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直到此刻才真正的知悉這三條和議的具體內容。但和張寒秋的憤怒不同的是,林覺在聽了這三條和議的條件之後的感覺卻不像張寒秋那般覺得羞辱和憤怒。因爲在林覺看到,這三條和議的條款雖然苛刻,但卻並沒有觸及大周的底線。
要知道,大周面臨的可是滅國的威脅。三十萬精銳大敗之後,要想和對手訂立和議,大周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行。這種談判是不對等的,是沒有話語權的。而現在,整個和議的條款除了要了大額的賠款和歲幣之外,便是那所謂的要自稱侄兒國的羞辱了。但這自稱侄兒雖然確實是一種羞辱,卻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羞辱。倒像是遼人故意爲之,故意打擊大週上下的心氣而附加的條件一般。和議真正核心的內容也不過是賠償一大筆錢款。
賠款,這是不可避免的。以大周的國力,要說這麼點賠款和歲幣想要掏空整個大周還是說說而已。再怎麼說,大周也經歷過百年盛世。國家雖然財政虧空的嚴重,但民間還是頗爲殷實的。所謂的民間不是指尋常百姓之家,而是大周的貴族士大夫和商賈階層。這麼多年昇平下來,這些人都斂聚了大量的財富。這種時候,國家有難,郭旭必是會逼着他們拿銀子。況且大周的每年財稅收入也起碼有七八千萬兩之巨,總體而言,這筆賠款大損國力,但卻並不致命。
難怪郭旭會很快的同意和議的條款,拿錢能解決危機是最好的,對方也沒有提出割地或者其他無法接受的動搖大周的根基的要求,這種和議在目前的情形下自然是郭旭絕對能接受的。
反過來想,這或許也是遼人所希望看到的。遼人如果如自己所想那樣,只是爲了分而治之,打散大周和女真的聯盟的話,那麼這個和議的條款如此簡單,便顯得在情理之中了。不過,林覺心裡很想知道的是,既然和議對於大周的傷害並不大,那麼又是如何激怒了郭旭,讓他在這個時候殺了楊俊的。難道僅僅是因爲愚蠢麼?
“張大人勿要惱怒,恕我直言,和議的條款固然苛刻,但這是大周戰敗所必須要承擔的後果。大周決策錯誤在先,若能以此協議得到真正的和平,那倒是萬幸之事了。我怕的是,這協議不過是遼人的緩兵之計罷了。”林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大人似乎話外有話?”張寒秋皺眉道。
林覺看着遠處湖面上兩隻飛翔在水面上追逐的白色水鳥,沉聲問道:“張大人,我得到消息,朝廷以兵敗之責殺了楊俊麼?這是怎麼回事?”
張寒秋本已經有些平靜的情緒瞬間又變得激動了起來。他握拳捶在亭子裡的石桌上,高聲道:“林大人,正是這件事才讓我對朝廷徹底失望,所以毅然決定離開京城。簡直讓人匪夷所思,你能想象在這種艱難時刻,朝廷裡還在互相的勾心鬥角,還在藉機剪除異己麼?你能想象,身爲皇帝,當着數百臣子的面親自打殺朝中重臣的事情發生麼?我大周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大周怎麼有這樣的人當皇帝?歷代先皇泉下有知,怕是死不瞑目啊。這當真令人痛心之極。”
林覺皺眉道:“到底怎麼回事?”
張寒秋咬着牙將當日大早朝的情形詳細的敘述了一遍,當日張寒秋身爲禮部侍郎也自然列席大早朝上。他親眼目睹了郭旭的野獸般的行爲,也親耳聽到了楊俊說的那些話。下朝之後,張寒秋越想越是覺得呆在朝廷裡已然毫無必要,大周朝廷已然烏煙瘴氣,那個大周皇上已經根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和擁戴。於是他想了兩天後終於做了決定,收拾了行李,帶着家眷出京城逃往伏牛山中。甚至都沒有辭官,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因爲他明白,自己要是那麼做的話甚至沒法脫身。那樣的朝廷已經不是他爲之效力的朝廷了。
林覺幾乎是半張着嘴聽完了張寒秋的敘述,當聽到郭旭以香爐當衆砸的楊俊半死不活這一段時,不覺搖頭大笑了起來。
“你還笑?林大人,你自己說你還是大周之臣的,我大周出了這樣的荒唐事你還笑的出來麼?和議賠款這樣的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廷裡的這些混亂。你知道皇上那麼做了之後,整個朝廷上下現在是怎樣的心情麼?很多官員都心如死灰,他們無法想象我大周怎麼會變成這樣,皇上怎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皇上?”
“這有什麼好說的?張大人,一個殺父殺兄殺太后殺皇后的人,你還能指望他怎樣?你到現在還不相信這件事麼?還以爲我林覺反出京城是甘心要謀逆造反麼?你們這些人就是不肯相信真相,偏偏要親眼所見才肯相信。這下你們明白了郭旭是怎樣一個暴虐之人了吧。哈哈哈。我不是笑郭旭,我是笑你們罷了。”林覺笑聲不停道。
張寒秋皺眉咂嘴不語。
“繼續說下去,張大人,後續如何?楊俊被斬首之後,朝廷裡發生了什麼?”林覺問道。
“……皇上下旨斬首了楊俊,將他的請罪摺子公佈於天下。隨後任命呂中天兼任樞密使之職,任命袁振乾爲樞密副使……”
“什麼?呂中天任樞密使?”林覺失聲驚呼起來,到現在爲止,這是他聽到的最意外的一件事了。
“原本是要提拔白奇爲樞密使的,但不知爲何突然讓呂相暫代兼任樞密使之職。皇上給出的解釋是,白奇資歷尚淺,不能服衆,此刻當以重臣擔任此職,方可穩定軍心。以呂相暫代,對於穩定大局有好處。待局面穩定再覓合適人選任命。這一切變化的太快,各種私底下的消息滿天飛,我也不知道具體的緣由。”
“哦?都是些怎樣的小道消息?”林覺偏偏對這些私底下的小道消息感興趣了起來。
張寒秋皺眉道:“有人說是因爲白奇上奏皇上說,不該殺楊樞密使,這是自毀長城之舉。惹得皇上不高興了。還有的人說,是皇上要白奇肅清楊俊的黨羽,要他去將尚留在霸州的韓剛馬青山等一杆北征將領都治罪斬首,因爲他們也必須負兵敗連帶之責。皇上也擔心他們因爲楊俊被誅殺而心懷不滿。但據說白奇拒絕了,於是樞密使之任便不了了之了。總之,還有各種說法,我卻沒有心思都去打聽,你知道我不是那種喜歡打聽小道消息的人。”
林覺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問題比自己所想的要嚴重的多,他原本對楊俊之死的疑惑現在有了一個基本的答案。而且在這件事之外,有多了一層擔憂。事情很嚴重,嚴重到幾乎已經無法挽回的地步的。林覺幾乎可以斷定,楊俊之死是遼人的陰謀,這也正好解釋了爲何郭旭在這種情況下會處死楊俊的行爲。郭旭也許很蠢,但呂中天絕對不蠢,他難道不知道楊俊的死意味着什麼?但他卻似乎並沒有阻止郭旭這麼做。林覺做出這樣的判斷的原因自然是從張寒秋敘述的言語之中得出的。
“楊俊之死是遼人的詭計。朝廷被迫殺了楊俊。張大人,這是我對這件事的看法。你身在京城,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林覺沉吟道。
張寒秋呆呆半晌,皺眉道:“你怎會得出這樣的判斷?”
“很簡單,其一,郭旭要殺楊俊,不必等到楊俊認罪。兵敗之後,便可以此治罪。爲何要等到楊俊主動上奏請罪才動手?而且是在和議條款通過廷議之後才這麼做。楊俊的死同和議的條款之間必有關聯。也許這個解釋並不足以服人,那麼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假設是遼人要求殺了楊俊,是否可以完美的解釋郭旭爲何在和議條款達成之後殺了楊俊的舉動?因爲協議的內容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三條之外,還有一條隱形的要求,便是要郭旭殺了楊俊。我本詫異這和議的條款太過簡單,太容易達成了,加上這一條,則沒有了這方面的疑惑了。”
張寒秋滿腦子迷霧,一時沒能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
林覺沉聲道:“遼人在協議之外只需再提一個暗中的要求,郭旭在這種情況之下便不得不答應。而這個條件必須是既能讓郭旭接受,又能達到遼人削弱大周的目的。楊俊可以當替罪羊,郭旭可以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卸到他的頭上,這樣他便可以避免輿論的壓力。殺楊俊又很符合遼人的利益,遼人的目的便是要分化大周和女真的同盟,和大周和議成功之後,他便可以全力去剿滅女真人。之後他還是要對我大周動手的。那麼剪除楊俊,便是爲了將來回頭對大周用兵之時少了一個大麻煩。楊俊是我大周軍中的主心骨,他若在,遼人還是極爲忌憚的,因爲他能凝聚軍心,能夠指揮的動兵馬。也只有他適合領軍作戰,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服衆的。你也說了,朝廷殺楊俊是自毀長城之舉,說明你心裡也是這麼認爲的。所以若是能逼得大周殺了楊俊,那可比得些賠償的銀子和物資更讓遼人高興呢。”
張寒秋猛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只是還有些疑惑:“可是……皇上大可直接殺了楊俊便是了,爲何要鬧得在朝堂上那般不可控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