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

就在大家盡皆在找欽差衛隊之時,欽差衛隊卻是來到了沂蒙山區,正在艱難跋涉着。

沂蒙山,古稱“東蒙”,又名“雲蒙”,是沂蒙山區最高大的山脈。它橫跨費縣、平邑、沂南、蒙陰四縣,東西長約150華里,南北寬30華里。蒙山有三主峰:東面海拔1001米的叫望海樓,舊稱東蒙;中間海拔1026米的叫掛心橛子,又叫雲蒙;最爲險峻的是西邊海拔1156米的龜蒙頂。

在龜蒙頂的南山根,有顓臾國遺址。據史書記載,周王封伏羲氏的後裔在此建國,負責祭禮蒙山,叫做顓臾,附屬於魯國。傳說顓臾王在蒙山下的萬壽宮舉行過祭禮蒙山的典禮,後來,人們就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廟宇,叫做謁蒙祠,這就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上所說的“蒙祠”。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沂山、蒙山、北大山、蘆山、孟良崮等高山攜帶無數丘陵組成。沂山、蒙山、魯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險嶺峻,峰巒連綿,山崮層疊,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沂河、沭河縈繞如帶。文峰山、浮來山、羽山、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風光旖旎。

沂蒙山區,自古名人輩出、燦若羣星,令人歎爲觀止,孕育了宗聖曾子、孝聖王祥、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算聖劉洪、東晉名相王導、一代名相匡衡、一代名將蒙恬、羊祜、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著名教育家《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孔子師郯子、著名天文學家何承天、書法家王獻之、著名文學家公鼐、鮑照等衆多歷史名人。

王守仁爲防止前路之上有彌勒會賊寇襲擾報復,在接到陸明遠讓趙師傅帶給他的山東情勢分析信件之後,他不敢冒險,置大家於險地,臨時改變了行程,折向了沂蒙山區,希望能夠躲過襲擾。

當然,王守仁他們沒有心思觀賞這風景,以及領略這歷史人物的風貌,只是一心趕路,真真是暴殄天物啊!

一路之上欽差衛隊警惕萬分地緩緩前行,必須確定前方沒有危險,李兵與吳起才下令前行,但是山路崎嶇,甚是難行,軍士們則甘之如飴。

但護衛王守仁的官軍卻是叫苦連天,本以爲此次護送欽差大人是份優差,未曾想,這位欽差大人還真能折騰,放着好好的官路不走,卻是折到了沂蒙山區,非要走這崎嶇山路,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然而,他們既然身負護衛之責,自然不敢怠慢,只好咬牙堅持了!

而明中信卻是受罪了,只因爲,這山區之中可不能再行在馬車當中躺臥了,於是,明中信的行進就換了一種方式,被人用擔架擡着!只因爲,他是昏迷的,其他方式對他的身體皆會有所損傷!這,是大家一致議定的。

於是,蘭馨兒自然無法再在一旁照顧,於是,她也享受了這種方式,當然,她就不是用擔架了,而是坐於籮筐之中,被輪流揹着。沒辦法,誰讓她是明中信的紅顏知己,今後更是明家主母來着,學員們死說活說,讓她上了籮筐,當然,這也是王守仁許可的!

雖然中途辛苦,但還別說,這一路之上卻是安全無比,並無人襲擾。

這也令得王守仁安心不已。

而這,也是官兵們無法找到他們的緣由,只因爲,他們盡皆找那些能走的羊腸小道,當然,也有當地的山民帶路,不然,迷路了怎麼辦?

就這樣,他們順利地走出了沂蒙山區。

“大人,前面出了堯山,就是青州府,不知道大人是否要去青州府城進行報備?”李兵來到王守仁面前,低聲詢問。

王守仁瞬間眉頭緊皺,陷入沉思。

堯山,山東省臨朐縣境內名山,相傳爲遠古大帝堯的出生地。山上有窪地,內有堯誕生處、古寺等名勝古蹟。

地處青州府內,出了西南角山口,就是青州府城。

青州府,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置青州府,治所益都,即今青州市益都鎮益都城。屬古九州之一;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青州刺史部;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築廣固城;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爲南燕國都,義熙六年(410)築東陽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增築南陽城。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元代益都路爲青州府,轄濰州、莒州、膠州三個州和益都、臨淄、博興、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蒙陰、沂水、日照、昌邑、高密、即墨、高苑、樂安(廣饒)16個縣。後將濰州、膠州、高密、昌邑、即墨劃歸萊州府,仍領13縣1州。府的長官爲知府,另設同知、府判等官。知府掌管“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同知爲知府的副職,通判僅負責糧運及農田水利之事。

如果是爲的安全起見,根本不用去見青州府知府,畢竟,青州府內人多眼雜,消息必然會泄露,如果被彌勒會賊寇們知曉自己等人的行行蹤,如果有心,必然會前來截殺。但是,即便咱們不去與青州府接觸,但只要出了這沂蒙山脈,必然會與百姓們有所接觸,行蹤暴露也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更何況,還有那護衛軍士們需要與青州府交接,畢竟,他們可是南直隸的軍士,此番前來也是護衛自己周全,但現在已經進入山東行省境內,自然得與山東行省內的府縣進行交接,好回去覆命,人家可不會再與自己一起潛行而去。畢竟,各有職司,自己不能強制性要求人家聽自己的!

如此想來,也罷,還是去見見吧!這一路咱們行來,也需要補充一些糧草了!見見又何妨!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不信了,雲南那麼大的叛亂都走過來了,如今還能在這山東行省,朝廷控制的地區出什麼事?

王守仁拿定主意,一聲令下,大軍開撥,直奔山外。

當然,必要的斥候探子自然是先行一步,前去查探。

臨近山口,大軍停下了前進的步伐,安營靜候。

探子來報,並無異樣,王守仁一聲令下,欽差衛隊開撥出山。

欽差衛隊小心翼翼前行,四面派出了斥候探子,務必保證如果有賊寇襲擾,能夠及時反應過來,禦敵於十裡之外。

然而,一切風平浪靜,並無亂象。

王守仁等鬆了口氣。

大軍前行,遠遠的,炊煙裊裊,人聲鼎沸,一片祥和之氣。

衆人望去,喲,居然來到了一個小鎮外,小鎮內一切如常,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但王守仁不敢大意,派了吳起帶兵進入小鎮,看能否補充糧草!

吳起應命而去,倒也回來得快,而且帶來了好消息,小鎮之上的百姓甚是好客,而且有那富戶將儲存於家中的糧食取出來,要賣與欽差衛隊。

王守仁一聽,面色一沉,望着吳起,沉聲問道,“吳將軍,你所說確實?沒有一點虛假之事?”

吳起訕笑不已,目光閃躲,顯然,他有未盡實言。

“說!”王守仁這下不悅之極。

吳起一見王守仁變臉,不敢再行隱瞞,將事實一一道來。

卻原來,他剛剛帶兵進入小鎮,百姓們一片驚慌,如同驚弓之鳥,紛紛躲回了家中,從門縫當中探查着他們。

吳起一陣疑惑,連忙抓住一位百姓,詢問這是爲何?

卻原來,年前已經經歷過了一場變亂,而且山東行省各地皆有賊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尤其是那些河南江北行省分派來的災民中,居然有些賊寇乘機作亂,雖然後來經過官軍插手,平定了叛亂,然而,百姓們心中的陰影可是太深了!一見有軍隊前來,自然是躲避不及,哪敢上前答話。

吳起一聽,皺眉不已,心中理解百姓的苦衷,也就不再騷擾百姓,問明鎮上大戶所在,上門而去。

吳起不想驚擾百姓,但再不補充糧草只怕咱們真的要喝西北風了。於是,就想要到大戶門上,用銀錢買些糧草,以供急需!

然而,正如之前百姓所言,河南江北行省的災民前來,需要安置,於是,知縣大人派人前去各縣各鄉各鎮募捐錢糧,尤其是大戶,一番消耗之後,到現在,剛剛過冬,任誰家中也沒有多少糧食了,就連自給自足都快不夠了,豈能向他售賣?

於是,大戶自然是推辭不賣。

吳起心中理解,也就不再急躁,反而向大戶打聽哪裡有糧食?

他本想向大戶打聽消息,如果有大戶家中餘糧甚多,他就上門去買。

然而,人家鄉里鄉親,自然不會出賣鄉鄰,百般推託。

這下,吳起被激怒了!

大怒之下,他將大戶扣押,令其管家前去邀請小鎮上的大戶們,要求每家出一點糧食,當然,他是用銀錢買的。

於是,大戶們在他的威脅之下,無奈同意售賣。

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吳起望着王守仁訕訕而笑,“大人,我這不也是沒辦法嘛!如果咱們再不補充糧草,只怕不只是馬匹要被飾餓死,就連咱們,只怕也夠嗆啊!”

“這,就是你的理由?”王守仁怒目而視,這吳起做的是什麼事?居然如此對待百姓?真是可惡!

吳起一聽,知曉大人真的怒了,不敢再行詭辯,低頭認錯不語。

“走,咱們進鎮去向百姓賠罪!”王守仁見他認錯,也不爲已甚,緩緩道。

“不行!”未等吳起說話,旁邊的李兵面色一變,反對道。

“怎麼?吳將軍犯錯,我帶他前去認錯道歉也不行?”王守仁緊鎖眉頭,怒視李兵道。

“大人,安全第一啊!”李兵收斂神情,凝重道,“現在小鎮中雖然沒有危險,但誰能保證沒有刺客呢?畢竟,人是活的,咱們也無法一一排查。如果您親涉險地,遇到危險,讓咱們如何自處?”

“這?”王守仁一陣沉吟,他清楚,李兵說得有道理,但這吳起做的真心不妥,自己總得爲他擦屁股吧!

“大人,不如,你在此歇息,就由末將陪吳將軍前去認錯道歉,安撫一下百姓,您看如何?”李兵提議道。

“也好!”王守仁沉吟一下,點頭同意。

“那末將就快去快回,還請大人千萬注意安全!”李兵一拱手,撥馬向後退去,拉過偏將一番吩咐之後,拉着吳起而去。

王守仁望着這二位的身影,長嘆口氣,這吳起還真是不省心啊!如果明師爺在的話,哪還用這吳起出馬,一切就都辦得妥妥貼貼了!

想到此,他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了身後那被擔架擡着的明中信,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之前在沂蒙山區當中,由於山路難行,他們早已將馬車棄用,只留下馬匹,故此,現在可沒有之前那麼舒服了!但如果爲的安全起見,倒也不虧,就是這明師爺的身體可還吃得消嗎?也不知道,明師爺什麼時候能夠醒轉?

看看去!終究心中有些憂慮,他撥馬,就要前去探望明中信。

然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人驚叫一聲。

快看!

王守仁心下一驚,望向那人。

卻只見,一位軍士正手指小鎮方向,滿面的驚駭之色!

難道小鎮出事了?王守仁心中咯噔一下,擡頭望向小鎮方向。

卻只見小鎮之中火光四起,喊殺之聲隱隱傳來,不絕於耳!

遇伏了!王守仁立刻判斷到,吳起與李兵這是遇到埋伏了,難道,這小鎮之中還真有彌勒會餘孽作亂?同時,他心中深深慶幸,幸虧剛纔李兵攔住了自己,否則,只怕自己也中了伏了!

既然中伏了,那咱們就必須得立刻營救啊!

王守仁心中有了決斷,立刻衝偏將招手。

偏將也已經面色大變,一臉的焦急之色,畢竟,李兵、吳起雖然是他的上司,但更是他的戰友,此時遇伏,他豈能不擔憂?

“馬將軍,立刻率軍前去營救二位將軍!”王守仁沉聲吩咐道。

偏將張口就要應諾,突然面色大變,一躍而起,撲到了王守仁馬上,一把將其推下了馬匹。

嗖!一聲箭響,噗!一串鮮血。

血光四濺!

偏將張張嘴,呵呵無聲,滿眼的遺憾,翻身栽倒於地。

而王守仁一個驢打滾,站起身形,灰頭土臉,望着偏將倒的身軀,一臉的駭然之色,滿眼的憤怒。

“迎敵!”王守仁厲喝一聲。

軍士們早在偏將落馬之時,就已經呈盾字陣形,作戰鬥態勢,將王守仁與馬偏將的身軀圍在當中。

四面喊殺之聲響起,一時間,殺聲震天,伏兵四起。

第五百五十二章 轉輪殿異變第七百五十九章 即將發動第八百七十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八百二十九章 瘋狂襲擊第一百九十章 神識療病第六百八十八章 逃離始末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手之局第四十八章 酒樓開業(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即將發動第八百七十八章第七百四十章 隔空探風第七百六十四章 陸續援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立竿見影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拜訪李老第六百一十章 強行脅迫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一十章 落魄書生第五十六章 提升士氣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再見石文義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信解密第九百一十九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軒閣開張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刑訓月影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方疑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征服李老第六百零三章 地動山搖第五百三十四章 衆人來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九百二十六章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家主訓斥第七百二十六章 應援城北第五百五十三章 環採閣退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應對謠言第九百四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信脫力第五百四十三章 損招頻出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二百七十八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府糧出事第六十九章 輪盤升級第九十章 景澤上門第七百二十二章 情勢危殆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學員結業第八十八章 中信求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應對謠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綜複雜第九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中信遊津第四百五十六章 石張搗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二章 中信解秘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亭踐行第三百零五章 院試放榜第七百七十六章 各方應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信定計第十六章 廚師“秦奮”第九百一十章第八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準備回鄉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稱“王”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信釋疑第二百八十四章 全無爭議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好戲登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牟斌出面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三連場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九百七十六章第三百零二章 開始審卷第二章 驚悉奸謀第九百章第八百六十九章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一百二十五章 田間實習第二百一十五章 勸慰老夫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中信出手第八十五章 中信治傷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業(一)第一百七十章 李玉烏龍第八百七十五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中信遇險第一百零七章 學員歸心第六十七章 神識煉藥第六百一十章 強行脅迫第五百九十七章 有人下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第四百三十章 悠揚歌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宮議事
第五百五十二章 轉輪殿異變第七百五十九章 即將發動第八百七十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窯場合作第八百二十九章 瘋狂襲擊第一百九十章 神識療病第六百八十八章 逃離始末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手之局第四十八章 酒樓開業(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即將發動第八百七十八章第七百四十章 隔空探風第七百六十四章 陸續援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立竿見影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拜訪李老第六百一十章 強行脅迫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一十章 落魄書生第五十六章 提升士氣第五百九十八章 波折再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再見石文義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信解密第九百一十九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軒閣開張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刑訓月影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方疑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征服李老第六百零三章 地動山搖第五百三十四章 衆人來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慶祝之宴第九百二十六章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家主訓斥第七百二十六章 應援城北第五百五十三章 環採閣退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應對謠言第九百四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信脫力第五百四十三章 損招頻出七百七十四章 攪動局勢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二百七十八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府糧出事第六十九章 輪盤升級第九十章 景澤上門第七百二十二章 情勢危殆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學員結業第八十八章 中信求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應對謠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綜複雜第九百二十七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中信遊津第四百五十六章 石張搗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二章 中信解秘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亭踐行第三百零五章 院試放榜第七百七十六章 各方應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信定計第十六章 廚師“秦奮”第九百一十章第八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準備回鄉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稱“王”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信釋疑第二百八十四章 全無爭議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好戲登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牟斌出面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三連場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九百七十六章第三百零二章 開始審卷第二章 驚悉奸謀第九百章第八百六十九章二百九十八章 院試開考第一百二十五章 田間實習第二百一十五章 勸慰老夫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中信出手第八十五章 中信治傷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業(一)第一百七十章 李玉烏龍第八百七十五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中信遇險第一百零七章 學員歸心第六十七章 神識煉藥第六百一十章 強行脅迫第五百九十七章 有人下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信醒轉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訓張採第四百三十章 悠揚歌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