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暗懷鬼胎

抵達總管府接客的外堂,值勤的隊長叄人等候,道:大王正在見客,請叄位稍候片刻。

坐下後,徐子陵閒無聊,功聚雙耳,探聽只隔一道門戶的大堂內的聲息,剛好捕捉到一把帶外國口音的熟悉聲音道:戰馬可於十天內運至江都,讓大王重整騎兵隊伍,而我則只要寇仲項上的人頭。聲音雖細至幾不可聞,基本上他仍可聽得個一字不漏。

徐子陵嚇了一跳,認得正是窟哥的聲音。

李子通乾笑兩聲,得意道:契丹戰馬,天下聞名,王子放心,這五百匹優質良馬我絕不會白收的。只要寇仲肯領軍南來,形勢恰當時,寡人會請王子親率奇兵,配合我們的勁旅,狠狠予這小賊重重一擊,教他永不能超生。

另一把難聽如破鑼的聲音道:寇仲和徐子陵威風得太久哩!弄至仇家遍地,樑王昨天通知我們兄弟,他已派出『大力神』包讓、『惡犬』屈無懼和『亡命徒』蘇綽叄大高手,到來協助對付這兩人,到時配合吳王旗下的衆多高手,任他兩人叄頭六臂,也難逃此劫。

李子通笑道:只要有大江會仗義幫忙,何愁大事不成。

徐子陵這才知道那難聽的聲音若非龍君裴嶽,就怠案虎盡憊裴炎,禁不住心中好笑,若李子通知他能以靈耳偷聽,必然非常後悔。

李子通又道:現在寇仲派來的人正在門外等候,待我摸清寇仲的底子,再和各位商議。那小賊好大喜功,總以爲自己是無所不能,甚麼人都不放在眼內,我就利用他這點,許以些許甜頭,引他人彀。

接是窟哥等從後堂離去的聲音。

徐子陵心想該是輪到自己上場表演的時刻了。

***

寇仲拉陳長林,到總管府的花園去漫步,懇切地道:長林兄的性命是自己的,不須給我,更不用給任何人。大家走在一起,最重要是理想和利益一致;那我可爲你而死,你可爲我而亡,但分別在仍是爲自己。一旦出現分歧,便各自上路,哈!多麼理想。

陳長林苦笑道:少帥和王世充絕對是兩種不同類的人,他要的是盲目的忠心,把個人的利益完全拋開,只以他的利益爲先。

寇仲笑道:那是歷史上所有帝皇對臣子的要求。我怎同呢!對小弟來說,上下之分只是一種方便;最好是大家能似兄弟湊興般向某一崇高的目標邁進,爲受苦的百姓幹些好事,挑戰各種欺壓人民的惡勢力。

陳長林道:少帥的想法非常偉大特別,令人感動。

寇仲忽地停步,負手細察小徑旁的一株盤栽,沉吟一會後,道:現在我們的少帥軍已略具芻形,兵卒的編伍訓練有宣永和焦宏進主持,政府的運作有虛行之,偵察通訊有洛其飛,財務糧草有任媚媚,水戰有卜天志,假若再有長林兄爲我主理海上河上的貿易和建造優良的戰船和貨船,將可令少帥軍如虎添翼。

陳長林心悅誠服道:少帥果然是高瞻遠矚的人,不像沈法興之輩,得勢後只顧鞏固權力,榨取人民的血汗,掠奪錢財糧草,短視無知。少帥放心,長林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寇仲道:有長林兄我自是放心哩!但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時日無多,一旦給李小子平定了關西的其他義軍,便是他出兵東下之時,所以我們必須搶在那日子來臨前,建立起一支有龐大水師輔助卻以騎戰爲主力的軍隊,纔有望可與關中軍決戰沙場。在船舶的建造上,長林兄有甚麼好的提議。

陳長林點頭道:水戰的主要裝備就是戰船,它等若城廓、營壘、車馬的混合體。好的戰船以戰則勇,以守則固,以追則速,以衝則堅,能達到勇、固、速、堅,才能稱爲好的戰船。不過水戰中戰船極易折損,所以不僅數量要多,還要在性能上各式各樣俱備,以應付千變萬化的戰鬥。

寇仲轉過身來,欣然道:長林兄對水戰確很有心得,我便從未想過這些問題,少時聽人說書,便有『青龍百餘艘,黃龍數千艘』之語,還以爲是誇大之詞。

陳長林笑道:與少帥談話既輕鬆又有趣,談笑用兵,怕就是這樣子。不過水戰上動用以千計的戰船,是確有其事,例如東漢時馬援伐交趾,便將樓船二千餘艘,樑朝與北齊作戰,在合肥一戰就燒齊船叄千艘。

寇仲一震道:樑朝是否就是蕭銑先祖的樑朝?

陳長林點頭應是。

寇仲恍然道:難怪蕭銑如此重視卜天志的背叛,因爲他事事都學足先人,更深明水師的重要性。哼!所以欲要擊垮巴陵幫,除了要封香小子的青樓斷其情報來源外,尚要先破他們的水師,此兩項缺一不可。

陳長林只好聆聽,深感寇仲的思想有如天馬行空,難以測度。

寇仲想了想又問道:憑我們現在的人力物力,要建造一隊由五百艘戰船組成的水師,需多少時間?

陳長林爽快答道:若一切從頭開始,最少要十五年。

寇仲愕然道:那怎麼行?

陳長林胸有成竹道:少帥放心,其實大多數戰船與民用貨船在船體結構上並沒有大差別,無論楫、棹、篙、櫓、帆、席、索或沉石,都是同樣的東西。只要將民用貨船加上防衛設施與武器裝備就可轉爲軍用。再配以精於水戰的將領士卒,便規模具備。故不用一年我可替少帥弄出一支有規模的水師艦隊。

寇仲喜出望外道:又有這麼便宜的事。長林兄還有沒有辦法使人在平時看不出它們是戰船,到作戰時才露出真臉目,那更可成水上的奇兵。

陳長林道:我可以想想辦法。

寇仲摟他肩頭,朝大堂方向走去,壓低聲音道:此事須量力而爲,並以不擾民爲主。

待我起出『楊公寶庫』後,會有大量真金白銀去收購民船。現時不妨將就點先改裝彭樑會和駱馬幫的舊船,那怎都有百來二百艘,加上巨鯤幫投誠的數十艘大小船隻,該可應個景兒吧!

***

李子通高踞龍座之上,斜眼睨在邵令周和沈北昌陪伴下步入大堂的徐子陵,似要把他看穿看透。

大堂內左右排開共十八張太師椅,此時左邊的首叄張均坐李子通手下的心腹,椅後是兩排持戟的侍衛,甲鮮明,威風凜然。

這樣的氣派,在皇宮內擺出來是恰如其份,但在總管府大堂便有虛張聲勢之嫌。不過李子通也是迫於無奈,要放棄被大火肆虐過的皇宮而改用總管府,且爲表示與昏君有別,更不敢入住其他爲享樂而建的行宮。

門官唱喏下,邵令周和沈北昌只依江湖禮數晉見,徐子陵有樣學樣,省卻很多麻煩。

李子通賜坐後,冷然問道:凌先生在少帥軍中身居何職,有否令符信物,能否代表寇仲和徐子陵說話?

坐在下面的叄名將領,均以冷眼緊盯徐子陵,看他如何應對。

李子通的容貌明顯地比當年相遇時消瘦憔悴,鬢髮花斑,可見爭天下須付的代價。

徐子陵淡然道:我軍因倉卒成立後,征戰連綿,很多方面都未暇顧及,令符文書,一概未備,請吳王見諒。

李子通眉頭大皺道:那凌先生如何證明可代表他兩人說話?

邵令周插入道:大王明鑑,敝幫桂錫良,親口向老夫證實凌將軍乃寇少帥的全權代表。

李子通哦的一聲,挨往太師椅去,神態悠閒的介紹叄名將領與徐子陵認識,依次序是左孝友、白信和秦文超。

徐子陵心中涌起奇異的感覺,早在揚州當小混混時,他和寇仲便聽過這叄個人的名字,還心生仰慕。

尤其是左孝友,更曾是其中一股義軍的領袖,在大業十年於蹲狗山起義後,威風過一段日子,後來才歸降比他遲一年崛起的李子通。叄將中亦以他年紀較大,在四十許間,高瘦精矍,滿臉風霜。

白信和秦文超均是年青威猛,典型山東漢子高大過人的體型,對徐子陵的神態隱含敵意,只是微微頷首爲禮,冷淡而不客氣。

砰!

李子通一拍扶手,喝道:既可代表他們說話,凌將軍師請告訴我,你們爲何要攻打東海,殺我親弟,動搖我李某人的根基?

徐子陵絲毫不讓地回敬他凌厲的眼神,淡淡道:吳王該是明白人,在這爭雄天下的年代,非友即敵,而敝軍先禮後兵,曾派出彭樑會的任二當家,來江都謁見大王,商討聯盟之事,卻爲大王所拒,致由友變敵,責任豈在我方。兼之發覺沐陽李星元竟來詐降,只好將計就計,先發制人。

話尚未說完,李子通已霍地立起,戟指厲聲喝道:大膽!人來!給寡人把他推出去斬了。

李子通兩旁侍衛蜂擁而前。

徐子陵的手按往刀把上,邵令周和沈北昌手足無措時,左孝友跳起身來,大喝道:且慢!

衆衛士倏地止步。

左孝友向李子通道:合則兩利,分則兩亡,大王請息怒。

李子通氣呼呼的狠盯徐子陵好一會後,才坐回臺階上的龍椅內去。

衛士退回他左右兩旁。

左孝友坐下後,向徐子陵道:少帥今趙派凌將軍來,究竟有甚麼好的提議?

徐子陵由於早先偷聽到李子通對窟哥等人說的話,心知肚明對方是採用一硬一軟的方法,製造壓力,以在談判中佔得更大的好處。暗覺好笑,仍是那副好整以暇的姿態道:左將軍說得好,合則兩利,分則共亡。杜伏威可與沈法興結盟,我們少帥軍當然亦可與貴方聯手。假若大王認爲此議尚可行,我們便繼續談下去,否則本人只好立刻離開,回報敝上。

李子通冷笑道:寇仲誇口能解我江都之圍,是否真有此言?

衆人的目光全集中到徐子陵身上。

徐子陵從容笑道:確有此言!

秦文超長笑道:杜伏威稱霸江淮,敝主雄踞山東之際,寇仲和徐子陵仍只是揚州城的小混混,在竹花幫中連一片竹葉的資格也欠奉。現在雖稍爲得勢,但憑甚麼能耐可擊退江淮與江南的聯軍呢?

徐子陵啞然失笑道:比起李密的縱橫中原,杜伏威算得上是老幾?問題是大王能否像王世充般,至少在破李密之前,大家衷誠合作吧了!大王可以辦得到嗎?

李子通臉色立變,因爲徐子陵言下之意,自是寇仲既可破李密,自亦可不把杜伏威和李子通放在眼內,而與李子通的合作更只止於解江都之圍,其後雙方再分高下勝敗。

白信怕李子通忍不住怒火,插入道:但我們怎知貴上有合作的誠意?

徐子陵哈哈笑道:敝上寇仲和徐子陵均是一言九鼎之人,你們何時聽到他們做過任何背信棄義的事?

大堂內一片繃緊了的沉默。

李子通的手指一下下敲響扶手,沉聲道:空口白話,說來何用之有?寇仲究竟有何妙計,可解江都之危?

徐子陵微笑道:只要大王肯解除對運河的封鎖,從鍾離向我方提供糧草補給,再予我們有關敵人精確的情報消息,我們即可揮軍偷襲敵人的後方陣壘營寨,教他們首尾難顧,腹背受敵。當年李密就是以此法,教宇文化及的十萬精兵疲於奔命,況於杜伏威區區數萬江淮軍乎?

左孝友道:當時李密戰將如雲,兵力雄厚,現在少帥軍只是初具規模,怎可相媲?

徐子陵答道:這正如江淮軍亦難與當時宇文化及的精兵相比,且聽說杜伏威和輔公佑並不咬弦,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衆人到這刻始知遇上了個雄辯滔滔的說客,一時語塞。

李子通直接了當的道:寇仲可發動多少人馬來助我?

徐子陵斷然道:二萬軍馬又如何?

李子通緊接道:先告訴寡人,你們打算怎樣處置在東海我們李姓的族人。

徐子陵微笑道:大王是明白人,該知大家如在合作上沒有問題,大王的族人自可隨意離開憊李子通大笑道:好!就這麼決定吧!

徐子陵早知這是最後必然的結果,如此對李子通百利而無一害的建議,對方怎能拒絕呢?

第一章 建德歸天第十一章 賭場風雲第十二章 十賭九騙第四章 太極夜宴第七章 綱中之魚第三章 反敗爲勝第十三章 脣槍舌劍章 貞觀之治第七章 與魔爲盟第九章 闖探虎穴第十一章 驟生突變第十三章 還看今夜第三章 簫怨歌悲第六章 蕭規曹隨第二章 邪兇內鬨第五章 三人同心章 恩威並施章 邪王嫁妝第十二章 愛之真諦第十一章 一片光明第七章 美女之心第四章 捨身救友第九章 握手言和第一章 內外交煎第十三章 奸有奸報第四章 來勢洶洶第八章 溪邊夜話第十一章 洛陽首富第八章 幸中副車第一章 同陷險境第二章 分頭行事第十三章 命中有數第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章 隋帝楊廣第三章 怒海之戰第五章 同生共死第十章 最後一着第十三章 劫獄壯舉第十二章 天下爲先第十二章 鞭道爭雄第十二章 幫派之爭章 步伐大亂第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章 方外高人第四章 表白心跡第六章 靈丹妙藥第七章 誰是禍首第九章 邪王本色第九章 辣手無情第五章 悲觀離合章 等待黎明章 子時之約第二章 生死之道第三章 戰爭遊戲第十章 意外之得第十三章 愛情承諾第十章 荒潭悟道第六章 利己利人第二章 上林之會第一章 月夜深談第八章 山中十日第五章 火燒長蛇第四章 太極夜宴第一章 通天姥姥第九章 敗如山倒第二章 河畔洛神第十章 以怨報德第二章 踏破鐵鞋第六章 絕地逃生第九章 初窺堂奧第五章 敵友難分第十一章 曙光初現第六章 愛恨難分第十章 往事如煙第二章 雨中真情第十一章 細說從前第八章 痛不欲生第四章 陣腳大亂第十二章 洛水求生第八章 棋高一着第七章 一指頭禪第五章 雨過不晴第一章 困獸之鬥第十一章 夜訪青樓第七章 山窮水盡第六章 絕地逃生第五章 兩全其美第七章 寶蹤何處第十一章 意外收穫第三章 飛龍在天第八章 以寡擊衆第二章 不死印法第一章 初抵貴境章 另有妙着第九章 逍遙拆氣第二章 浴血都城第十二章 胡寺激戰第十章 情孽糾纏第五章 其門若市第十三章 老將交心
第一章 建德歸天第十一章 賭場風雲第十二章 十賭九騙第四章 太極夜宴第七章 綱中之魚第三章 反敗爲勝第十三章 脣槍舌劍章 貞觀之治第七章 與魔爲盟第九章 闖探虎穴第十一章 驟生突變第十三章 還看今夜第三章 簫怨歌悲第六章 蕭規曹隨第二章 邪兇內鬨第五章 三人同心章 恩威並施章 邪王嫁妝第十二章 愛之真諦第十一章 一片光明第七章 美女之心第四章 捨身救友第九章 握手言和第一章 內外交煎第十三章 奸有奸報第四章 來勢洶洶第八章 溪邊夜話第十一章 洛陽首富第八章 幸中副車第一章 同陷險境第二章 分頭行事第十三章 命中有數第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章 隋帝楊廣第三章 怒海之戰第五章 同生共死第十章 最後一着第十三章 劫獄壯舉第十二章 天下爲先第十二章 鞭道爭雄第十二章 幫派之爭章 步伐大亂第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章 方外高人第四章 表白心跡第六章 靈丹妙藥第七章 誰是禍首第九章 邪王本色第九章 辣手無情第五章 悲觀離合章 等待黎明章 子時之約第二章 生死之道第三章 戰爭遊戲第十章 意外之得第十三章 愛情承諾第十章 荒潭悟道第六章 利己利人第二章 上林之會第一章 月夜深談第八章 山中十日第五章 火燒長蛇第四章 太極夜宴第一章 通天姥姥第九章 敗如山倒第二章 河畔洛神第十章 以怨報德第二章 踏破鐵鞋第六章 絕地逃生第九章 初窺堂奧第五章 敵友難分第十一章 曙光初現第六章 愛恨難分第十章 往事如煙第二章 雨中真情第十一章 細說從前第八章 痛不欲生第四章 陣腳大亂第十二章 洛水求生第八章 棋高一着第七章 一指頭禪第五章 雨過不晴第一章 困獸之鬥第十一章 夜訪青樓第七章 山窮水盡第六章 絕地逃生第五章 兩全其美第七章 寶蹤何處第十一章 意外收穫第三章 飛龍在天第八章 以寡擊衆第二章 不死印法第一章 初抵貴境章 另有妙着第九章 逍遙拆氣第二章 浴血都城第十二章 胡寺激戰第十章 情孽糾纏第五章 其門若市第十三章 老將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