠人們的福利(繼續求票)第703章 楊本滿的困惑第1347章 充滿了信心第1337章 好久沒有被人彈劾,有點不習慣第1030章 輕輕的我走了,帶走一船金幣(求月票)第730章 水陸並進第781章 嗅覺靈敏的商家第1600章 戰爭帶來的機會(萬字,求月票)第343章 沒錢,那就借嘛第1587章 熄火了?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959章 能夠做大商人的,臉皮都夠厚啊(求月票)第742章 難以下手的遼東城第940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519章 是時候分化瓦解薛延陀了第957章 坑我來挖,你來跳!第3章 慢着,本王可以作證第764章 有心算無心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第1405章 陸戰隊第1623章 新的時代第1363章 響起了海螺號聲第4章 猛將薛仁貴第579章 這個使者不一般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1488章 大難當頭各自飛第913章 機智無雙武媚娘第131章 跟本王除了它第1342章 材料的革新第698章 這李寬,又抽瘋了?第791章 房遺愛的幸福和煩惱第48章 憤怒的女人們第1292章 意外的實驗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1226章 不怕死的第763章 週二福的意外之喜第712章 媚娘,效果一般啊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831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第918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21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961章 混亂的天竺第391章 這麼裝魚,一會全得死光吧?第109章 山雨欲來第230章 兵貴神速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415章 一切皆有可能第979章 被王位耽誤了的釀酒師(求月票)第562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323章 繁忙的函館港第1467章 李世民有請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