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

上首坐着宗人府宗正魯王,兩側是靖王與晉王,在前面還有十幾個宗室親王,算是宗室裡的中堅了。

婢女們上茶,衆人簡單的客套,放下茶杯。

“想必,事情你們都聽說了,有什麼想法或者建議,今天都可以說。”魯王神色沉穩,端坐着,很是有官儀。

宗室現在是七零八落,沒剩下多少,外加這一次的降爵,每一位親王損失的‘同宗’都是成千上萬,親王位是‘恩典’下保住的,這個時候,誰都不敢亂開口。

靖王與晉王同樣端坐,目光凜凜,今天魯王擺明是要乘機立威做事,他們不能打亂,若有若無的向下面的一羣人施威。

魯王見沒人說話,就果斷開口道:“皇上要打造新的大明,着力革新,這是天大幸事!作爲宗室,我們不能坐等無爲,坐吃山空,混吃等死!我昨夜與一些王爺商議了一番,也與內閣閣老們溝通過,大明革新,不能少了宗室!是以,本王將配合皇上,配合朝廷,革新宗室,打造新的宗室法度,爲我大明中興貢獻一份力道!”

除了靖王與晉王,其他王爺都是皺眉,面色微沉。

在他們看來,皇帝什麼中興大明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爲什麼總在他們身上下刀子?這是一道又一道,沒完沒了,現在他們幾乎山窮水盡了?

他們宗室,血肉至親,到底還想怎樣?

或許是破罐子破摔,這羣人還是沒有說話,將魯王給晾在了那。

魯王本就是一個心思深沉之人,哪裡會這樣簡單的被激怒,一切如常,似照本宣科的道“本王有十三件事宣佈:第一,宗室要求各王府理清歲祿,產業,人口等等。第二,各王府要克謹守法,不得仗勢欺人,要做我大明所有人的表率,禮法德儀兼備。第三,朝廷會逐步放開對宗室的限制,但宗室之人不得絲毫逾矩!第四,宗人府將組建宗法處,對違背宗法之人進行懲處。第五,宗室去籍之人與宗室關係要有所節制,不得逾制。第六,宗人府準備組建商行,宗室之人可以出資入股,有能力的人也可以參與經營。第七,宗人府商會的所有收益全部用於宗室的開支,有專人負責管理,其他人不得插手,索要……”

靖王與晉王都已經知道了魯王的決定,但是其他人聽着都發怔。

魯王說了一大堆,他們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要他們清理人口,產業,又要成立宗法處,還建立商行,看似亂七八糟,實則在他們看來,無非就是對他們更近一步的‘看管’,將他徹底關在籠子裡,生死不得!

一羣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如何開口。

他們心底都很清楚,這件事既然魯王以‘通知’的語氣告訴他們,那朝廷那邊必然已經同意,不論他們支持還是反對,這件事都會照常進行。

他們心底越發憤怒,充滿恨意,可不敢表現出來,沉着臉,一個個依舊不說話。

魯王確實是例行通知,說完就轉向靖王,道:“王爺,文稿我已經擬好了,待會兒就會送到內閣,還請幫忙今天發出來。”

靖王看了他一眼,道:“沒有問題。”

魯王瞥了眼晉王,有些遲疑的道“宗人府倒是還有些銀子與產業,建一個商行不成問題,關鍵是何人經營?”

魯王其實是在試探,他或者宗人府怎麼可能沒人會做生意,畢竟平王留下了不少生意,他在兗,州之時的產業同樣非常多,不缺人手。

靖王立刻就會意了,思索着道:“國貿局那邊倒是有些人,可以借給你……嗯,皇上明年會開海禁,宗人府的商行,最好設在南直隸。”

魯王不動聲色的坐回去,心下了然。

宗室的地位畢竟敏感,不止要避諱乾清宮的皇帝,還要避諱內閣,朝臣,不能給人抓到把柄。放到南直隸,與海外做生意,外加有布木布泰看着,皇帝,朝臣都會安心不少,不至於過度猜疑。

但魯王還是有些不安心,乾清宮裡的那位心思如海,誰知道他會不會什麼時間再對宗室起疑,沉吟一聲,道“王爺,你看,如果將這個商行交給內閣,是否合適?”

靖王看出了他的不安,瞥了眼其他人,湊近低聲道:“先放在宗人府名下,給那些除籍之人帶帶路,必要時候多給點好處,鼓勵他們出海。出了馬六甲,一些限制就沒了。”

魯王神色一動,湊近道:“什麼限制?”

靖王遲疑了下,低聲道:“這件事是皇上私下對我說的,你不要外傳。除了馬六甲,不管是任何人,都可以授予官職,甚至可以領兵,海外多是蠻夷之地,可物產豐饒……”

魯王頓時就會意了,不由得眼皮抖了抖,心思飛轉。

這件事看着就透着無盡的玄機,外加乾清宮那位從不做虧本買賣,這裡面必然有‘詐’!

不管到底如何,這件事由不得他拒絕,壓着紛亂心思,道“嗯。”

靖王擺平魯王,魯王搞定宗室的時候,皇家政院也在開大會。

宋應星雖然是副院長,可領的是院長事,掌管整個皇家政院。

他在一間大的議廳裡,對着下面坐着的一羣人,沉聲道“想必不用我多說了,諸位也都看過報紙。昨日我也與內閣諸位閣老詳談,對我們皇家政院有了些想法。”

下面的人都是皇家政院的管理層,有張筠的大伯,也有李一藻等‘科學家’,哪怕是已經出來的駙馬鞏永固也被特意請來列席,幾十個人全都擡頭看着宋應星,等着他繼續說下去。

“皇上,朝廷立志於‘中興大明’,奮力以求‘天下無寒士’,我皇家政院乃是天下士人匯聚之地,未來的朝廷棟樑皆出於此,不能無動於衷,定要服從皇上,配合朝廷完成此大事!”

“我有幾個想法,第一,擴大政院內的各鑽研部門,以期能有新辦法,新的工具,新的手段造福天下。第二,擴大政院的規模,召集更多的生員,培養更多的人才。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我大明所有的人都能上學讀書,都能科舉,要建一個煌煌大明,文昌盛世……”

宋應星這句話一出,衆人是神色一驚,這個提法雖然不如皇帝的‘天下無寒士’那般宏偉,可也差不多。

皇帝可以說,那是帝王應有志向,誰都不會反對或者置疑什麼,可一個小小皇家政院的副院長就敢這麼大口氣,簡直就是大言不慚!

不過現在這個當口,誰也不會去反駁宋應星,一來是上官,要照顧面子,二來就是怕被扣帽子。

宋應星說的很是有些慷慨激昂,道“不止於此,皇家政院還要對全天下的人進行教諭,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讀書識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怕是一百年,也一定要做到……”

不少人都暗暗撇嘴,這位副院長牛皮吹的太過了。

宋應星完全沉浸在他的偉大構想中,越發的大聲道:“不在於讀書寫字,還要昌明各種奇技淫巧,牛耕地的犁,灌水的風車,路上的馬車,水裡的船,治病的醫術,打仗的兵器,林林總總,都要認真專研,要花大力氣去做,不斷的去做……”

衆人幾乎同時心裡輕嘆,這位宋大人是魔怔了,什麼話都敢說出口。

宋應星眸光灼灼,唾沫橫飛,足足講了一個多時辰,最後才道:“我擬定了文稿,先在我們院內部發,待會兒我親自再送去內閣,今天務必發出來,讓天下人都看到我們的決心……”

下面的一羣人剛要開口阻攔,旋即都會意過來。內閣那邊審稿很的嚴格,宋應星這麼胡扯的文稿,肯定不會過審,也就沒有打擾他的興致。

與此同時,防疫局,國貿局,移民局,太醫院,甚至是浣衣局等等,大明幾乎所有的衙門都動了起來,大會小會不斷,各種口號喊的震天響。

京城上下,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和睦如鐵。

有資格的,報紙都送去內閣,沒資格的也往六部跑。這個時候不止是表忠心,也是撈名望的好機會,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每一個人這個時候都異常上心,生機勃勃。

這是一股強大的風潮,席捲京城,縱橫南北東西。

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1265章 大元帥府的部署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三百九十一章 有殺氣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十八章 畢懋康(求收藏,推薦~~)第1201章 角力第九百四十三章 嚴明法紀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1493章 新衙門帶來的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戰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1149章 死傷過半第三百五十章 兩人都要留下第1122章 大局已定第1293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1434章 飽暖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1326章 提速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師迎戰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1199章 無聲的談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陰謀一角第一百九十七章 限宗室俸祿第六百一十章 蠻橫到講道理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1228章 洗牌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477章 舉報信第1324章 話儒第六百九十九章 開疆拓土第1230章 風向陡轉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1180章 急報楔子第1160章 殺氣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九百三十七章 波濤涌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四百四十七章 張獻忠的初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1477章 舉報信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宮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1395章 窮途末路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南星的惡意第1298章 變局之前的亂局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1359章 突然逃跑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一百零五章 袁崇煥
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1265章 大元帥府的部署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三百九十一章 有殺氣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六百三十六章 柳如是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十八章 畢懋康(求收藏,推薦~~)第1201章 角力第九百四十三章 嚴明法紀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1493章 新衙門帶來的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戰第1244章 衝着傅家第1149章 死傷過半第三百五十章 兩人都要留下第1122章 大局已定第1293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第六百三十五章 文會的罵聲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1434章 飽暖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1326章 提速第七百四十三章 誓師迎戰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1199章 無聲的談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陰謀一角第一百九十七章 限宗室俸祿第六百一十章 蠻橫到講道理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1228章 洗牌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477章 舉報信第1324章 話儒第六百九十九章 開疆拓土第1230章 風向陡轉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1180章 急報楔子第1160章 殺氣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九百三十七章 波濤涌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四百四十七章 張獻忠的初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1477章 舉報信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宮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八十四章 隱憂迭來第1395章 窮途末路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南星的惡意第1298章 變局之前的亂局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1359章 突然逃跑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一百零五章 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