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寧寺踏春

沈俞氏在和鳴軒安心坐着月子,沈胡氏卻覺得有些爲難,皆因一年一度的上香踏春之時又到了。往年都是由沈俞氏帶着大家前往天寧寺上香順便踏春的,今年她還在坐月子,沈安氏情況也不太正常,今年還去不去?沈胡氏也拿不準。

她把這個事情和沈則遠說了,沈則遠正忙着西寧道交易茶葉的事情呢,對於這等小事自然是不願多說的,只對沈胡氏說了一句:“你去找大嫂參詳參詳。”就匆匆出門去了龍井齋,他還要和顏商過一過相關茶葉的相關事宜。

沈胡氏一想,是這個道理,往年都是沈俞氏做主,還是去問問她吧。她去和鳴軒向沈俞氏說了這個事,還抱着沈餘宸摸了摸他滑嫩的小臉蛋。小傢伙忒是可愛,讓沈胡氏起了多生一個的心思,轉念一想好不容易把自家那幾個小祖宗拉扯大了,這一兩年才閒暇下來,何必自找罪受,就又歇了這心思。

“我道你這兩天緊着眉頭是爲什麼呢,這事好辦!你帶着寧兒、瑤兒幾個前去天寧寺上香兼踏春,反正老太爺他們幾個朝中都有事,宏兒幾個也回杭州去了,你帶着她們離開個一天半天。我這兒有俞媽媽和奶孃,都可以的,哪就不行了呢?”沈俞氏說道,想起今年沈華善有工部之事沈則敬有考課之事,怎麼都要去天寧寺上香求個心安纔是。

沈胡氏一想正是這樣,去天寧寺上香求個心安纔是主要的。再說樂兒他們幾個還遠在杭州,四月沈則遠還要去一躺西寧道,家有遠行之人,上香求平安可不能馬虎了。她最後決定帶着幾個姨娘、小姑娘們前去天寧寺上香,因爲不放心沈俞氏和沈安氏等人,沈胡氏決定不像往年一樣在天寧寺過夜了,打算當天就回轉,連行李都不帶,一行人輕便很多。

天寧寺位於京兆西郊,是沈家每年上香禮佛的地方。天寧寺香客一向不多,一來是因爲位置有些偏遠,二來是因爲京兆城中有護國、報恩兩大寺。護國、報恩這兩大寺香火鼎盛,在大永建立之初就是皇家禮佛的地方,一直到現在,皇親國戚和京兆百官禮佛上香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前往這兩個寺去了,京兆百姓更是相信這兩大寺的香火鼎盛會護佑他們。此消彼長,這樣一來,來天寧寺的人自然就少了。如果不是因爲天寧寺上任住持無嗔禪師和沈家前任族長沈積安交好,現任住持常真禪師又和這任族長沈華善交情甚篤,估計沈家也不會捨近求遠前往天寧寺。

去天寧寺上香禮佛的都是沈家女眷,由沈胡氏帶隊,三個姨娘和六個小姑娘一起跟隨,這一路往西郊行去,沈胡氏一行人也情緒高漲。三月末的京兆草長鶯飛,帶着暮春特有的幽深和舒緩,那花未落春仍在的景色讓衆人都有了郊外踏春的寫意。

借問春光誰管領,一雙蝴蝶過溪橋,這桃紅柳綠,這春風拂面,這暮春的景色實在別有一番味道。沈家一行人一路上欣賞了京兆的春景,暮春時節外出賞春的人也不少,馬車行進得緩慢,沈宛和沈胡氏的小女兒沈佳強忍着興奮,努力維持着端淑的表情,那故作嚴肅的樣子逗得沈宓和沈瑤兩人差點笑出聲來。

邊賞景邊行進,一行人慢悠悠的來到天寧寺。她們到的時候,常真禪師已經等候在山門外了,他早前已經接到沈華善的書信,知道沈家一行要來的事情,以常真禪師和沈家的交情,他怎麼着也要來山門接一接沈家人的。

常真禪師已經七十多歲了,和沈華善算得上是忘年之交。許是山林之氣養人之故,他雖然年紀很大了,卻不顯老;臉色紅潤精神抖擻,鬍子雪白而長,一身簡潔的僧衣在春風中微微飄動,彷彿要凌風而起,給人仙風道骨之感。沈胡氏和沈寧等人連忙按照佛家的禮儀給常真禪師行禮,便恭敬地跟在常真禪師後面,在他的帶領下,踏進了天寧寺的山門。

和許多古剎舊寺一樣,天寧寺依山而建,卻並不巍峨,反而含蓄溫蘊,極得深山藏古寺的質樸之風。正面中路爲山門,山門左右爲鐘樓和鼓樓,山門後面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和居客堂則位於藏經樓的後面。沈家諸人每年都會來居客堂住上幾天,因而對天寧寺佈局也是熟悉得很,常真禪師也並不解說,只領着沈胡氏等人先在居客堂安置好,再上香禮佛,他就不奉陪了。沈胡氏連忙謝過常真禪師的厚意,轉達了沈華善對常真禪師的問候,道今年有事就不住下了,只等上香跪拜過後吃過齋飯就回轉京兆等等。

我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啊——品味着這寧靜的禪意,沈寧在心裡感嘆道。前世裡,整整一年的時間,她曾天天出現在天寧寺。當年她嫁給上官長治之後不久,中書令韋景曜家的老太君就長居天寧寺禮佛了,沈寧也就天天出現在天寧寺了,和韋老太君談佛法論禪理,漸漸獲取了韋老太君的好感,使得中書令韋景曜轉向支持上官長治。

而現在,沈寧虔誠地跪在大雄寶殿,心中百味不可言說。前世禮佛論禪,每懷忐忑討好之意,根本就抱着別樣心思,言那雲在青天水在瓶也不過是爲了取得韋家的支持罷了,何來誠心?何來虔真?無皈依虔誠之心,無戒惡修善之意,前世落得那樣的下場,何嘗不是一種懲罰和報應?

而如今,她望着佛祖慈悲的笑容,那眼眸彷彿閱盡萬千世態,又彷彿容納萬千世情的靜默,所謂慈悲,乃是默默無言。她都知道了啊,這一世能夠重生,是怎樣的饒天大幸,是佛祖憐憫又或是佛祖開恩?

總之,我絕不枉了此生。沈寧恭恭敬敬地九叩首,一下一下,都頓得極重,不知道是感恩佛祖還是懺悔業障。

齋飯過後,沈胡氏就帶着沈寧一行去和常真禪師辭別了,她還是記掛着沈府的事情,實在不敢逗留太久。

常真禪師那裡還有客人,是一個年輕人,看起來比沈餘宏大一些,眉目深遠的樣子,正一臉認真地聽着常真禪師在說佛理。沈胡氏連聲稱打擾,道是家有要事特來和禪師道別,沒想到反而打擾禪師了請勿見怪。

“無妨無妨,這是我的小友,清平侯應家的公子,南圖,這是工部尚書沈家的家眷……”常真禪師樂呵呵一笑,爲沈胡氏等人介紹那個年輕人,那個年輕人也含笑和沈胡氏等人打了招呼,接着就坐在常真禪師再不言語。

應南圖?!沈寧低着頭眼睛微睜,復又擡起頭來快速地看了那年輕人一眼,面生得全無印象,果然是沒有見過的。應南圖,清平侯應朝陽的嫡長子,二十歲就死了,死在長泰三十六年,所以在公侯權臣裡,沈寧沒有見過他,只聽過這個名字,聽人說天妒英才。

眼前這個眉目深遠的年輕人,就是那個早夭的應南圖?說起來,他名義上還是上官長治的表哥呢,清平侯的繼妻李氏正是李貴嬪一母同胞的妹妹。沈寧沒有想到會遇到這個人,前世沒有任何軌跡可尋,怎麼會遇到這個將死的人呢?

她又擡起頭看了應南圖一眼,有些心驚,應南圖她也只聽人說起過一兩次而已,怎麼今生裡會遇到這個人呢?

怎麼她的目光這麼奇怪?沈寧擡頭看他的動作也引起應南圖的注意,怎麼像是驚駭?又像是不可置信,他好像不認識她吧?沈家的小姑娘……管她呢,還是跟常真老頭說說哪裡好玩更有意思,只稍稍疑惑,應南圖便不再想了。

不管沈寧心裡是如何百折千回猜測應南圖的事情,也沒有得出個所以然來。沈宓看着沈寧這樣心神不定的樣子,頗爲奇怪,回程的途中還悄悄地問了一句:“姐姐怎麼了?”神色有點擔憂。這將近一年時間相處下來,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很好了,沈宓會這樣問也是應有之義。

“沒事呢,只是覺得天寧寺的風景越發好了,只是爲什麼人還是那麼少呢……”沈寧想起了這是在回程馬車上,忽而有些想笑。怎麼回事呢,那應南圖是活着或者早夭,與她又有什麼關係呢?或許是感應到佛祖的慈悲,一時也想多了,遂丟開此事,腦中所想,仍然還是韋老太君的事情。

這一世,韋老太君還會不會來天寧寺?這一世,上官長治要找誰來討好老太君?怎麼取得韋家的支持?她對這一點,很是期待。

沈餘宏等人早已到達杭州了,捎了信回來,言及已經祭了祖,又拜訪了外祖家;又說西湖景色天下無,在孤山旁邊整個人都寧靜致遠,還附上幾個人在西湖邊上口占的幾句詩,當中有“當時春落處,忽忽百年秋”“夢盡風流去,孤山幾小樓”幾句,最後請求在杭州多待一段時間再回來。沈則敬回信應允了,順道還點評了幾句,道氣象尚可,勉勵他們多多感應自然順乎天道發乎心間云云。

第兩百七十九章 謀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出與入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產子第兩百八十一章 盯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器司!第四百七十六章 女人的影響第兩百七十四章 登場第四百零七章 轉運司之因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子出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逃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謝第四百五十一章 守城死戰第兩百三十五章 京兆局定 (第一卷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匠人去向第七十七章 救應南圖(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民心所歸第四百八十五章 取其首級第兩百四十八章 兩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諡號爭論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五百四十八章 意外調兵第五十四章 水患始現第兩百九十六章 保住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祥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五百五十三章 沈家的刀劍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常失瑞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六十一章 開始熱鬧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攻城突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誰在挖坑?第四章 晚梅有香第兩百五十五章 與天子爭利第兩百四十章 獨夫之心第三百九十章 香餌死魚不?第四百九十一章 克敵之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產子第兩百一十章 韜光養晦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帶兵離開第三百一十四章 垂死第四百一十章 慈不主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六十二章 姑姑用意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進宮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和親使團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月尚書(50粉紅加更)第八十八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兩百九十章 走險第四百三十四章 天子失德第六十一章 開始熱鬧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清醒第五十四章 水患始現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器司!第一百一十九章 沈家磨刀石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兩百零七章 良醞署之因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實在沒想到第八十五章 出事了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兩百零七章 良醞署之因第四百八十五章 取其首級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四百一十五章 宣傳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路上第兩百八十七章 順遂第四百八十七章 祥瑞現第三十六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突襲韶縣第七十一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五百零三章 帝后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榴花謝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四百九十一章 克敵之火第兩百五十七章 族令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由己第兩百三十六章 東宮屬官第九十七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四十七章 慈寧宮刺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成第四百九十章 嶺南衛到!第四百七十章 嶺南人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帝視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貴人謀第一百零三章 文才半江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永朝的悲哀
第兩百七十九章 謀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出與入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產子第兩百八十一章 盯梢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器司!第四百七十六章 女人的影響第兩百七十四章 登場第四百零七章 轉運司之因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子出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逃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謝第四百五十一章 守城死戰第兩百三十五章 京兆局定 (第一卷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匠人去向第七十七章 救應南圖(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民心所歸第四百八十五章 取其首級第兩百四十八章 兩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諡號爭論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五百四十八章 意外調兵第五十四章 水患始現第兩百九十六章 保住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祥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五百五十三章 沈家的刀劍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常失瑞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六十一章 開始熱鬧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攻城突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誰在挖坑?第四章 晚梅有香第兩百五十五章 與天子爭利第兩百四十章 獨夫之心第三百九十章 香餌死魚不?第四百九十一章 克敵之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產子第兩百一十章 韜光養晦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帶兵離開第三百一十四章 垂死第四百一十章 慈不主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守其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六十二章 姑姑用意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進宮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七十四章 和親使團第兩百五十六章 殺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月尚書(50粉紅加更)第八十八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兩百九十章 走險第四百三十四章 天子失德第六十一章 開始熱鬧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清醒第五十四章 水患始現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器司!第一百一十九章 沈家磨刀石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兩百零七章 良醞署之因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實在沒想到第八十五章 出事了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兩百五十八章 邊陲小鎮第兩百零七章 良醞署之因第四百八十五章 取其首級第兩百七十六章 來者是誰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四百一十五章 宣傳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路上第兩百八十七章 順遂第四百八十七章 祥瑞現第三十六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突襲韶縣第七十一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五百零三章 帝后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榴花謝第三百三十七章 奪爵第四百九十一章 克敵之火第兩百五十七章 族令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由己第兩百三十六章 東宮屬官第九十七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四十七章 慈寧宮刺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成第四百九十章 嶺南衛到!第四百七十章 嶺南人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帝視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貴人謀第一百零三章 文才半江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永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