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

乾清宮內。

劉時敏站在朱栩身前不遠處,奏稟道:“皇上,奴婢已經與畢閣老說了,畢閣老……表情凝重,似有大悟。”

朱栩盤腿坐在軟塌上,表情微笑。

畢自嚴等人雖然也是這個時候的文人,有着那些人的缺點,不過不那麼極端,還有的救,至少,當他點出問題來,不會死犟不改,一昧的頂到底。

“畢師到底是內閣輔臣,沒讓朕失望。”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站在另一邊,手裡拿着一道奏本,道“皇上,兵部與各地總督商議的‘聯動計劃’已經完成,上呈司禮監了。”

朱栩隨手拿過來,沒有打開,看着劉時敏道“說說內閣今年的‘新政’計劃,簡明扼要,過幾天朕還要聽內閣詳細的說。”

劉時敏稍做沉吟,道:“是。內閣將整體的‘新政’劃分爲‘士,農,工,商’四個部分。士,包括了國政體制,一系列的制度,規劃,設計,還有就是教育,科舉,入仕,官吏的任命,升遷,考覈,監察等等。農,包括了田畝,戶籍,耕種,賑災,移民等等,頗爲浩大,簡單難以概述。工,這一塊比較含混,只有一些大體的政策,內閣的意思,可能是想留下一部分必要的,其他的都遣回原籍,分配土地。商,內閣與督政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商業規章制度,國貿寺以及稅務總局等都有參與,奴婢大致看了下,有些苛刻,稅賦非常的重,並且還擬計劃增加專門的商務衙門,嚴厲打擊不法商販,以圖控制商販規模。”

“士農工商?”

朱栩神色有些訝異,旋即又覺得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面露思忖。

士農工商,已經將大明的所有行業包括在內,士與農,朱栩基本不用擔心,政體框架他已經基本確定,內閣最多就是修修補補。農,內閣以及滿天下的人都無比重視,這重視程度是超過他的。但‘工、商’這兩塊,內閣的想法就與他大不相同了。

對於‘工’,內閣的想法朱栩大致理解,在朝廷以及天下士人來看,無非是些上不得檯面的‘奇技淫巧’,可有可無,這個時候,當然是趕回去種地,緩解災情。

商,明朝最初對商人本來是收重稅,嚴厲打壓的,可後來日漸崩潰,商人幾乎成了法外之地,甚至於朝廷最大的一塊收入‘鹽政’都荒廢殆盡。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自然更不能任由商人‘不勞而獲’,哄擡物價,牟取暴利了,商人在他們看來,只怕還是影響國家穩定的一大危險因素!

朱栩琢磨着,內閣的政策,多半是想要恢復明初的苛法。

朱栩手裡拿着奏本,輕輕拍打着。

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他是皇帝,權勢熏天,也不能要求天下人,哪怕是內閣六部這些大人們完全體會到他的心思,同樣,他還不能和盤托出,不然會嚇到這幫人,於事無補。

“你們有沒有覺得,朕一直在爲難內閣,以及朝廷的大人們?”忽然間,朱栩擡頭看向劉時敏,曹化淳道。

剛剛經歷過‘封禁火器’一事,曹化淳與劉時敏對視一眼,曹化淳揣摩着朱栩的心意,慢慢的道:“皇上高瞻遠矚,非常人所及,內閣以及朝廷的大人們不能理解,這是正常的事情。皇上只要耐心指點,奴婢相信,外廷的大人們會體諒皇上的苦心的。”

朱栩看着他,暗自搖頭。

他說的其實不是這個意思,他這個後世之人,來到這裡,站在最高處,彷彿與整個世界在作對,不止是外廷的那些大人們。

有時候,朱栩也挺同情這些大人們的,被他用各種手段,拿着鞭子在後面抽,亦步亦趨,能理解,不能理解的,都是蹣跚而行。

“其實,朕也是不得已。”朱栩說道。他這句話是說給曹化淳,劉時敏聽的,也是安慰他自己。他可以不顧及那些聖,德,甚至所謂的名聲,清譽,哪怕是史筆如刀。可這些大人們視之如命,跟着他,也是夠辛苦的。

劉時敏看着朱栩的神色,頓了下,道:“皇上心有溝壑,萬丈宏圖,眼前不過是小羈絆,日後回想,未嘗不是一場功德。”

朱栩一怔,擡頭看向劉時敏,拿着奏本點了點他,笑着道:“你倒是會安慰朕。行了,朕就是一時感慨,蝨子多了不癢。走吧,到外面,不擺椅子了,讓他們站着聽,朕好好給他們上上課,敲打敲打他們。”

曹化淳,劉時敏見朱栩從容而笑,心下稍寬,連忙道“是。”

畢自嚴,孫承宗等領着內閣,六部尚書,二十位巡撫,很是迤邐的走進乾清宮,來向東暖閣。

大部分人都面沉如水,顯然畢自嚴轉達了朱栩對那道奏本的意思,心有震動,惴惴難安。

當他們到東暖閣,看着朱栩坐在正門口,神色齊變。

這種‘堵門’的行爲,非常不好,極少人做,一旦做了,就代表着‘怒’,皇帝堵門,就更不一般了。

“臣等參見皇上。”

一羣人異常忐忑,來到朱栩近前,躬身行禮道。

朱栩身前有一個小碳爐,雙手放在上面,淡淡道“你們可知道,火器在宋以前就有了,也就是四五百年前……”

皇帝沒有說‘平身’或者‘免禮’,三十多位大人只能繼續躬身在那。聽着朱栩的話,一羣人沒出聲。

“火藥的匠藝早就有了,威力也不小,但除了用來放炮竹,軍事上的應用極少……”朱栩烤着火,頭也不擡,繼續道。

一羣大人們知曉朱栩說的是什麼,不少人臉上都有些難堪,低着頭,大氣不敢喘,安靜的聽着。

朱栩擡起頭,看向前面的這些大人們,語氣沒什麼波動的道“宋朝在火器上還是有不少發展的,我大明的火器,基本上承襲宋朝,不過除了火炮,其他的基本上與四五百年前差不多,你們說是爲什麼?這四五百年都幹什麼去了?”

畢自嚴眉頭微微皺眉,孫承宗面無表情,孫傳庭倒是若有所思,其他人也各有表情。

朱栩又低頭看着炭火,道:“爲什麼沒有發展?宋朝的那些大人們在幹什麼?丟了半壁江山,依然在西湖歌舞幾時休,武將們被壓的擡不起頭,火器這種有強大殺傷力,防禦力的武器,也沒有得到什麼應用,爲什麼?什麼人在阻止?”

“我大明有神機營,可縱觀永樂之後,也沒有怎麼運用火器,雖然在朝鮮用了幾次,效果也很好。後來建奴叛變,遼東危機,紅夷大炮的威力滿朝都知道,但整個遼東卻也沒有幾門,是我大明造不出嗎?爲什麼在這種關頭,對火器還沒有重視起來,是什麼人在阻止?”

“西夷之人的火炮,已經遠勝天啓以前的火器,可在千丈外發射,他們有一種短炮,可在一百丈外發射,在萬里之外的國度,他們憑藉這樣的武器,十幾個人就能征服遼東一樣大的國家。但他們才發展不足一百年,從宋朝到我大明,四五百年……若是再有個幾十年,人家船堅炮利……你們有想過這些後果嗎?”

“臣等有罪!”

一羣人,不管是否認識到這件事的危險性,都紛紛再次擡手而拜,大聲請罪。

朱栩依舊在烤着炭火,仿若未聞的道“我大明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之期,看事情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眼光,新的角度。不能拘泥於過往經驗,聖人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告訴我們,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研究,判斷。時移世易,因地制宜,不管是做學問,做事,都是不變真理,凡事都不能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總拿聖人說事,推卸責任,那是在玷污聖人,失節丟格……”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放到歷朝歷代,都有驗證,秦就不說了,漢,唐,宋,無不是如此,放到我大明……土木堡之後,我大明就一味的守成了,國土一再縮小,關心者寥寥,有長城在,所有人都故步自封,銳進者百中無一……”

“太祖北伐韃靼,復建中華,功在千秋。成祖,五徵大漠,遷都北平,雄壯豪邁。我等子孫不孝,堪堪守業,九邊之鎮,丟盡祖宗臉面……”

一文武大臣聽着,面色發緊,不敢發一言。

曹化淳,劉時敏在一旁,默默無聲。

朱栩雙手在碳爐上輕輕翻着,繼續道:“雖然我等不肖子孫沒有太祖,成祖的雄偉大略,但將責任都推給我們朱家……也不盡然,朕這些年想做很多事情,內內外外掣肘的不知凡己。若不是朕一意孤行,大明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模樣……”

畢自嚴等不少人臉上冒出冷汗來,面色複雜。不管他們當初是否在朝廷,是否是‘掣肘’的一員,但若是將他們放到那個時候,只怕多半也是其中之一!

“臣等有罪!”

三十多人心中惶惶,再次擡手。

朱栩看着雙手,無動於衷,道:“朕知道,你們呢,對朕這些年的所作所爲有害怕,有擔憂,有不滿,對‘新政’有疑慮,有顧忌,有反對,所以行事猶豫,遲疑,拖拉,大打折扣。但你們是否嘗試拋開某些固執,偏見,換一個角度,站在高處,俯瞰過去這些事情,是否冷靜,認真的盤算過,思考過,推演朕的這些行爲,政策以及規劃?你們對未來是什麼模樣,會如何發展,有哪些變數,有沒有遙想過?”

“你們多半沒有。你們心裡有一道長城,將你們圈了起來,你們突破不了,只能在這個圈裡轉悠。你們走不出,也不願意別人走出去。這火器能夠破開這些長城,你們想的不是推着這些火炮走出,甚至借之守護這道長城都不想,你們怕打破這道長城,所以想要毀了火器,一如當年的鄭和寶船,燒了船,毀了圖紙,自以爲這樣就安全了,卻沒想到萬里之外的人坐着船,打上了門來……這些萬里之外西夷,載着比我們更厲害的火炮……現在,你們卻想毀掉我們自己的大炮……”

畢自嚴等人彎腰在那裡,神色緊繃,心裡驚懼不安。

這件事比他們預想的嚴重,皇帝不是以勢壓人,而是在‘教育’他們!‘教育’他們的愚蠢,數落他們的無知!

朱栩收回手,攏了攏衣服,看着眼前的一羣人,道“朕就說這麼多,回去之後,寫一篇心得體會給朕,朕希望你們都能有所得,有所悟。都回去吧,放假一天,好好休息。”

畢自嚴等人不知何時已經口乾舌燥,腦子轟轟響,無法思考,聞言擡手道:“臣等告退!”

朱栩手裡端起茶杯,看着這羣人的背影,頗有些意猶未盡。

他有些話沒有說,有的是沒到時候,有的是不能說,比如,這道圈禁他們的長城,指的就是這些大人們奉爲‘聖經’的儒家思想!

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七章 柳如是的見解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七百一十七章 島津要決戰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1231章 聰明人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定案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七百三十四章 海戰主動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九百一十六章 正中下懷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戰二第1509章 輕描淡寫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一百零二章 蹦躂(第三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海不平,國不安第1482章 大議開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幹了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九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1231章 聰明人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七百三十八章 藩籬第1175章 陰森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八百八十六章 舊事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1304章 對孫傳庭不太好的說法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兩百九十八章 宗王宴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1354章 力竭而戰第1225章 禍之蕭牆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埔第1212章 血腥味的海風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1362章 僵持第八百六十四章 江南動刀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崇煥死了第1372章 對撞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1414章 緹騎再現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詔入陝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七十八章 我不會審案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斃第1357章 炮轟關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九十四章 舊人的力量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八百零零六章 大理寺換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1442章 格局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1138章 倭國大將第1471章 集權第八百二十六章 周應秋去職第1413章 嚴重的後果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六十章 福王死(求收藏,求票~)
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亂之始(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七章 柳如是的見解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七百一十七章 島津要決戰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1231章 聰明人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定案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三百五十七章 劍出鞘(求收藏~)第1407章 龐大的商業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七百三十四章 海戰主動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九百一十六章 正中下懷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世界賽跑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戰二第1509章 輕描淡寫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一百零二章 蹦躂(第三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海不平,國不安第1482章 大議開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幹了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九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1408章 對外貸款援助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1231章 聰明人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七百三十八章 藩籬第1175章 陰森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還需努力第八百八十六章 舊事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1304章 對孫傳庭不太好的說法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兩百九十八章 宗王宴第1496章 羣狼環伺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1354章 力竭而戰第1225章 禍之蕭牆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八百九十九章 黃埔第1212章 血腥味的海風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1362章 僵持第八百六十四章 江南動刀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崇煥死了第1372章 對撞第四百一十八章 朕要人頭第1414章 緹騎再現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詔入陝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七十八章 我不會審案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斃第1357章 炮轟關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九十四章 舊人的力量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八百零零六章 大理寺換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1442章 格局第1534章 突來的說客第1138章 倭國大將第1471章 集權第八百二十六章 周應秋去職第1413章 嚴重的後果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九百二十六章 專利局(第二更)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六十章 福王死(求收藏,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