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

三清殿的祭臺前,還有官吏三三兩兩祭拜,也有的聚在一起商議着。

李承幹站在高臺上,注意到先前遞來冬衣的宮女又回到了母后的身邊。

李泰就站在臺下,見到皇兄走下來,他行禮道:“恭賀皇兄。”

李承乾笑道:“來年青雀你也二十歲了。”

兄弟兩人走在一起,跟在同樣正在離開這裡的百官後。

“近來舅舅與父皇之間似乎有安排?”

“青雀近來沒有聽到消息。”言罷,李泰忽有回憶又道:“不過在冬獵的時候,父皇與舅舅常有談話,都是避退左右時候議論的,似乎是因陝州大水一事,打算在陝州建設禹廟。”

李承幹遲疑道:“總覺得不止這些事。”

李泰若有所思,也蹙着眉不語。

從三清殿走到太極殿前,李承幹看着這個弟弟道:“王珪老先生如今也年邁了,你多多照看他。”

“皇兄放心,青雀這些天已不再讓老先生看括地誌的卷宗了,讓他老人家安心頤養。”

李承幹微微頷首,兩人在太極殿前分別。

皇帝回到了甘露殿,祭拜了老子之後,明日就要開朝了。

一個太監將一件用棉花製成的冬衣小心翼翼收拾了起來,他對一旁的其他宮女吩咐道:“這件冬衣是太子披在陛下身上的,陛下最喜愛這件衣裳,你們可要看護好。”

幾個宮女躬身行禮,道:“喏。”

這位老太監又一臉笑容地陪在了陛下的身側。

貞觀十二年二月,老子祭典剛結束,關中又迎來了一場雨水,宣告着春日的來臨。

今日開朝工部侍郎徐孝德還說了一件事,在潼關沿線與渭河沿線的河道修建堤壩。

魏王李泰上疏,說了在編撰括地誌之時,發現了古來河道幾次變遷的緣故,並且贊同工部修建河道。

皇帝下旨將這件事交給了太子與魏王共同協理。

想法是工部侍郎徐孝德提出來的,提供佐證的是魏王李泰,主持這件事的人就是東宮太子。

午時,下了早朝之後,李承幹就與李泰,徐孝德三人就被召入了甘露殿用飯。

殿內,李世民讓宮中的宮女將飯菜全部呈上,而後自顧自喝着茶水道:“先用飯。”

徐孝德先將一張巨大的地圖鋪在了殿內的地面上,一眼就能看盡關中幾處河道的佈局。

李承幹端着一碗黍米飯,看着圖紙道:“好在有青雀支持,不然這個想法說不定會有朝臣反對。”

李泰好奇道:“原來皇兄早有準備了。”

言罷,又慌忙看了看父皇,這種聯合朝臣提交奏疏的事,怎麼能這麼說出來,不應該的。

李世民的神情古井無波,問道:“朕還以爲是伱們兄弟早已商議好的。”

甘露殿的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徐孝德低着頭沒敢說話。

李泰慌忙行禮道:“兒臣確實不知皇兄意圖,不過修建堤壩一事乃造福社稷。”

李承幹捧着一碗黍米飯,解釋道:“父皇在驪山冬獵的時候,孤也不是什麼都不做,不然他們以爲孤整天在各處河道釣魚是爲了什麼?”

徐孝德朝着魏王尷尬一笑,道:“太子殿下時常出去釣魚,有人說這是殿下的喜好,實則是爲了觀察河道,太子殿下每每釣魚回來到了夜裡就會將圖紙送來。”

李承幹補充道:“釣魚確實是孤的愛好,不用將孤說得雄才大略。”

李世民看着碗中的茶水一言不發。

徐孝德笑得更尷尬了,他不是許敬宗那種會順溜拍馬的人,也不善於奉承,三兩句話有種說錯了的感覺。

李泰吃着麪條還看着圖紙,心中很清楚如果徐孝德成了工部尚書,那麼將來整個工部都會在太子門下,包括工部所領的少府監。

詢問道:“這淤地壩與尋常的堤壩有什麼不同的嗎?”

聽魏王發問,徐孝德解釋道:“淤地壩是爲了攔堵泥沙,並且還能夠利用淤地造田,要是施行得好,利用淤地造田能夠增加田畝,往後幾處河道兩側可以種植作物。”

李世民放下了茶碗,拿起一旁的一碗湯餅,一邊吃着聽着兩個兒子的講述。

李承乾道:“先建設五處淤地壩,人手交給京兆府調度,這點青雀與徐侍郎都可以放心,建造事宜就交給青雀來主持了,父皇以爲呢?”

李世民沉聲道:“既然早有準備,那就你們兄弟安排。”

李承幹作揖點頭,“舅爺與兒臣說過漢武帝治水的故事。”

遙想當年從晉陽起兵,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坐上皇位之後與很多舊人不知不覺疏遠了。

李世民眼神中閃過失落之色,這些年來與舅爺的來往,除了承幹,似乎自己也與他老人家疏遠了許多。

在甘露殿用了飯食之後,李泰與徐孝德快步離開。

李承干將筷子放在碗上,作揖告退道:“父皇,有人說兒臣注重作坊建設,其實關中一直都是我們李家的根基,這個理念在兒臣心中是始終不變的。”

淤地壩最早在明朝始建,現在它會盡早地出現在大唐。

東宮儲君本就執掌關中建設大權,這個大權是皇帝賜予的,只要得到皇帝准許,並不需要旨意,可以直接下達太子政令。

太子的政令向來都是直達京兆府,京兆府直接將政令交給關中各縣,召集民壯開始建設淤地壩。

當京兆府抽調出人手,顏勤禮與許敬宗第一時間便在長安城召集民壯。

還在與將士們修建溝渠的侯君集,見到京兆府門前站着一隊民壯,他拉過一個老石匠,問道:“這是去做什麼?”

老石匠看了眼京兆府門前的一隊隊民壯,道:“多半是有安排的。”

侯君集蹙眉道:“是太子又有安排了?”

老石匠解釋道:“放心,給京兆府辦事是給錢的,有活幹這些人都搶着去的,老兒的孩子也去了。”

說罷,老石匠指着民壯中一個瓜愣瓜愣的年輕人,道:“那就是老兒的孩子。”

侯君集見石板鋪設到自己這邊了,忙將泥漿倒下去。

這種泥漿也是工部提供的,聽工部的官吏說是太子殿下將配方交給了工部侍郎。

現在修建溝渠用的正是這種泥漿。

老石匠回道:“大將軍且放心,當年太子殿下就用這種泥漿在東宮修房子,很紮實的,要不好用,工部也不會如此安排。”

李泰容不得多做準備,因京兆府的人已過去了,他第二天就去了渭河,從現在開始動工,到了夏季水位下降的時候,正好能夠竣工。

渭水河畔,李泰策馬來到河邊,許敬宗命人在這裡搭了一個簡易的木棚,用來各地縣官前來報備民壯。

許敬宗嘴裡咬着一張胡餅,提了提褲腰帶,對着幾個民壯道:“做事要積極,少不了你們工錢,農忙之前不建好,某家交不了差,你們的工錢也是要剋扣的。”

言罷,一羣民壯手腳麻利地幹活。

許敬宗嘴裡咬着餅,又指揮道:“那邊幾個,會游水嗎?”

“回少尹,我等會游水!”

許敬宗嘴裡還咬着一張餅,遞給他們一人一根長杆子,含糊不清地吩咐道:“你們幾個下水,去測測水位。”

“喏。”

李泰策馬到了近前,翻身下馬看着京兆府一衆官吏正幹練地指揮着民壯做事,他們穿着官服但還能與鄉里的民壯說說笑笑,數百個民壯聚集在一起,歡聲笑語地做事。

即便是被京兆府的官吏打罵了,他們還是笑呵呵地模樣。

這就是皇兄門下的官吏,光是看着就能感受着這些人對關中鄉民十分了解,相處得也十分好。

李泰將馬兒繮繩交給一旁的護衛,快步上前道:“許少尹。”

許敬宗連忙作揖行禮道:“魏王殿下,臣等奉太子命,協理魏王殿下共同修繕淤地壩。”

李泰勉強一笑道:“皇兄政令剛下達,昨天不到兩個時辰你們就準備好了人手,今天讓小王有些來不及準備。”

許敬宗連忙道:“魏王殿下萬萬不要這麼說,我等早已習慣了這種行事作風,未免莽撞了些。”

近來有些瘦了,許敬宗感覺腰帶很不合身,他嘴上沒說又提了提腰帶,在後腰收緊。

不多時,上官儀與郭駱駝也策馬而來,來人行禮道:“臣弘文館主事上官儀。”

郭駱駝翻身下馬道:“臣司農寺卿郭駱駝,奉命來監督淤地壩修繕事宜。”

李泰看着衆人,雙手揹負。

這些人站在眼前,一個個來得快,說話的語速也很快。

一時間,李泰竟不知該如何安排他們,他走入草棚內坐下。

正是冰雪剛消融不久,雨水還在下着,天氣不見得有多麼溫暖,剛剛跳下河的幾個民壯又爬上河岸,他們將標註水位的杆子插在河道中。

李泰道:“以往你們是怎麼辦事的,就按你們的方式來,小王只是負責監造。”

“喏。”上官儀拿出幾份卷宗,道:“這是近年來河道記錄,其中就有河道寬窄變化,河道高低亦記載,先前工部規劃一共有五處淤地壩,下官以爲,一直到洛陽可以建設七座淤地壩。”

李泰看着一卷卷的卷宗,其實自編括地誌以來,河道變遷的記錄他都看過,上官儀的能力頗爲不錯。

自許敬宗任職京兆府少尹,上官儀任職弘文館主事已有三年,這三年當初幾個不起眼的人,都成了東宮門下最得力的臣子。

郭駱駝道:“下官去看看各地的河灘,馬上就要農忙了,奉太子之命,在修建淤地壩時,不能拖累春耕。”

幾人站在棚內,還在議論不休。

見插不上話,李泰也走到外面,他發現郭駱駝竟然看着一株草,還觀察了許久。

隨後郭駱駝起身走向了遠處。

李泰跟着他的腳步。

郭駱駝看着一處溝渠道:“魏王殿下,這就是坎兒井。”

李泰看着這處溝渠,疑惑道:“當初修建坎兒井時,不容易吧。”

郭駱駝拍去手中的泥土,站起身道:“是呀,當時在各縣人眼中,許敬宗就是一個酷吏。”

他釋然一笑道:“現在的許敬宗還是一個酷吏,只是各縣更願意聽他號令而已,再者說坎兒井是有大智慧的造物,淤地壩也同樣是,建設淤地壩若能形成淤地,確實可以造田。”

“建設淤地壩爲河道兩岸增加了田畝,二來也是爲了下游的平安,是爲了洛陽以東諸多地界少遭大水,這天下多數人都不知太子殿下的壯志,我等官吏也只能從關中這些變化中得知太子殿下的心意。”

李泰望着遠處,現在的皇兄已年滿二十,而且羽翼漸豐,已有了根基。

東宮門下的官吏不只是京兆府,還有崇文館的能人,他們遍佈關中各縣以及潼關洛陽。

京兆府衆人與工部侍郎徐孝德,以及魏王府的諸多編撰,弘文館的學士郭正一等人,最後得出結論,同時建設三處淤地壩夏季前完工。

在渭河邊看去,一個個杆子豎在河道中,這些杆子上掛着竹簍,看着竹簍的起伏就能看到水位的變化。

一排杆子從下游而去,每隔一里地便能看到幾根。

爲建設淤地壩,京兆府衆人與工部以及各縣的民壯用了半月時間做了前期準備。

當穀雨時節剛過去,便開始動工。

李泰這些天也沒有回魏王府,而是與衆多官吏住在河邊,在這裡修建小屋,與各地民壯住在一起。

只有魏王李泰有單獨的一間屋子,還有護衛看守。

或許多年之後,李泰策馬再次來到這裡,騎着馬在渭水河邊散心,見到此地,會懷念在這裡時光,將自己的知識用來造福一個地方,乃至關中。

這讓李泰有一種心神激盪的感覺,在這個李唐王朝剛有興盛跡象的如今,他的所學所得都能用到建設中。

所學不爲名,不爲利,而是爲了造福世人。

讓李泰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這種感覺以往從未有過。

關中三月十五這天,最先修建的一座淤地壩剛剛成型,在放水的時候它就被沖垮了。

站在大雨中,許敬宗指着被沖垮的堤壩,朝着衆人怒吼道:“他孃的!怎會如此!”

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74章 分寸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3.第243章 雪後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57.第257章 活捉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04章 夕死可矣274.第274章 新年第95章 合力撈魚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3章 孫神醫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3章 新爺孫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3章 耿耿於懷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87章 通達?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65章 難免的第84章 戰書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321章 臂膀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1章 圖表第326章 蘇亶家事257.第257章 活捉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2章 等暖風來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87章 通達?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04.第304章 寒冬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274.第274章 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79.第79章 家宴250.第250章 夜釣第132章 豪傑依舊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84章 戰書304.第304章 寒冬第161章 監察第74章 太子拜師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65章 難免的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79.第79章 家宴第91章 及冠賀禮78.第78章 解氣?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50.第250章 夜釣
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74章 分寸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43.第243章 雪後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57.第257章 活捉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04章 夕死可矣274.第274章 新年第95章 合力撈魚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3章 孫神醫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23章 新爺孫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3章 耿耿於懷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87章 通達?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65章 難免的第84章 戰書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321章 臂膀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1章 圖表第326章 蘇亶家事257.第257章 活捉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2章 等暖風來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87章 通達?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04.第304章 寒冬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274.第274章 新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79.第79章 家宴250.第250章 夜釣第132章 豪傑依舊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84章 戰書304.第304章 寒冬第161章 監察第74章 太子拜師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65章 難免的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79.第79章 家宴第91章 及冠賀禮78.第78章 解氣?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50.第250章 夜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