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三)

如果不是雙方力量對比太過於懸殊,只怕隆武朝第一次朝堂上的自由搏擊羣體對抗賽就要鳴鑼開賽了。以文官爲主體的東林君子江南集團代表隊人數只相當於武官勳貴南粵軍集團代表隊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左右。兵力數量對比上屬於嚴重劣勢。在戰鬥力上,可憐我東林君子們,除了讀誦聖人經書,學習朱子集註之外,個個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除了偶爾和書童丫鬟小姨子之類的在書房裡探討一下詩詞歌賦之外,完全就是心無旁騖了。

哪裡像對面這羣武夫勳貴南粵軍的官員?每日裡出兵放馬打拳踢腿耍槍弄棒打熬筋骨的?更是有那秦法學堂出身的官員,原本就是流賊出身!從刀山箭叢之中掙扎了多年,然後又被權奸李守漢所鼓吹的所謂君子六藝淬鍊了一遍,什麼騎馬射箭之類的勾當,居然也成了我輩君子的必備技藝了?

想我堂堂大明的官員,每次都是衆正盈朝之際,集中諸位正人君子的浩然正氣,以數十人圍毆一人的絕大勇氣,面對着對方窮兇極惡的強大力量,絲毫不畏懼,蜂擁而上,拳打腳踢,爲大明鋤奸,在朝堂除惡。

(好了,好了。不厚道的作者已經看到了你手裡的板磚了。說人話就是,大明朝的文官就是一羣嘴欠手賤的傢伙。缺乏單挑的勇氣和戰鬥力,每次都是仗着人多勢衆,幾十個人打一個人。活活的在大殿上把人打死,然後,得意洋洋的在自己的行述、日記上,甚至是史書上大書特書,某年某月某日,大明君子們以數十人之力,奮力對抗權奸佞臣某某某,將其痛毆一頓。嗯?不厚道的作者似乎又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旁邊的國軍抗戰史怎麼和這些大人先生們寫得東西那麼像呢?一直到所謂的民國三十八年,千古完人空一格的新年致詞都還在說。可惜,一篇錦繡文章,一團美意,被個不解風情不識好歹的湖南圖書管理員給曲解了。他居然這麼評價:“要知道政府今天在軍事、政治、經濟無論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過共黨幾倍乃至幾十倍。”哎呀呀,這麼大的力量怎樣會不叫人們嚇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經濟兩方面的力量放在一邊不去說它們,單就“軍事力量”一方面來說,人民解放軍現在有三百多萬人,“超過”這個數目一倍就是六百多萬人,十倍就是三千多萬人,“幾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萬人,無怪乎蔣總統要說“有決勝的把握”了。爲什麼求和呢?完全不是不能打,拿六千多萬人壓下去,世界上還有什麼共產黨或者什麼別的黨可以僥倖存在的呢?當然一概成了粉末。由此可見,求和決不是爲了別的,完全是“爲民請命”。像不像呢?你要是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幹嘛要求和,要回浙江老家坐着滑竿去上墳去釣魚呢?繼續發佈通緝令,發出海捕文書捉拿湖南圖書管理員就是了。當然,犯賤的也大有人在。明明自己佔據絕對優勢的,卻要以大事小,以全中國的利益來討好一小撮人。做出這種事情的人,用一句俗語說,不是有鬼就是傻。)

幸好,原本雙方口沫橫飛劍拔弩張的狀態,被各自團體的老大一聲斷喝給止住了。

在黃道周看來,這羣傢伙的出發點和攻擊的方向選擇的實在是太低級了。

上來便在皇帝正在興頭上的時候,攻擊新錢的發行是不是病商害民,須知,從打商鞅變法、漢武帝推行鹽鐵專營以來,這塊土地上什麼時候商人的身份能夠被重視?不然也不會那麼多的商人都資助書院,督促自己的子弟讀書應試考科舉了。爲得便是改變自己的政治地位。擾民?別逗了!同天子正朔,政權的合法性相比,幾個商人的些許損失又能算得了什麼?

而且,所謂的擾民之說,更是站不住腳。比如說,李守漢手下的工坊將通寶大量鑄造出來了,拿出來作爲軍餉作爲俸祿發放,大家拿着到市面上買東西,給工錢,那些升斗小民看到這黃澄澄的,品相不知道比爛殼子強上多少倍的隆武通寶,自然願意收。自己年號的錢在市面上頗受歡迎,這事傳到隆武皇上耳朵裡,他豈不是龍顏大悅?你說擾民,擾的是誰?若是樑國公手下分管城中治安的爪牙抓到了那些私鑄錢幣的商人,將他們的供詞呈送御前,到時候,看爾等如何收場!那些傢伙可是將好錢收了來,熔鑄取銅,再鑄造成銅器拿去獲取數十倍的暴利。或是在銅中大量加入鉛和錫,鑄造成私錢用來套利。

如今,這兩條渠道都被李守漢堵死了。

“陛下,臣令行轅有司撰文,擬令各處商賈官衙,收購貨物,給付隆武通寶和銀元。收取賦稅之時,只收永樂、嘉靖、宣德、弘光、隆武和先帝崇禎十三年以後由臣督令有司所出之通寶。其餘各種年號之錢,不得使用流通。”

這是堵死了私錢在市面上使用流通的道路。至於說另外一個渠道,將銅熔鍊了製造銅器出售,嘿嘿,別忘了,李守漢的水師都是用薄銅皮包底來防止船底生貝類附着物的。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牟利,就是因爲內地缺少銅礦,而銅器又是有需求的。可是,咱們的樑國公手裡可是掌握着菩薩銅礦和呂宋銅礦的,最不缺的就是這類金屬。你想要鑄造銅器到市場上販賣?好,等你千辛萬苦偷偷摸摸的將銅器鑄造好了,發現類似的銅器品相比你好,價錢比你低,也就是相當於購買生銅的費用和工錢的造價爲成本,加上兩三成利潤的總和。小作坊的生產,怎麼幹的過工業鏈條?

“愛卿此舉甚好,甚爲妥當。”將自己年號的通寶,與永樂爺、嘉靖爺的通寶相提並論,無論如何,這個馬屁都是十分恰當的,讓隆武皇帝如飲醇醪。“市面上安定了,百姓安居樂業,朕心也就安了。”

“陛下,這是更換髮行通寶的措施,銀元的兌換臣也有了章程。”

南中銀元,成色皆是九成九,銀元表面都有註明,如果發現未達到九成七的,那就是妥妥的假貨。哪怕九成五、九成四、九成三都不成。所以,一塊銀元便是一兩十足紋銀使用。這一點,不光是在隆武皇帝治下境內,便是在清軍控制區域內,南中出的銀元也是清兵們樂於收入囊中的。甚至是萬里之外的歐羅巴,便是一向以金幣爲主要貨幣的紅毛夷人們,銀元這種貨幣也漸漸的擴大了市場份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原因也是很簡單,同樣是買東西,這種貨幣,能夠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南粵軍的銀元也好,通寶也好,所發行的貨幣,信用和市場認可度都是依託在本身強大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和強悍的軍事實力基礎上的。

所以,隆武皇帝書案上擺着的幾塊銀元樣品,也是即將投放市場的新寵。

“一塊銀元,按照製造規範,內中銀子的成色都是在九九八以上。所以,一塊銀元便是相當於一兩庫平十足紋銀使用。”

庫平十足紋銀,也就是純銀了。這點,朱聿鍵還是很清楚的。而且,對於銀元的市場接受程度,他在鳳陽高牆裡可是有着切身體會的。同樣是給看守太監們送禮,一百塊銀元和一百兩銀子送上去的臉色那是有很大差異的。

差異嘛,便是在於兌換環節。

“一塊銀元,兌換一兩庫平十足紋銀。”

這個兌換比例,登時讓隆武皇帝以下的所有文官太監們倒吸一口冷氣。

在場的文武官員太監們,包括隆武皇帝都知道,這銀元市面上都是曉得的,裡面是有十足的銀子的。而且,鑄造精美,圖案複雜,斷然是仿製不了,無法造假的。所以,市面上有銀元流通的地方,專門破銀子的“夾剪”、銀匠的生意就冷清了許多。可是,這樣的銀元,卻和十足庫平紋銀一兩換一塊?

“最好的十足庫平紋銀含銀子不過是九成三,這一塊銀元卻是九成九。這麼一算,至少有六分的利。得趕緊把家裡的存銀換成銀元,然後再到南蠻的鋪子裡換成匯票!誰知道這福州城能夠守得住守不住!萬一和南京、杭州一樣,老子便索性一口氣到廣州去。橫豎那裡是你李守漢的老巢之一,你總不能把你自己的地盤拱手讓給清兵吧?你要是隔絕南北,斷絕五嶺,當起你的南越王來,怎麼着咱們也是五羊城裡的一個富家翁。”

幾位大臣心裡飛快的計算起自己的賬目來。

但是,隆武皇帝的想法卻和這些人不太一樣。一塊銀元,樑國公便要搭進去六分銀子,這市面上、城鎮中,可是有着堆山填海的銀子的!要是都拿出來兌換銀元的話,這中間的差價,可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了。

“如此一來,卿家豈不是要頗爲破費了?”

他頗爲擔心。雖然他也知道,這個銀元兌換現銀的章程,在弘光皇帝時期就已經執行了,而且在南直隸、浙江一帶頗爲見效。可是,那畢竟時間短,兌換數目有限,如果在朕的治下長期推行,大將軍能夠吃得消嗎?

隆武皇帝朱聿鍵,在歷史書上的評價是不錯的。“上性儉素,傷國之難,赦斷葷酒,衣大布衣,後宮十餘人皆老嫗,於嗜好泊如也。特好讀書,博通典故,爲文下筆數千言立就。”而且,在顧誠先生的《南明史》中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但是他卻畢竟只是接受了封建時代的教育,沒有現代金融知識。

他腦子裡沒有鑄幣稅這個概念。

李守漢“鑄造”的隆武銀元品相精美,含銀成色高,對外打得招牌便是純銀之物,其實也差不多了。一塊銀元折算下來含有純銀爲八錢上下,而江南的細絲銀子,成色大多是在八成五左右!兌換比例爲一塊銀元兌換一兩庫平十足紋銀,也就是一塊銀元實際上都是當一兩庫平十足紋銀用!但如果是民間其他的銀子,比如元絲、餜子等成色不好的散碎銀子,估計還要一兩半。扣除火耗和運輸折損,僅此一項,李守漢和南粵軍就獲利頗豐。

看着手中的銀元,正面是一條五爪金龍在祥雲之上,背面則是用楷書書寫而成的隆武通寶字樣,中間以稍大一點的字體寫成“壹圓”兩字。壹圓下面一行小字,大明隆武元年鑄造。銀元的周圍更是做了滾邊處理,防止有人刮取銀子牟利。

所有在場的人手中都捏着這麼銀元,不少人都在心中暗自揣測,這不到兩個指節的小小銀元上,如何寫下這許多的字,鐫刻出圖案來?

這枚銀元,便是採取了清朝和民國時期鑄造的市面上流通的,認可度比較高的幾個有名的銀元,墨西哥鷹洋、袁大頭、光緒元寶的樣式和尺寸製造。直徑39毫米,厚度2.4毫米。在17世紀,這種鑄造技術,放眼全球,也只有李守漢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在衆人手中,這麼一枚小小的銀元,散發着新鑄造出來的錢幣特有的可愛光芒。但是,他們卻意識不到,這麼一枚小小的銀元,卻是眼前這位樑國公李守漢的一件利器。

不管你是在大清朝的治下,還是在大順、大西的地盤上,亦或是在日本幕府將軍的旗下充當順民,或者是在更遠的歐羅巴、天方、大食、天竺,只要是有商品流通的地方,這枚銀元都是你逃避不了的。他都會收取你的鑄幣稅。

“陛下,只要能爲大明收復江山社稷,讓前方將士不虞飢寒,讓將士們能夠堅甲利兵,便是臣破家爲國又有何妨?何況,臣之身家,皆爲我大明天子所賜!”

李守漢站出來講了這麼一套話,將隆武皇帝的問話搪塞了過去,也解了衆人心中的疑惑。“哼!也好!你樑藩這些年把持海上貿易,肆意收取賦稅,早已賺得金銀如海。此時此事上讓你破費一二,也是可以的!”一些文官心裡不無咬牙切齒的默默唸叨着,他們期待着這些銀元兌換的越多越好,流通的越遠越好,這樣也好讓眼前這個令人厭惡的傢伙大大的破上一筆財!

李守漢的話說得冠冕堂皇,慷慨激昂,鏗鏘有力。正所謂“**************”?但是,這話卻讓站在南粵軍官員隊列當中的李沛霖聽了十分不悅。

“主公,您的江山,便是南粵軍的江山,卻不是他老朱家的江山。何況,這江山是咱們披肝瀝膽篳路藍縷,在蠻荒之地一刀一槍一船一炮的拼將出來的,是無數將士百姓的血肉血汗鑄成,須不是他老朱家的!”

“陛下,臣雖然對錢糧度支之事知之甚少,但是,臣卻知曉貨如輪轉,錢似水流。如今,樑國公以家財爲國鑄造元寶通寶,可令四方前來兌換。臣粗粗估算一二,僅僅江南一地,便至少會有億兆之銀錢流通而來。何況,還有湖廣、兩廣、閩粵、浙江等地,更有西方紅毛夷人、東瀛倭人都要輸入銀子,有如此之多的銀錢,何愁軍餉不足?!”

黃道周見李守漢一直都佔據了朝堂上的主動權,便站出來試圖將風頭扳過來。只有將主動權搶過來,他纔好把他胸中籌劃已久的主張拿出來。你李守漢說了這麼多,做了這麼多,不是爲了收復大明江山嗎?那麼,收復江山社稷就要打仗,要打仗,就要有兵馬。那麼我這個號召各地士紳學子召集義兵,歸朝廷統一調遣,發給糧餉器械,給予官職的主張,你就不能拒絕。你總不能說你鑄造這許多的錢幣是爲了你樑國公家裡錢太多沒地方放吧?

“臣見軍報,日前在松江府、杭州府等地,爵帥部下兵馬與清兵大戰連場。雖將士英勇,殺賊報國,血戰不退,但奈何清兵鴟張勢大。據聞便是李華寶將軍也是親冒矢石揮刀領兵上陣,方纔抵住頹勢。此皆兵馬不敷使用之過也!”

“臣見於此,憂心忡忡夜不能寐,輾轉反側終於得一策。今日獻於陛下駕前,望乞收用。臣斗膽斷言,此計策若蒙陛下恩准使用,則各地忠義士民振臂一呼,呼吸之間可成師旅,朝廷旦夕之間數十萬兵馬唾手可得。朝廷憑空多了數十萬兵馬在手,何愁不能驅除胡虜收復江山社稷!”

“哦!今日倒是個好日子。大將軍獻了通寶、元寶以爲餉源,不想首輔大人卻也有足兵之策。說來聽聽看!”隆武皇帝興趣頗高,他頷首示意黃道周說下去。

李沛霖在隊列當中也示意南粵軍的官員們要細細的聽,認真的聽!

於是,黃道周便侃侃而談,將他那套號召各地官紳士子,嗯還有鄉賢,只要是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起來編練武裝,朝廷根據兵馬實力給予官職糧餉,發給器械的方案拿了出來。

“相公做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也。”

沒等隆武皇帝表態,一句嘲諷便在衆人耳邊炸響。

第七百一十九章 雨水?淚水?血水?(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議罪銀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耳光響亮(上)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三)第十四章 一夜春風吹度玉門關第五百四十三章 京城排南事件第六百七十四章 潼關之戰(七)第六百三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忠君愛國金自點第三百章 打御史第四百五十章 又一樁大生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六十一章 史上最卑鄙的反戰象武器第三十章 李家兄弟的隆中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廣州喜事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第六百四十三章 齊魯風雲(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父子夜話,到揚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雅庫茨克!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五百八十四章 接收兵仗局的陳板大第七百七十章 淞滬之戰(三)第三百二十章 糖衣留下,炮彈打回去!(又名燃燒的鹿兒島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尷尬的重逢第四百三十三章 金雞鎮戰役(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師往杭州走一遭!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流寇不再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滿剌加海峽的波濤(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清軍遠來辛苦,卿等務必多多準備糧草!第三十章 李家兄弟的隆中對第二百零六章 錦田之變(再續)第六百三十八章 囚籠困東番第三百二十二章 燃燒的鹿兒島(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五里川戰役之膠着第十一章 一箭貫當胸(下)第五百三十章 風口浪尖(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換來的不只是棉花第一百八十九章 瘋狂造艦計劃,荷蘭人求和(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守漢不下船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二百零三章 風起吉慶圍(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的決斷 和談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料羅灣海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爭吵第二百九十五章 對戰英夷(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臺灣戰役(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個沒卵子的領着一羣沒卵子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貨可居光海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第二百八十八章 晉商的驚訝(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就是闖塌天?第四百零六章 向同安轉進!第五百五十七章 文武都要有一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討逆第六百二十九章 婚禮上的插曲第三百六十八章 春獵阿爾丹河第七第百一十一章 華而不實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謀算(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錢塘江上水師來第六百九十一章 如何才能弄幾千萬銀元入內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雙贏?三贏?(續)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輔臣對輔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流寇不再流(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商人們的節操第二百六十七章 榮耀和新差使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宴上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改風波(五)第十七章 華夏戶籍和精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議、封爵第四百八十四章 神兵利器人人惦記第六百七十章 潼關(三)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五百一十七章 咬牙堅持第四百六十八章 誘其冒進逼其分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仁大義李守漢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華梅的生日禮物?(下)今天的更新送上,繼續求月票第六百九十六章 仁政大旗第四百七十九章 狡兔三窟(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蠻子、鬼子、毛子!第六十七章 會喝茶的狗來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金水道(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方!北方!(一)第三十三章 儒家的原教旨主義
第七百一十九章 雨水?淚水?血水?(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議罪銀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耳光響亮(上)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三)第十四章 一夜春風吹度玉門關第五百四十三章 京城排南事件第六百七十四章 潼關之戰(七)第六百三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忠君愛國金自點第三百章 打御史第四百五十章 又一樁大生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六十一章 史上最卑鄙的反戰象武器第三十章 李家兄弟的隆中對第六百二十七章 廣州喜事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第六百四十三章 齊魯風雲(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父子夜話,到揚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雅庫茨克!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五百八十四章 接收兵仗局的陳板大第七百七十章 淞滬之戰(三)第三百二十章 糖衣留下,炮彈打回去!(又名燃燒的鹿兒島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尷尬的重逢第四百三十三章 金雞鎮戰役(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師往杭州走一遭!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流寇不再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滿剌加海峽的波濤(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清軍遠來辛苦,卿等務必多多準備糧草!第三十章 李家兄弟的隆中對第二百零六章 錦田之變(再續)第六百三十八章 囚籠困東番第三百二十二章 燃燒的鹿兒島(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第六百三十七章 幣窮匕現(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五里川戰役之膠着第十一章 一箭貫當胸(下)第五百三十章 風口浪尖(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換來的不只是棉花第一百八十九章 瘋狂造艦計劃,荷蘭人求和(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守漢不下船第六百一十六章 當流寇不再流(四)第二百零三章 風起吉慶圍(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的決斷 和談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料羅灣海戰(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爭吵第二百九十五章 對戰英夷(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臺灣戰役(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個沒卵子的領着一羣沒卵子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貨可居光海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第二百八十八章 晉商的驚訝(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軍前捷報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就是闖塌天?第四百零六章 向同安轉進!第五百五十七章 文武都要有一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討逆第六百二十九章 婚禮上的插曲第三百六十八章 春獵阿爾丹河第七第百一十一章 華而不實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謀算(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錢塘江上水師來第六百九十一章 如何才能弄幾千萬銀元入內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雙贏?三贏?(續)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輔臣對輔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流寇不再流(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商人們的節操第二百六十七章 榮耀和新差使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宴上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改風波(五)第十七章 華夏戶籍和精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議、封爵第四百八十四章 神兵利器人人惦記第六百七十章 潼關(三)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五百一十七章 咬牙堅持第四百六十八章 誘其冒進逼其分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仁大義李守漢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華梅的生日禮物?(下)今天的更新送上,繼續求月票第六百九十六章 仁政大旗第四百七十九章 狡兔三窟(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蠻子、鬼子、毛子!第六十七章 會喝茶的狗來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金水道(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方!北方!(一)第三十三章 儒家的原教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