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榮耀和新差使

崇禎十年正月三十,朝鮮王李倧知江華島陷,援兵皆敗,更在滿清輜重運到,架起大炮準備轟擊南漢山城的武力威脅之下,更換青衣徒步出城往黃太吉大營行三跪九叩之禮,獻上明朝敕印,降於清。派遣世子赴盛京充當人質。清軍所提之投降條款全部接受。

正月,張獻忠、羅汝纔等出湖廣與號稱革左王營的左金王、革裡眼合。初六曰,連營百里逼安慶,“烽火達淮揚”,南京大震。崇禎詔左良玉、馬爌、劉良佐合兵救援。雙方戰於安慶城下,皆損失慘重。獻忠等退守潛山天王寨。不久,安慶巡撫張國維檄總兵左良玉搜山,良玉不應,放兵掠婦女,屯兵月餘,竟北去。

正月,在陝北米脂、延安、綏德等處衣錦晝游拜訪父老鄉親很是擴充了一番實力的李自成率軍從鳳翔渡渭河,在寶雞擊敗明軍,進至涇陽、三原,與過天星、蠍子塊等股會合在一處。不久,陝西巡撫孫傳庭、總兵曹變蛟來攻,連戰七曰,李自成的部隊無法抵禦孫聾子和曹變蛟部隊用人頭換兵甲的**,大敗。蠍子塊拓養坤投降於明軍;而過天星所部逃往河南。

崇禎十年三月,兵部尚書楊嗣昌至京師,帝召對。嗣昌博涉文史,多識先朝掌故,且工筆札,有口才。帝與語,大信愛之,每對必移時,所奏請無不聽,說:恨用卿晚。

三月,當崇禎皇帝接到了提督南漕海運太監從天津送來的表章,得知已經有五十萬元銀元和二十萬石粳米運到時,立刻覺得底氣壯了不少。這也難怪,大明雖說每年的年收入在千萬兩,但是刨除各地官僚機構的運轉和宗室的祿米等開支外,可以用於機動的資金少之又少。一下子多了五十萬元,令崇禎多了幾乎六分之一的國庫純收入。

“傳旨,嘉勉李守漢!令此番押運錢糧之人入京覲見。朕要好生的慰勉一番。”

“陛下,怕是有些麻煩。李總督勤於王事,已率師往廣東剿賊,令其長女李華梅率領船隊前來。此女一爲女子,二來身上沒有功名,皇爺若是要召見她,這個,內閣的諸位先生認爲頗有不妥。”

“這羣讀書讀傻了的先生!朕不便見,那就請皇后出面安撫一番便是!令內閣和你們司禮監拿出一個章程來,看看如何給李守漢和他的兒女加一些封典,不要讓人家覺得朝廷刻薄寡恩!”

崇禎如此作爲,大半是給那些帶兵將領看得。

不過,李華梅的到來,倒是給深宮**的后妃們提供了很好的打發時間的談話素材。

聽太監們繪聲繪色的講說了這位李大小姐的故事,什麼幾歲起就跟隨着父親征戰於各地,更是親自領着炮船在海上與紅毛夷、海盜、倭寇等人追奔逐北,炮火對轟。令這些常處於深宮之中的婦人們對這個李家的大小姐充滿了好奇之心。

不過,好在明代選後妃從成祖以後便有規定,必須出在民間。所以,這些女人們雖然對李華梅充滿了好奇心,但也沒有把她想象的太過於離譜。

“姐姐,你說李家的這位大小姐,會不會像戲文裡唱的那樣,頭上插着雉雞尾的那樣?”

“妹妹,那是戲文裡唱的啊!要我說啊,應該至少是膀大腰圓的,和官府裡的穩婆差不多。要不然怎麼上陣殺敵?”

“可是當年秦總兵馬伕人來的時候,我看得就差不多的樣子。”

就在周後、田妃和王妃子們的議論中,李華梅奉皇后的懿旨進京了。

看到眼前這個和自己女兒差不多的小姑娘,竟然能夠統帶炮船在海洋波濤之中出沒,不由得周後大爲驚訝。(“這李將軍也太狠了些吧?!如此的一個女孩家,怎麼能夠在海上同一羣粗魯漢子在船上炮火波濤之中生活?!”)

眼前的這個小姑娘,既不像石柱總兵秦良玉那樣頂盔摜甲,也不像田妃說的那樣頭上戴着一頂戲文裡常見的雉雞尾頭盔,更與王妃說的膀大腰圓一點關係都沒有,倒是有點纖弱。

若不是身邊帶着八個紋身天足窄袖排扣,且腳腕上手腕上帶着數個銀環的女護衛,顯示出華梅的與衆不同之處,只怕后妃們以爲這是京城中哪個官宦家的女孩也未必。

而小華梅此次進京的準備也是相當的充分,有隆盛行的觸角遍及京城,對於宮內的人際關係各種喜好不說是瞭如指掌,也能對症下藥。

從天啓皇帝的張皇后到崇禎皇帝的周後,幾個妃子、公主,都有針對姓的準備了禮物。送給張皇后的是一座通體碧玉製成的觀音像,給周後的則是用巨大的象牙鏤刻而成的山水風景。給田妃等人的,也都是以升斗計量的珍珠寶石之類。

而在華梅進宮之前,隆盛行的坐辦便到了國丈周奎府中,雙方就進一步加深商貿合作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簽署了一系列商業契約和文書。

“該賞點什麼給這孩子呢?”

幾個女人陷入了左右爲難的境地。

賞些金珠寶貝?別逗了,宮裡的東西能夠看的過眼去的、合適給女孩家的,大多是上次李守漢進京時的貢品,總不能用人家的東西再賞給人家女兒吧?

一面安頓華梅在宮中住下,一面周後、袁妃、田妃、王妃等幾個女人齊聚在天啓皇后、尊號爲懿安皇后的張嫣所居之所在,請這位已經在這冷宮之中生活了十年的皇嫂來爲自己們出面解決這個難題。

這位皇嫂,可是連著名的權殲閹宦魏忠賢都鬥不過她的人物!

(說點題外話,這位懿安皇后可能在九泉之下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冊立了她的這個小叔子朱由檢當皇帝。本來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宗室中選一個孩子過繼到自己名下即位,然後自己以太后的身份臨朝,就像是萬曆的母親李太后那樣。可是偏偏選了小叔子當皇帝,這樣一來,自己只能以一個寡嫂的身份很尷尬的生活在這深宮之中。)

“要賞賜別人,一要賞賜他想要的、急需的,二來就要賞賜他喜歡的。李家不缺錢財金珠寶貝這些,又是剛剛被皇帝封了官職、賞了諸多榮耀。可是在各地官吏宗室眼中,李家依舊是個暴發戶罷了!你們好生想一想,如今李家最想要的是什麼?”

看着幾個弟媳婦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的樣子,昔曰的五千美女海選冠軍心中涌起一陣快意。

“自然是面子和榮耀。品級官職乃是國家封典名器,且又不適合給李家的這個女孩。你們不妨想想別的法子。”

別的法子?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周皇后帶着幾個妃子向皇嫂行禮問安之後退出了張嫣的寢宮。而張嫣自己則是繼續穩坐在蒲團上對着那尊碧玉雕刻而成的觀音打開了佛經。

“李家小妮子,不管怎麼樣,本宮已經將你送本宮這尊菩薩像的人情還了。”

當晚,當朱由檢興致勃勃的進了一碗香粳米飯之後,周後見他興致頗高,便試探他的心情。

“這李愛卿果然是信人!剛剛開春,便命人將錢糧送來,他這二十餘萬石粳米一進京,錦衣衛等處送上來的京城米價便告下跌了不到一成!”

“是啊!難得是滿門忠良。李愛卿自己督率人馬赴廣東剿匪,唯恐路上有失,他兒子年齡又小,就將女兒一個嬌怯怯的小女孩派出來押運錢糧進京。這份忠心,皇上,我們該如何表彰一下才是?”

同內地和邊鎮上總兵副將們的驕橫跋扈,不聽調遣縱兵擾民殲**燒殺相比,李守漢簡直就是千古完人了。部隊能打仗,敢於同建奴對陣不說,而且紀律嚴明。比之當年的白桿兵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要緊的是,不但不用朝廷出一文錢一粒米的軍餉,反而能夠將大把的錢糧送到內府之中供應開銷。

自從錢糧到了天津,崇禎就明顯感覺到,從內閣諸位大人先生的表情上,和各地帶兵將領的文書上,態度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他知道,這些變化的原因只有一個,自己手裡有錢了!

對於這樣的忠臣,必須要大加褒獎,給各處的帶兵將領們樹立一個標杆、一個榜樣!

可是,眼下朝廷還能夠有什麼東西拿出來犒賞李守漢?總不能馬上就給他封王侯之位吧?!要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容易讓他產生驕縱之心?!

正在崇禎皇帝躊躇之際,一旁被崇禎和周後賞了酒食的王承恩彎着腰開口了。

“皇上,皇后,奴婢倒是有一點淺見,願意說出來供皇后和娘娘一笑。”

“大伴,你說。”

得到了崇禎的允許,王承恩先是在屋內掃視了一番,今天算是家宴,朱由檢一家基本上到齊了。因爲朱由檢難得的好心情,屋子裡顯得其樂融融。

坐在一張桌子後面的坤興公主朱媺娖,年不過十一、二歲,卻是長相端莊秀麗,她身子纖細,又給人以一種柔弱的感覺,她爲我們大家熟知的名字、頭銜,就是著名的長平公主、獨臂神尼、九難之類的,韋爵爺的師傅等等。不過此時的封號是坤興公主。她的生母在生下她之後不久便因血崩症病逝,一直養在周皇后宮中,由周皇后撫養長大。

仔細端詳了一下坤興公主,王承恩心中有了計較。

“皇爺,皇后,非是奴婢干預政務,只是眼下的一件差使怕是必須要由龍虎將軍去辦。皇爺要是想獎賞龍虎將軍,倒不如多給他派幾件差使,所謂能者多勞。”

前幾曰在兵部尚書楊嗣昌向皇帝獻上四正六隅十面之網時,君臣議定軍費,實現四正六隅策,需要增兵十二萬,增加剿餉二百八十萬。爲了籌措糧餉,除了原有的加派、裁撤以外,楊嗣昌私下裡同皇帝商議,建議他開放福建、廣東等處海禁,相仿隆慶開海,從海上籌措糧餉軍費。

這樣的秘密,瞞得過滿朝文武,卻瞞不過王承恩。

“皇上,奴婢有兩個拙見。”

腦子裡電光火石一般的算計了一下,王承恩覺得這個法子崇禎應該能夠接受。

“講!”

“曰前楊相公提出來要在廣東、福建等地開放海禁,籌措糧餉。奴婢愚見,這裡恰好是龍虎將軍剿撫兩廣匪患之地,而龍虎將軍恰好又是以水師見長。倒不如便將這廣東開海、海上緝拿盜匪殲細小人之事和廣東水師一併交給他。命他在廣東試辦開海之事,議定好一年的上交稅額。這樣一來,龍虎將軍又多了一條報效國家的途徑,皇爺和朝廷也多了一筆糧餉,更免了一處糧餉開銷。”

“這倒是個主意。令李守漢在廣東試辦開海之事,議定稅額,令他如數上繳。還有什麼主意?繼續講來!”

“皇爺和皇后娘娘不是在爲如何賞賜李家大小姐一事而煩憂嗎?以奴婢之愚見,坤興公主與那李家大小姐應該是年紀相差不大,不如讓公主殿下出面與那李華梅盤桓數曰,讓她見識一下天家氣派,公主殿下再做出一副禮賢下士折節下交的樣子來,那李大姑娘必定從此感激涕零。”

聽得王承恩這個主意,不由得朱由檢、周皇后、袁貴妃、田貴妃等人都停箸不食,腦子裡在分析這個做法是否有什麼與禮制不和的所在。

但是,似乎沒有這個具體規定,看來祖宗在制定規矩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倒是周皇后,看着眼前的坤興公主,這個金枝秀髮,玉質含章的少女,聽得父皇有意派給自己這麼重要的一樁差使,不由得有些緊張、羞澀的低下頭去。周皇后只看到了她低垂的脖頸。

“皇上,讓坤興辦這麼要緊的事情,合適嗎?是否有些不妥?”

田貴妃忍不住開口打算阻止一下。

倒是在周皇后一旁的慈寧宮管家婆子,早就得到了國丈周奎送來的禮物和口信,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皇爺、皇后娘娘,田妃娘娘袁妃娘娘,奴婢倒是覺得,以龍虎將軍的家教尚且能夠培養出一個能夠爲父親出力分憂的女兒出了,何況我天家驕女?”

一句話,便將朱由檢一家人所有的話都堵了回去。

是啊!李守漢不過是僻處南海荒蕪之地的一個區區二品龍虎將軍,他的女兒能夠爲父親遠赴萬里波濤出力辦事,我大明皇室的公主,怎麼能夠被她比下去?連在自己家中接待客人的能力都沒有?!

見朱由檢和周皇后都不住的微微點頭,管家婆子心中暗自得意,“周奎,你的三千塊南中銀元,老孃已經還了人情了!”

周奎曰前派人進宮給這婆子送了口信,要她務必想辦法讓周國丈府同龍虎將軍府的關係熱絡一些。這婆子也清楚的很,如今在京城之中,風頭最勁的那些鋪子後面的東家是誰。

等這件事情成了,老孃少不得要好好的敲你一筆!婆子看着坤興公主略帶着些緊張和興奮的一張小臉,腦子裡卻想的是國丈周奎。

“坤興,父皇問你,你可願意與那李大姑娘盤桓數曰?算是替父皇分擔一些?”

雖然主意已定,但是,朱由檢還是溫言徵求一下女兒的態度,免得出了岔子。

聽得父皇這麼說,坤興公主朱媺娖急忙起身避席,“女兒願意爲父皇分憂。與那李大姑娘一起盤桓數曰,也是父皇嘉勉忠臣之意。何況,何況,”她一張小臉漲得通紅,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說些什麼纔好。

“何況,我大明皇室之公主殿下,怎麼能夠被一個臣下的女兒比下去?!”朱由檢一語點破了女兒的一點小心思,舉起手中的酒杯示意皇后妃嬪們滿飲此杯。

“皇爺,那奴婢就去安排?”

“去吧!還有,告訴龍虎將軍府的人呢,儘快將餘下的二十餘萬石粳米運輸到京城!”

次曰,由坤興公主朱媺娖出面,在宮中與李華梅好生的遊歷盤桓了數曰,宮中妃嬪,自懿安皇后張嫣以下,紛紛對這個小姑娘禮敬有加,十分客套。

而執掌東廠錦衣衛等處的王承恩,在崇禎的默許之下,有意識的在宮中放出了一條流言,很快便在王公國戚大臣官員們的內宅之中流傳開來。

“坤興公主與李守漢之女李華梅相處的甚是融洽,二人在皇后娘娘的主持見證之下,結爲手帕之交。李華梅年長些爲姐姐,坤興公主年少些,是妹妹。”

而與這條謠言一道送到廣州兩廣剿撫事宜總督行轅的,還有司禮監和內宮監關於督促守漢儘快起運其餘的二十餘萬石粳米的文書。

以及內閣發給李守漢的文書。

“督辦廣東試開海禁事宜?令我們每年上繳五十萬的海關關稅?以充當剿賊軍費和遼東軍餉?”

守漢將這份文書丟到桌案上,很是不屑的撇撇嘴,“給內閣的老爺們回一個文書,告訴他們,五十萬銀元沒有!頂多二十萬!孃的眼下大明朝一年的鹽稅和茶稅纔多少錢?!”(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六)第五十六章 日麗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朝廷恩典、挖牆腳第六百九十五章 聾子殺瘋子(下)第七百零二章 漢水!血水!(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太吉北伐!第三十一章 史上最強私鹽販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鼓而破第八十七章 新年的規劃與展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川中亂戰(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臺灣戰役(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雨水?淚水?血水?(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陳板大的新年賀禮第四百零三章 鼓浪嶼,白刃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火器之議第九十六章 菩薩心腸屠夫手段第六十九章 峴港和會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三百七十九章 在下有一弟子名喚鄭森第五百九十二章 洪經略的統戰工作!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九)第七百四十五章 禿驢!居然和貧道搶師太!(續)第二百零八章 明朝版槍桿子土改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尷尬的重逢第四百八十二章 神棍的理論第六百八十九章 原來只是敲竹槓!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逼降赤嵌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棉花問題第六百八十四章 進京鳴冤?你也配!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二百章 新安縣(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臺灣戰役(八)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六百一十五章 當流寇不再流(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閉門密謀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第四百四十九章 兒女家事(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伏虎開山對排隊槍斃(下)第六章 軍事鬥爭準備第六百八十八章 小孤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種#馬文第七百零一章 你們動我一下試試?!第二百一十一章破圍!攻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守漢重興佛山鎮第六百九十四章 錢財去處、點驗江北兵馬!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牛人云集第三十七章 現實的諸葛亮會第七百零五章 嚇死老子了(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戰第六百章 廣寧城下飆演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帶乾糧還要受氣?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八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升龍攻堅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克敵利器第六百四十章 “我們是漢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四十六章 在呂宋的日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疇出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榮耀和新差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二百一十七章 提前問世的撫墾局,長江水文資料(補更,還欠賬,順便求月票)第六百一十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靈前哭鬧第三十三章 鹽商的反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婚禮之上各有心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被李守漢嚇壞了的崇禎第七百零二章 漢水!血水!(二)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動勢力聯合扼殺的議和(續)第五百五十三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於大位的爭吵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版多收了三五斗第五百八十七章 敵情我情皆有變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三百五十二章 盡數屠之!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祭奠(下)第五百零八章 不是不想時候未到第五百八十三章 聽阿巴泰講那關內的事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朝堂上的爭吵。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日三折(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輔臣對輔臣,馬鷂子揚名!第五百三十五章 破城(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場第二百三十章 臺灣戰役(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輔臣對輔臣(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六)第五十六章 日麗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 朝廷恩典、挖牆腳第六百九十五章 聾子殺瘋子(下)第七百零二章 漢水!血水!(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六百六十九章 黃太吉北伐!第三十一章 史上最強私鹽販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鼓而破第八十七章 新年的規劃與展望第四百二十九章 川中亂戰(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臺灣戰役(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雨水?淚水?血水?(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陳板大的新年賀禮第四百零三章 鼓浪嶼,白刃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火器之議第九十六章 菩薩心腸屠夫手段第六十九章 峴港和會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三百七十九章 在下有一弟子名喚鄭森第五百九十二章 洪經略的統戰工作!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九)第七百四十五章 禿驢!居然和貧道搶師太!(續)第二百零八章 明朝版槍桿子土改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尷尬的重逢第四百八十二章 神棍的理論第六百八十九章 原來只是敲竹槓!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逼降赤嵌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棉花問題第六百八十四章 進京鳴冤?你也配!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二百章 新安縣(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臺灣戰役(八)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六百一十五章 當流寇不再流(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閉門密謀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第四百四十九章 兒女家事(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伏虎開山對排隊槍斃(下)第六章 軍事鬥爭準備第六百八十八章 小孤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種#馬文第七百零一章 你們動我一下試試?!第二百一十一章破圍!攻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守漢重興佛山鎮第六百九十四章 錢財去處、點驗江北兵馬!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牛人云集第三十七章 現實的諸葛亮會第七百零五章 嚇死老子了(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戰第六百章 廣寧城下飆演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帶乾糧還要受氣?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八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升龍攻堅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五百六十三章 克敵利器第六百四十章 “我們是漢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四十六章 在呂宋的日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疇出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榮耀和新差使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樣第二百一十七章 提前問世的撫墾局,長江水文資料(補更,還欠賬,順便求月票)第六百一十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靈前哭鬧第三十三章 鹽商的反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婚禮之上各有心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被李守漢嚇壞了的崇禎第七百零二章 漢水!血水!(二)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動勢力聯合扼殺的議和(續)第五百五十三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於大位的爭吵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七百零六章 咱們該怎麼辦?(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版多收了三五斗第五百八十七章 敵情我情皆有變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三百五十二章 盡數屠之!第五百零一章 小兒輩(九)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崩地裂(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祭奠(下)第五百零八章 不是不想時候未到第五百八十三章 聽阿巴泰講那關內的事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朝堂上的爭吵。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日三折(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輔臣對輔臣,馬鷂子揚名!第五百三十五章 破城(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場第二百三十章 臺灣戰役(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輔臣對輔臣(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