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

bookmark

由於湖南地廣人稀,雖然肥地都被豪強大族佔據了,但那些未曾被佔據的土地,依舊有很多。

李嘉準備收攏過來,無論是屯田,沒收爲官府,或者直接併入少府寺,或者賞賜給兵卒,都是可以的,現在雖然看不上眼,但若干年後,湖南可是有數的產糧大地。

兩稅制的核心在於,它是按照土地來收稅的,它將其他的雜稅,除了丁錢外,全部包括在內,省卻了許多繁瑣的過程,而古代,越是繁瑣的過程,那些貪官污吏們越是有機可乘。

當然,兩稅制是收錢的,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唐朝以前沒有錢荒,甚至私人可以制錢,皇帝和朝廷懶得管,而到了安史之亂的千年,中國錢荒的問題所在了。

兩稅制就是,你家有多少土地,就收多少錢糧,而不是之前的那些朝廷一樣,有多少人,纔多少稅,世家大族隱瞞丁口了,國家就越來越敗落。

唐朝以前,從來都是按丁口來交稅,你家多少口人,就交多少,如唐朝,每丁授田後,每年上繳粟二擔,稱爲“租”,而不是按畝來交稅。

宋朝以後,財政是以田地爲中心,哪怕清朝有四億人口,比宋朝、明朝高出數倍,但財政相差無幾。

至於元朝,不提也罷,“以寬治國”的蒙元,大腦簡單,怕麻煩,以包稅制將天下分了出去,讓色目人負責,缺錢了怎麼辦?發紙鈔,加大包稅錢,所以造反的人那麼多,從元初到元末從來沒停過,所以財政崩潰,沒了天下。

國家的正稅,此時只有兩個,丁錢以及兩稅,後來雍正攤丁入畝,丁錢也併入到了兩稅,不用再單獨收丁錢了,百姓每年直接合並交稅,省一道手續,而不是指對百姓免稅啥的。

省卻了一道手續,看上去很簡單,但對於百姓而言,就是活命之恩,這也是爲啥歷史對於雍正大書特書的原因所在。

康熙的永不加賦是什麼意思,就是丁口稅固定了,比如今年兩億人,以後就收兩億人的丁口錢,田稅、雜稅什麼的,照收不誤。

瞭解了兩稅後,就等於知曉爲什麼土地兼併那麼可惡了,關鍵是,他們土地兼併後,卻隱瞞土地,還是按照以前的數目來交稅,對於朝廷而言,損失大大的。

宋朝冗官太多,豈止是增發俸祿,還增多了許多不繳稅的特權階級,士大夫治國,都他麼士大夫的國家了,都是主人了,還繳稅,想去海南逛一圈了?

所以,士大夫們不繳稅,泥腿子來養活這羣特權階級,然後北宋建國才幾十年,就有了慶曆變法,王安石變法。

這種不繳稅,法律上還有特權,就享受生活的朝代,讀書人自然喜歡,連忙吹捧,後世一大堆無腦跟風吹,以爲自己讀了幾年書,就是士大夫了,呵呵……

言歸正傳,扯遠了。

李嘉決定在秋收之前,統計一下湖南的土地,尤其是數萬大軍還未撤離,以及分府而治的決議未曾實施的情況下,利用皇帝以及軍隊的威勢,統計一下全湖南的土地。

別瞎想,李嘉並沒有打算讓地主豪強們將吃進去的土地吐出來,這是犯衆怒的事,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只能愣頭青才做。

而且,不要忘了,李氏的土地,也是兼併來的,如果這樣做,不就是打臉了嗎?

至於把土地收爲國有,然後再分配使用權,這種儒家嚮往的井田制,王莽這二貨已經做了,天下沸騰,之前推他上去的,恨不得多桶幾刀。

關鍵是,由於生產力以及交通的落後,不消幾年,這些土地,就會成爲官吏的樂土,國家的,不就是他們的嗎?然後百官們沆瀣一氣,皇帝依舊矇在鼓裡,樂滋滋的做着天下大同的美夢。

所以,如何抑制土地兼併,保證國家的稅收,李嘉只想到了一個辦法,重新統計田畝,讓豪強世族們,乖乖的納稅。

那些被吞併的土地,李嘉也不想要回來,甚至還有些感謝他們將土地開墾,能讓朝廷能多收一些錢糧。

這是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基本,不過他的麻煩在於,秀才舉人擁有合法的免稅田,他只是讓這些士人們吃相別太難看,將免稅田以外的繳稅。

宋朝是當官的有免稅田,明朝的是秀才舉人都有免稅田,把讀書人慣壞了。

李嘉則不然,老子家的田都繳稅,你個土豪竟然也想免稅,想屁吃?

哪怕你家有人當官,有合法的免稅田也休想,每畝田,都要繳稅。

所以,這一天,李嘉離開了朗州,來到了長沙府,讓各地的軍隊以及轉運使們都來到長沙府,他要做一件大事。

“諸位,湖南新得之地,不可馬虎,蕭規曹隨纔是正道,你們這些轉運使可都是朝廷的臂膀,秋稅之事,乃是朝廷根基,過一段時間就聽到有什麼抗稅、民亂的,如今只有一個字——穩!”

“你們這些駐軍,以及巡檢營,都要照看好,而且還要去配合轉運使司的運轉,將秋稅平穩的收下來。”

面對李威、李信、段友良,以及各地方轉運使,以及巡檢營的指揮使,李嘉直接命令道。

原本他準備就在秋收之前行事的,但卻突然受到了嶺南的告急文書,說廣州城沒有多少糧食了,每運送一石糧食到湖南,就會消耗兩石糧食,哪怕大半的軍隊就食於湖南,但嶺南還是支撐不住了。

所以李嘉就改變對策,由於糧食受制於人,暫時不要刺激湖南的官吏以及地主們,起了亂子就不好了。

所以這場動員大會,只是想平穩的收到秋糧,保證湖南的穩定,等到秋收以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到時候,大軍在手,統計田畝,沒有直接經過秋收繳糧那般痛徹心扉,能順風順水一些。

只是單純的統計田地,還能將兼併的土地合法的記在自己家門下,一般的地主只有竊喜,哪裡能懂一些。

到時候,就好辦。

李嘉心中想着,很是得意。

ps:感謝一天李哈哈哈、秦嶺南北咫尺的打賞

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四百章捉拿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修)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兩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
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四百章捉拿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修)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兩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兩百章春宵一刻(修)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