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男性向趨勢劇?
《我的野蠻女友》也正式立項了,女主角就用自己公司的藝人,男主角也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這部電影藤原圭依然沒有過度干涉,該給的建議,藤原圭已經寫在劇本上了,比如說女主要好看,男主就大可不必選用那種大帥哥,可以選用那種相貌比較平平的男主。
畢竟原作就是如此。爲了讓觀衆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女主身上,畢竟這部戲主要的人物魅力都是由女主來釋放的。
雖然《我的野蠻女友》也能歸類於“趨勢劇”和“偶像劇”的類別,但是這部電影是和《東京仙履奇緣》以及《藍色生死戀》這兩部趨勢劇有着核心的區別的。
《東京仙履奇緣》是創造出一個幾近完美的男人來滿足女觀衆的戀愛幻想,女主和男主比則相對普通,更接近於現實中的普通人,這也是爲了方便普通觀衆的代入感;
而《我的野蠻女友》恰恰反了過來,女主個性鮮明,很有魅力,男主則相對普通,甚至還有點小猥瑣。
這樣反其道而行之的設計讓很多男觀衆也過了一把戀愛幻想的癮,讓他們滿心以爲自己以後或許也會碰到這麼一位大美女和自己戀愛。
藤原圭也完全不擔心這種男性向的偶像趨勢劇在曰本沒受衆,恰恰相反,曰本本土的偶像劇有很多都是這種滿足男性幻想的,比如說著名的《東京愛情故事》。比如說遍地的男性向的戀愛遊戲。
90年代以後,這種容易陷入戀愛幻想,並且坐等愛情找上門的宅男越來越多了。
藤原圭也不擔心女主的“野蠻”人設不被接受,曰本影視劇中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設定和情節屢見不鮮,一個粗暴些的女主算什麼?
而且曰本這個國家,據藤原圭觀察……M遍地走。甚至連耳光餐廳這種新型事物都出現了。
然而這部電影卻並非是完全滿足男性幻想的趨勢劇,雖然很多看過劇本的主創都這麼認爲。然而藤原圭清楚,這部電影女性觀衆其實佔比更高。
《我的野蠻女友》本質上是一部披着趨勢劇外皮的純愛劇,後半部分會一改之前的搞笑畫風,情節會變得哀傷。而且,女主的人設不僅吸引着男觀衆,同樣也對女觀衆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否則就不會出現這部電影大火後,一些腦殼不太靈光的女人模仿電影毆打男友,鬧出社會新聞的事出現。
男演員很快也定了下來,劇組正式開機。
至此,水波製作的五部電影,包括下轄工作室的兩部動畫電影全部正式啓動了。
同時拍攝五部電影,這其實在商業上有些冒險,尤其是現在電影市場依舊不景氣的狀況下。整個曰本,怕是也只有五大有這樣的魄力。而水波製作作爲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影視公司,卻做出了這種商業上的冒險,着實讓人有些吃驚。
雖然這五部電影融資不在少數,藤原圭沒有憑藉着自己戰無不勝的功績,就拒絕投資,只花自己的錢,而是依然採取了分擔風險和收益的保守式做法。
但是即使如此,一旦有一部以上的作品重大失利,水波製作依然要承受損失,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資金鍊出現風險——況且這家公司最近企圖購買院線,想要擴大規模的意圖很明顯,一旦作品失利,怕是他們想要擴展院線資源的盤算也會落空。
至於五部全贏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換做旁人,界內或許會給出極度悲觀的答案;但畢竟是藤原圭,也沒人敢下斷言。這傢伙令人大跌眼鏡的次數還少嗎?
五部電影同時啓動,錢也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
電影既是碎鈔機,也是印鈔機。因爲在電影市場,經常會出現商業奇蹟——比如說幾千萬的成本撬動幾十億的票房,是有先例的;但也容易出現慘案,比如說一部電影就讓整個公司瀕臨倒閉。
五部電影,如果同時像電影《告白》那般盈利,會讓水波製作這家公司過個肥年,行業地位也會“蹭蹭”上漲好幾個層次,甚至以此爲基礎好好發展,五年內成爲第六大影視公司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五部電影都如同《白夜行》那般虧損,即使已經分擔了風險,這家公司也承受不住,到時候直接走倒閉程序就好了。
其實不止業內討論猜測,吉田賀史也操透了心。
公司賬面上的錢並不算特別多……作爲一家中型影視公司,本來其實不少的,藤原圭買下這家公司時,注入了很多資金。再加上去年的幾部大爆電視劇也帶來了極高的收益,本來是可以過一個肥年的,奈何社長太敗家,還沒等衆人大秤分金大口吃肉,就直接開始了五部電影的製作。
而且還要留一筆錢慢慢地購買院線,這就更令吉田賀史感到頭痛了。
賺得多,花得更猛……根本不夠啊。
而且爲了能夠將公司牢牢地把握在手裡,藤原圭拒絕了很多投資人——許多人都想參股水波製作,還開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但是都被藤原圭拒絕了。
但是藤原圭也不是獨夫,開一家自己佔股九成以上的企業,而是很賺人心地,將大多數股份收益與高層和其他員工共享。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挖牆角才那麼順利。
但這樣一來,來錢的渠道又少了一條。不接受投資,賺的速度又比不上花的,該怎麼辦?
當吉田賀史詢問這個問題後,藤原圭直接大手一揮:借嘛。
借銀行,把四大銀行全借個遍,反正他們的放貸員也經常找上門,聽說水波製作打算擴大企業規模,就來得更頻繁了。模樣和《半澤直樹》裡的放貸員真的一模一樣,真的是點頭哈腰希望把手裡的錢送出去,甚至讓負責接待這些人的水波製作的員工不可避免地生出警惕之心,腦海裡盤旋着《半澤直樹》裡的一句話:
銀行就是晴天借傘,下雨收傘。
但是藤原圭的意思是,借。他願意送錢,我們就收。想辦法走走關係,翻翻法律條文,取得低息貸款,中息也行。反正公司要花錢的地方多得是,借。
97年的時候,水波製作向各大銀行都貸款了不少錢,借的吉田賀史都有些心慌。
借錢的過程是輕鬆的,因爲幾部作品的大賣,加上藤原圭的個人影響力,顯示水波製作是一家運營良好的企業。短期內不會虧本,銀行不擔心錢收不回來。
但是影視行業啊,風雲變色一瞬之間,影視公司也不外如是。萬一那幾部電影失敗了,公司露出頹勢,吉田賀史也能想象得到,這幫人會怎麼表演“小人革面”的戲碼。
但是藤原圭卻似乎並不擔心這一點,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怎麼樣,一點焦慮感都沒表現出來。
反而經常關注國際新聞,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金融諮詢,還訂了許多份相關報紙。
“來吧,來吧……浮動匯率制……就等你了,泰國政府……”藤原圭看着報紙,唸唸有詞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