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盡在掌中

衛螭傻眼,名言就是名言啊,不管時代是什麼,經典之所以叫經典,就是能讓人一直不遺忘,銘記於心。

掰着手指頭數了數,歷史——粗略看過中國古代史,詩詞——讀過唐詩宋詞,知道一兩首元曲,算學——代數、幾何、微積分啥的,應該是算學吧?!哲理——知道點馬哲,知道點辯證主義,知道點名人名言;倫理明白點,邏輯修辭沒學過。都是業餘水平,說好聽點,叫稍有涉獵,說直白點,那就是樣樣稀鬆。

衛螭很誠實的把以上的結論轉述給李二陛下,李二陛下聽得哈哈大笑說,估摸着衛螭也就這麼個水平,看來他還真沒欺君,說的也還真是實話。衛螭當場滿頭黑線,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心情複雜,不是一般滴複雜,是相當滴複雜。

李二陛下沉吟一陣,道:“衛螭,把你會的講述出來,編撰成書,你願意否?”

衛螭愣了一下,想了想,道:“陛下,講出來沒問題,不過,書誰來編?不會是要臣自己編吧?這……這工程也太大了一點!”

李二陛下笑道:“你這懶惰的傢伙,一聽有事要你做,首先想到的就是推託,朕當然知道編撰一本書的難度和費時,朕又不必你,慢慢來就好,只要能把你的學識,你看過,還記得的東西,寫出來,在大唐傳承下去就行。”

衛螭這纔想起,現在可不像現代,現在寫本書可不容易,就算根據現有書籍重編,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大工程。當下,也心安了,道:“陛下,臣明白了,請放心,我學的這些東西,臣的夫人也學過,倆人一起的話,應該能快一點吧。”

“朕到忘了你的夫人也是位才女,如此,朕就把這個重任交予你夫婦二人,望你二人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陛下,臣只能說,臣會盡力而爲。”

李二陛下看他一眼,似是懶得再說他了。揮手道:“此事已有定論,無須再說。現在說朕傳你來的第三樁事情,衛螭,你知道朕任命你做司農寺少卿的用意麼?”

衛螭想了想,道:“陛下,因爲臣帶回來的這些作物嗎?”

李二陛下古怪的看了衛螭半天,苦笑着搖搖頭,道:“衛螭,看來,你果真不懂。罷了,此事朕也不想說,你自己去悟,悟通了,朕還會重用你,悟不通,那你還是繼續去做你的小醫生吧。”

搞什麼謎語嘛!衛螭有些抱怨,但又不敢說,只好自己憋着。李二陛下似是很樂意看他被憋的樣子,笑吟吟的道:“這件事,待你悟通了,朕再與你說,好好想想,朕很看好你。”

衛螭又是一頭黑線,想起後世某個情景喜劇裡的某捕快。但人家李二陛下又不是老邢同志,想掐着脖子逼供是不太可能的,只得罩了一頭霧水回家。

回到家,把這事兒和謝玖一說,夫妻倆悶着腦袋,一起頭疼。這事兒,肯定與衛螭帶來的玉米、番茄有關。朝着這方面去想的話,謝玖露出一個苦笑,道:“我們,在送草莓苗兒的時候,已經把人得罪了都不知道。”

衛螭愣了愣,也明白過來,同樣露出苦笑,道:“面面俱到,談何容易。人總有個親疏之分,果真是萬惡的封建社會。”

人情世故,爲人處世,這是亙古不變的主題。人是羣居的生物,互相之間必然會有聯繫,擅長的人,在關係網中如魚得水,不擅長的人,難免會有力不從心。

小夫妻倆沉着臉,一起默默思考着,良久,謝玖道:“我們需要份量重的東西。”

衛螭拍拍手,道:“寫兩份東西,一份大白菜的推廣種植報告,一份玉米的推廣計劃。我們的東西,只能由我們抓在手裡,別人誰也不許搶走!只有一個國公義父顯然還不夠,利益、貪慾,可以讓人膽大妄爲!想搶我的東西,能搶走嗎!”

謝玖想了想,道:“農業種植的東西,你比較瞭解,這兩份東西,只有你能寫,我去義父府上一趟。”

“嗯。”

倆人對望一眼,分頭合作,爲自己在大唐的幸福小日子努力。這也必將是倆人未來的狀態,全心全力的攜手,一起渡過往後的時光。

學醫的,每年那麼多報告、總結要寫,論文也寫過不少,兩份推廣計劃,於衛螭來說,並不難,且還有後世的經驗可以借鑑,他要做的就是總結出適合大唐情況的方法,寫出來,呈上去,把這些功勞,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

大唐的奏摺怎麼寫,衛螭不知道,很乾脆就寫成後世報告的樣子,還跑去司農寺查閱相關資料,條理分明,有理有據的寫了兩份奏摺呈上去。

隨着衛螭的摺子遞上去,長安城內開始風傳,說長安城內有名的衛螭衛神醫夫婦,種出一種叫大白菜的新菜蔬,產量高得嚇人,能存一個冬天,陛下已經下令開始在長安地界推廣、試種,待明年再推廣全國。這消息,一時間在長安城內傳的沸沸揚揚。

“子悅,你的奏章,朕看過了,朕同意按照你的計劃行事。”

“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威嚴的道:“你小子總算沒讓朕失望。朕記得,你對雉奴說過,年輕人,要比常人多給他一個機會,一個犯錯的機會,多點耐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如今,朕再說還給你,望你自勉。”

“臣謝陛下厚愛,請陛下放心,臣定會全力以赴。”

衛螭行禮告辭而出。李二陛下嚴峻的表情才稍稍鬆弛下來,對長孫皇后笑道:“朕就說過,衛螭這小子,逼迫一下,磨鍊一下,也堪大用。”

長孫皇后溫婉的笑着,優雅的爲丈夫斟上一杯熱茶,遞了過去:“臣妾恭喜陛下又得一英才。”

第41章 兄妹(上)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52章 進補大作戰第36章 壞孩子承乾第10章 大宗師謝玖(下)第2章 你家有閨女嗎第12章 厚臉皮的那個誰第41章 彼之道第21章 又是一年秋來到第42章 小日子第4章 取士四才第19章 所謂的主角模式第63章 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第67章 人不可貌相第17章 不 疼第26章 真正的文壇大盜第7章 置業第11章 漣 漪第31章 大軍開拔第54章 小秘密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41章 中成藥(下)第50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終於開張了第5章 農學家衛螭(上)第46章 親 人第47章 用事實說話(下)第30章 路遇齊王第50章 觀念差異第20章 王子公主來串門兒(上)第27章 絕 招第37章 火 候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48章 意外的禮物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35章 家傳武藝與少女的夢想第64章 活 着第11章 魅力的秘訣(上)第58章 遊長安第28章 教育大計(上)第30章 活着的女人第51章 孕期趣事第1章 大唐第一老無賴第2章 真的穿越鳥!第55章 咱當爹的人(下)第36章 兕子是不同的第21章 大哥,有情況!第30章 路遇齊王第62章 “資源”利用第25章 驕 子(下)第25章 冬天裡的那一場病(下)第15章 父 親第16章 峰迴路轉第5章 赤 誠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6章 其實不想聽(上)第33章 新與舊第58章 來自大唐長安的懷念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55章 要過年了(上)第32章 自食“苦果”第20章 真正活了!第40章 中成藥(上)第45章 會昌寺僧第55章 人力有時窮第27章 大唐蝗蟲軍第19章 悠閒假期第1章 最迷人的氣味第49章 樸素化學起源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6章 旅途見聞第20章 風波襲來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67章 人不可貌相第21章 聖誕快樂!第32章 青玉米上市了(中)第21章 聖誕快樂!第64章 大頭蒜還是大蒜瓣兒第23章 驕 子(上)第30章 世上最華麗促銷第6章 目標爺們兒,前進!第2章 機 會第41章 東西南北風第5章 凍 瘡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42章 小日子第30章 路遇齊王第44章 歪打正着第27章 人民戰爭的海洋第34章 好一齣劇(上)第13章 百年樹人第22章 寒 冬第39章 “噩 夢”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6章 何時歸第2章 機 會第39章 君臣之誼
第41章 兄妹(上)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52章 進補大作戰第36章 壞孩子承乾第10章 大宗師謝玖(下)第2章 你家有閨女嗎第12章 厚臉皮的那個誰第41章 彼之道第21章 又是一年秋來到第42章 小日子第4章 取士四才第19章 所謂的主角模式第63章 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第67章 人不可貌相第17章 不 疼第26章 真正的文壇大盜第7章 置業第11章 漣 漪第31章 大軍開拔第54章 小秘密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41章 中成藥(下)第50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終於開張了第5章 農學家衛螭(上)第46章 親 人第47章 用事實說話(下)第30章 路遇齊王第50章 觀念差異第20章 王子公主來串門兒(上)第27章 絕 招第37章 火 候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48章 意外的禮物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35章 家傳武藝與少女的夢想第64章 活 着第11章 魅力的秘訣(上)第58章 遊長安第28章 教育大計(上)第30章 活着的女人第51章 孕期趣事第1章 大唐第一老無賴第2章 真的穿越鳥!第55章 咱當爹的人(下)第36章 兕子是不同的第21章 大哥,有情況!第30章 路遇齊王第62章 “資源”利用第25章 驕 子(下)第25章 冬天裡的那一場病(下)第15章 父 親第16章 峰迴路轉第5章 赤 誠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6章 其實不想聽(上)第33章 新與舊第58章 來自大唐長安的懷念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55章 要過年了(上)第32章 自食“苦果”第20章 真正活了!第40章 中成藥(上)第45章 會昌寺僧第55章 人力有時窮第27章 大唐蝗蟲軍第19章 悠閒假期第1章 最迷人的氣味第49章 樸素化學起源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6章 旅途見聞第20章 風波襲來第58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下)第67章 人不可貌相第21章 聖誕快樂!第32章 青玉米上市了(中)第21章 聖誕快樂!第64章 大頭蒜還是大蒜瓣兒第23章 驕 子(上)第30章 世上最華麗促銷第6章 目標爺們兒,前進!第2章 機 會第41章 東西南北風第5章 凍 瘡第59章 又來一個小蘿莉第42章 小日子第30章 路遇齊王第44章 歪打正着第27章 人民戰爭的海洋第34章 好一齣劇(上)第13章 百年樹人第22章 寒 冬第39章 “噩 夢”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6章 何時歸第2章 機 會第39章 君臣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