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話外之意

呼延煌絮絮叨叨,始終沒有說出令黃順他們嚮往的情節豐富曲折的故事,反倒是像一個神志不清的老者,再用不利索的舌頭訴說着往日的輝煌。只可惜,再好的故事,從他的嘴裡說出來,也變得味同嚼蠟。

不過,黃順心裡清楚,呼延煌有顧忌,不但是顧忌着大矩子,同時也顧忌着黃順。畢竟,像呼延煌和俟奴完我這樣的狠人,一旦擁有成片的大草原和數十萬控弦騎兵,他們的野心會膨脹成什麼樣子。

別看他們平日裡嘴上說的崇拜漢人的文化,嚮往漢人的生活,但心底裡,最希望的,還是像當年的冒頓單于那樣,打的漢人皇帝沒有脾氣,不得不乖乖的把一個又一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漢家公主送到他們的榻上,供他們玩樂。

平日裡他們對漢人有多謙卑,多恭敬,一旦有條件,他們對漢人的欺凌就會有多狠毒、多變態。黃順是漢人,他們的這些想法,當然不會說出來。但實際上,他們這些年在虜獲漢人供他們奴役方面,一定做過不少。

遊牧民族以遊牧爲生,牛羊馬羣就是他們的主要財富。這樣的生活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能夠有效維持的最大地盤,不會超過他們的遊牧範圍。一旦他們佔據的地盤超過這個範圍,就要分家,讓兒子們、親戚們、功臣們去佔據。

呼延部和俟奴部拿下定襄後,就已經存在這個問題。後來又拿下無臣氏,他們面臨的分封壓力更是空前。但呼延煌和俟奴完我顯然不想分封。他們很清楚,一旦分封,自己掌握的力量就要分散。就會重蹈其他草原巨無霸的覆轍。

他們想擺脫草原民族的這種輪迴,想要一步步的提升力量、地盤的同時,又把權力緊緊的抓在手中,向漢人學習,就是必須的。

在他們眼裡,漢人皇帝掌握着遠比他們大得多的地盤,卻沒有搞什麼分封制,照樣維持的很好,他們想弄清楚漢人皇帝是如何治理天下的,然後照葫蘆畫瓢就行。

所以,他們肯定會大量招募漢人幕僚,爲他們建章立制,劃分郡縣。但那些漢人幕僚,只會照辦中原朝廷的規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在鮮卑牧民身上,水土不服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如果僅僅如此,怕是呼延煌還不會醒悟的如此之快。他或許會繼續天真的認爲:是他的那些人不能很好的執行這套完美的制度。但祖桂在榆林的存在,而且祖桂與他們生意往來密切,讓呼延煌有了一面很好的鏡子,能夠很客觀的看清自己的身上,存在哪些不足。

祖桂在榆林,沒有經過戰鬥,地盤也是一直在擴張中。沒辦法,誰讓當時的關中,一片混亂,曹軍只注重於戰略要地的獲取,像榆林這般偏遠地區,根本顧不上。

而祖桂所盤踞的榆林城,相比於其他地方的混亂,用井井有條來形容,絕不誇張。而且,祖桂從一開始,就在大興土木,興建民房,爲各處逃難而來的百姓準備好了居住的地方。而土地是現成的,耕牛更是多的甚至拿來宰了吃牛肉。可以說,榆林城具備了一切擴張的因素,只能人來。

相比呼延煌招募的那些幕僚指定的嚴密的制度,祖桂生意人出身,後來又帶兵打仗,根本不是治理天下的料,僅僅依靠一些粗線條的大政方略,就把榆林城治理的妥妥帖帖。

不僅是榆林城,呼延遼留守的定襄地面,照舊實施鮮卑族的老一套規矩,也沒有像代郡出現的混亂現象。

有這兩處鏡子在,足以讓呼延煌看清楚:他在代郡推行漢人的制度,完全就是在邯鄲學步。

但僅僅認識到這點,還不足以讓呼延煌頓悟,從而對黃順變得死心塌地。雖然呼延煌說的委婉,但黃順還是敏銳的覺察出,這幾年,關內勢力接觸呼延部和俟奴部,肯定很是頻繁。

當初黃順還在定襄時,俟奴嬌就提醒過黃順,有人背地裡接觸呼延部和俟奴部,甚至提出更爲優厚的條件,要兩部離開黃順,轉而跟他們做生意。

當時的黃順,實力遠遠不夠,對此根本無法制止,只能一笑置之,然後在生意上與對手直接競爭,贏得呼延部和俟奴部的繼續合作。

畢竟,像黃順這樣直接到他們的地頭上交易,然後自己負責轉運回中原,天下之大,怕是隻有黃順纔敢冒如此大的風險。也只有黃順,纔有那份人脈保證一路上都能有人照應。

這裡不得不再次炫耀一下,當初華容道迎接曹操的敗軍,絕對是一本萬利的投資。憑此,黃順一舉拿下了曹操麾下一衆文武重臣。有他們在,黃順的商隊,在北方,可以確保不會受到官方的刁難,一路放行。至於沿途的土匪,黃順自己的人就能應付。

現在,黃順與兩部的關係,已經顛倒主次。當初,是黃順上趕着追求與兩部的良好合作關係。現在,黃順的實力已經強大到,讓兩部必須認真的考慮,與黃順的關係如何定位的地步。

呼延煌和俟奴完我雖然知道自己實力不夠,不敢輕易插手中原紛爭,但他們受不了中原的誘惑,時不時就會試探一下,做與墨氏同樣的嘗試,希望依附中原強者,借道搭車進入中原。

或許,呼延煌和俟奴完我已經做過嘗試,但最終卻發現,最合適的人選,還是當初主動與他們接觸的黃順。

而且,也只有黃順,才能平等的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不到高高在上的壓迫感。

原因很簡單,黃順是天選之子的傳言流傳了這麼久,黃順相信,敏感的呼延煌和俟奴完我,肯定也聽說了。

如果他們的消息再靈通一點,聽說強大的墨氏已經在與黃順合作,他們怕是一刻也不想猶豫,只想着立刻撲倒在黃順面前,宣誓效忠。

這事,畢竟是越早越好。早投效的,是元老;後來者,頂天是功臣,與元老,差的不是一檔兩檔。

而且,最爲關鍵的,呼延煌是黃順的老丈人!如果黃順真的成事,那他怎麼也是國丈!這又比區區一個元老強的多。俟奴完我雖然沒有呼延煌的好運氣,但他也不差,至少,諸葛家族與他們關係同樣密切。對黃順很是熟悉的他們,當然能夠得出結論:黃氏與諸葛氏是拴在一起的。

第165章 警語勸徐瑩第196章 邂逅呼延康第1138章 河西諸事第536章 再見孫尚香第805章 斛律鄔榪第171章 原來是你!第823章 黃順的秘密第459章 舊友重逢第189章 司馬懿第343章 一家三口全上陣第124章 三馬同槽第1049章 曹睿登基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707章 大戰第384章 說服曹仁(中)第565章 情敵見面第618章 亂臣賊子第331章 回襄陽第511章 劉備出手第676章 霍讓的收穫第930章 匆匆籌備第309章 急流勇退第8章 奪路逃命第489章 糖衣炮彈第114章 孫權最陰毒第132章 四族竟然主張降曹!第946章 議兵的抉擇第57章 一見鍾情第89章 回到襄陽第1083章 司馬懿出現第591章 談判開始第198章 無字情詩第63章 真情表白第754章 孤注一擲第432章 平衡術第836章 暗戀的故事第279章 精彩複述第656章 偷聽第1074章 談妥第658章 問話第714章 曹氏世子第119章 樊城大勝第43章 牛渚碼頭第1261章 召見馬謖第228章 打破平靜(下)第821章 論自立第934章 狂撈好處第563章 老小孩第515章 密商(一)第1240章 龐尚支招第1018章 動作連連第1005章 兒女初長成第447章 強大與衰弱第837章 大歡喜第353章 生死談判(下)第509章 蕭凝怒懟黃順第1121章 握手第706章 開始戰鬥第564章 摸底丁奉第550章 黃順的要求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326章 密議(上)第1061章 交易第239章 趁火打劫第283章 漢胡之爭第385章 說服曹仁(下)第235章 偷襲得手第587章 打情罵俏第324章 回鄴城第910章 激進四族第132章 四族竟然主張降曹!第404章 比試第1238章 先聲奪人第1235章 酒會陸府第889章 關羽身死,諸葛迴歸第175章 豔福第1267章 諸葛瞻的前途第948章 矛盾第329章 命苦的張郃第327章 密議(下)第357章 江東動態(下)第116章 愣沒趕上第1128章 各抒己見第827章 給劉備的信第815章 混戰開啓第455章 想象中的爭風第1248章 孫權意外投誠第897章 最後的時機第467章 接風宴第895章 談歸順第134章 默契第409章 三人的心思(上)第217章 呼延康的心事第599章 劉備出場第1023章 翻船第530章 就你了第1065章 應詔進宮第277章 不一樣的應對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577章 見招拆招
第165章 警語勸徐瑩第196章 邂逅呼延康第1138章 河西諸事第536章 再見孫尚香第805章 斛律鄔榪第171章 原來是你!第823章 黃順的秘密第459章 舊友重逢第189章 司馬懿第343章 一家三口全上陣第124章 三馬同槽第1049章 曹睿登基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707章 大戰第384章 說服曹仁(中)第565章 情敵見面第618章 亂臣賊子第331章 回襄陽第511章 劉備出手第676章 霍讓的收穫第930章 匆匆籌備第309章 急流勇退第8章 奪路逃命第489章 糖衣炮彈第114章 孫權最陰毒第132章 四族竟然主張降曹!第946章 議兵的抉擇第57章 一見鍾情第89章 回到襄陽第1083章 司馬懿出現第591章 談判開始第198章 無字情詩第63章 真情表白第754章 孤注一擲第432章 平衡術第836章 暗戀的故事第279章 精彩複述第656章 偷聽第1074章 談妥第658章 問話第714章 曹氏世子第119章 樊城大勝第43章 牛渚碼頭第1261章 召見馬謖第228章 打破平靜(下)第821章 論自立第934章 狂撈好處第563章 老小孩第515章 密商(一)第1240章 龐尚支招第1018章 動作連連第1005章 兒女初長成第447章 強大與衰弱第837章 大歡喜第353章 生死談判(下)第509章 蕭凝怒懟黃順第1121章 握手第706章 開始戰鬥第564章 摸底丁奉第550章 黃順的要求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326章 密議(上)第1061章 交易第239章 趁火打劫第283章 漢胡之爭第385章 說服曹仁(下)第235章 偷襲得手第587章 打情罵俏第324章 回鄴城第910章 激進四族第132章 四族竟然主張降曹!第404章 比試第1238章 先聲奪人第1235章 酒會陸府第889章 關羽身死,諸葛迴歸第175章 豔福第1267章 諸葛瞻的前途第948章 矛盾第329章 命苦的張郃第327章 密議(下)第357章 江東動態(下)第116章 愣沒趕上第1128章 各抒己見第827章 給劉備的信第815章 混戰開啓第455章 想象中的爭風第1248章 孫權意外投誠第897章 最後的時機第467章 接風宴第895章 談歸順第134章 默契第409章 三人的心思(上)第217章 呼延康的心事第599章 劉備出場第1023章 翻船第530章 就你了第1065章 應詔進宮第277章 不一樣的應對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577章 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