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

“我在英屬印度的時候,也一直關注東印度羣島的動靜。也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艾倫威爾遜拿出來準備好的資料分發下去,交到各國代表的手中,“各位眼前的是東印度羣島的人口分佈,可以看出來整個荷屬東印度羣島的核心是兩個相鄰的島,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這是東印度羣島的核心,都是也是反抗力量最強大的地方。”

目前東印度羣島人口肯定已經突破八千萬,有沒有一億就不說了。

其中爪哇島人口逼近五千萬,佔據東印度羣島的人口的六成左右。而蘇門答臘島有一千五百萬人佔據東印度羣島賬面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刨除這六千五百萬賬面人口,剩下的一千五百萬賬面人口,蘇拉威西島排第三,加裡曼丹島和新幾內亞的人口,和之前三個島嶼相比可以說是地廣人稀。

目前東印度羣島的人口分佈,和後世一致,爪哇島統領全局,蘇門答臘島是輔助,剩下的島嶼屬於被管轄的島嶼。對歐洲國家來說也不算少,但在亞洲範圍內完全屬於地廣人稀。

正在各國代表看資料和插圖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的話又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英屬印度的工作經歷,如果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吸取的經驗,那就是殖民地的規模一定不能比本土強太多,英屬印度的人口和大英帝國本土相比,就屬於過於龐大的典型,到了今天已經尾大不掉。”

“我希望各國能夠吸取教訓,不要在類似的問題上犯錯誤。”

包括阿爾曼德在內的不少人都點頭,實際上荷蘭內部有類似的計劃,現在英國人主動現身說法,讓計劃的可行性變得更大了。

當然點頭的人當中,並沒有法國代表尼諾貝特朗,法國對殖民地的認識深刻程度並不比英國差,甚至還更加清楚。不過選擇的是堅決鎮壓,而不是放任殖民地獨立。

人家法國人武德充沛,非要上去比劃比劃,艾倫威爾遜是不好意思阻攔的,英法兩國至少在目前,看待殖民地的大方向上一致,只不過手段處理上有些差別。

不過出於殖民帝國之間的友誼,艾倫威爾遜開始主動示好道,“尼諾先生,其實印支聯邦都在法國的領導之下,雖然我相信法國有力量平息越南人的反抗。但是留一些後手總不是壞事吧。”

“艾倫先生有什麼想法可以直言,我們還要感謝英國派出皇家海軍幫助遠征軍抵達亞洲呢。”尼諾貝特朗聞言點頭,示意艾倫威爾遜有什麼話可以直說。

“我的意思是,分治策略同樣適用於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十指交叉,雙肘杵在桌子上,“比如將越南南部靠近柬埔寨的土地,分割出來一些,劃歸給柬埔寨管理。數量不一定需要很多,有個一兩萬平方公里足夠引起矛盾就夠了。太多可能越南人的反應會很大,太少了又不足以激發矛盾。”

艾倫威爾遜對着各國分享殖民地分治經驗,並且毫無疑問的表明道,“當今的世界秩序,仍然是英法兩國在戰前劃定的世界秩序,這個秩序就是殖民地體系,誠然,大英帝國和法國是這個體系的最大受益者,但你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想想我們這些歐洲國家本土是如此的狹小,名下的領地卻如此廣大,美國和蘇聯怎麼看,他們不需要原材料和市場麼?”

這一次尼諾貝特朗點頭了,早在世界大戰還在進行,自由法國還在抵抗的時候,美國人就多次提及過殖民體系,法國也多次對美國的言論表達不滿。

艾倫威爾遜也知道這一點,因爲當初美國對法屬亞洲的殖民地表達民族自決言論的時候,外交部常務次長亞歷山大卡多根,就曾經說,“美國人只不過是沒有明着說,表面上是說的法國,但實際上還有英國。”

“蘇聯人?”阿爾曼德自顧自的沉吟了一句,似乎對東邊的龐大國家沒有辦法。

“不,是美國人。”艾倫威爾遜和尼諾貝特朗同時開口,糾正荷蘭人的想法。

“蘇聯紅海軍薄弱,夠不到我們的海外領地,美國是可以做到的。紅海軍要發展至少要十年,十年內海外領地面對的威脅只可能來自於美國。”艾倫威爾遜斬釘截鐵的道,“在美國和蘇聯當中選一個,我們自然是傾向於美國,但在海外領地這個問題上,要防備的是美國而不是蘇聯,至少短時間內是如此。”

實際上東印度羣島最終獨立,也確實是美國人最終判斷印尼獨立可以拉攏。

纔對荷蘭施壓的,只不過這個過程也差點翻車,蘇西諾時期更加傾向於蘇聯。

“目前來看,加裡曼丹島和新幾內亞人口稀少面積廣大,具備可操作性。我必須說一句,現在就應該準備了。”艾倫威爾遜提醒阿爾曼德道,“以荷蘭本土的力量,就如同我們英國面對的困境一樣,殖民地的體量太大,鎮壓下去成本劇增導致國內的開支全部在軍費上。最終不得不放棄,但是荷蘭面對的情況還是要比英屬印度的基礎好的多。那就是東印度羣島是一個羣島,人口分配不均,印尼本地的海軍幾乎沒有,現在絕大多數的反抗都集中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上。”

“如果把加裡曼丹島切出去管轄,比連在一起的英屬印度要容易的多。至於新幾內亞方面,一定要取得澳大利亞的諒解,必須讓澳大利亞人明白,印尼一旦成爲獨立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就會成爲澳大利亞的威脅。”

“如果能夠讓澳大利亞明白東印度羣島變成印尼之後的處境,諒解荷蘭對新幾內亞的分割,算是鑄成一道防線,這樣加裡曼丹島有英屬馬來亞可以支撐,荷屬新幾內亞有澳大利亞的幫助,在資源上仍然不成問題。”

艾倫威爾遜怎麼可能忘記最相信血濃於水的澳大利亞呢?

澳大利亞幾乎參加了所有英美髮起的戰爭,可以說爲五眼聯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只要發動戰爭,必然有澳大利亞軍隊的參與。

其實看一樣地理位置就知道,澳大利亞處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而澳大利亞本身人口稀少,印尼的人口對澳大利亞本身就是天然的壓力,東亞還有中國,南亞還有印度,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角度上,澳大利亞是直面這種壓力的國家。

不像是加拿大和英國還有新西蘭,英國有歐洲阻擋非洲的人口壓力。只要歐洲國家搞得定,英國人就不會感覺到威脅。

而加拿大的防火牆是美國,只要美國還能扛得住墨西哥移民,加拿大就是安全的。新西蘭的防火牆是澳大利亞,只有澳大利亞沒有任何保護只能單抗。

後世懂王一上臺就是美國人開始扛不住非法移民的問題了,而澳大利亞馬上就響應懂王的政策,是因爲澳大利亞人口更少,面對這些當地國家的海量人口。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都是五眼聯盟中對外來威脅最敏感的國家,就它自己孤懸海外。哪怕是中央情報局一戰定乾坤,將印尼共覆滅把印尼變成親美國家之後,澳大利亞和印尼的關係也一直都很差。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澳大利亞一直堅持白澳政策,堅決拒絕非歐洲的移民。白澳政策一直堅持到七十年代,纔在美國都已經放棄種族隔離政策十年後放棄。

只要荷蘭能夠讓澳大利亞明白,英國和荷蘭保護澳大利亞的努力,澳大利亞就一定會投桃報李,這一點艾倫威爾遜有着充足的自信。

“確實,如同艾倫先生所說,荷蘭忽略了澳大利亞的感受。雖然進行了溝通,但現在看來溝通顯然是不夠的。在新幾內亞的問題上,如果有澳大利亞的支持,迴旋餘地就大得多。”

阿爾曼德鄭重的點頭道,“當然,這件事肯定要英國的幫忙,憑藉澳大利亞和英國的親密關係爲橋樑,荷蘭願意和澳大利亞進行一次真誠的商談,決定未來東印度羣島的走向。”

“我們當然願意幫忙。”艾倫威爾遜點頭道,“只要荷蘭願意誠心的商談,這件事就有極大成功的可能。”

至少在六十年代之前,美國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力還難說就完全壓住了英國。因爲美國進入世界霸主角色之後,開始對歐洲國家的殖民地蠢蠢欲動,

這種情況下,由英國倡導的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發展的“科倫坡計劃”,既是英國維護其在亞洲傳統影響的結果,又是英國在南亞、東南亞推行政策的產物。

這個科倫坡計劃是澳大利亞外長替英國提出的,可見六十年代之前,澳大利亞還是更信任英國一些。

六十年代之後嘛,英國連核武器都交出去了,這還能指望澳大利亞、加拿大像是以前那樣對待自己?

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1562章 下半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秘書長和黨魁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1621章 魔法打敗魔法
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1562章 下半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秘書長和黨魁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1621章 魔法打敗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