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斃

濟爾哈朗聽着多爾袞的話,沒有意外,實則他不久前也得到了消息,他只是想看看多爾袞接下來會怎麼打算。

眼見多爾袞就要這麼回去,眉頭不由得皺起,目光冷幽的望向長城。

阿敏,凶多吉少,怕是回不來了。

濟爾哈朗自也沒有救阿敏的半點意思,調轉馬頭,隨着多爾袞,打馬領兵,返回沈/陽。

金兵的動靜,自然第一時間就被明朝查知,一干將領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些遺憾。

金兵一退,京城的戒嚴也被取消,朝廷的公告也四處出,戰果羅列分明,朝報全力開動,一張張‘號外’鋪遍京城,要洗刷被建奴打到京城的恐慌。

御書房內。

孫承宗,秦良玉,申用懋,孫傳庭都齊齊來了。

秦良玉單膝跪地,沉色道:“皇上,臣來請罪!”

朱栩坐在龍椅上,神色平靜,微微一笑,道:“秦將軍請起,功過賞罰,待兵部議出上報。”

秦良玉猶豫着站起來,垂手沒有再說話。

這次讓阿敏率軍打到京城下,原因在於兵部以喜/峰口,古/北口做計劃,導致金兵偏移幾十裡入城,繞過了包圍圈。責任秦良玉有,卻也不大。且,參謀部多有不成熟,還需慢慢培養。

再細究起來,還是朱栩在其中若有若無的引導所致。

‘從這一刻,歷史已經改變了。’

朱栩心裡明悟,從今以後,他賴以仰仗的都將消失,面對的將是前所未有的局面。

孫承宗看得出朱栩沒有追究的意思,擡手道:“皇上,建奴此番又失去兩萬騎兵,想要再湊齊五萬已不易,臣認爲,遼東已不足爲慮,可放心開墾荒地。”

聽到這句話,朱栩本能的就皺眉,大明上下向來輕視金人。歷史上吳三桂投降,引清兵入關,南明還認爲他是‘借韃剿賊’,封了爵位!

可見,大明從來都沒有認爲,金人能奪得中原神器,入主天下!

朱栩眉頭又旋即鬆開,孫承宗說的沒錯,後金已今非昔比,短時間內已經不足爲慮。

孫傳庭稍作思索,道:“皇上,還是不得不防,還有,林丹汗始終沒有找到,也是一個隱患。”

朱栩聽着擡了擡頭,對於這位林丹汗,他找了很久,可卻是好像人間蒸了,不論是草原,還是明朝邊境,都找不到一點蹤跡。

“皇上!”

突然間,曹化淳從側門急匆匆進來,遞過一張紙條。

朱栩接過來一看,筆墨未乾,顯然是曹化淳剛剛翻譯好抄錄下來的,一眼掃過,神色微凝。

這條情報很簡單:‘賊奴醒,兵縮沈/陽,詔阿敏回師’。

“黃太吉醒了。”朱栩將紙條遞向身前的孫承宗。

孫承宗接過去看了眼,俄爾笑了聲,道:“這位賊酋倒是識大局之人,只是他醒的有些晚。”

孫傳庭與秦良玉也接過來看了眼,算算時間,黃太吉醒來的還真是時候,若真的有五萬建奴騎兵入關,那他們真的就有大麻煩了。

朱栩暗自感慨黃太吉命大,起身對着幾人道“你們善後吧,功過賞罰一定要服衆,朕去一趟太妃那。”

孫承宗等人也明白,皇帝要開始安撫人心了,都應聲退下。

朱栩來到仁壽殿,除了張太后,信王妃,靖王妃,平王妃等人也都在,顯然都是來‘避難’外加‘探聽軍情’的,其中還有一直在太醫院學醫的李解語。

朱栩掃過一眼,笑呵呵的道“太妃,太后,朕來請安了。”

老太妃滿頭銀,笑呵呵的向朱栩招手,道:“皇上,來,我們正說你呢。”

朱栩對着衆人一笑,坐在老太妃邊上,道:“老太妃在聊朕什麼?”

老太妃也笑了笑,拉着朱栩的手,道:“怎麼樣了,外面炮聲隆隆,我們在宮裡也都睡不安穩。”

信王妃,靖王妃等人都投來關切的目光,他們都是帶着任務來的,想要打探城外具體的軍情。

朱栩也清楚,老太妃這是要他說給在座的聽的,檢討般的道:“是朕的錯,已經平定了,入關的建奴都已被殲滅,城外的也都北逃,沒事了。”

老太妃用力的拍着朱栩的手,環顧一圈,笑聲越大的道:“我就說,區區建奴,怎麼可能是咱們大明的對手。我們剛纔在聊啊,皇上大婚的事……”

朱栩一怔,這才醒悟過來,再到今年過年,他也就滿十四,再準備準備,十六歲大婚也就正常了。

張太后這會兒也傾身,微笑道:“我們都在商議,哪家的姑娘好,老太妃中意英國公家的小姐,我們覺得不合祖制,正在與老太妃據理力爭。”

劉太妃沒好氣的指了指張太后,拉着朱栩笑道:“別聽你皇嫂的,那英國公家的小姐,也不是近支,不打緊。”

朱栩都快忘了這件事,思索着還有兩年,估計選的不止是皇后,怕是還有幾個妃子,根據流程,一時半會也定不下來,來的目的也達到了,悄悄對曹化淳使了個眼色。

曹化淳連忙從外面向裡面多走幾步,躬身道:“皇上,傅尚書正在御書房等着。”

朱栩長嘆了口氣,一臉無奈的站起來,看向劉太妃,張太后等人裝模作樣的道:“真是沒有一點清閒的時間,太妃,皇嫂,大婚的事你們看着辦,到時候通知朕去看看就行,你們聊,朕就先走了。”

老太妃笑眯眯的看着朱栩,道:“皇上有事忙就去忙,不用管我們。”

張太后倒是對朱栩的小伎倆心知肚明,也沒有點破,目送他離開。

劉太妃待朱栩一走,就笑着看向信王妃,靖王妃等人道:“你們也都上上心,要選一個配得上皇上的……”

信王妃等人都是來探聽消息的,既然消息得到了,也都賠笑着附和起來。

朱栩出了仁壽殿,長長吐了口氣,揹着手道:“朕是真的不清閒啊,後宮要出事了……”

對於選妃,朱栩也無奈,這件事由不得他啊。

曹化淳跟在身後,微微一笑,道:“皇上,這是好事,嗯,信王與靖王已經在御書房等着了。”

朱栩一愣,轉頭看向他。

曹化淳會意過來,一躬身道:“皇上,這次是真的。”

朱栩明白了,曹化淳剛纔在仁壽殿不太好拿這個做藉口,睜了睜眼,道:“果然,朕是真的不清閒……”

曹化淳笑而不語,亦步亦趨的跟在朱栩身後。

待朱栩回到御書房,裡面已經站滿了人,劉時敏站在御桌的右面,抱手而立。

朱栩一進來,衆人都擡手而拜,還有幾個跪在地上。

朱栩坐到椅子上,掃過一眼,笑道:“都平身吧,打了勝仗,怎麼都還上了鐐銬了?”

孫承宗,孫傳庭,秦良玉,申用懋等兵部官員都在,還有信王,靖王,傅昌宗也全都來了,地上跪着的是袁崇煥,王文勝,蔡孝,王滄海,彭明揚五人,一身囚服,手腳都帶着鐐銬。

孫承宗主管着兵部,他擡手遞過一道奏本,肅然道:“皇上,袁崇煥,王文勝,王滄海,蔡孝,彭明揚五人違反軍令,擅自逃跑、迎敵,臣特押來交由皇上處置!”

秦良玉,孫傳庭,申用懋等人都微微低頭,沒有看向朱栩。

如果只有一個袁崇煥,他們兵部不難處置,可王文勝就特殊了,這位是神宗皇帝皇后王皇后王家的人,輩分上還是皇帝的表哥,皇帝特別看重,還給了獨立營的特殊番號,這就不是他們能擅權處置的了。

朱栩也沒有料到王文勝會抗命,接過奏本看了看,不同於袁崇煥,王文勝四人倒是頗有膽氣,率領步卒與後金騎兵廝殺,雖然很莽撞。

至於袁崇煥,這位一貫的以他的眼光,格局來行事,看似看懂大局,可所作所爲都是在破壞,若不是他擅自撤離遵/義,秦良玉的佈置也不會變得這麼狼狽。

朱栩放下奏本,目光向下面的四人看去。

袁崇煥跪在那,弓腰低頭,神色有些頹然,孫承宗已經告訴他秦良玉的佈置了,縱然心裡不太願意,可也不得不承認是他破壞了這場戰爭的佈置。

至於王文勝等人,都垂着頭,神色上頗爲意氣,似有無數話要說,又生生的憋着。

朱由檢對袁崇煥有着特別的信任,縱然知道他違抗軍令,也猜測他有苦衷,擡手向朱栩道:“皇上,建奴都已經被圍殺,袁大人縱然有錯,也可小懲大誡,在朝廷大勝之時,不宜處置過甚。”

靖王瞥了眼朱由檢,緘默無語,若是往常,他定然會反駁一番,以顯示他的存在,可現在卻一字不言。

不止靖王,孫承宗說完就退回去,秦良玉,孫傳庭,甚至是傅昌宗都沒有說話,都是耳觀鼻鼻觀心。倒不是他們多喜歡袁崇煥,而是信王雖然是在給袁崇煥求情,可抗命的還有王文勝。

要嚴懲袁崇煥,那王文勝也沒辦法輕!

這件事,推來推去,還得朱栩來決斷。朱栩看了眼朱由檢,神色沉吟。

明朝到了這個時候,不止是政治腐朽,軍備也渙散不堪,想要軍隊有戰力,必須重典整肅!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冷冷的盯向袁崇煥,王文勝,沉聲道“你們可知罪?”

五人來之前都被教訓過,聽言也都齊聲道:“臣知罪。”

“那就好!”朱栩語氣冷漠,喝道:“來人,拉出去,重打八十棍,活下來就活下來,活不下來就是杖斃!”

衆人心裡都是一驚,八十棍,哪怕軍伍之人能扛下來也不多見,皇上這是要拿王文勝殺雞儆猴嗎?

王文勝神色也大變,猛的擡頭看向朱栩,臉角不自覺的抽搐。

他之前也想過朱栩會怎麼處置他,卻沒有想到會這麼重!

袁崇煥更是神色慌亂,眼神急急閃爍。

其他三人也都慌張了,大明文武官員抗命早已經司空見慣,從未有什麼追究,更何況他們也沒敗,皇上居然處置的這麼重?

孫承宗,朱由檢等人雖然猜到了朱栩的用意,也不能不勸阻,紛紛進言。

哪怕是申用懋也都開口,稱‘處置太重,影響軍心’。

朱栩冷着臉,以決然的語氣道“不必勸了,拉出去!”

朱栩話音落下,曹變蛟帶着禁軍進來,直接將五人給拖了出去。

朱由檢神色變了變,心裡涌起不滿,沉着臉沒有再說話。

其他人心思各異,倒是兵部一羣人明白了皇帝對於軍隊‘紀律’的看重,琢磨着回去之後,再次進行整肅。

靖王倒是沒有多在意,看了眼傅昌宗,拿着奏本擡手道:“皇上,之前督政院奉旨與戶部聯合清理,審明我朝各項賦稅,現在有了結論,特來奏報。”

劉時敏上前,接過來遞給朱栩,朱栩也沒看,道:“信王皇兄,傅尚書都在,你簡單說說。”

朱由檢聽着朱栩的話,心裡就有不好的預感,神思警惕。

靖王道:“是皇上。我朝賦稅,從太祖之後,漸漸廢弛。太祖,成祖年間,凡過一定田畝都需納糧,可隨後就漸漸廢弛,諸多擁有大量田畝之人,偷稅,避稅,甚至抗稅,以至於不交稅,每年朝廷損失達上千萬石!還有商稅,一減再減,十五稅一,二十稅一,更是到了三十稅一,萬曆之後,更是形同虛設……”

果然,朱由檢心裡跳了又跳,靖王的話簡而言之,就是朝廷要對那些大戶徵稅了!

從內閣停擺,收回宗室田畝,廢除鹽政等大明一系列支柱,皇帝現在更是將手伸到了大明最後一塊根基——地主富戶身上了!

大明朝是靠什麼穩定天下?是靠軍隊?還靠文武百官?

都不是,而是遍佈天下的富戶地主,依靠着他們統治天下!若是對他們動手,這就是給大明掘墓,挖墳!

朱由檢本能的就要反對,可思來想去,居然找不到辦法!

靖王的話裡話外都是拿太祖,成祖說事,他難道要反對祖宗家法不成?

朱由檢緊擰着眉頭,臉色變幻不定,他必須要阻止朱栩,這樣下去,大明非天下大亂不可!

傅昌宗瞥了眼朱由檢,神色平靜。

這是他想到的辦法,現在朝廷改革地方政務還沒有完成,南方不平靜,還有一個陝/西一直沒敢輕動,清丈田畝也一直都沒能成行,利用‘祖制’這個藉口,可以先給朝廷補一些虧空,同時作一番試探。

孫承宗,孫傳庭等人都沒有開口,他們有分寸,作爲武將,政務是不能隨意插手的。

靖王的話還在繼續:“我大明糧稅,畝收一斗,已屬偏重,尤其對於中田,下田,往往辛苦一年,一家勉強果腹,這還不算災情,各種徭役,臣認爲,應當區分收稅……”

“西北災情加重,朝廷不堪重負,戶部糧銀往往不過年中就告罄,假以時日,必然釀成大禍……”

“臣與戶部傅尚書商議,每夏糧,秋糧之時,以朝廷現銀,高於市價一成收購,以充國庫。各級官員,也不再糧,戶部在惠通商行開戶,專門爲官員俸……”

朱由檢臉色一沉再沉,眉宇鬱結,他從靖王的話裡隱約聽出,朝廷或者是皇帝似有意從富人那收稅,補貼農民,加上以往傳出的清丈田畝,他漸漸的有些明白了。

朱栩這是要遏制土地兼併,將好處分給農民!

他不反對給農民減賦,也不反對適當增加商稅,可要是強行向富戶收稅,這就是掘大明根基,他萬不能答應的!

靖王雖然是簡單的說,可也說的口乾舌燥,用了小半晌時間。

朱由檢站在那,很清楚,這就是說給他聽的,待靖王話音落下,強壓着心底的焦急,沉吟着道:“皇上,關於恢復太祖成法,臣認爲當慎重,畢竟百多年,時過境遷,還望交給文昭閣,細細審議。”

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戰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戰場第1122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栩昏迷(第五更,爲盟主‘保底蜀黍’賀!)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四百二十章 金兵突圍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238章 闖關東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晨運第三百六十三章 閹黨復熾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九百二十八章 內閣的日子要不好過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九百一十八章 皇帝的宣言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兩百一十七章 都是有錢人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六百六十五章 高價出口第1458章 突然而來的論戰第九百八十六章 反省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詔入陝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陰謀破產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一百八十章 晉商立商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1128章 泡澡第1238章 闖關東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三百六十二章 信王失策第八百七十一章 大師解籤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一千零十三章 察哈爾最後的手段第1251章 休戰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標靖王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一千零六十章 擠兌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一千零二章 百官宣誓第七百四十一章 蔑視第1421章 孫傳庭敲打不安分勢力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兩百四十八章 劉太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五百三十一章 決意下江南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進行時第1463章 論戰消弭第1222章 風雷漸起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八百三十八章 君臣交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1291章 變局之前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1410章 驚雷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八百三十五章 降爵第四百零六章 全數入獄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1306章 孫傳庭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九十七章 魏忠賢的改變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1204章 艱難的談判第1125章 踏雪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第一千零六十章 擠兌
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戰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戰場第1122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栩昏迷(第五更,爲盟主‘保底蜀黍’賀!)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四百二十章 金兵突圍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238章 闖關東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五百二十一章 晨運第三百六十三章 閹黨復熾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九百二十八章 內閣的日子要不好過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九百一十八章 皇帝的宣言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兩百一十七章 都是有錢人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六百六十五章 高價出口第1458章 突然而來的論戰第九百八十六章 反省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文詔入陝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陰謀破產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閣,尚書增補名錄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銀礦第一百八十章 晉商立商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亂了第1128章 泡澡第1238章 闖關東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三百六十二章 信王失策第八百七十一章 大師解籤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一千零十三章 察哈爾最後的手段第1251章 休戰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標靖王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一千零六十章 擠兌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一千零二章 百官宣誓第七百四十一章 蔑視第1421章 孫傳庭敲打不安分勢力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四百八十章 接連出擊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兩百四十八章 劉太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五百三十一章 決意下江南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進行時第1463章 論戰消弭第1222章 風雷漸起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八百三十八章 君臣交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1291章 變局之前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1410章 驚雷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八百三十五章 降爵第四百零六章 全數入獄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1306章 孫傳庭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二十五章 朱由檢的驚醒第一百二十二章 放行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四百七十四章 昂貴的驛站第九十七章 魏忠賢的改變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1204章 艱難的談判第1125章 踏雪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忙裡偷樂第一千零六十章 擠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