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

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大革命、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使中國人民政治上獲得解放,圓了國人百年“獨立夢”。因而,中國共產黨成爲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的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黨的二大闡明瞭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爲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

黨的二大之後,在正確革命綱領的指導下,我們黨迅速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但是由於帝國主義勢力的干涉以及反動軍閥的血腥鎮壓,全國工人運動不久之後便轉入低潮。在這一情況下,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在現階段要想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共同推進國民革命的發展。

在1923年6月12日至20日於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們黨正式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隨後出現了大革命的洪流,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北伐戰爭取得勝利。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次大會,重新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合作以及關於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等方面的一些方針,指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性。但是這次大會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問題,也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正確思想。

伴隨着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國民黨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長。更爲嚴重的是,蔣介石掌控了軍事權力,開始加強對共產黨的限制,反共面目越來越明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工人羣衆。隨後,在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軍閥也相繼以“清黨”爲名,大規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決定對以汪精衛爲首的國民黨右派採取遷就政策,未能在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爲全黨指明方向。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續三年多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在這場大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勝利和失敗的反覆,經受了深刻的鍛鍊和嚴峻的考驗。這爲黨領導人民把革命鬥爭推向新的階段準備了條件。

(二)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經過一系列新軍閥混戰,蔣介石在南京建立起在全國範圍內的統治。這個政權殘酷地鎮壓、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致使黨員數量急劇減少,工農運動走向低沉,中國革命暫時進入低潮。

在極其嚴峻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並未停止革命的步伐。黨的各級幹部分赴各地,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準備組織武裝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率領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宣佈起義。隨後,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著名的八七會議。這次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黨指明出路,爲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爲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在進攻長沙受挫後,毛澤東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隨後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創造性地確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隨後,毛澤東率部到達江西寧岡縣茅坪,與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開始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秋收起義後不久,張

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於1927年12月11日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但在優勢敵人的進攻下起義失敗。此後,以毛澤東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終於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正確道路。

1929年12月下旬,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古田會議決議是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它強調思想建黨的重要性,規定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隊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必須擔負起打仗、籌款和做羣衆工作這三位一體的任務,而不是單純的武裝集團。

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極大的震驚。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先後四次成功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後由於李德的錯誤指揮直接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約8.6萬人,自雩都河以北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的指揮下,靈活主動地與敵人周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隨後,中央紅軍強渡天險大渡河,翻越人跡罕至的夾金山,踏過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實現了戰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

紅軍長征的前後,由於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統治當局奉行不抵抗主義,日本侵略者加緊對華北的侵略。在中共地下組織的領導下,北平學生在1935年12月9日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愛國運動。由此開始的一二九運動迅速波及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運動。各地工人在全國總工會的號召下,紛紛舉行罷工,支援學生鬥爭,抗日救亡鬥爭迅速發展成爲全國規模的羣衆運動。中共中央於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明確提出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中共中央派遣周恩來到達西安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作出“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條件。1937年8月,國共兩黨達成將紅軍主力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等協議,中國共產黨在救亡圖存的關頭,展開了與國民黨的第二次合作。

(三)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經過長期的準備,日本帝國主義於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中共中央於1937年8月下旬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全面提出黨的抗戰路線,指明瞭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後勝利的具體道路,作出了開闢敵後戰場的重要戰略決策。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精神和抗戰信心。在敵後抗戰的艱難條件下,黨領導人民軍隊同羣衆結下了魚水深情,一同創建了晉察冀、晉西北、山東、華中等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動了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

爲了更好地指導抗戰和中國革命,向全黨和全國人民闡明共產黨對於中國革命及其前途的見解,毛澤東於1940年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新民主主義理論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從1941年到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開展了長達四年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是一次全黨範圍內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實現了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爲抗日戰爭

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勝利階段。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美國先後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根據延安總部的指示和命令,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向日、僞軍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縣以上城市150餘座。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四)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着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圖通過和平的途徑來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中國。國民黨統治集團企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用內戰的方式來剝奪人民已經取得的權利,使中國社會回到抗戰前的政治狀況。但是迫於當時的國內外形勢,蔣介石假意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舉行“和平談判”,實則是在積極爲內戰做準備。經過43天覆雜而艱苦的談判,國共雙方於10月10日正式簽署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然而,此後不久國民黨就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發動了對解放區的進攻。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經過一年多的作戰,人民軍隊先後挫敗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使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於人民的變化。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軍主力向國民黨軍發起遼瀋戰役。11月,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以鄧小平爲書記的總前委,統一指揮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及部分地方武裝發起規模巨大的淮海戰役。同時,發起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權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全線崩潰。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爲了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全會根據毛澤東的報告,着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實行戰略轉移的問題,確定了革命勝利後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藍圖;制定了全國勝利後黨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會議號召全黨要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爲中心任務,努力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全會特別提醒全黨,在革命勝利後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全面開展籌建新中國的工作。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爲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這次政協會議一致選舉毛澤東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決定新中國的國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北平爲首都並改名爲北京。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30多萬羣衆參加了慶典,毛澤東同志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繁、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新紀元。

(本章完)

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六、激發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二、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三、開創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一、黨的先鋒隊性質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四、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一、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一、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第八章 從嚴治吏: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幹部隊伍_二、新時期好乾部的新標準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第八章 從嚴治吏: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幹部隊伍_二、新時期好乾部的新標準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六、激發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一、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義重大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一、科學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佈局、總任務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不斷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三、開創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三、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長期堅持的寶貴經驗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四、大學生黨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六、激發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二、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三、開創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一、黨的先鋒隊性質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四、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一、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一、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第八章 從嚴治吏: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幹部隊伍_二、新時期好乾部的新標準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第八章 從嚴治吏: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幹部隊伍_二、新時期好乾部的新標準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二、質量是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六、激發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一、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義重大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一、科學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佈局、總任務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不斷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三、開創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三、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長期堅持的寶貴經驗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四、大學生黨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