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布謀北疆

“帝心難測啊……”沈華善也在感嘆北疆的事情就這樣草草收尾,又想起鎮遠公和國舅爺的針鋒相對,也有些憂心朝堂局面會不會因爲北疆局勢引起更大的風波。雖然他只是文官,可是也知道北疆少數民族滋擾乃是歷史遺留痼疾,既無法肅清也無法放任,谷大祖在北疆二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安北都護府怎麼可能輕言撤呢?又想起蔣博文乃是長泰帝的死忠純臣,難道長泰有此意?可是,這是爲什麼?因爲沈家並沒有在軍隊上有深入的探索,所以他也想不出所以然來。

“帝心難測啊……”同一時間,沈則敬也在感嘆,讓隨伺書房的沈寧聽了個正着,帝心難測?是了,長泰帝還是作了同樣的決定,派三皇子前往安北督軍事。沈寧知道,三皇子此行定然無果,反而激起北疆軍衆的反感正是長達七年的北疆之亂的導火索,估計這個結果,是長泰帝也沒有想到的吧?

北疆之亂與其說起於突厥之侵,不如說起於朝堂之爭,更準確地說是起於隴右衛和關內衛之爭,安北的五萬餘兵將,纔是北疆之亂的起因啊。可惜的是,長泰帝以爲大永穩固如泰山,自詡文治武功盛世,纔會作了那樣一個決定吧?此時局勢和長泰帝都還沒顯露端倪,最後苦的,還是北疆民衆啊。

誰曾知道,在天道大勢面前,連尊貴如皇帝都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輪輪推動,生生不息,五行更王,始終相生,連沈寧這重生而掙脫天道輪迴之人也只能略知一二罷了。

北疆的事情,隨着京兆官員的事繁日過,漸漸開始少人關注了,只除了極少數心有掛慮的人外,就連三皇子動身前去安北都護府的事情,都沒能引起多少人的興趣,官員該聚會的聚會,該辦事的辦事,整個京兆有一種難得的平靜。

三皇子動身的時候,蚍蜉還是將此消息告訴了沈寧,一同彙報的,還有宮裡來的消息,道是五皇子近來請安次數也是和往常一樣,也沒有什麼有用的消息等等。沈寧讓蚍蜉不用着急,還吩咐道,如果沒有特別的消息,就不用冒險聯繫了,本來她就打算,這枚棋子是留到以後才用的。

想起北疆七年之亂,沈寧的心就有些沉重。如果按照前世的軌跡,直到長泰四十二年,北疆的局勢纔會稍稍平定。長泰四十二年,上官長治奉上命鎮壓北疆,以太子之身擔任招討使一職。不料就在大軍快進入北疆地域時,行營都統單蔭漢陣前叛變,時任隴右衛將軍的沈則思疾馳千里救援,不幸中箭身死,沈家折損了在軍隊的最大力量,此後雖然還有不少家族子弟都在軍中任職,卻再無人能和沈則思一樣能做到一衛的副主官,無形中也爲上官長治處置沈家提供了便利條件。

既然四叔沈則思前世是因北疆而死,那麼這一世他就應該爲北疆而生!沈寧沉沉地想,對北疆民衆和沈則思未來的擔憂合二爲一,這個內裡已經四十幾歲的沈寧露出了與她表面並不相符的悲憫之色,讓沈則敬感到大爲好奇,自沈寧隨伺書房以來,他也感到沈寧變化頗大,這種變化是可喜的,和沈俞氏交換意見後,他把這種變化歸結爲越大越懂事了,又或者,是書房隨伺讀書之功?

“父親,安北都護府遠嗎?最近都在聽外面的人說起它呢。”沈寧問沈則敬,確實也是,關於北疆和安北都護府,前一段時間,連普通百姓都有耳聞討論,所以沈寧這麼問,沈則敬也不覺得奇怪。

“安北都護在北疆呢,那隴右道還遠……”沈則敬也正好無事,找出大永疆域輿圖來一一和細說。按說沈則敬這個五品文官是不會有輿圖的,可是沈華善是工部尚書啊,掌握全國河水流向山川走勢,一張輿圖,那是區區了,就連沈則敬其他兄弟,私底下也都是人手一張的啊,並且各人的輿圖還不一樣,比如沈則遠手中的輿圖,標誌的就是各大商域商人的事情。

沈則敬又略略說了北疆少數民族滋擾的事情,對於北疆的局勢,他所知道的,也大都是朝廷官員所知道的事情。

沈寧看着那輿圖,不用沈則敬解釋,她也是熟習於心的,當年沈家還沒有落敗之時,她是號稱“顯睿”的啊,生前就定下封號,這是何等尊榮,那是因爲她曾經不眠不休勘破輿圖,制定了滅三王的策略啊,那些事情都遠去了,剩下現在,惟有現在,纔是能謀劃的。

“要是四叔去了北疆,那麼少數民族就不敢來了,四叔武藝那麼高強……”這是沈寧對沈則思最真實的評價,沈家以文官士子居多,沈則思卻是個異數,自小學了一身的武藝,走了一條與沈家人不一樣的路,連他的幾個兒女,也都受了他的影響,學武擅武,也早早走了從軍這一路。在沈寧的心中,沈則思和沈則敬一樣,實是沈家柱石之類的人。

“父親,能不能讓四叔去北疆啊?”趁着沈則敬還對北疆頗有興趣,沈寧緊接着問道,按照她的判斷,沈則思去安北都護府是再好不過的了,只是不知道父親和祖父是不是想到了這一點。

“去北疆啊……”沈則敬也想到了自己那個武藝不凡的堂弟,也想到了沈餘宏正在領訓的如流處,也發散到了其他地方。

“現今之勢,北疆倒是個容易出軍功的地方,只是安北都護府局勢未明,不知道會不會有性命之虞……”沈華善聽了沈則敬的話語,首先想到的是侄子沈則思的人身安全問題,根據沈華善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只有人,纔是最寶貴財富,只有人活着,軍功纔有意義,不然其他的都是扯淡。沈則思是三弟沈得善的嫡長子,此事不可輕率,還得和他通了氣再說。

在杭州沈家祖宅的沈得善接到兄長沈華善的書信,一時也有些躊躇。他雖從事庶務,卻不是沒有見識的,不然沈家的產業也不可能在他手上越做越大,甚至某些方面來說,他有着和沈華善一樣的敏銳和洞察力。沈華善把北疆的局勢都對他說了,是否讓沈則思去北疆,就由沈得善最後拿主意。習慣使然,他快速地計量着去北疆的風險和收益,但事關自己的兒子,就有些亂了,這個度不好掌握啊。

他先是給自己兒子沈則思去了信,詢問他的想法,又去找了自己的二哥沈開善——都在杭州,方便得很啊。

杭州刺史府內,沈開善聽了沈得善的話,也難做決定。他所想所憂的,沈華善和沈得善都分析過了,他也怕一個弄不好就把沈則思折在北疆了。

“還是等思兒自己決定吧。”兩個人最後這樣說道,沈得善又和沈開善說了一些家族庶務,道日前已經派人去京兆匯合侄子沈則遠去西寧之事,又問刺史府近日可需要錢銀等等,這才離開刺史府。

沈則思很快就作好決定了,道是一定要去北疆,讓父親和伯父多費心了。如果說立德立言是文人的最高目標,那麼對武將而言,鎮疆立功就是最大追求,即使馬革裹屍,那又何懼?人的一生,無論文武,總要有一個追求和一個目標,順着這個追求和目標孜孜努力,纔不枉了此生。守衛邊疆護佑百姓是沈則思的追求,他的心中自有這樣一股武將的熱血。

收到沈得善的回信,沈華善把沈則敬叫了來,兩人討論如何運作才能將沈則思調到安北都護府。好在沈則思豫州果毅都尉之職也不算高,就算有調動,也不過引人注目,可操作的餘地也就多了。

不久,沈則敬再次約兵部職方司郎中周廷楨小聚,互相交流吏部和兵部的近況,沈則敬上任考功司之後,兩個人也是喝過酒的,這一次,兩人意趣相投也樂在其中,其間沈俞氏也去徐家拜訪過一次,還給徐家送了沈得善新鮮運到的冬筍,兩家人對彼此印象都不錯。

又過了不久,沈則敬在和周廷楨小聚的時候,兵部郎中許慎行也參加了,他有個侄兒也想趁明年考課之時鬆一鬆位置。正好,沈則敬心想,看來如流處提供的這一個消息,還是有用處的。

趁着酒意,氛圍正好的時候,沈則敬對兩人提了沈則思的事情,周廷楨因爲冬筍的事情,許慎行因爲侄兒的事情,都爽快地應承下來了,不過是你來我往的便利,只有你曾爲別人盡過心,他日別人纔可能爲了你盡心,這幾個人都想得通透的。

所以還沒到十二月,許慎行就和沈則敬通了消息:事情定了,安北都護府司馬一職,比豫州果毅都尉還升了一等。因符合正常調動範圍之內,谷大祖和三皇子也沒有多加阻攔,只是時間緊湊些,在年前就要到安北報到,不日兵部就會頒發調動任命書。

沈家對這個結果表示很滿意,對周廷楨和許慎行都表示了感謝。期間許慎行也隱晦地提到自己侄子一事,沈則敬也痛快地請許慎行放心,表示事必如願;又快馬送信告訴了沈得善和沈則思這個消息,讓他們做好準備等等。

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三百五十二章 山陵崩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兩百八十四章 不能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一百二十五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兩百八十三章 家族生意第兩百四十五章 太子妃之爭第八十八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第一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十七章 莊子避暑第五百零一章 自掘皇陵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三百五十章 初定典謨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虛此行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兩百七十一章 京兆定策第二十二章 人才儲備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兩百九十六章 保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三百九十四章 復起第六章 鋪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改制第兩百零一章 白氏身份第四百零二章 平亂之人第兩百三十一章 點閱之災!第三百五十七章 南越一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五百五十二章 路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山陵崩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理昭昭第五十五章 水災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二十章 京兆有動第兩百八十六章 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奪職第兩百零三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打老虎的決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祥開局第二十七章 簡在帝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政績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九十一章 合二爲一第十八章 說親之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五百五十章 有病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兩百三十二章 草場案第八十三章 解危和仁政第兩百八十一章 盯梢第四百五十章 北疆真相第五十一章 所謀爲何第十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三百八十一章 死生之間第四百一十二章 將才第兩百九十一章 出手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五百一十六章 帶兵離開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力誅殺他!第三百零七章 嬌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日無大小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五百二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八十章 表字退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兩百零四章 折臂第三百九十一章 帝爲棋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室後裔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禍第四百七十八章 英雄前傳第六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不到第四百六十六章 誰在挖坑?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三百章 弒父第五百一十章 禮崩第一百二十六章 容家恩怨第七十九章 燕都棋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基石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十六章 開悟與懷念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卞家開刀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二十二章 人才儲備第五百五十五章 逼宮第四百四十七章 沈則思反?第五百三十七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窩案起第三百六十章 首領第五章 姨娘庶妹第三百六十章 首領第一百五十三章 離間第四十四章 尚書右僕射第五百四十三章 死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窩案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順平
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三百五十二章 山陵崩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兩百八十四章 不能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一百二十五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兩百八十三章 家族生意第兩百四十五章 太子妃之爭第八十八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第一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十七章 莊子避暑第五百零一章 自掘皇陵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三百五十章 初定典謨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虛此行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兩百七十一章 京兆定策第二十二章 人才儲備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兩百九十六章 保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三百九十四章 復起第六章 鋪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改制第兩百零一章 白氏身份第四百零二章 平亂之人第兩百三十一章 點閱之災!第三百五十七章 南越一族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五百五十二章 路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山陵崩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理昭昭第五十五章 水災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二十章 京兆有動第兩百八十六章 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奪職第兩百零三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打老虎的決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祥開局第二十七章 簡在帝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政績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九十一章 合二爲一第十八章 說親之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五百五十章 有病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兩百三十二章 草場案第八十三章 解危和仁政第兩百八十一章 盯梢第四百五十章 北疆真相第五十一章 所謀爲何第十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三百八十一章 死生之間第四百一十二章 將才第兩百九十一章 出手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五百一十六章 帶兵離開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力誅殺他!第三百零七章 嬌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日無大小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五百二十三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八十章 表字退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兩百零四章 折臂第三百九十一章 帝爲棋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室後裔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禍第四百七十八章 英雄前傳第六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不到第四百六十六章 誰在挖坑?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三百章 弒父第五百一十章 禮崩第一百二十六章 容家恩怨第七十九章 燕都棋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基石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十六章 開悟與懷念第三百九十五章 拿卞家開刀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二十二章 人才儲備第五百五十五章 逼宮第四百四十七章 沈則思反?第五百三十七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窩案起第三百六十章 首領第五章 姨娘庶妹第三百六十章 首領第一百五十三章 離間第四十四章 尚書右僕射第五百四十三章 死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窩案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