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均沾,明臺想,中共地下黨搞到的汪僞軍需庫的情報材料,自己有權分一杯羹。黎叔微笑着從皮包裡取出兩根“黃魚”,用一張手帕包裹好,遞給明臺。明臺接過來,心裡就納悶了。他淺笑了一聲,“怪了,我像是來化緣的嗎?”
“我的前任與你的前任合作過多次,都是這樣均分利益。這次行動中,我的人在獲取軍需庫情報的同時,做出了‘劫財’的假象,拿走了軍需官身上的三根‘黃魚’,我分你們兩根,作爲報酬。你不是化緣,我也不是施主。彼此分享所得而已,我得情報,你得錢財。”
“這可不是什麼好建議。”明臺的口氣很淡,他臉上的餘霞還未褪盡,依舊露着溫雅的笑容。可是,這笑容裡隱隱透着一股敵意。
黎叔笑笑,說:“如果將來貴黨有人落難,我們也會出手援助。”
明臺握着兩根“黃魚”,扭頭瞥了一眼身後。
“你找什麼?”黎叔問。
“找你手下,值兩根‘黃魚’的人。”明臺答。
黎叔的臉上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表情,“你們不是第一次合作?”
“對。”
“你結婚了嗎?”黎叔突如其來地問了一句。
“我想,快了。”明臺從容不迫地回了一句。他想起了什麼,從口袋裡摸出一枚翡翠鑽戒還給黎叔,這是黎叔昨天給錦雲的一個暗號。
“那我要恭喜你了。”黎叔收起戒指,說,“現在的上海就像是一艘風雨飄搖中的海船,而我們就是這艘千瘡百孔海船上的水手,爲了這艘船能夠平安靠岸,我們要不停地給這艘船補漏,不停地揚帆,不停地打着求救信號,不停地調整航向和羅盤。我們需要聯合起來,在上海打開一個新局面,只有同心協力,才能與76號分庭抗禮。”
明臺從口袋裡掏出一包香菸來,他抽出一支菸,點燃,吐出一口菸圈,香菸裊繞籠罩着他的臉。
“你有什麼意見或者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家商量。”黎叔很客氣。
“你問我啊?”明臺敏銳地偵視了黎叔一眼,他加重語氣說,“我和你,我們倆的‘前任’都殉職了,現在的軍統上海站A區行動組,是我說了算。‘毒蜂’的規矩就得改一改了。”他言語犀利。
黎叔知道明臺是有所指,說:“據我所知,你們行動組資金短缺……”
“這是你該操心的嗎?”明臺不客氣地堵了黎叔一句。
“我想你誤解我的意思了。”
“應該說,是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毒蜂’能與貴黨長期合作,想必都是‘黃魚’居間促成。我跟他不一樣。我什麼都缺,缺情報來源,缺槍支彈藥,缺可靠的線人,我唯獨不缺錢。”刷的一聲,他把那兩根“黃魚”推還給黎叔,“我與你,有如此杯中之茶,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事物都存在雙面性,人也一樣。我們不會強求與你們合作,但是,也請你們時刻記着,我們和你們現在是抗日聯盟。”
“你想告訴我什麼?”
“電臺。”
“電臺?什麼意思?”
“‘毒蜂’留在影樓的那部電臺是雙用的。”
明臺頓時露出難以控制的驚訝表情,真的是難以想象。
“……你是說,‘毒蜂’跟你們,跟中共地下黨曾經聯用同一部電臺?”
黎叔點點頭。
“荒唐!”明臺剋制自己的情緒,壓低了聲音,帶着怒容。
“那部電臺,是我們提供經費在蘇聯購買的,我的前任跟‘毒蜂’事先有約定,當時我們的報務員被殺害了,所以起用了你們的報務員,也就是你現在的副官郭騎雲,這部電臺負責向重慶和延安兩方面彙報工作情況。影樓的租金也是各付了一半。我們希望,貴黨能以大局爲重,‘毒蜂’雖然走了,電臺不能廢棄。”
“我沒打算廢棄,也沒打算跟貴黨共享。”
“和而同也好,和而不同也罷,總之,大家在一條船上,就該同舟共濟。”黎叔看着明臺,目光深遠。
“年輕人,把目光放得遠一些。你們的蔣委員長尚且放下身段來聯共抗日,你有什麼理由來拒絕抗戰聯盟呢?”黎叔的話講得很平淡,像家常話,“我覺得你是怕不知不覺地跟我們走得太近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怕被赤化,所以,你違心地要拒絕合作。”他話中深意寄於言外。
明臺的眼裡像蒙了一層煙霧,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黎叔、“惠小姐”,他們的形象,他們的風度和談吐,與傳說中的“共匪”實在是相去甚遠。
他繃着臉,其實懸着心。
他有點怕跟他們多接觸。但是,骨子裡他又對他們有親切感,絕非好奇那麼簡單。
黎叔走了,他把那兩根“黃魚”留在了茶桌上。
大年初七,汪芙蕖出殯。
街面上很肅靜,明樓事先派人清理了街道,素車紙馬都堆在一輛租借的卡車上,沒有用吹打鼓樂,請了很正規的西洋樂隊,演奏悲傷的哀樂,棺材上蓋着青天白日的國旗,用一輛車運載棺材,一切都像是西洋人在辦喪事,沒有搭千里篷來讓人吃喝送禮。
那幅旗幟,明樓跟汪曼春商量了很久,按理說,應該蓋新政府的旗幟,可是南京政府沿用着重慶政府的青天白日,附加標誌還沒有研究出來。如果蓋僞滿洲的旗幟,汪曼春覺得不妥,汪家又不是旗人,而且,汪曼春始終認爲,汪家是爲國家做事,不是爲皇家做事,所以考慮再三,他們決定沿用了國民政府的旗幟。
明樓心底覺得汪芙蕖棺材上蓋這面旗,不僅滑稽,而且刺目。但是,汪曼春認爲這是蓋棺論定,無論新舊政府都要給汪芙蕖這樣的榮譽。因爲汪芙蕖爲新舊政府的財政和金融都作出過很大的貢獻,在亂世中能憑一己之力穩定金融市場也是一件極大的功德。汪曼春對於明樓取消長篷喪宴,感到很滿意。
她覺得這種儀式既隆重又從簡,她也沒有炫耀富貴或者權勢的意思。
汪芙蕖沒有子女,所以,汪曼春成了唯一的“孝子”,她依舊穿着軍裝,眼睛裡含着殺氣,在她看來,只有殺人,才能避免被人殺。
明樓和汪曼春一起送走了汪芙蕖最後一程。
明樓的心裡,對這個曾經做過自己經濟課導師的人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他對所謂的汪導師早就麻木了。從他第一天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死於汪芙蕖精心設計的經濟圈套,他就把這個人踢出尊敬的範圍之外,從他第一天知道汪芙蕖附逆,他就把這個人當做是“死人”了。
明樓站在一處清靜的佛家寺廟裡,聽着梵音綿綿。汪曼春垂手立於欄杆下,凝望着放生池中的清水,他們一高一低地站着,阿誠在遠處候着,很安靜的一幅畫面。安靜到池水都無漣漪,靜靜的如死水一潭。沉重的寧靜,美麗而憂鬱的痕跡,最終以明樓脫下外套,包裹起汪曼春,攬她入懷,而結束整個漫長的“葬禮”。
是兩顆曾經相愛過的“心”的葬禮,也是愛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