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

當時的齊軍,本身就派系衆多。除了太祖起家的老部下之外,還有以尚讓爲核心的其他義軍合併過來的,爲數不少的前唐藩鎮投降過來的。其中不僅有濫竽充數,到處不分老幼到處抓兵擴充實力的,更有一大批渾水摸魚、首鼠兩端的。

其中魚龍雜混,很多人本就不是一條心。孟楷帶着的這十餘萬太祖皇帝一手帶起來嫡系人馬,也是這位太祖皇帝最後的本錢。要是這十餘萬大軍丟了,恐怕這個剛出爐的大齊朝,瞬間就會土崩瓦解,自己那位所謂的太祖皇帝,也很難再有翻本的機會了。

而以當時西行蜀中的前唐朝廷,對關東各藩鎮基本上已經失去控制的情況來看,天下大亂就在轉瞬之間。那些擁兵自重的藩鎮,爲了地盤和擴充實力而相互攻伐。所謂的皇帝和朝廷,早就沒有理會。這也是自己前世,所熟知的正常歷史該有的軌道。

按照這位桂林郡王的能力,在原本應該出現的五代十國,絕對會有他的一席之地。可這位老兄在太祖皇帝如此提防,甚至不惜冒險借刀殺人的情況之下還逆來順受,這是黃瓊最看不懂的地方。

當然如果說他面對太祖皇帝,這樣絕非隋文帝、唐太宗這樣明主的時候。一點都沒有在亂世之中,趁勢而起做當代劉邦的野心,黃瓊也不認爲這個可能一點沒有。至少同州之戰後,那位太祖皇帝已經猜忌到如此地步,換個人都很難繼續保持那種平穩的心態。

觀其發跡於同州,到最終成爲大齊定鼎天下第一功臣,再到病逝於西征回途中。從其種種做派來看,他並不是那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便爲不忠的人。這樣的人,能對太祖那種刻薄寡恩的老闆死心塌地,至少在黃瓊看來是絕無可能。

一部所謂的開國史,讓黃瓊看的是哭笑不得。這個大齊朝的建立,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而是一個偶然中出現的必然。觀太祖皇帝進駐長安後,整日裡只知道縱情酒色,一遇到事情就昏招迭出的做派,絕對不是一個創業者該有的風範。

倒是那位太子,後來的太宗皇帝,至少看起來要比太祖有能力的多。想起這位太宗皇帝,黃瓊突然想起來,這位太宗皇帝自金統五年開始便要易儲,改立進長安後所生周王爲太子。但從金統五年開始策劃,一直到太祖駕崩卻也未能如願。

即便是當年太宗皇帝,爲太子時一直在外監軍,這位太祖皇帝卻依舊沒有能夠如願。想到這裡,黃瓊急忙的打開《太祖本紀》,以及母親隨後給他的《太宗本紀》,將兩本書放在一起才愕然的發現,其實有些事情往深了想一想就能想明白了。

太祖皇帝終其一生都想要換太子,但直到駕崩也沒有能夠成功。甚至在位最後五年,軍政大權悉數歸於太子。其中除了軍中勢力反對之外,還有一點恐怕就是當初太宗皇帝,雖然在外監軍而遠離朝政,但卻通過多年監軍,在軍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實力。

甚至有可能大齊最精銳的軍隊,都已經入太子掌控。而太祖皇帝,多年不出長安三宮一步,對軍中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陳州一戰暗中做了手腳,卻是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太子在軍中威望大漲,幾乎已經超過了太祖皇帝。

關中叛亂平息後,太祖皇帝非但未能廢掉太宗皇帝的太子之位。反倒是其心腹大將孟楷,在關中之亂被平息後,被排斥出長安一貶再貶。從掌握大齊實際軍權的左軍使,貶到山東做了一個手中只有三千老弱殘兵,而且精銳被抽調一空的觀察使。

儘管滅唐之戰中又被重新啓用,但其統率多年的老部下,也被拆的七零八落,無一參加入川之戰。其在軍中的實力,已經徹底的被剪除,再也無法成爲單獨的勢力。而太宗皇帝與桂林郡王帶入關中平叛的鐵騎,也都是二人統率經過陳州血戰,又平定兩淮與山東的老部下。

在平定關中叛亂之戰中,桂林郡王東征之前留在關中的老部下,也重新迴歸桂林郡王掌握。但黃瓊卻隱隱的感覺到,這些精銳迴歸桂林郡王掌握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實際上應該是落入太宗皇帝掌握之中。

接下來在平定江南、兩廣之戰中,儘管桂林郡王之前所帶的軍馬,都被以拱衛京師的名義留在關中。那位桂林郡王,也被調了一個閒職並未統軍出征。可黃瓊怎麼看,這些都是做給其他在外統軍將領看的。

原因很簡單,當時南下江南諸軍,雖說以當時加封爲上陽郡王黃鄴所部爲主,但各軍主將卻是有六成,都被換上桂林郡王,也就是太子統率過的老部下。那位太宗皇帝的堂兄原來的老部下,以防備契丹爲名全部留在了河北境內。

想到這裡,黃瓊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這位桂林郡王根本就不是太祖的嫡系人馬出身,而是太子暗中佈置的一枚棋子。甚至可以說,他敢於無旨斬殺同州防禦使,背後站的就是原來的太子,後來的太宗皇帝。

如果之前那位同州防禦使,十幾封求援信是被嫉賢妒能的孟楷私自扣下。可這位老兄背後站着太子,孟楷就算膽子再大,手眼在過於通天,也不可能全部扣下。朝中遲遲不發援軍,恐怕就是背後有太祖的影子在了。

而其東征將老部下留在關中,除了太祖皇帝已經對他起了防範之心,將其統率的精銳留在京師之外。更有一點可能是,太宗皇帝就坡下驢刻意爲之。用自己實際控制的桂林郡王所部精兵,用來秘密監視長安城內動向,尤其是太祖皇帝嫡系人馬。

否則太祖皇帝身邊原有的,清一色由其心腹統帶的御林八軍。怎麼會在太子離京之前,突然以駐守長安多年未經戰事,恐其重蹈前唐神策軍覆轍爲名,被調出長安開往漢中駐防。換上桂林郡王在同州帶出的萬餘精銳,改編成御林八軍守備長安警戒皇宮。

自己雖然出外監軍,是爲了手中掌握更多的實力。因爲這位太宗皇帝很清楚,他手中單靠桂林郡王這幾萬軍馬,將長安控制在手中可以。但是如果對大齊軍中其他派系,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幾位堂兄,形成足夠威懾力,壓制他們不敢有異動是不可能的。

對於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太宗皇帝來說,周王那個進入長安後纔出生。手中既沒有軍權,更還沒有形成自己勢力的小屁孩,根本就不是他眼中的對手。而與太祖皇帝一同起家的,眼下皆獨當一面和手握重兵的幾位堂兄和表兄,纔是他未來繼承皇位的勁敵。

別說太祖皇帝一旦英年早逝,那幾位都已經封了郡王和國公,而且手中握有重兵的堂兄弟,不可能不出現什麼異動。就是當時太祖尚且在位,但已經有些尾大不掉的這些堂兄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聽招呼。

甚至有幾個野心勃勃的人,眼中已經盯上了太祖皇帝的位置。至於這個所謂的大齊朝,究竟有沒有最後定鼎天下的能力,這些人恐怕不會去想太多。太祖皇帝現在做的皇位。他們這些也一樣姓黃,跟隨太祖皇帝一同起兵,也一樣身經百戰的子侄也應該有繼承權的。

自己手中沒有真正的實力,就算自己順利即位,這屁股底下的皇位也很難做的穩。而當時大齊朝的軍權,可並不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至少後來入夥的尚讓就是自成一系的,其所部人馬別說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太宗皇帝,即便是太祖皇帝也無法完全控制。

至於太宗皇帝的那幾位堂兄弟,最少的手中也有七八千軍馬,多的在三萬軍馬。而如果想要實現天下一統,軍權收回來是必須的。但先不說被奪回兵權,這些堂兄弟甘心不甘心。單就當時情況,也不可能將這些統兵將領全部撤換下來。

當時的齊軍,本身就缺乏獨當一面的大將。前唐投降過來的不可靠,上了戰場誰也不敢保證他們不反水。而農民軍出身的各級將領,猛則猛矣,但要說謀略那還是兩個字算了。連字都不識幾個,讓他們去讀兵書,那還不如要他們的命。

倒是太祖皇帝的這幾個子侄,之前與秀才出身的太祖皇帝讀過一些書。雖說水平也不是太高,但至少比那些不思進取,只會死打硬拼的將領要強。要是將這些人都撤了,誰還能領兵打仗?

可任由他們手中掌握着大量兵馬,尤其是已經開始不聽招呼,甚至在戰場上有意保存實力的情況之下,換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放心。對上位者而言,有些時候需要防範的不僅僅是外人,自身兄弟到了尾大不掉的時候,更加需要提防。

想到這裡,黃瓊倒是有些明白了前因後果。當初那位桂林郡王去同州勞軍,很有可能是太宗皇帝鑑於左軍使孟楷,面對緊急情況非但未派出任何援軍,還擅自扣押了那位防禦使的十多封告急文書。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將那位同州防禦使收入自己的麾下。

那位同州防禦使雖說無賴出身,但是大齊軍中一員爲數不多的,足以獨當一面的勇將。而且所部的戰鬥力,在當時已經接近一盤散沙的大齊軍中,也足以堪稱精銳。有這麼一支隊伍在手,太子至少面對自己那些堂兄弟的時候,手中多一些底牌。

結果沒想到,這個傢伙在求援不成,乾脆直接準備叛變。當時那位桂林郡王出手,估計在出發之前,就得到了太子招攬不成,乾脆奪其軍的密令。否則,動手的時候也不會那麼的乾脆利落。

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只是通知你們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
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只是通知你們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