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4日。
星期五。
這一天上午。
楊銘吃完早餐後,沒有回帝國集團大廈總部上班。
而是帶上林秀芝,何超瞏等人從淺水灣港口坐船前往大嶼山以及交椅洲填海地區視察。
這些地方,一直在修建。
除了之前已經有上百萬低收入階層住進來後,隨着香江人口繼續暴漲,低收入階層更多。
原來這些低收入階層,只能住在籠屋,或者在環境惡劣的出租房居住,但是,現在只要是屬於香江百分之十低收入階層,都可以申請入住帝國集團和楊銘基金會提供的組屋。
此次,楊銘過來視察,想看看這邊的情況。
當楊銘等人來到這裡,除了看到越來越多的高樓。
基本上都是上百米高的商品樓,但是,現在這些商品樓在香江市民眼裡,不是豪宅卻是勝似豪宅。
因爲這裡除了一房一廳,兩房一廳,三房一廳的房子,算下來,除了需要繳納很便宜的水電費外,其他都是免費的。
也就是說,正是因爲那樣,他們纔可以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但是,在帝國集團和楊銘基金會還沒有提供這些組屋之前,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住到這種房子。
他們對於楊銘和帝國集團的感激是無法形容的。
當然,如果有人收入高了,還是要從這裡搬出去,讓其他低收入階層搬進來。
不過,隨着香江人口的暴漲,低收入階層肯定也是跟着暴漲。
這也就意味着,帝國集團在修建這些組屋的時候,還會修建更多。
除了交椅洲這一帶,現在大嶼山附近也在修建。
而大嶼山一直在被炸掉開發,除了提供大量土地來填海造地,甚至一部分還被拉到濠江那邊進行填海造地。
也就是說,大嶼山這裡的土地,源源不斷爲香江,濠江提供填海造地的材料。
如今,楊銘來到這邊的時候,先是在交椅洲看了。
現在這裡除了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商場和公園,還有各種運動場地,相比起以前確實好了許多。
而且,這裡的幼兒園和中小學讀書,除了方便,也差不多相當於免費入讀。
那麼這樣會不會養出一批懶人來?
實際上,楊銘知道,他不僅參考了歷史上新佳坡組屋的政策,也考慮到這些問題,也就是說帝國集團和他都不可能養懶人。
雖然是幫助弱者,減少社會的矛盾,但是,他不可能白白養着這些人。
其中,能夠入住進來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低收入階層,還有一部分就是新移民,這些人剛剛過來,居無定所,收入也是非常低。
而正是帝國集團的幫助下,他們很快適應香江的新生活,等到他們收入提升,不在屬於香江最低收入那百分之十香江市民後,他們只能從這裡搬出去。
楊銘看到這裡真的不錯,何超瞏,林秀芝等人都是很驚訝,她們覺得楊銘確實改變了很多人,至少像現在這些人,很難想象他們以前住的地方會是如何?
楊銘沒有在交椅洲那裡呆很久,離開交椅洲,坐船前往芝麻灣半島以及石鼓洲那邊。
本來,在這之前這裡是隔開一大片海域的。
但是,現在早已連起來,石鼓洲也不是一個島嶼,現在周圍早已被填海造地。
這邊除了規劃修建商品樓,寫字樓,還有各大相應配套措施。
而且,這邊更遠的地方,已經被帝國集團逐漸開發成新的港口。未來這一片連同大嶼山本島,連同香江新國際機場,以及連同港島,九龍等等。
雖然維多利亞港裡面還有最重要一個作用就是深水港,避風港。
但是,在楊銘看來,維多利亞港肯定逐漸被外面的港口給取代的。
那這對他來說,豈不是影響最大?
畢竟,九龍倉等等,很多港口都是在裡面。
但是,楊銘知道,歷史上包裕剛也好,還是李加城也好,他們分別在收購九龍倉,和記黃埔後,許多港口直接拿來改成高樓大廈了。
楊銘知道,到時那種情況下,這些港口再沒有以前的作用,肯定也會是那樣的。
那麼當初收購這兩家洋行,而到了現在,土地增值已經不知道多少倍。
加上到時楊銘的深水港放到外面,實際上,對於他的港口和航運業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此時,楊銘,何超瞏,林秀芝等人在這看着,何超瞏和林秀芝更是驚訝。
她們依然記得很清楚,當初第一次過來,除了看到是樹木和海邊懸崖外,並沒有看到什麼。
但是,現在已經開發成了大片的房子。
而此次,楊銘前來這裡,可不僅僅是看這些變化。
他主要去看很重要的一個產業。
海水淡化。
在八十年代初,楊銘就注意到海水淡化的重要性。
一方面,香江的淡水早已沒有滿足,當初楊銘收購了香江自來水公司,雖然讓內地加大提供供水,實際上還是不夠的。
特別是香江的人口增加,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用到的淡水越來越多。
這些年,帝國集團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香江集成電路公司成立後,並且開始生產芯片,需要用到的淡水越來越多。
此時,帝國集團和香江科技園區方面已經有人提出,香江淡水問題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香江芯片的發展和製造,必須找到更好,淡水更充足的地方。
另外,還有大量的電力,這些也都是需要的。
所以,有人提出把研發中心留在香江,至於生產製造則是搬到鵬城或者莞城,惠城等地。
楊銘並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未來芯片製造廠肯定會是在國內多個城市成立的。
但是,按照香江現在的人口和科技產業的發展,對於淡水的需求量肯定是越來越多。
現在雖然國內可以繼續加大供應,但是,楊銘覺得還是往海水淡化方面發展就越好。
在海水淡化技術這方面來說,蘇連在之前一直算是佼佼者,只是後來沒有更多經費支持他們進行研究了。而八十年代後期,楊銘在蘇連也挖了很多這方面海水淡化技術的人才,他們來到香江後,楊銘也就立刻成立了海水淡化技術項目。
實際上,這個海水淡化技術項目和當初人造太陽項目是一樣的。
現在人造太陽項目離商用還遠。
但是,海水淡化技術項目,一直在改進。
現在海水淡化技術技術獲得的淡水,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可能比現在從國內進來的淡水還要貴幾倍,但是,楊銘覺得意義重大。
因爲如果一旦海水淡化技術商業上的價格和從國內提供的淡水價格差不多的時候,那麼也就意味着這海水淡化技術已經發展到很成熟的程度了。
除了可以大量提供給香江本地市民或者公司使用外,到時遠東市也可以用到這種海水淡化技術。
甚至,國內的沿海城市。
現在國內的許多城市,有些地方即使是有江,也會出現缺水的情況,而且地下室已經嚴重超採,特別是北方的沿海城市更是那樣。
也正是因爲那樣,國內才採取了南水北調,但是,在楊銘看來,還是不夠,所以海水淡化技術的作用對於國內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另外,像中東,甚至非洲那些國家,它們是非常缺少的,以至於中東許多大國,可能淡水還要比石油,天然氣要貴。
這種情況下,它們對於海水淡化技術的需求更大。
“老闆,這些都是淡水,一個是從國內進口的東江水,一個是我們公司海水淡化的淡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
一位負責人和楊銘說道。
楊銘拿過來喝,他發現味道都是淡淡的,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現在如果不是對方說出來,他還真的分辨不出那個是天然淡水,那個是海水淡化的淡水。
“現在從國內進口再到市民手中,淡水價格大概是3港幣一立方米,而我們現在海水淡化價格算下來還是要15港幣一立方米。”
15港幣一立方米?
這貴了12港幣一立方,還是很貴的。
但是,相比起全球其他海水淡化技術獲得淡水價格來說,這已經算是最低的。
其他公司,可能算下來需要20港幣一立方,甚至更高。
“什麼時候可以降到5港幣以下?”
“老闆,我們還要繼續研究才行。”
現在這裡除了大量來自蘇連的海水淡化技術,還有來自歐美,甚至以色烈方面的海水淡化技術,東洋的海水淡化技術等等。
這些國家一直都在進行或者研究海水淡化技術,目的就是把海水淡化的價格儘可能降到最低。
如果有一天價格和天然淡水,也就是江水,湖水等等的價格差不多的時候,那麼到時用水困難問題很可能也就會解決了。
全球海水淡化技術超過20餘種,包括反滲透法、低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以及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術等等,以及微濾、超濾、納濾等多項預處理和後處理工藝。
從大的分類來看,主要分爲蒸餾法(熱法)和膜法兩大類,其中低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和反滲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術。
一般而言,低多效具有節能、海水預處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質高等優點;反滲透膜法具有投資低、能耗低等優點,但海水預處理要求高;多級閃蒸法具有技術成熟、運行可靠、裝置產量大等優點,但能耗偏高。
“現在全球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技術主要是反滲透法,包括歐美,東洋,以色烈都是用這種辦法。而蘇連以前也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技術,我們是在蘇連海水淡化反滲透法的基礎上研究的。”
反滲透法,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纔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
該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麪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爲滲透。
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爲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
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爲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
因此,從1974年起,歐美東洋等發達國家先後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很快,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主要發展趨勢爲降低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提高反滲透系統回收率,廉價高效預處理技術,增強系統抗污染能力等。
現在海水淡化技術這邊,主要也是反滲透法。
但是,楊銘覺得還是可以繼續研發其他方向的。
像海邊風能,潮汐能都是比較發達的,完全可以利用風能,潮汐能轉化爲電能後再進行海水淡化技術。
楊銘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他前世的時候有看過這方面的資料。
加上現在楊銘也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進行研究。
在楊銘參觀了很長時間。
對於這裡的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發,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不過,對於研究的進程,他覺得還是慢了一些。
離開這裡前,楊銘說道:“我在給你嗎這裡提供5億美元的研究經費,爭取把海水淡化價格降到10港幣一立方以下。”
此時5億美元相當於40億港幣,自然也是一大筆錢。
但是,在楊銘看來,拿來研究海水淡化技術,還是非常值得的。
中午的時候,楊銘在大嶼山填海區一家飯店吃了午飯。
下午,楊銘等人坐船來到大嶼山雞山那邊。
這裡本來也是一座島的,但是現在這邊也在填海造地。
而在這裡,看向遠處,也就是對面,實際上就是濠江。
以前看過去看得不是很清楚。
現在看過去,似乎看清楚了許多。
“老闆,你在這看什麼?”林秀芝問道。
“對面的濠江!”
林秀芝,何超瞏等人覺得隔了一個珠江口,還是太遠了,天氣好,也是很難看清楚那邊。
實際上,現在兩邊都在填海造地,距離比起以前確實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