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英明神武,算無遺策,必然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蕩平河北四州,一統中原之地!”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曹操拔劍立誓,心意已決,羣臣們審時度勢,誰也不敢反對了,只能躬身行禮,一致贊成出兵北伐!
荀彧、荀攸有心再諫,卻讓程昱扯着衣服,強行拉回了座位,曹營四大謀士裡面,論起出謀劃策、處理政務,程昱的能力最弱了,可說到揣摩人心、察言觀色,其他三人加在一起,也不如程昱一人!
出兵決議已定,斷然不容更改,接下來嗎,就是出兵數量、時間、路線,以及各種準備事宜了,糧草更是重中之重!
這次出兵北伐,起碼動用三四十萬兵馬,徵調上百萬民夫、車輛,才能一舉消滅袁氏集團,如此多的人員、牲畜,糧草消耗必然巨大,再加上路途遙遠,轉運困難,後勤壓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兵法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此番出兵北伐,面臨三大困難:後勤糧草、出兵路線、南方諸侯,還望諸位與老夫算之!”
曹操足智多謀,自然知道出兵的困難了,現在多謀劃一分,勝算就多上一分,當初的官渡大戰,不就是依靠謀略,這才以少勝多的嗎!
此番出兵北伐,即是曹氏的霸業,也是衆人的功業,自然是盡心竭力了,謀士們閉目沉思,開始運籌帷幄了,武將們懶得動腦子,把目光落在蕭逸、郭嘉身上,按照以往的慣例,此二人必有奇謀!
“沙場征戰,勝敗有憑,即是比勇敢、謀略,更是拼糧草、軍械,我有一計,可以削弱袁氏力量,加強我方的儲備!”
蕭逸不負衆望,第一個發言了,只見他摸出一個金元寶,放在了桌案上面,這個小玩意,可以買官爵、購田宅、換美女……,金光閃閃的,深受世人喜愛,不過它也有一個缺點--不能吃!
“金銀珠寶,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如穀物絲麻,對人們更有用處,我已命令四十三家富商,不惜一切代價,收購河北的糧食、布匹、鐵器、牲畜……一切軍用物資,充實我軍的庫房!
與此同時,在黃河沿岸設卡,禁止南方的絲綢、稻米、精鹽、箭竹、藥材……流入河北境內,一旦兩軍開戰,就讓袁軍無糧可用、無衣可穿、無藥可敷,陷入飢寒交迫之中!
屆時聯繫‘黑山軍’-張燕部人馬,讓他們趁機舉事,帶領無數饑民,攻打官府,截斷道路,徹底攪亂河北後方,沒有了錢糧、軍械支撐,袁軍縱有百萬之衆,也會頃刻瓦解的!”
蕭逸兩世爲人,對於經濟封鎖的厲害,可是一清二楚的,堪比二十萬雄兵呢,除非袁氏父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否則他們就死定了!
“哈哈!……蕭郎此計大妙,以無用之金銀,換有用之糧帛,這個買賣太值了,傳令尚書省,調撥府庫錢財,全力配合行動,削弱袁軍的戰爭潛力!”
聽完計策之後,曹操撫掌大笑,這種又黑又毒的辦法,太符合自己心意了,先用金銀換取糧帛,讓袁軍飢寒交迫,等到戰爭勝利之後,金銀自會物歸原主,這是空手套白狼呀!
再說了,袁氏父子貪婪成性,最愛金銀之物,河北官員上行下效,也全鑽進錢眼裡了,貪婪會矇蔽雙眼,等他們反應過來時,一切全都晚了!
“河北勢大,猶如一株參天大樹,必須折其枝葉、斷其根莖,而後砍伐主幹,才能大獲成功,征戰之時,伐心爲上、伐兵次之、攻城最下……”
郭嘉邁步上前,指着河北地圖,講解自己的用兵方略,綜合起來十六個字:‘兵分三路,斷其羽翼,合圍鄴城,主力決戰!’
“主公派一位上將軍,統領關中、西涼之衆,從上黨殺入幷州,攻略西河、太原、樂平、新興……諸郡,切斷袁軍的右翼,同時搶佔雁門關、馬邑城,屯兵長城沿線,防止匈奴人趁火打劫!
另派一支人馬,從徐州-龍門渡過河,攻略青州-北海、東來、城陽、樂安諸郡,截斷袁軍的左翼,同時搶佔鉅鹿城,阻擋幽州人馬南下救援!
主公親領主力人馬,從官渡過黃河,以黎陽城爲大本營,做出佯攻姿態,牽制住袁軍主力,等到三路人馬匯合,團團包圍了鄴城,再與袁紹決一死戰!
此一戰,必須殲滅袁軍主力,殺掉或生擒袁氏父子,否則的話,讓他們北逃幽州,再與烏丸、鮮卑人勾結,來去無蹤,四處遊擊,戰局必然僵持不下,我軍後勤可就困難了!”
郭嘉手指地圖,侃侃而談,部屬的極爲精細,也指出了北伐最大問題:不怕袁氏決戰,就怕袁氏逃竄!
許昌距離黎陽五百里,黎陽距離鄴城三百里,這樣的距離糧草轉運容易,可以保障大軍後勤,大軍速戰速決,勝算也更大一些!
相反的,如果袁紹捨棄老巢-鄴城,帶領人馬全線後退,不斷拉長曹軍補給線,進而拖延決戰時間,那可就麻煩大了,河北方圓數千裡,足以拖死曹軍將士了……
“哈哈!……袁紹鼠目寸光,貪圖享受,捨不得樓臺殿宇、嬌妻美妾,無論戰局如何發展,他也不會離開鄴城,那裡就是他的墳墓了!
其他的諸侯嗎,公孫度遠在遼東,暫時不必理會,劉表、劉璋雖爲漢室宗親,不過守戶之犬,沒有出兵的勇氣,漢中-張魯傾向朝廷,可以高官厚祿,儘量拉攏過來,至於小霸王-孫策嗎,恐怕不在人世了吧?”
曹操對於諸侯們的能力、性格,可謂是瞭如指掌,盡是一些酒囊、飯袋、衣架罷了,唯一讓他心生忌憚的,就是小霸王-孫策,不過嗎,這頭江東猛虎魂歸太虛了!
江淮大戰之時,孫策捱了一流星錘,五臟六腑盡碎,不久一命嗚呼了,江東集團爲了穩定人心,一直秘不發喪而已,不過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孫策身亡之事,諸侯們早就知道了,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至於接位的孫權,只有一十八歲,乳臭未乾,又無軍功,無論能力、魄力、威望……遠遠不及其兄,沒有五六年時間,他休想站穩腳跟,更別提出兵北上了!
糧草問題、戰略問題,後方問題,全部有了計劃,接下來,就是一個出兵時間了,按照諸侯征戰的習慣,大都是十月金秋,草黃馬肥,糧草充足之後,纔會大舉出兵!
曹操等不到十月了,他要反其道而行之,就在春耕結束之後,全力出兵北伐,利用南北溫度差異,打袁軍一個措手不及!
中國的自然環境是,南方溫熱潮溼,北方乾燥寒冷,因此上,每年的耕種時間,南方總是早於北方!
曹軍控制黃河南岸,每年的耕種時間,都是二月上旬,黃河北岸的冀州、青州,則要到二月中旬,才能耕地下種,至於幽州、幷州一代,天氣寒冷,回春遲緩,則要推遲到二月下旬!
兩軍沙場決戰,一柱香的時間,就能決定勝敗了,何況是一二十天呢,曹軍春耕之後,立刻出兵北伐,這時候的袁軍,就要面臨一個選擇了:
如果他們繼續耕種土地,就會耽誤迎戰時間,失去戰爭主動權,一步慢了,步步皆慢,讓曹軍壓制着打,再難翻過身來了!
相反的,如果他們不管耕種了,強行抽調軍隊、徵集民夫,與曹軍進行大戰,就會耽誤農耕時間,整整一季的莊稼,也就全耽誤了,到時候軍糧不足,袁軍不戰自敗!
天時、地利、人和、水火、風雨、雷電……只要運用巧妙,皆可變成利器,更勝千軍萬馬,殺敵於無形之中,這就是兵法的精髓了!
“老夫決定了,明年二月春耕之後,即刻出兵北伐,蕩平袁氏逆賊,一統中原之地,此外,今日決議不許外傳,有泄露軍機者-殺無赦!”
商議完成之後,曹操目視河北地圖,露出一股勢在必得之意,而後又看向幾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出兵北伐同時,還有一件大事要解決--立儲!
沙場之上,刀光劍影,生死一線,最是考驗人的能力了,誰是統帥之才,誰的心智最強,誰的天命又最高,也就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