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在1940年年初。英國人的布萊切特莊園就破譯了意大人使用的密碼。而隆美爾在北非颳起了裝甲旋風也讓艾德禮和英國的軍方高層立刻清醒了過來。他們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再不想辦法改變這一切的話,自己將丟失整個北非。而如果丟失了整個北非,那麼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地中海戰略就將徹底的變成空中樓閣。想到這裡艾德禮就是冷汗直冒。於是,他決定不管遇到什麼代價必需立刻支援在北非的韋維爾。
1月15。就當德國還在進攻託布魯克的時候,一項旨在增援英國非洲部隊的運輸行動開始了。按照英國軍方制定出來的計劃,整個援救的核心在於迅速的恢復英國非洲軍隊的戰鬥力。而要迅速的恢復英軍的戰鬥力首先就是要增加第七裝甲師的實力。於是英國政府迅速的開始組織一次運輸行動,以最大限度的支持韋維爾。以讓他儘快的在沙漠中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以解託布魯克之圍。並且迅速的消滅德國在非洲的存在。
很快英國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組織了一次聯合的護航行動。這個代號爲‘老虎’的護航行動於1月17日正式開始。在2艘戰列艦,2護航航母、4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的強大的編隊護航下。十六艘運輸船從英國的北海出發。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沿着地中海悄悄的到達了亞歷山大港。他們向英國遠征軍送來了238坦克和43颶風戰鬥機。這批坦克包括82輛巡洋坦克。135步兵坦克和135輕型坦克。坦克的主要用途是用來重建在尼羅河三角洲苦苦等待的英國第七裝甲師的。其中這裡包括了英國人期待已久的重型巡洋坦克-A15字軍戰車。這種坦克是英國在1940年在吸收蘇、美坦克結構其戰鬥全重總共才20噸,他們的裝甲厚度僅爲2449毫米,裝備1門2(40毫米)火炮和1挺機槍。而他的速度也不高。雖然作爲巡洋坦克。這種戰車的速度要比馬蒂爾達2坦克的速度快上不少。但是平均時速只有40公里。最大時45公里,行程320裡的坦克怎麼也比不上比裝甲比它厚。火炮比它強。重量也比它重的四號戰車。更不用說,整體車重是它兩倍的V號戰車了。更搞笑的是。英國人的後勤系統和德國人相比也好不到哪裡去。運來的坦克大部分沒有進行適合沙漠作戰的改裝。而且由於裝運工作的粗心大意。許多坦克經過長途的海上運輸,甚至都在海水的侵蝕下鏽蝕了。而這又額外的增加了維修工人的工作。除了該死的除鏽工作,那些維修人員還得幫助坦克加裝沙子過濾器和改換沙漠迷彩、此外還有對那些要命的油箱進行改裝和更換。更讓韋維爾感到鬱悶的是,他們的戰車還沒有真正的準備好。比如他寄以希望的‘十字軍’重型巡洋坦克。雖然外形十分的漂亮,顯得十分的威武。但是在沙漠中卻機械故障頻頻。比如,在來到北非之後,在尼羅河三角洲進行的第一次試車試驗就發現超47處機械故障。而在沙漠中的表現更是不敢恭維。齒輪箱平均每行駛超過70英里就得更換一次機油。每行駛超過100裡就得進行一次大修。剎車平均行駛超過130裡就會出故障。此外,最搞笑的是這種坦克需要依賴水泵來工作,這在嚴重缺水的沙漠環境中簡直是一個超級大笑話。更重要的是裝甲。由於得到了德軍新式重型坦克已經投入使用的情報。英國人赫然發現自己所有坦克裝備的2炮根本不可能擊穿德軍新式坦克的裝甲。(實際上,英國人此時的磅炮在500外估計連四號坦克的前裝甲都無法擊穿)所以,在大部分的英國裝甲兵看來,這種武器剛剛製造出來就已經落後了。
不過,韋維爾卻並不把這個當一回事,應該說,他現在別無選擇。德軍攻擊託布魯克的戰鬥越來越激烈。這座要塞隨時都有被佔領的危險,如果託布魯克一被攻佔,那麼整個昔蘭尼加就等於完全被隆美爾佔領。到時候隆美爾就會順着沿海高速公路向埃及進發。到時候自己能不能守住埃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雖然面對種種的問題,韋維爾還是決定放手一搏。他將這些問題嚴重的十字軍重型巡洋坦克裝備給了第七裝
七裝甲旅的皇家第四坦克團。而馬蒂爾達坦克則裝I旅。剩下的坦克裝備給第七裝甲師的皇家第九坦克團。除此以外,韋維爾還將在東非地區表現良好的第四英印步兵師給調了過來。爲的就是配合第七裝甲師。這個師剛剛從東非的港口克侖開來。他們剛剛到達就迅速的封鎖了通往尼羅河三角洲的進路。
不過,雖然韋維爾如此的安排,他們的部隊仍然沒有完全的準備完全,這個問題主要出在第七裝甲師身上。由於那些新式坦克沒有改裝完備,再加上第七裝甲師之前由於缺乏坦克和通訊設備而荒廢了訓練。所以這個王牌師的戰鬥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不少。雖然,這次英國本土給他們帶來了最新式的裝備,但是同樣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如果要形成戰鬥力勢必要花時間熟悉這些裝備,而這麼一來。如果要準備好一切在發動攻擊的話,英國人必需要等到3月之後,這對於韋維爾來說就顯得比較晚了。不過,就在他憂愁的時候,卻得到了德軍放棄繼續強攻託布魯克,改爲圍困的戰術,這個改變讓韋維爾興奮不已。因爲他知道自己已經把握住了整個戰場的節奏。
而另外一邊,季明這邊也不好過。雖然隆美爾已經中止了對託布魯克的作戰,季明這邊卻並沒有一點的放鬆。應該這麼說,他已經被搞得焦頭爛額的了。原因無他,這主要是因爲隆美爾又和自己的手下鬧矛盾了。早先的第二十一中型裝甲師師長施特萊切之所以被季明調離原部隊,其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因爲他的指揮不行。也不是因爲他生病了。而是他實在難以和隆美爾處好關係。(隆美爾桀驁不馴的性格是他和許多同僚和下屬的關係都不好。爲此作爲隆美爾的指揮官季明一直沒有爲此少操心。)所以,眼不見心不煩的季明只能把施特萊切調往了第七裝甲師準備第二批再登陸北非。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隆美爾,也滿足施特萊切。不過。就在這個當口上,新任第二十一裝甲師師長普里特維茨卻又身負重傷離開了戰場。這下子原先指揮官的位置只能有原來的第3裝甲團團長紐曼.西爾斯科上校擔任。可是這個西爾斯科的性格也並不好。雖然他長得樣子還算不錯。但是他的脾氣卻十分的暴躁。(好像德國坦克指揮官的脾氣都不匝地。從古德里安到隆美爾再到馮.斯特拉維茨和曼託菲爾一個個都是火藥桶)於是脾氣暴躁的隆美爾撞上了脾氣同樣暴躁的西爾斯科其結果可想而知,就如同火星撞地球一樣。再加上雙方就託布魯克的攻勢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隆美爾主張繼續的攻擊,而西爾斯科卻主張撤退。所以雙方的矛盾終於在德軍攻勢受挫之後來了一個總爆發。隆美爾職責西爾斯科動搖軍心不服從上級命令。而西爾斯科則向季明告狀說隆美爾獨斷專行。另外一邊意大利人和德國人也開始互相攻訐。這一***羅圈架打下來讓季明束手無策。不過此時他卻知道隆美爾卻是萬萬動不得的。於是他只能狠下心調動西爾斯科了。很快這個耿直的人被調離了非洲軍。當然爲了安慰這個裝甲兵指揮官,季明還是將其提升了一級晉升爲裝甲兵少將(原先他還是上校代理指揮)前往正在建立的第31裝甲擲彈兵師擔任師長。而第二十一裝甲師的新師長則由德國貴族,馮.拉文斯坦伯爵少將擔任。這個傢伙最大的好處就是性子慢。所以應該能夠和隆美爾相處。
除了人事問題,部隊的調動也出現了不小的問題。原先正準備調往北非的第七裝甲師因爲巴爾幹問題而留在了意大利。準備隨時介入。雖然希特勒很快給季明調來了新的部隊。但是第15裝甲師只不過是由步兵第33師的部分部隊加上第10裝甲師的|.和裝備都不如隆美爾的老嫡系第七裝甲師強大。不過,季明還是最大限度的滿足了隆美爾的其他要求。比如他將國防軍503克營2連的部分隊和第三高炮旅的全數調往了北非。前者擁有16輛V式坦克。後者則擁有10888MM高射炮。
就在德國和英國都在北非暗中的增加自己的實力較着勁的時候。季明卻把自己的注意力悄悄的轉往了另外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