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賊心不死!
秦牧這話,直接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裡。
他深深看了秦牧一眼,似笑非笑道:“秦小子,這話還真是隻有你敢說,你看看這幾位大臣們,他們可就不敢議論什麼。”
李世民視線掃過房玄齡他們,幾人頓時乾咳起來,依舊是裝傻充愣。
他們到底是做臣子的,有很多事情都不敢逾越規矩,心中既對秦牧的直言敢說敬佩,又對李世民的帝王心思感到畏懼。
別看李世民在秦牧這兒每次都吃癟,但別忘記了,他的皇位可是弒兄囚父硬生生搶來的。
“咱們私下議論而已,二公子你該不會還要到皇上面前去告我的狀吧?”
秦牧也裝起傻來。
李世民不置可否,突然又道,“秦公子,此番前來除了給你一個交代之外,還有一事相求。”
“哦?”
能讓李世民說出這話,顯然是一件大事了。
秦牧看了看房玄齡幾人一眼,卻發現幾人也是大眼瞪小眼,顯然李世民事先並未給他們提起過此事。
“二公子,但說無妨。”
秦牧點了點頭,靜等下文。
李世民卻並未馬上開口,而是看向房玄齡他們道:“此事事關重大,是今日皇上才告訴我的,所以你們並不知曉。”
房玄齡他們聽到這話也都是神色一凝。
看來事情真的很大,甚至要遠超於廢除太子了。
杜如晦突然想到什麼,面色微變,問道:“二公子,敢問是否和邊關有關?”
“老杜,不愧是你,竟然能夠猜中此事。”
李世民差異的看了杜如晦一眼,而後點頭道:“幽州大都督黃幽昨日彙報,高句麗在一個月之內接連犯境十餘次,據線報,高句麗大軍也在不斷向着幽州邊境集結,恐怕要不了半年,就要在幽州邊境屯兵十數萬了。”
高句麗?!
秦牧冷哼一聲。
相比突厥和吐蕃,他最爲討厭的還是這高句麗。
畢竟在前世的時候,高句麗的後代們可真是把他噁心壞了。
整天偷華夏的文化,還要大肆宣揚這是他們自己的,簡直就是小偷行徑。
而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劣根性,究其原因便是他們的祖先高句麗的遺傳。
房玄齡幾人互相看了看,臉色也是難看到了極點。
現如今大唐剛剛讓突厥臣服,左右羣狼環伺,高句麗偏偏在此時壓境,恐怕是看準了大唐現在內憂外患,無禦敵之師呀。
李世民見衆人都是滿臉凝重之色,緩緩開口道:“既然你們都知曉情況了,可有什麼禦敵之策嗎?”
“皇上,此時可千萬不能再起戰事了呀。”
杜如晦連忙說道。
他很清楚,現在的國庫空虛,雖說已經有了建造都護府的計劃,但一切纔剛剛實施,萬萬不能在此時多生事端。
“不錯!”
魏徵跟着附和,“倘若再起戰事,百姓們名不聊生還是小事,軍隊如果發不出軍餉那纔是大事哇。”
要知道,因爲軍餉問題造反的軍隊歷史上可是不少。
魏徵很確定,現在倘若要打仗,絕對發不出軍餉。
士兵們都爲大唐賣命了,結果拿不出錢來發軍餉,這不是逼着他們造反嗎?
“說的有理,咱們能拖就拖,此時千萬不能起正面衝突。”
房玄齡跟着附和。
聽到三人衆口一心的說詞,李世民嘆息一聲,“是呀,皇上也十分擔心此事,所以纔將消息壓下,至今未曾告訴其他大臣。”
“可千萬不能說。”
房玄齡立刻道:“倘若讓李靖,程咬金他們這些武將得知,恐怕會立馬調兵遣將敢去前線,到了那時候皇上就是不想打也得打了。”
李世民點頭,這也正是他擔心的事情。
大唐武將衆多,好戰分子更是不少。
倘若讓他們知曉邊境戰亂,恐怕會聯袂請命前往前線。
秦牧看着李世民他們犯難,卻只是淡笑一聲,“皇上,就連突厥我們都能打下來,區區一個高句麗應該不在話下吧,如果是因爲錢的問題,不妨增加稅收,讓百姓們先承擔,等戰亂結束再免他們的賦稅,以作補償。”
一聽這話,房玄齡幾人心中大喜。
“是呀,秦公子這個法子不錯,現在我們大唐的賦稅可謂是十分輕薄,就算是加上兩成,相信百姓們也能承擔。”
“的確是這個道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相信百姓們也不會多說什麼。”
“說的不錯,二公子,秦公子的法子挺不錯的。”
幾人連忙向李世民說道。
但李世民聞言卻是面色微皺,始終都沒有開口。
“怎麼?二公子有爲難之處?”
秦牧微微挑眉,不知道李世民究竟作何打算的。
“秦小子,你的這個方法的確不錯,但這一次恐怕皇上並不會採納。”
李世民說着搖了搖頭。
“這是爲何?”
秦牧不解。
現在內憂外患,值此家國危機之時,百姓們理應負擔一些纔對呀。
“因爲皇上並不想增加稅收。”
李世民重重說道:“百姓們才過每兩年安生日子,皇上一直都十分關注民生,多年來始終秉持着輕搖賦稅的原則,從來不曾更改,如果現在讓皇上增加稅收,他願不願意暫且不說,百姓們心中又會如何作想呢?”
李世民自問自答道:“恐怕增加稅收的聖旨一下,民間就會瞬間沸騰了,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和嚴苛稅收已經把他們折騰怕了,皇上可不想成爲隋煬帝那樣的皇帝。”
聽到李世民這話,秦牧終於明白了。
多年來,李世民一直在百姓們面前樹立着明君的形象。
如果現在讓他增加稅收,恐怕多年積攢的好聲望就會瞬間一掃而空。
這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對於名聲,他看得很重要。
不想在後世的史書上留下任何不好的痕跡。
“可是皇上如果不這麼做,到時候高句麗大軍壓境咱們又該如何是好呢?”
房玄齡這時沉聲問道。
“是呀,二公子,現在是顧頭不顧尾了,只有先將高句麗打退咱們再談民生一事纔是正理。”
杜如晦也是開口勸道。
“行了!不用再多說了。”
李世民大手一擺,制止了杜如晦接下來的話,而後認真道:“若真的讓百姓們增加稅收,這無異於是逼他們造反,總之這個方法不行。”
李世民的態度十分堅決,房玄齡幾人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樣的無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