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籠屋!
從阿婆那裡出來。
楊銘往前面過去,發現和剛剛來的時候,發現有些不一樣。
剛剛來的時候,許多九龍城寨的居民都是故意躲開他。
現在裡面許多男女老少都出來,正在不遠處看着。
從這些人的穿着打扮,神色等等,楊銘看出不少。
“楊先生,我認識你,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你的新聞。”
一位穿着紅色背心,彎着腰的阿伯直接走了過來。
剛開始,張國華等人有些警惕。
“你好。”
以前他覺得國內窮,許多人家裡供不起孩子讀書。
裡面有人打開了。
他並不是一個人住在一個地方,而是一羣人。
那麼這些不讀書的孩子會是怎麼樣?
楊銘不用賴國文說,他也明白,基本上,這些小孩除了成了苦力,童工,勞動力外,還有的成爲犯罪團伙的新成員。
因爲裡面看到的,居然是一個個鐵籠。
賴國文請楊銘到一旁。
現在樓梯道的電燈就沒有開,可能已經壞了。
。。。
“楊先生,請進。”
楊銘是真的不敢相信。
阿sir把提前拿過來的手電筒打開,楊銘才注意到窄小的樓梯往上去。
1971年香江一家報紙報道,在九龍一間15英尺乘35英尺的樓宇內住上50人,平均每人佔地10.5平方英尺,連一口棺材的大小也不如。
賴先生就住在樓上。
啊!
楊爵士要去看他住的地方。
楊銘來之前,他還以爲香江自來水公司的水提供到這裡。
楊銘仔細看了一下,這裡面積可能50平方米都沒有,這裡居然有十個鐵籠,每個鐵籠裡面住着兩個人,也就是50平方米住着20個人,算下來一個人2.5平方米。
賴國文先進去。
香江籠屋,籠屋又被俗稱“牀屋”,主要分佈在九龍等舊樓,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者年長者,是一羣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在罐頭似的“貧民窟”裡,一張張牀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猶如一個個籠子;“籠子”裡邊除了牀具外,還有各種生活用品。
一路來到那裡。
六十年代,木屋居民增加到80萬。
剛剛他們看到這些就是籠屋。
如果運氣好,可以離開這個地方,到香江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或許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大多數人聽說這些人是九龍城寨出來的,怕是都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位老人自我介紹。
也有一些一直住在九龍城寨的老人。
短時間還可能沒有什麼,長時間,這種情況下,腰骨肯定都是彎的。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什麼叫籠屋。
“楊先生,你好,我叫賴國文。”
“生活用電?只有一部分人有用,大多數人晚上都不開電,那些電怎麼來的,我們也不清楚,反正要用電,要給那些人交錢。”
賴國文說道:“楊先生,小心點,這裡白天和晚上一樣都很黑,樓梯裝有電燈,但是經常壞掉。”
在來到五樓。
“當然可以。”
當時有30萬木屋居民,半數是香江出生的家庭,或者是1946年以前便一直住在香江的。
這個時間段,香江的學生應該要上學,怎麼這些孩子都在這?
“賴先生,他們不去上學嗎?”
“那你們平常在哪工作?”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搭木屋居住是香江貧民解決居所問題的重要途徑。
在九龍城寨這裡,27000平方米,住着幾萬人,大多數是最窮的,或者是剛剛從國內移民來的新移民。
這些工廠大多集中在地下室和五樓之間。
從賴國文那裡,楊銘也知道了許多。
“沒有,香江自來水公司的人不會來這裡,因爲收不到水費。”
楊銘往裡面進去,當看到裡面的時候,他真的被驚呆到了。
他們沒有什麼收入,那麼只能住在住在地方。
這些住在“籠子”裡的人被形象地稱爲“籠民”。
包括小混混,或者做偷盜搶,或者是其他事。
楊銘點點頭。
“賴先生,不方便嗎?”
“九龍城寨裡面大多數孩子是沒有條件上學的。裡面有幼兒園和小學,但是大多數人都沒辦法上學,這些小孩早早就是家裡的勞動力。”
基本上,都是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的。
這一下楊銘算是明白了。
賴國文有些尷尬。
賴國文點點頭,又搖搖頭。
“香江自來水公司的水沒有通到這裡嗎?”
如果這裡連鹹水都沒有,只能通過水井的水來解決,可想而知這裡面的困難。
“籠屋”是罐頭沙丁魚似的貧民窟,衆多老弱貧苦人聚集在舊樓牀位,各以鐵絲網圍住,一張牀位猶如一座籠子,“籠民”因此而得名。
“楊爵士,這就是我們住的地方。”賴國文說道。
大樓內還有一些從事金屬加工業。
“賴先生,我想來了解了解九龍城寨的情況。”
楊銘真的很驚訝。
這裡居然真的是香江,因爲從那些廣告來看,全部都是犯法的。
“也不是,就是怕楊先生看到了覺得不適應。”
在面向馬路的地下室裡,有無證牙醫、攤位、茶道(咖啡館),還有賣“狗”的商店。
賴國文沒有說,楊銘也知道。
樓梯的牆壁上,不知道有多髒,貼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廣告,看到那些廣告,楊銘都覺得很震驚。
一旁的周愷萱說道:“老闆,這應該就是香江的籠屋。”
“那你們用電呢?”
“賴先生,你家住在哪,我想去看看你家?”
據說,在香江流行的加工食品,包括魚肉餃子(魚丸)和肉製品,都是在幾乎沒有衛生標準的加工廠生產的。
除了這些,當然像賭場這些都是有的,而是就是被裡面的社團控制。
山區的木屋居民,每500人用一公共自來水管,100人共享一個木蓋糞坑,遍地垃圾,污水橫流,臭氣熏天。
“我們這裡有小學和幼稚園,是基督教慈善組織救世軍負責的。但是,不是每個人,或者每個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去讀書。”
“你們的生活用水怎麼解決?”
“楊先生,我們這裡在77個地點,鑽探了90米或更深的井,並用電動泵將日常生活所需的水泵送到建築物屋頂的水箱中。從那裡到每個家庭,水通過細管輸送。但是,隨着人口暴漲,特別是大量新移民進來,原來的水井水早已不夠,有人會用車把水賣到這裡面來。”
“工作?我們這裡有加工廠,也有各種各樣的服務業。”
楊銘,麥裡思,周愷萱等人在阿sir等人的陪同下。
在香江的九龍城寨這裡,居然也會是那樣。
像香江自來水提供鹹水,主要是衝馬桶用的,還有淡水,是居民生活用水。
在旁邊那裡坐下的時候,楊銘看向那幾個年齡七八歲的小孩,不但髒兮兮的,還在相互打鬧。
每個鐵籠裡面有上下兩個人睡在裡面,有老人,也有中年人,都是男性,這窄小的鐵籠裡面,其實,一個人在裡面是根本不能完整平直躺下去的,也就是說想睡覺,只能半躺着,或者靠着邊上來睡。
賴國文還是帶着楊銘等人離開這裡,兜兜轉轉來到其中一棟樓。
賴國文敲門後。
楊銘前世來到香江的時候,他知道那個時候,還是有十幾萬人,甚至二十多萬人住在這種籠屋或者棺材房裡面的。
如今,他親眼看到的時候,是真的很驚訝。
像楊銘自己住的淺水灣半山別墅,幾千平方米,這些人住的地方只有幾平方米,可想而知,香江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爆更第一章!
求訂閱!!
(本章完)