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4 氏族志
no、244氏族志
“仙師可在爲那些世家發愁?”李世民見黃俊明一副沉思的樣子,出聲問道。
黃俊明聽得李世民的聲響,慢慢轉過思緒,雖然已經在心裡將前因後果想了個明白,但對李世民還是不能說的,只是輕笑着說道:“世家不幫忙,那就不幫忙吧。世間之事皆有因果,貧道當初向陛下提及了教育改革。便種下了因。而這世家不幫忙甚至是在以後與我道家交惡,這就是果。沒什麼可發愁的。”
黃俊明的這話也是提點黃俊明的那個心思,這和世家之間的關係和事情是黃俊明的因果,又何嘗不是李世民的因果,想必那裡市民承擔下來的因果除了對世家,還有對道教。這些東西沒辦法說出口,但都是懂的。
“呵呵,仙師倒也看得開。”李世民聽出了黃俊明的話外之音,乾乾的說道,隨後又思索了片刻,繼續說道:“氏族大抵上可以分成四個區域,並各有所尚。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而江左和代北士族,已經沒落。倒是不足爲懼。相反以崔、盧、鄭、李、王爲首的山東士族,雖經連年的戰爭打擊,但仍然根深蒂固,就連朕手下的房玄齡、魏徵、李昉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唉。”說到這裡,李世民輕聲嘆道。彷彿對自己的這幾個左膀右臂深感痛惜。
黃俊明不知道李世民這一番話的含義,似乎是將他李世民對氏族的看法和盤托出,又似乎是自己自言自語。黃俊明雖然有些摸不到頭腦,但還是一直在聽着。
“山東士族的觸手伸及大唐官府、百姓、士子、商業、軍事等哥哥方面,是在讓朕有些擔心啊,朕知道,朕李家現在雖爲皇族,但本質上也是一個門閥世家。可是畢竟坐天下的是朕這個李家。而不是他們!不是崔家,不是盧家。不是鄭家。就是朕的這個姓氏,成長在關隴之地的李家!朕知道仙師你懂得朕說的這些。正因爲坐天下的是李家,所以朕必須要讓其他世家衰亡,只有讓他們才能讓李家的江山延續下去!”李世民說的有些激動了,聲音也逐漸變得大了起來,連脖子上的青筋都有凸顯的樣子。
這對於黃俊明來說。雖然事不關己,但也能理解的。不過對於李世民能將自己的這個李家也歸類到門閥世家當中去。並且絲毫不在意的說出爲了皇位,爲了統治纔去打壓世家的話給自己聽,還是稍有一番感慨的。這種話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每一個帝王的必然選擇。黃俊明也沒什麼鄙視的或者是不贊同的,但這種話就算有人想到了,也只能是想想,要是說出口,恐怕又要弄得一片天翻地覆了。
“仙師。你來自上界你可能不知道,世間所有人都認爲天下第一大姓是崔家,朕這當皇上,做皇族的李家也只是第三流的了。朕不甘心啊!既然大家的思想分不清輕重,那朕就不許讓大家講思想改過來,再說那山東士族除了各類典籍多一些之外,他們還做了什麼?互相之間的聯姻鞏固地位這一點不說,就是他們家中的錢財,也比朕的大唐國庫豐厚多少倍?可是他們寧可讓銅錢在府庫裡生鏽,也不願將錢款拿出來抵禦外敵。接濟萬民!朕就不知道了!爲什麼世間的人都會敬重他們!”李世民對於這一點可是相當的憤恨的。
李唐起家的家底並不豐厚,這一點在中國的歷史朝代中還是相當少見的。一些史書上記載,當年李淵起兵,所有的兵卒算在一起僅僅有三萬罷了,等到打下了長安,也只有二十萬的兵馬而已。別看當年李淵負責着隋煬帝楊廣徵討高麗的後勤,可是這家財還真拿不出來。再者李淵本來就注重民生,大部分錢財也都花到了建設上。而李淵的幾個兒子當中。李建成重文,李世民重武,李元吉稍有心機。善於守成。這樣一來相當的全面了。比起那些世家來說強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呢?!世家有錢還不往外掏。有人又不能安邦定國,卻被世間的大多數人敬重。這一點就讓李世民不平衡了。
“要怪就怪魏晉的制度吧。”黃俊明輕輕開口道。這門閥世家之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民衆所敬重或者說是敬畏,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魏晉的制度問題,無論是選官的九品中正制還是民間的“尚姓”制都是讓世家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原因。這一點黃俊明是知道的。“不過,陛下您又打算怎麼辦呢?”
“恩?”李世民剛剛在思索魏晉的制度問題,結果被黃俊明突兀的這麼一問,猛地一下有點不知所措起來。世家問題壓在李世民心頭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天都想着世家可能在這,可能在那都威脅着自己,李世民就是一陣的心煩,這事還不能說給別人聽,只能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可以說積累了相當大的怨氣。可是聽黃俊明這麼一問,自己又該怎麼辦?自己想要怎麼辦?李淵祈求在拉攏世家的同時,用科舉制度慢慢蠶食掉朝廷官員中世家子弟的份額,雖然時間上太慢,但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現在黃俊明所說的那種教育制度更是爲了這一點。相比之下比那科舉制度還快了不少。但是這也只是消除世家在朝廷當中的影響力罷了,那世家在民衆之間的影響力又怎麼辦呢?李世民開始慢慢的思考了起來。
這些世家都是以姓氏稱呼,這一點是因爲魏晉時期民衆“尚姓”而發展出來的。所以一題某某姓氏,民衆會恍然大悟然後說些大姓小姓久仰久仰之類的話。既然民衆都想的是姓氏,那朕爲什麼不把世間的姓氏排列一下呢?之前雖然也有人對姓氏世家排序,但卻不是官方欽定的。朕要欽定一份姓氏的順序,把李家放到第一位,而那些世家後面呆着吧!
————————————————————————————————————————————————————
關於氏族志的問題。氏族志的編纂年限有兩個說法,一是貞觀元年,二是貞觀六年。本書取用貞觀元年的說法。另氏族志是《百家姓》最早的前身,目的就是讓皇家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